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張滄與張蒼


    西漢王朝建立之後,他先後擔任過代相、趙相等官職。


    因為他幫助劉邦清除燕王臧荼叛亂有功,被漢高祖晉封為北平侯,以後又遷升為計相、主計。


    漢文帝時灌嬰去世後接任丞相一職,漢文帝後元元年因與朝中大臣的政見不,在明明可以繼續呆在朝廷的情況下,自動引退。


    或者說,他本來就對當官興趣缺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還有一個門生,叫做賈誼,就是“不問蒼生問鬼神”的那位。


    如果是正常的世界線下,這個時候的張蒼應該被升任為負責管理財政的計相,在幹了一個月後,就以列侯的爵位改任主計。


    在曆史上,他他擔任這個職務達四年之久。


    因為那個時候,蕭何擔任相國。


    而張蒼因為從秦時就擔任柱下史,非常熟悉天下的圖書和各種簿籍,再加上他很精通計算、樂律和曆法。


    因此蕭何就命令他以列侯的爵位在相府辦公,負責管理各郡國交上來的會計帳簿。


    黥布謀反未成而逃跑,漢高祖就立他的兒子劉長作淮南王,命令張蒼為相國來輔佐他。


    十六年之後,張蒼調任禦史大夫。


    張蒼和絳侯周勃等人共同尊立代王為孝文皇帝。公元前176年(文帝四年),丞相灌嬰去世,張蒼繼任為丞相。


    自從漢朝建立到孝文帝已有二十多年時間,當時正處在天下剛剛平定的時候,朝廷中的文武百官都是軍人出身,而唯獨張蒼從擔任計相時起,就致力於探討、訂正音律和曆法的工作。


    可以說,在漢朝,問誰最像文臣,答案並非蕭何,曹參,也不是張良,陳平,而是這個張蒼。


    因為張蒼這個人非常博學,很有學問。


    他在曆法、算學方麵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為西漢王朝製定了立法與度量衡。他側輔校正的《九章算術》是對中國及世界數學發展的重大貢獻。


    他提出和製訂了一套比較完整的關於度、量、衡、方麵的理論,他把算學研究成果直接用於國計民生。


    甚至,蕭文如今所用的《顓頊曆》,就是張蒼負責最後的調整的——在這之後,漢武帝時期,中國自周朝之後的下一個小冰河期降臨,黃河地區再沒有過去那種亞熱帶的炎熱氣候,隻能改用後世人們所熟悉的農曆。


    還有,《九章算術》的修訂者也是他。


    《九章算術》總共收集246個數學問題。這些算法要比歐洲同類算法早1500多年。可以說,他對世界數學發展產生過重要影響。


    隻可惜,在《野蠻6》當中,張蒼似乎沒有成為偉人……明明這是一位足以媲美歐幾裏得的大科學家的。


    當然,在這個世界線當中,漢國的建立雖然也是經由十分龐大的戰爭。但是這場戰爭終究沒有曆史上秦末那麽聲勢浩大。


    加上這個世界的張滄和張蒼是兩個人。張滄也沒有原本世界張蒼那份曾經當過始皇帝圖書管理員的經曆。


    因此,張滄也沒有找到機會,成為大漢帝國的計相。


    此時,在未央宮內,張滄對皇後呂雉,以及一眾博士官行禮後,才說道:“根據我從卷宗,以及楊家中人的了解得知,這個蕭文在雲中收了五個徒弟。其中兩個男童,一曰關羽,一曰諸葛亮,都是雲中郡人士。”


    “另外一女童,名曰上官婉兒,乃唐國上官家罪臣上官儀之孫,上官庭芝之女。”


    說到這,他頓了頓,看向呂雉的臉。


    不過他看見,呂雉那雖然有些衰老,但保養得還算可以的臉上,並沒有任何變化。


    似乎她早知道蕭文收了一個外國間諜的女兒為徒,並且還對此無所謂。


    不過也是,唐國和漢國之間本來就沒有太大的利益矛盾,而上官庭芝過去傳達的情報,也隻是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


    他與其說是間諜,反不如說是外交官更合適。


    因此,張滄也收起講解這方麵信息的打算——反正這部分信息也無關緊要。


    於是他接著說道:“除了這三個徒弟外,他還有兩個徒弟,一男一女。”


    “男的,是臨晉侯楊賜之孫楊修。而女的,則是東吳郡守孫堅之女,孫尚香。另外,他還有一個非正式的徒弟,是雲中郡守李伯考的長子,李自成。正好,我與孫堅,李伯考也算認識,便從他們那裏了解了下蕭文在教什麽。”


    人們一直有一種印象,那就是古代的人都很喜歡抱缺守殘,寧肯抱著自己那套老東西,也不願意和別人分享。


    然而這種行為,其實僅限於傳統武術和技術上。


    而在學術和藝術方麵,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十分開放。


    當然,藝術上的開放提現在假貨遍地的這種現象暫且不說,畢竟這種東西全世界都存在。


    不過學術上的開放,卻是實打實的。


    在學術上,沒有一個老師會有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想法,基本上學生能學多少,就教多少。


    並且,他們都很願意將自己的學術理論公開出去。


    哪怕是李贄,也不過是抱著自己的玩意如果被人看見,肯定會被燒掉的想法,才藏起來。


    因為這樣,華夏曆史上才會有先秦與漢初的百家爭鳴,才會有上官儀和王勃在做詩理念上的鬥爭,才會有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鬥爭。


    也因為這樣,楊修對於蕭文交給自己的東西,和自己所看到的,包括諸葛亮的軍事訓練,上官婉兒的內政學習,關羽和孫尚香的截拳道,都沒有保留地告訴了家人。


    隻不過在這個過程中,他一直保持著不屑一顧的態度。對於蕭文教的這些東西,他都覺得沒什麽卵用。自己隻要在家裏的書房看書,看個一二十年,他的才學就能超過蕭文……


    張滄和楊家的人都知道楊修這蠢貨脾氣,因此也都自動過濾了楊修的個人主觀臆斷。


    此時,張滄說道:“蕭文所教授的東西,涉及了兵家的武學(截拳道),黃老的治國之道,墨家的器械之道(蕭文交給婉兒的種田技術),儒家的禮儀(給楊修上的思想品德課程),可以說,涉及諸子百家。加上他本人曾經和他的學生透露的信息看,他很可能是一個雜家的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古代當賢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別予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別予安並收藏迴到古代當賢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