兩周後,李權及李慕都迴來了。他們帶迴了滿滿兩馬車的糧食,備了自己家的一年的糧食量及加了李諸家一年的糧食量。倆兄弟迴來後,聽說了家裏人的打算,都覺得方可行,便各買了兩塊地,打算在這裏先暫定下來,等風頭過了,倆兄弟還是打算迴鎮上做生意的,鋪子及鎮上的房子隻是租了給人,並未賣。
李諸家想著倆兄弟都是有成算的,均協助倆兄弟買地安家。孩子們也迴來了,都遷到村裏的學堂,與李田、李薯一起上下學。
大伯家本就留有空房子給倆兄弟,隻需要收拾入住即可。倆兄弟將糧食放進李諸家的地窖裏,隻因李諸家的地窖較大。
倆兄弟都不是種地的,索性隻有四畝地,且買的時候,是連著地裏的糧食一起買的,省去不少功夫。李諸及李漁分著幫忙照看,在沒有什麽天滅的情況下,地裏的莊稼長得還不錯。李權及李慕在地裏幫不上忙,隻得幫著挖地窖。
濱濱一臉鬱鬱,家裏剛好點,就傳出國家將亂,這讓一心想發財致富的濱濱很受打擊。
現在家裏沒錢,想搬遠點避亂都無法。為了一家人的安全,濱濱隻得天天繞著地窖轉圈,看看有沒有什麽可以幫忙改進的地方。
又過一周,木師傅一家都過來了。帶了一馬車的糧食。木師娘細心,還帶來了三張棉被及一些木板。
李諸對木師傅一家的到來是無限歡喜的。木師傅一下車,就笑著對李諸道:“諸,師傅一家這是來投靠你了。”李諸一家自是無限歡迎的。木師傅一家客氣,說什麽也不住進李老爺子的屋裏,就住在李諸原來的柴房,現在的小房裏。木師傅手巧,在小炕上搭多一塊板。睡覺時,一家三口人剛好睡上。平日則將板收起來,勉強還是可以住的。
李諸一家看師傅主意定,便幫著將窗子用紙糊了糊,這樣屋裏就更顯溫暖了。
冬至日,李家一早就忙活開了。今年木師傅、李權及李慕舉家都迴來了,本來李諸、李權及李慕都打算大家一起鬧一鬧。但李老爺子及李洪深都不同意。倆老一輩的都提出不知道什麽時候亂起來,不能這般花錢。
鄧氏想著怎麽也得過個節,就準備了湯圓,殺了隻雞。做了三鮮湯。這裏的三鮮湯與我們現在三鮮湯有所不同,這裏隻有蘿卜、豆腐及魚。這在農家都是比較能上席麵的菜。
由於蘿卜是自己家種的,豆腐也不費幾錢。魚是李諸及李慕抓的,李老爺子及李洪深也不好再說什麽。
午時,吃過午飯,門外傳來馬蹄聲,李漁開門。便看見李翠花拉著一位肥頭大耳的孩子在家門口。李翠花看到李漁忙對孩子道:“貴兒,快,這是大伯,叫大伯。”
李漁看後一臉驚訝的問道:“翠花,這是你兒子。”李翠花點點頭,高興的道:“是的。大哥,我今日終於說通這孩子過來看看。孩子一直是張然他媽看著,寵得不得了。一路顛簸。現在還沒有喘過氣來。”
張貴瞪大眼睛看著眼前的這位大伯,李漁眼睛精亮,因長期種地,全身被太陽曬得發棕,穿著幹淨整潔的粗麻布衣。張貴看了看李漁。突然捏著鼻子道:“娘,這裏臭死了。快走。”
李漁一聽,臉就黑了下來。這孩子真是沒教養且欠揍。
李翠花不好意思的對李漁道:“大哥,對不起,孩子被寵壞了。”說完拍了拍張貴,道:“貴兒,快道歉。這是你大伯,這是你娘家,你娘以前就是在這裏長大的。”
張貴看看自家娘,道:“怎麽可能?我的朋友都說我的娘是如花似玉的方圓百裏大美人,怎麽會在這樣泛臭的地方長大?”
這次,連李翠花的臉也黑下來了。李翠花捏著張貴的耳朵,道:“你才多大歲數,什麽美人?什麽泛臭?你上學堂都學了什麽東西?這些都是你學堂的朋友說的嗎?是你學堂的先生教你的嗎?”
張貴雙手掰著張翠花的手,道:“娘,痛,娘痛,不是學堂裏的朋友說的,是鄰鎮錢小胖說的。”
李翠花聽後,扭得更起勁了“我說了多少次了,以後少跟錢小胖玩。那個孩子可不是什麽好東西。他家裏的那一套東西,不能在我們家用,不是,是到處都不能用的。”
張貴掙脫開李翠花的手道:“錢小胖是我的好朋友,他說的很多東西都是真的。像奶奶房裏的丫環是要做我姨娘的,不都成真了。”
李翠花被張貴說得心火起,一拍掌拍在張貴臉上道:“你是聽娘的,還是聽小胖子的。你是要當秀才,成大事,還是隻想呆在這小院子裏,天天數米。”
張貴被寵著養大,何事受過這樣的氣。就算李翠花力氣不大,未下力氣拍,仍是淚流滿麵。並未出聲,隻低下了頭。
李翠花一個勁的向大哥李漁道歉,說孩子有待管教。李漁看孩子哭了,搖搖頭,讓過身子,讓李翠花倆母子入內。
李翠花一邊招唿馬車入內,一邊拖著張貴入內。
李翠花在李諸家院裏的桃樹下凳子子落坐,又將張貴按著坐下。李翠花看了院子裏的人,與李諸相熟的眾人均在,更是下定大決心,看著李老爺子道:“爹,我收到諸的信了。我也將信與張然看過了。但家裏的人都取笑我們家小提大作,說什麽動亂也是幾年後的事。且家裏一向有儲糧,不需準備什麽。”
說著說著,李翠花忍不住淚下,她擦了擦眼淚,道:“我琢磨著,舉人老爺總不會無中生有,人家那麽大間書院都進行部分遷移,人家這些有裙帶關係的肯定比我們這些眼睛隻在村子的人看得深。”李翠花說到這,又擦了擦淚水,臉露悲傷道:“我看大家都沒動靜,想著孩子。狠一狠心,將他娘房裏的丫環抬了做姨娘。然後向家裏的人說身體不適,迴娘家休養來了,將貴兒也帶了迴來。”
濱濱一聽,心裏暗讚道:不錯,無論什麽時候,跟著當官的,不說吃肉,湯水還是能撈些的。大姑的審度勢堪比得自己。但自己是站在曆史的高度,而大姑是靠自己想出來,這一點。又可說明大姑是極為聰明的。
李老爺子聽後直搖頭,道:“你這孩子做事欠考慮。你抬個姨娘出來,以後迴去不自己糟心?”
李翠花擦了擦淚。說:“爹,如果我不抬個姨娘,你以為張然會守那麽久的空房?還不如我做個順水人情。”李老爺子想了想,沒有說什麽,無奈的歎了口氣。李漁及李諸聽後都歎了口氣。李權問道:“翠花。你們迴家了,打算怎麽辦?”
李翠花看看眾人,問李老爺子道:“爹,你們打算怎麽辦?我聽您的。”李老爺子看看眾人,將自家的打算說了一遍。李翠花聽後點點頭,道:“不錯。這是個法子。”
李翠花看家丁將馬車裏的東西都卸了下地,溫和的對家丁道:“秦伯,你們迴家吧。我與小少爺在我娘家住幾天。”
被喚作秦伯的家丁恭敬的鞠個躬。便招唿其他人,牽著馬車出去了。
李翠花指著一堆東西道:“我給他抬了個姨娘,張然及他娘一高興,就給這些東西。”眾人聽後,都被吸引過來。隻見五大麻袋米。三床被子,一袋子的藥。都是一包包包好的,在張小紙上寫明什麽情況吃什麽,三包臘好豬肉。還有一個四方的齊腰高的木衣櫃,帶著鎖。
李老爺子看了看,道:“他也算是個有心的。”李翠花聽後搖了搖頭,道:“爹,這些對那個家來說,真不算什麽。唉。”
李老爺子聽後無奈的歎了口氣,搖了搖頭,拿出煙杆子,猛抽了一口,像以此平息心中的怒氣般。
濱濱看了看,點了點頭,什麽也不說,光那些藥就不錯,幸好大姑聰明,說是養病。
濱濱看向大姑,突然心裏一驚。隻見張貴張大將那上下一條線的眼睛,定定的看著自己。李海也發現了,走到濱濱的前麵,擋著張貴的視線。張貴一看麵清形俊的李海,愣了一下,不情不願的抬起頭。張貴這時才認真看了看院子裏的人。滿院子,最突出的就是李諸一家人,男俊女美,就李海哥仨也是星眉大眼。木師傅、李權及李慕是之前在鎮上見過,李老爺子、李洪深及孫大娘都是一副農家人打扮,相貌無甚突出,有點像家裏的傭人。
張貴對著李海問道:“你是誰?”剛剛張貴定眼看著濱濱,李海對他一點好感都無,直接無視,搬了張凳子,坐在濱濱與張貴間。
張貴想著這裏不是自己家,剛剛又被娘親打了,看著李海雖然比自己小,但那直挺挺的身板,坐著就像哪裏的大人物。張貴自小在宅院子裏長大,平日的事不會幹,但這點眼力見還是有的,想著剛剛聽說自己要在這裏待一陣子,不敢與之交惡,便看向娘親。
李翠花看了看李海,看看自家的孩子,心想,什麽時候張貴像李海一樣,我就算短幾年的命也是願意的。李翠花對張貴道:“這是你三叔的大兒子,你弟弟,李海,海兒後麵的是妹妹,李濱濱,濱濱。旁邊這兩位一模樣的雙胞兄弟是你弟弟,李波及李濤。”
張貴隨豐李翠花的介紹看向李濤及李波,一臉新奇的笑笑。李翠花繼續逐一介紹院子裏的人,長輩及小孩子。張貴看著院子裏的小朋友,都笑著道:“我叫張貴,是你哥哥。”
張貴今年十歲,比李薯、李求女、李祺析、李海哥仨、李思森倆兄弟、李思彬都大。這孩子在家裏是獨子,沒人玩。這會兒,一下子看到一位哥哥(李思恩),一位同年的(李田),九個弟弟,那麽多玩伴,心裏早已樂開花,笑著哥哥弟弟的聽。李翠花看著這樣的張貴,高興的笑了笑。
李老爺子看了看張貴,笑了笑,對李翠花道:“翠花,你們娘倆住爹那吧,我屋裏有間房。東西都是現成的。你的這些新被子,先放一放。快亂起來了,咱們什麽都儉省點。”李翠花聽後直點頭,道:“爹,我省得的,我還將以前的衣服帶了些來。那個衣櫃就是我的衣服。多了些,待會大嫂及敏、春花,到我那看看,有沒有合適的,用得上的。若不嫌棄,就挑幾件,咱們身量差不多。想來可以共穿的。”
李氏、鄧氏、吳氏聽了都直搖頭,李氏道:“他大姑,不是咱們嫌棄,咱們都是莊戶人家,老天拔地的幹活。你那衣服不合適的。”李翠花看了看李氏的麻衣,看了看自身的娟衣,抱歉的道:“大嫂,真對不住,是我考慮不周了。”李氏笑著搖搖頭道:“不礙的。”
鄧氏問李翠花道:“大姐,你可吃晚飯了?”李翠花歎了口氣道:“不曾。”
吳氏及李氏聽後忙給李翠花及張貴擺碗。吳氏笑道:“大姐,你可別嫌棄,咱們也是剛吃過的。這是留起來的菜及湯圓。都是自家種的,你試試。”李翠花接過碗,笑道:“有什麽嫌棄的,我以前在家裏也是做過的。明日我要賣幾件娟衣,買幾件麻布衣。我這次可是打算在家裏住老些日子的。咱娘倆總不能衣來張口,飯來伸手吧。”
眾來聽後都笑了起來。濱濱聽後笑了笑。這位大姑感覺上還不錯。
就李翠花與大家說話的這一會兒功夫,張貴與李薯就混熟了,張貴指著李薯對李翠花道:“娘,薯弟會背《三字經》。”
李翠花聽後,看也沒看張貴,一邊自己動手裝湯圓一邊應道:“李薯八歲了,會《三字經》有什麽奇怪的,濱濱一歲都會那個書。”張貴聽後張了張口,李薯看著張貴的樣子搞笑,笑著問道:“貴哥,你在學什麽書?《三字經》你很熟悉了吧?肯定沒帶這書過來。等會可以給我看看你的書不?你帶了其他什麽書過來嗎?”
李家孩子好學,但家裏沒有條件給買除了書堂教的以外的書,難得遇著位在鎮上上學的,當然是想看看其他的書。
張貴聽後合著嘴道:“我們先生說了,讀書不是看數,讀了多少本,要讀透。裏麵的意思都要知道的。”
李薯一聽,以為張貴小氣,不願意出借書頂撞道:“《三字經》我們家裏的人都能背這個,我哥及李海連注釋都能背的。”
張貴聽後張了張嘴,看了看院子裏的哥哥弟弟,想著,自己連《三字經》都背不全,且班上不隻自己一個是背不全的。突然覺得自己就像先生說的什麽井什麽蛙。張貴這時將娘親硬拖著自己過來的不滿都消失了。
在這裏,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對讀書人都有一種說不出的尊崇。
張貴乖乖的坐下吃湯圓。李翠花看到兒子的臉色,笑了笑,知道兒子這會兒是消了氣的。李翠花心裏歎了口氣,心想:貴兒,希望你的明白娘的苦心。
李翠花等張貴吃好後,搶著收拾了碗筷,欲拿到井台前洗。李氏、吳氏、鄧氏拿敢讓李翠花做事,忙過來爭搶,李老爺子笑道:“都別爭了,她以前在家都是做過的,也不是什麽事,讓她習慣一下,以後不知道她要住多久的。”
李翠花聽後笑著應道:“是這理,好了,大嫂子、敏、春花,就這倆碗,你們讓我表現表現,多了我還不搶呢。”眾人聽得有趣,都笑了起來。
李翠花搬過來的東西,一樣放進李諸的地窖裏,這是為以後住進地窖做準備的。
第二日,李翠花在晚上吃飯時,就拿出了五兩銀子在飯桌上,對李漁及李諸道:“大哥、三弟,我這次迴來是要住一陣子的,總不能白吃白住的。你們倆的日子也是剛好夠湊的,這五兩銀子你們先拿著,就當我們娘倆的平日吃用。”李漁及李諸剛想推辭,李翠花又道:“你們推辭就是看不起我。”李漁及李諸被說得無話可說。
李翠花看著倆兄弟,心裏有點甜的,笑著道:“大哥,諸,你們收下,我吃飯也能夠理直氣壯,你們說不是。”
李漁一家及李諸一家聽後都笑了起來。李翠花又道:“大哥、諸,你們放心,這五兩銀子對於我來說也不是太大的數。我平日積攢了些,這次過來,張然給了些,婆婆賞了些,我算著,我手頭現在還算寬裕的。你們也知道,我位娘倆平日也沒有什麽用度,在這個家裏也不用做什麽,平日還能做些繡活賣賣。”
李漁及李諸聽後,互相看了一眼,都點頭,分著收下了。李翠花看了笑了笑,拿出一兩銀子給李老爺子道:“爹,這是給你的,也不是房錢,就是你閨女孝敬您的。”李老爺子聽後笑著連說:“好,好,好。”
李翠花對李漁道:“大哥,現在張貴迴了村子,我想給你在這的學堂交束修,這讀書的事,總不能落下。”李漁聽後點點頭,道:“行,明日我帶張貴去書堂那看看。”李翠花聽後喜滋滋的直道謝。有大哥出馬,這事看著就是成的了。
李翠花迴來後,就在屋裏繡繡花,在飯點時幫著做做飯。大家看著李翠花手沒停的做繡活,想著她這次迴來,手裏應該沒有她說的寬裕,這是給張貴積束修及為其以後打算的,看來李翠花是做好最壞的打算的,平日對她們娘倆都是極盡的照顧。
又過了兩周,都沒有李稻及李翠巧的消息。李老爺子隻得托張大伯及餘老頭上鄰鎮及去鄰村問問情況。倆老都是這方麵的行家,去鄰村的餘老頭當天就迴來了。向大家說了李翠巧的打算。吳家駿的老家就在山裏頭,聽了這事,都收拾東西,打算舉家迴山裏。打算走的時候過跟李家這邊說的。
李老爺子活了那麽大的歲數的人,一聽,就怒道:“這些個沒良心的,就想著自己了,還怕娘家的人在跟著去那個什麽山裏沾她的光,真是不知好賴!”餘老頭聽了,搖了搖頭道:“可不是,唉,你這二女兒,真是。老祺頭,你也別生氣了,和這些個人不值的。”李老爺子歎了口氣,結了打聽的錢,一臉落寞地坐在院子裏。
李洪深看不過眼,道:“你這人想啥呢,那個連爹娘都不要的,你想著。這邊等著你挖地窖的,你就當沒看見,隻坐著。”李老爺子一聽,拍了下大腳道:“對,挖地窖。我就當少個女兒了。”
這種家事,李洪深也不好勸,沒再說什麽。
第二日吃晚飯的時候,去鄰鎮的張大伯帶迴來了李稻的消息。大家都熱情的招唿張大伯吃晚飯。張大伯一臉恨恨的喝了碗湯,道:“飯我就不吃了,我要說說,以後關於李稻的事,咱們老張家都不接,這什麽人。真是!我都不消說他,就一秀才,人家諸這個秀才不也和咱們一樣。”
李老爺子聽後臉皺了皺,李漁問道:“張大伯,我二弟是怎麽說的?”張大伯,怒道:“怎麽說,我去到他罵我說謠言惑眾。我這是招誰惹誰了,我好心去提個醒,他這樣說我。這就不是個好的。”
濱濱聽後,想了想,覺得二伯的反應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如果溪悅書院的院長和姥爺一樣遷移到山裏,二伯手不能提,肩不能擔的,王氏及那個妾氏又都是享受慣的,這讓他們一家如何過日子。且他剛買了屋,家裏應該沒有什麽積蓄,書院的事與他無關。二伯還有秀才身份,隻要儲備了糧食,就算動亂起來,影響也不大。
李老爺子歎了口氣,李漁一個勁的給張大伯道謝及替李稻給張大伯賠不住。張大伯說了兩句,心裏舒坦了,便留下來吃個晚飯才迴家。
ps:
有點對不住大家,天氣轉冷了,要注意身體。發燒了,今日好點,終於斷了點滴,今兒拚老命的補上。真是對不住了,望各位海涵!
李諸家想著倆兄弟都是有成算的,均協助倆兄弟買地安家。孩子們也迴來了,都遷到村裏的學堂,與李田、李薯一起上下學。
大伯家本就留有空房子給倆兄弟,隻需要收拾入住即可。倆兄弟將糧食放進李諸家的地窖裏,隻因李諸家的地窖較大。
倆兄弟都不是種地的,索性隻有四畝地,且買的時候,是連著地裏的糧食一起買的,省去不少功夫。李諸及李漁分著幫忙照看,在沒有什麽天滅的情況下,地裏的莊稼長得還不錯。李權及李慕在地裏幫不上忙,隻得幫著挖地窖。
濱濱一臉鬱鬱,家裏剛好點,就傳出國家將亂,這讓一心想發財致富的濱濱很受打擊。
現在家裏沒錢,想搬遠點避亂都無法。為了一家人的安全,濱濱隻得天天繞著地窖轉圈,看看有沒有什麽可以幫忙改進的地方。
又過一周,木師傅一家都過來了。帶了一馬車的糧食。木師娘細心,還帶來了三張棉被及一些木板。
李諸對木師傅一家的到來是無限歡喜的。木師傅一下車,就笑著對李諸道:“諸,師傅一家這是來投靠你了。”李諸一家自是無限歡迎的。木師傅一家客氣,說什麽也不住進李老爺子的屋裏,就住在李諸原來的柴房,現在的小房裏。木師傅手巧,在小炕上搭多一塊板。睡覺時,一家三口人剛好睡上。平日則將板收起來,勉強還是可以住的。
李諸一家看師傅主意定,便幫著將窗子用紙糊了糊,這樣屋裏就更顯溫暖了。
冬至日,李家一早就忙活開了。今年木師傅、李權及李慕舉家都迴來了,本來李諸、李權及李慕都打算大家一起鬧一鬧。但李老爺子及李洪深都不同意。倆老一輩的都提出不知道什麽時候亂起來,不能這般花錢。
鄧氏想著怎麽也得過個節,就準備了湯圓,殺了隻雞。做了三鮮湯。這裏的三鮮湯與我們現在三鮮湯有所不同,這裏隻有蘿卜、豆腐及魚。這在農家都是比較能上席麵的菜。
由於蘿卜是自己家種的,豆腐也不費幾錢。魚是李諸及李慕抓的,李老爺子及李洪深也不好再說什麽。
午時,吃過午飯,門外傳來馬蹄聲,李漁開門。便看見李翠花拉著一位肥頭大耳的孩子在家門口。李翠花看到李漁忙對孩子道:“貴兒,快,這是大伯,叫大伯。”
李漁看後一臉驚訝的問道:“翠花,這是你兒子。”李翠花點點頭,高興的道:“是的。大哥,我今日終於說通這孩子過來看看。孩子一直是張然他媽看著,寵得不得了。一路顛簸。現在還沒有喘過氣來。”
張貴瞪大眼睛看著眼前的這位大伯,李漁眼睛精亮,因長期種地,全身被太陽曬得發棕,穿著幹淨整潔的粗麻布衣。張貴看了看李漁。突然捏著鼻子道:“娘,這裏臭死了。快走。”
李漁一聽,臉就黑了下來。這孩子真是沒教養且欠揍。
李翠花不好意思的對李漁道:“大哥,對不起,孩子被寵壞了。”說完拍了拍張貴,道:“貴兒,快道歉。這是你大伯,這是你娘家,你娘以前就是在這裏長大的。”
張貴看看自家娘,道:“怎麽可能?我的朋友都說我的娘是如花似玉的方圓百裏大美人,怎麽會在這樣泛臭的地方長大?”
這次,連李翠花的臉也黑下來了。李翠花捏著張貴的耳朵,道:“你才多大歲數,什麽美人?什麽泛臭?你上學堂都學了什麽東西?這些都是你學堂的朋友說的嗎?是你學堂的先生教你的嗎?”
張貴雙手掰著張翠花的手,道:“娘,痛,娘痛,不是學堂裏的朋友說的,是鄰鎮錢小胖說的。”
李翠花聽後,扭得更起勁了“我說了多少次了,以後少跟錢小胖玩。那個孩子可不是什麽好東西。他家裏的那一套東西,不能在我們家用,不是,是到處都不能用的。”
張貴掙脫開李翠花的手道:“錢小胖是我的好朋友,他說的很多東西都是真的。像奶奶房裏的丫環是要做我姨娘的,不都成真了。”
李翠花被張貴說得心火起,一拍掌拍在張貴臉上道:“你是聽娘的,還是聽小胖子的。你是要當秀才,成大事,還是隻想呆在這小院子裏,天天數米。”
張貴被寵著養大,何事受過這樣的氣。就算李翠花力氣不大,未下力氣拍,仍是淚流滿麵。並未出聲,隻低下了頭。
李翠花一個勁的向大哥李漁道歉,說孩子有待管教。李漁看孩子哭了,搖搖頭,讓過身子,讓李翠花倆母子入內。
李翠花一邊招唿馬車入內,一邊拖著張貴入內。
李翠花在李諸家院裏的桃樹下凳子子落坐,又將張貴按著坐下。李翠花看了院子裏的人,與李諸相熟的眾人均在,更是下定大決心,看著李老爺子道:“爹,我收到諸的信了。我也將信與張然看過了。但家裏的人都取笑我們家小提大作,說什麽動亂也是幾年後的事。且家裏一向有儲糧,不需準備什麽。”
說著說著,李翠花忍不住淚下,她擦了擦眼淚,道:“我琢磨著,舉人老爺總不會無中生有,人家那麽大間書院都進行部分遷移,人家這些有裙帶關係的肯定比我們這些眼睛隻在村子的人看得深。”李翠花說到這,又擦了擦淚水,臉露悲傷道:“我看大家都沒動靜,想著孩子。狠一狠心,將他娘房裏的丫環抬了做姨娘。然後向家裏的人說身體不適,迴娘家休養來了,將貴兒也帶了迴來。”
濱濱一聽,心裏暗讚道:不錯,無論什麽時候,跟著當官的,不說吃肉,湯水還是能撈些的。大姑的審度勢堪比得自己。但自己是站在曆史的高度,而大姑是靠自己想出來,這一點。又可說明大姑是極為聰明的。
李老爺子聽後直搖頭,道:“你這孩子做事欠考慮。你抬個姨娘出來,以後迴去不自己糟心?”
李翠花擦了擦淚。說:“爹,如果我不抬個姨娘,你以為張然會守那麽久的空房?還不如我做個順水人情。”李老爺子想了想,沒有說什麽,無奈的歎了口氣。李漁及李諸聽後都歎了口氣。李權問道:“翠花。你們迴家了,打算怎麽辦?”
李翠花看看眾人,問李老爺子道:“爹,你們打算怎麽辦?我聽您的。”李老爺子看看眾人,將自家的打算說了一遍。李翠花聽後點點頭,道:“不錯。這是個法子。”
李翠花看家丁將馬車裏的東西都卸了下地,溫和的對家丁道:“秦伯,你們迴家吧。我與小少爺在我娘家住幾天。”
被喚作秦伯的家丁恭敬的鞠個躬。便招唿其他人,牽著馬車出去了。
李翠花指著一堆東西道:“我給他抬了個姨娘,張然及他娘一高興,就給這些東西。”眾人聽後,都被吸引過來。隻見五大麻袋米。三床被子,一袋子的藥。都是一包包包好的,在張小紙上寫明什麽情況吃什麽,三包臘好豬肉。還有一個四方的齊腰高的木衣櫃,帶著鎖。
李老爺子看了看,道:“他也算是個有心的。”李翠花聽後搖了搖頭,道:“爹,這些對那個家來說,真不算什麽。唉。”
李老爺子聽後無奈的歎了口氣,搖了搖頭,拿出煙杆子,猛抽了一口,像以此平息心中的怒氣般。
濱濱看了看,點了點頭,什麽也不說,光那些藥就不錯,幸好大姑聰明,說是養病。
濱濱看向大姑,突然心裏一驚。隻見張貴張大將那上下一條線的眼睛,定定的看著自己。李海也發現了,走到濱濱的前麵,擋著張貴的視線。張貴一看麵清形俊的李海,愣了一下,不情不願的抬起頭。張貴這時才認真看了看院子裏的人。滿院子,最突出的就是李諸一家人,男俊女美,就李海哥仨也是星眉大眼。木師傅、李權及李慕是之前在鎮上見過,李老爺子、李洪深及孫大娘都是一副農家人打扮,相貌無甚突出,有點像家裏的傭人。
張貴對著李海問道:“你是誰?”剛剛張貴定眼看著濱濱,李海對他一點好感都無,直接無視,搬了張凳子,坐在濱濱與張貴間。
張貴想著這裏不是自己家,剛剛又被娘親打了,看著李海雖然比自己小,但那直挺挺的身板,坐著就像哪裏的大人物。張貴自小在宅院子裏長大,平日的事不會幹,但這點眼力見還是有的,想著剛剛聽說自己要在這裏待一陣子,不敢與之交惡,便看向娘親。
李翠花看了看李海,看看自家的孩子,心想,什麽時候張貴像李海一樣,我就算短幾年的命也是願意的。李翠花對張貴道:“這是你三叔的大兒子,你弟弟,李海,海兒後麵的是妹妹,李濱濱,濱濱。旁邊這兩位一模樣的雙胞兄弟是你弟弟,李波及李濤。”
張貴隨豐李翠花的介紹看向李濤及李波,一臉新奇的笑笑。李翠花繼續逐一介紹院子裏的人,長輩及小孩子。張貴看著院子裏的小朋友,都笑著道:“我叫張貴,是你哥哥。”
張貴今年十歲,比李薯、李求女、李祺析、李海哥仨、李思森倆兄弟、李思彬都大。這孩子在家裏是獨子,沒人玩。這會兒,一下子看到一位哥哥(李思恩),一位同年的(李田),九個弟弟,那麽多玩伴,心裏早已樂開花,笑著哥哥弟弟的聽。李翠花看著這樣的張貴,高興的笑了笑。
李老爺子看了看張貴,笑了笑,對李翠花道:“翠花,你們娘倆住爹那吧,我屋裏有間房。東西都是現成的。你的這些新被子,先放一放。快亂起來了,咱們什麽都儉省點。”李翠花聽後直點頭,道:“爹,我省得的,我還將以前的衣服帶了些來。那個衣櫃就是我的衣服。多了些,待會大嫂及敏、春花,到我那看看,有沒有合適的,用得上的。若不嫌棄,就挑幾件,咱們身量差不多。想來可以共穿的。”
李氏、鄧氏、吳氏聽了都直搖頭,李氏道:“他大姑,不是咱們嫌棄,咱們都是莊戶人家,老天拔地的幹活。你那衣服不合適的。”李翠花看了看李氏的麻衣,看了看自身的娟衣,抱歉的道:“大嫂,真對不住,是我考慮不周了。”李氏笑著搖搖頭道:“不礙的。”
鄧氏問李翠花道:“大姐,你可吃晚飯了?”李翠花歎了口氣道:“不曾。”
吳氏及李氏聽後忙給李翠花及張貴擺碗。吳氏笑道:“大姐,你可別嫌棄,咱們也是剛吃過的。這是留起來的菜及湯圓。都是自家種的,你試試。”李翠花接過碗,笑道:“有什麽嫌棄的,我以前在家裏也是做過的。明日我要賣幾件娟衣,買幾件麻布衣。我這次可是打算在家裏住老些日子的。咱娘倆總不能衣來張口,飯來伸手吧。”
眾來聽後都笑了起來。濱濱聽後笑了笑。這位大姑感覺上還不錯。
就李翠花與大家說話的這一會兒功夫,張貴與李薯就混熟了,張貴指著李薯對李翠花道:“娘,薯弟會背《三字經》。”
李翠花聽後,看也沒看張貴,一邊自己動手裝湯圓一邊應道:“李薯八歲了,會《三字經》有什麽奇怪的,濱濱一歲都會那個書。”張貴聽後張了張口,李薯看著張貴的樣子搞笑,笑著問道:“貴哥,你在學什麽書?《三字經》你很熟悉了吧?肯定沒帶這書過來。等會可以給我看看你的書不?你帶了其他什麽書過來嗎?”
李家孩子好學,但家裏沒有條件給買除了書堂教的以外的書,難得遇著位在鎮上上學的,當然是想看看其他的書。
張貴聽後合著嘴道:“我們先生說了,讀書不是看數,讀了多少本,要讀透。裏麵的意思都要知道的。”
李薯一聽,以為張貴小氣,不願意出借書頂撞道:“《三字經》我們家裏的人都能背這個,我哥及李海連注釋都能背的。”
張貴聽後張了張嘴,看了看院子裏的哥哥弟弟,想著,自己連《三字經》都背不全,且班上不隻自己一個是背不全的。突然覺得自己就像先生說的什麽井什麽蛙。張貴這時將娘親硬拖著自己過來的不滿都消失了。
在這裏,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對讀書人都有一種說不出的尊崇。
張貴乖乖的坐下吃湯圓。李翠花看到兒子的臉色,笑了笑,知道兒子這會兒是消了氣的。李翠花心裏歎了口氣,心想:貴兒,希望你的明白娘的苦心。
李翠花等張貴吃好後,搶著收拾了碗筷,欲拿到井台前洗。李氏、吳氏、鄧氏拿敢讓李翠花做事,忙過來爭搶,李老爺子笑道:“都別爭了,她以前在家都是做過的,也不是什麽事,讓她習慣一下,以後不知道她要住多久的。”
李翠花聽後笑著應道:“是這理,好了,大嫂子、敏、春花,就這倆碗,你們讓我表現表現,多了我還不搶呢。”眾人聽得有趣,都笑了起來。
李翠花搬過來的東西,一樣放進李諸的地窖裏,這是為以後住進地窖做準備的。
第二日,李翠花在晚上吃飯時,就拿出了五兩銀子在飯桌上,對李漁及李諸道:“大哥、三弟,我這次迴來是要住一陣子的,總不能白吃白住的。你們倆的日子也是剛好夠湊的,這五兩銀子你們先拿著,就當我們娘倆的平日吃用。”李漁及李諸剛想推辭,李翠花又道:“你們推辭就是看不起我。”李漁及李諸被說得無話可說。
李翠花看著倆兄弟,心裏有點甜的,笑著道:“大哥,諸,你們收下,我吃飯也能夠理直氣壯,你們說不是。”
李漁一家及李諸一家聽後都笑了起來。李翠花又道:“大哥、諸,你們放心,這五兩銀子對於我來說也不是太大的數。我平日積攢了些,這次過來,張然給了些,婆婆賞了些,我算著,我手頭現在還算寬裕的。你們也知道,我位娘倆平日也沒有什麽用度,在這個家裏也不用做什麽,平日還能做些繡活賣賣。”
李漁及李諸聽後,互相看了一眼,都點頭,分著收下了。李翠花看了笑了笑,拿出一兩銀子給李老爺子道:“爹,這是給你的,也不是房錢,就是你閨女孝敬您的。”李老爺子聽後笑著連說:“好,好,好。”
李翠花對李漁道:“大哥,現在張貴迴了村子,我想給你在這的學堂交束修,這讀書的事,總不能落下。”李漁聽後點點頭,道:“行,明日我帶張貴去書堂那看看。”李翠花聽後喜滋滋的直道謝。有大哥出馬,這事看著就是成的了。
李翠花迴來後,就在屋裏繡繡花,在飯點時幫著做做飯。大家看著李翠花手沒停的做繡活,想著她這次迴來,手裏應該沒有她說的寬裕,這是給張貴積束修及為其以後打算的,看來李翠花是做好最壞的打算的,平日對她們娘倆都是極盡的照顧。
又過了兩周,都沒有李稻及李翠巧的消息。李老爺子隻得托張大伯及餘老頭上鄰鎮及去鄰村問問情況。倆老都是這方麵的行家,去鄰村的餘老頭當天就迴來了。向大家說了李翠巧的打算。吳家駿的老家就在山裏頭,聽了這事,都收拾東西,打算舉家迴山裏。打算走的時候過跟李家這邊說的。
李老爺子活了那麽大的歲數的人,一聽,就怒道:“這些個沒良心的,就想著自己了,還怕娘家的人在跟著去那個什麽山裏沾她的光,真是不知好賴!”餘老頭聽了,搖了搖頭道:“可不是,唉,你這二女兒,真是。老祺頭,你也別生氣了,和這些個人不值的。”李老爺子歎了口氣,結了打聽的錢,一臉落寞地坐在院子裏。
李洪深看不過眼,道:“你這人想啥呢,那個連爹娘都不要的,你想著。這邊等著你挖地窖的,你就當沒看見,隻坐著。”李老爺子一聽,拍了下大腳道:“對,挖地窖。我就當少個女兒了。”
這種家事,李洪深也不好勸,沒再說什麽。
第二日吃晚飯的時候,去鄰鎮的張大伯帶迴來了李稻的消息。大家都熱情的招唿張大伯吃晚飯。張大伯一臉恨恨的喝了碗湯,道:“飯我就不吃了,我要說說,以後關於李稻的事,咱們老張家都不接,這什麽人。真是!我都不消說他,就一秀才,人家諸這個秀才不也和咱們一樣。”
李老爺子聽後臉皺了皺,李漁問道:“張大伯,我二弟是怎麽說的?”張大伯,怒道:“怎麽說,我去到他罵我說謠言惑眾。我這是招誰惹誰了,我好心去提個醒,他這樣說我。這就不是個好的。”
濱濱聽後,想了想,覺得二伯的反應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如果溪悅書院的院長和姥爺一樣遷移到山裏,二伯手不能提,肩不能擔的,王氏及那個妾氏又都是享受慣的,這讓他們一家如何過日子。且他剛買了屋,家裏應該沒有什麽積蓄,書院的事與他無關。二伯還有秀才身份,隻要儲備了糧食,就算動亂起來,影響也不大。
李老爺子歎了口氣,李漁一個勁的給張大伯道謝及替李稻給張大伯賠不住。張大伯說了兩句,心裏舒坦了,便留下來吃個晚飯才迴家。
ps:
有點對不住大家,天氣轉冷了,要注意身體。發燒了,今日好點,終於斷了點滴,今兒拚老命的補上。真是對不住了,望各位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