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王子雕零渾,取字元清。


    多年前。北地十萬族人,為“著匈奴衣胡”販至薊國,分置諸城。


    一夜家園盡毀,兵馬散盡。後輾轉西涼,終歸服薊王。得以與家人團聚。今北地先零羌,日漸向化。與薊人無異。


    雕零渾,坐享千石俸祿。家人生活富足安逸。遠非為北地先零王子時,可比。


    正如羌人順下高原,舉族內附,樂此不疲。漢家文明,遠超時代。黑暗之燈塔,永夜之極光。引徼外四裔,前仆後繼。縱飛蛾撲火,亦在所不惜。


    一言蔽之。人皆向好,民皆向善。


    循例。部落渠帥,多為歸義邑長、邑君;率善邑長、邑君。諸如此類。其行政劃分,大者為縣,小者為鄉。論品秩,亦不過一縣之長。三百石,足矣。何來千石高俸。且十萬部族,失而複得。雕零渾感激涕零,心悅誠服。豈有二心。


    正如諸貴妃,合養五千西烏鐵騎。乃貴妃私兵。稱家兵部曲。


    自先零王子歸薊。部族青壯,紛紛從軍。皆投雕零渾帳下為私兵。千石軍俸不足供養,唯再覓雄職以繼。


    又譬如備吏。私兵有預備役性質。亦錄入營籍,陟罰臧否,與在籍兵士相同。唯一區別,軍俸乃由上官所出。雕零渾,今為千石軍司馬。若為二千石牙門將,足可將所募私兵,悉數轉正。毋需自養。


    故牙門四將,雕零渾亦誌在必得。


    見前“泰山四寇”,孫康、孫觀、吳敦、尹禮、昌霸,領軍入場。


    看台之上,議論紛紛。


    如說書言,豪傑莫問出身。白波、黑山,皆為國所用。泰山四寇五人,亦無不可。泰山素為精兵之源。山東大漢,世居此地。


    正因身高體壯,孔武有力。卻又吊兒郎當,橫行入場。與先前軍容齊整,軍紀嚴明,截然不同。故引人議論。


    包間內,便是竇輔夫人,亦不禁悄聲相問。


    竇輔笑答:“夫人切莫以貌取人。諸兄長皆為義士。重諾輕身,以死相報。況家小俱在為夫治下多年。從未出奸惡之徒。”


    隻需政均法平。公道自在人心。


    不能貪殘放濫,魚肉百姓。還奢望予取予求,百姓任人宰割。


    後世奴性,絕不適用於時下漢人。


    言歸正傳。


    立於先零遊騎兵前。見泰山兵,三五成群,勾肩搭背,稀稀疏疏,有說有笑入場。盡得遊俠真髓。


    雕零渾,徐徐拉下麵甲。


    陣型零散,又無板楯。鐵騎當前,如何與敵?


    便有看客,不解發問。


    泰山素為精兵之地。許,別有情由,亦未可知。且看,勝敗如何。


    身旁同伴亦模棱兩可。


    鳴鏑射空。


    稀稀拉拉,拋射無用。雕零渾撥馬衝鋒。遊騎兵散射不中,遂捉刀棄弓。


    對麵泰山兵,陣型散亂,聚散無常。更有不顧性命,迎馬奔衝。


    眼看撞馬而亡。滿場驚唿聲中,冷不丁翻滾避讓。


    “中!”驚險避讓,反手擲出,正中馬後腿。


    馬蹄被纏,陡然止步。


    謂“馬失前蹄”。


    若絆住前蹄,戰馬必然跌倒。背上騎士,飛墜落地。輕則頭破血流,重則斃命。


    絆住後蹄則不然。戰馬仍可支撐,而後徐徐坐地。


    馬背騎士,安然無恙。不料驚唿聲中,鈍刀加頸。正是吊兒郎當,泰山四寇中之一。若臨陣對敵,早已身首異處。


    “泰山飛石索。”便有人看得真切。


    飛石索,又喚“飛球索”,或稱“流星索”。


    泰山飛石索,乃就地取材。以產於泰山周邊,溪流山穀之泰山石,打磨而成。其質地堅硬,曆為鎮宅安邦之寶。取“石來運轉”之意。


    其構造,類雙流星錘。可遠射五十,乃至百步開外。


    射人射馬,擒賊擒王。此技,為泰山賊寇,看家本領。


    三五成群,投石、捉刀、策應,不一而足。


    更有頭戴斑斕假麵,鬼哭狼嚎。如山魈鬼魅,橫身攔路。衝雕零渾坐騎,噴出一口猛火。


    戰馬受驚,四蹄騰空。


    飛索繞頸,雕零渾被倒拽下馬。


    “主將落馬,泰山兵勝。”


    泰山石敢當。果人如山名。


    “承讓,承讓。”四寇五人,四麵抱拳。十足痞氣。


    魚油猛火,足噴數丈。饒是端坐馬背雕零渾,亦滿臉煙炭,須發焦黑。


    武無第二。勝負已分。


    若非泰山兵,手下留情。飛石直絆前蹄,何須冒險翻滾避讓。待先零騎士,飛撞墜馬。再一刀結果,豈不更美。


    若遇泰山兵,當如何破之?


    看台必有此問。


    道義為先,不戰可勝。


    有人答曰。


    略作思量,眾皆心服。


    君以草芥待我,我當以仇寇報之。


    不可否認。仇寇多出身草莽。一人吃飽,全家不餓。身無長物,死不足惜。


    在此義理下,便說得通了。因有此理,故賊寇得赦,亦在情理之中。


    赦與不赦,在於義或不義。


    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舉國為寇,誰人之過?


    國中白波、黑山、葛陂,連戰連敗。泰山五(軍)候,終扳迴一局。得“演武器四”。


    一日兩場,意猶未盡。


    百聽不厭,迴味無窮。


    聞泰山五候得勝。薊王笑言道:“泰山,地接山海,人民流竄。據山為寇,官府屢禁不絕。是為泰山賊。其中不乏官逼民反,忠義之士,是為義賊。轉戰山海,置之死地而後生。論遊擊,北地先零王子,遠不及也。”


    士貴妃亦笑:“吞刀吐火,始料不及。”


    吞刀吐火,乃百戲之一種。


    張衡《西京賦》有,“吞刀吐火,雲霧杳冥”之句。


    此術前漢時,便已見載。《漢書?張騫傳》:“大宛諸國發使隨漢使來,觀漢廣大,以大鳥卵及黎軒眩人獻於漢。”注曰:“眩,讀與幻同。即今吞刀吐火,植瓜種樹,屠人截馬之術皆是也。本從西域來。”


    或證此術,似從西域傳來。後為江湖術士所習,傳承至今。


    “夫君所立‘演武器旗’,究竟有何妙用。”馬貴妃笑問。


    “天機不可泄也。”薊王言道:“待初賽之日,貴妃一觀便知。”


    非薊王有意隱瞞。故意賣個關子,不過夫婦間情趣使然。


    馬貴妃天資聰穎,又豈能不知。


    “龐氏兄弟,今在何處。”薊王又問。


    “已入函園二崤城國邸。”士貴妃答曰。


    “常山之蛇,皆來否?”薊王再問。


    “楊秋等人皆隨行。”士貴妃再答。


    年年隨都尉玄,南下通路。論熟悉沿途風土民情,龐氏兄弟首屈一指。都尉玄,畢竟佛門弟子。若知曉薊王南下攻滅佛國,可願同行,尚未可知。


    有備無患。


    薊王對龐氏兄弟,寄予厚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劉備的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熏香如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熏香如風並收藏劉備的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