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總是在不經意間流逝,轉眼間就已經距離上次的大戰過去了兩個多月,這兩個多月裏,以杭城府為首,包括周邊數個城鎮在內,都有了長足的發展。

    兩個多月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對於李承他們而言,卻是能做很多事情了。尤其是李承這兩個多月裏,可是非常勤勞的,他陸陸續續為鹿鼎記世界帶過來了上萬人,著實讓這邊的實力大增。

    現在杭城府上上下下都有不小的變化,官場吏治早已清明,法院和學校已經建立起來了,另外稅務已經理清,新的稅製也已經開始實施。

    杭城府本身就是江南的商業中心,有不少豪商巨賈在此,商業在這個時代來說也是非常發達的,新的稅製實施後,讓李承他們的財政開始增強,已經完全能夠自給自足,甚至還能有不少盈餘。

    而軍務方麵,兩個多月下來在李承他們的勢力範圍內,已經有了將近三萬的可戰之兵,武裝力量也進一步增強,這得益於快速拔地而起的各個工廠。

    其中擴建最大的就是軍工廠,其次是煤電廠和鋼鐵廠,至於其餘的生產工廠,也都相應的建造了起來。

    這個時代的人工非常便宜,以李承他們的生產力,想要建造什麽,並不算難事。

    而隨著諸多工廠出現,生產力進一步增加,其中有了精布廠,短時間內成為了李承他們財政收入的大頭,一舉占領了這個江南市場,並且隨著時間推移,精布產生跟上後,還能賺取更多的利潤。

    而且此時,使用軍工廠出產的裝備,李承他們的勢力範圍內,已經組建了一支四千多人的近現代化營衛,這四千人放在這個時代,那是絕對的天下第一軍。

    除此之外,在被帶過來的上萬多人中,還有為數過千的正規部隊,還是裝備齊全的那種,這才是他們真正的守備力量。

    因為商業上的互通有無,作為李承他們的勢力中心,杭城府中也出現了不少清庭的探子,李承他們有意的放鬆清理工作,所以也讓探子知道了不少杭城府的消息,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杭城府現在的繁榮商業和稅收。

    當清庭知道光是一個杭城府的一月稅收,就抵得上整個清庭一年近三成的稅收後,就有有心人打上了這方麵的主意,清庭的一些官員便與李承他們暗中取得了聯係,給他們許諾了不少條件,比如幫李承在正達皇帝麵前美言幾句,另外再找朝中同僚為他們打開方便之門之類的。

    最終目的不過是想在這些稅收之中,貪墨一些銀子而已,清朝時候的官兒,貪起來比之明朝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這樣的要求,照理說李承是應該答應下來的,畢竟之是明擺著索要好處,朝中的大官兒很明顯是要給他當靠山的,這也算是拜碼頭而已。

    但李承是誰?

    穿越者好吧!

    還是國家認定的穿越者,他會和這些人沆瀣一氣?

    根本不可能的,他也看不上這些人的許諾,靠山什麽的根本不需要的。

    然後李承就直接拒絕了。

    似乎是沒有想過李承會拒絕一般,朝中大員們頓時對李承了沒了好感,徹底將其定性為反賊,然後覺得這擺在眼前的銀子自己拿不到,那麽索性你也別想拿。

    然後這些朝中大員就將這個消息在朝堂中捅開了,趁著一次大朝會的機會發難了。

    首先是戶部尚書站了出來,指明了李承那邊的稅收之恐怖,再對比本朝每年的稅收,簡直是令人發指,一個小小的府城一個月的稅收,就能抵得上朝廷全年稅收的三成,太過聳人聽聞。

    然後就有人諫言,說何不讓承恩侯將稅收上繳一部分給國庫?畢竟他承恩侯是皇帝陛下冊封的,理應為社稷分憂。

    都說是財帛動人心,看到這麽大一塊蛋糕放在麵前,十個人都想上去咬一口,而作為一國之主,正達皇帝自然不能免俗,他覺得李承既然受了自己的招安,那就得為自己分憂,如果不願意的話,那就是謀逆,到時候他正德皇帝就能學康熙對付吳三桂一樣,直接率大軍把他給剿了。

    然後,李承理所當然的拒絕了,很果斷。

    這樣一來,他和清庭連個多月的蜜月期,也就算差不多結束了。

    (求收藏!鮮花!評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被派去穿越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頁一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頁一頁並收藏我被派去穿越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