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出 門 賺 錢 的 男 人
一
出門這個詞兒,在陽字村這疙瘩含義很廣。隻要是離開家到外麵去,不管是去縣城、省城乃至上海、北京,或者是香港、澳門,都叫出門兒。也不管是出外去幹啥,是走親戚或者是務工幹活,都叫出門兒。隻可惜,陽字村自有記錄史以來,還沒有人去過省城之外的城市,更不要說北京上海香港澳門了。村裏的頭號大能人張大發王二去過省城,迴來後就有三天說不完的新鮮事兒。人們像聽書、看驢皮影般的跟在屁股後頭,央求人家再說一段再講一些。
王仁生算是繼張大發、王二之後出門的人。
王仁生雖然不是頭一個出門的人,可他是本村頭一個去省城之外的第一人。又是出外長期務工的第一人。還是第一個獨身闖天下賺錢的人。就憑這三個第一,他應該寫入村史,也該受到普遍的關注與敬重。
不過,出門在外的王仁生可沒有這種榮耀感。非但沒有,還老是心裏疙疙瘩瘩的不順暢。出門在外的他老是遇到麻煩事。他那顆肉長的心咋的也順暢不起來。
王仁生從娘胎來到這個世界二十六年了,從來沒有自個兒出過遠門。更不要說,一副肩膀扛個腦袋憑著一張嘴、兩隻腿出外闖天下了!
他在生產隊幹了好幾年活,公家那錢供吃、供住出門在外自由百姓的隨便溜達的便宜事,他沾也沒沾過邊兒。這大拇指卷煎餅自個兒吃自個兒的擔心受怕的出苦力的事,卻來了個周瑜打黃蓋願打願挨。他就想,這人啊,幾十年的光景,起早爬半夜,挨餓受凍受苦受累的爭扒個啥勁呢?圖意個啥呢?唉~,看來這人不如豬。豬有多好,吃住有人給準備,好吃的多吃點,不好吃的給他一嘴巴子拱反它,人還得從新給端來新的好的。吃飽喝得了不管碗筷刷不刷,倒頭便睡,睡夠了起來再吃。真叫爺太派兒!高興了找個相好的歡樂歡樂,下窩娃娃,太陽底下四仰八叉的亮起大奶子喂崽子,天神老子也管不著!甭提有多滋潤了。人啊,唉~,人就不行了。吃的、穿的、用的都得自個兒去拚命掙來。想吃好的住好的,就得豁出命去幹!唉~,脫生人不如脫生豬!
這小子,他就沒想想,那豬的生與死的大權掌握在人的手中,不用走文書,說個殺字,小命就算玩完了。
來到美麗的大連市的王仁生,就是這種心情。
他下了火車就去找張大發告訴他找的那個人。為了省錢他不坐車,一路走一路問。拎個大包袱走了一頭晌,造的一褲兜子汗,好歹算是找到了那個叫貿易公司的地兒,進去一問,人們楞楞的問他,誰告訴你來找這個人的?他實話實說,是我們村長。人們就笑他說:村長是哪一級官啊?玩你吧?告訴你吧,這兒壓根沒有過你說的這麽個人。
王仁生傻了。他罵村長張大發狗日的,不是人,王八蛋,壞腸子。。。。。。可是,罵個口幹舌燥,啥事也不頂。
兜裏有幾十快錢,吃的能維持,可沒有住的地兒。沒法子,隻好蹲火車站候車室。他憋氣窩火。罵夠張大發又罵劉春妞,不讓他鼓搗,那能上這來受這份罪?不要說沒有熱炕頭,睡個凳子還一會招唿兩會攆的,和喪家的狗有啥區別?
他想買張車票迴去。可又一想,就這麽迴去,村民親戚麵前這張臉往哪擱?說個啥啊?往後還咋在人群百眾麵前站?讓人瞧不起!思來想去,他咬咬牙,決心靠上一陣子,就不信這麽大個城市,沒我王仁生立個小腳的地兒!
他晚上住車站,白天四處轉,見人就問哪兒能找到活幹?你還別說,真的是工夫不負有心人,這一日他在一個街頭小吃攤買了一碗麵湯吃,就見到有兩個吃麵的人不像城市裏坐辦公室坐汽車的那種人。他從他們的穿著和那大咧咧的坐派吃像裏看出來的。他就湊上去揚起討好的笑臉,拎起桌上的水壺給二人倒碗水,搭上了話。他從說話中得知,這兩個人是一家糧庫幹活,今日休個班,出來溜達買點東西。晚上迴糧庫去住。得知這信息,他大哥長大哥短的把兩位說服了。領他去了糧庫。一路上,他得知一個姓王,他就叫他王哥,一個姓李,他就叫他李兄。都是莊稼院出來幹活的,自然找到了共同語言。三人邊走邊嘮,整的還挺近乎。這工夫的王仁生一顆懸著的心算是落了下來。他認為,自己這個離群的孤雁總算是有了落地歇氣的地兒。
糧庫為外地來的搬運工準備了一間大倉庫改為吃住休息之地。一間大庫房南北個搭了一排大板鋪,板鋪上鋪稻草,稻草上鋪苫布,苫布上便是各位打工仔的自備鋪蓋了。房屋一角,盤了個大鍋台,鍋台上用木板釘了個碗架子,眾人吃飯用的碗筷就放在這裏。當然,做飯用的米麵、油鹽也在這裏。那是幹活人三一三十一均攤錢買的。屬共同財產。
這夥打工仔中有個頭他姓趙,眾人叫他趙工長。這個群體吃飯幹活統由此人管理。當然他也是個打工的。隻因為他幹的時間長了,和糧庫領導混熟了,給個既幹活又當管理者的官銜叫工長。每個月有一百快錢的操心費。
王哥李兄把王仁生介紹給趙工長。趙工長閃動大眼珠子看了看王仁生單薄細臉的樣,問他這可是力氣活你能幹?王仁生做出挺拔狀說:能幹!趙工長又說:在這幹活是住大夥房,吃鹹菜白菜邦子,你能受的了這苦?王仁生說:我是莊稼人,在家也是如此,習慣了,說不上是苦。趙工長說:行,是個種,那就幹吧。
趙工長躺到板鋪上要休息了。王仁生覺得有個重要問題沒問,就湊過去,陪著討好的笑臉說:趙工長,我想知道一下工錢咋開?一天給多少錢?
趙工長躺在那斜眼看他說,你挺細心啊!還知道問問工錢!
王仁生說;拋家舍夜的出外幹活,不就是為的掙倆錢嗎!
趙工長點頭說:行,是個實惠人。工錢是記件,多幹多掙少幹少掙不幹不掙,每個月底結帳開支。
王仁生又問,那得有記工的唄?
趙工長說,當然,每天幹啥活,每個人幹了多少,有我記帳,報給糧庫領導審批到財會領錢。王仁生說:那就是按你報的工開支唄?趙工長說:當然了。
王仁生心裏明白了,這些幹活人每天乃至每個月能掙多少錢,大權就在趙工長手裏。他心裏自然有了譜兒。
晚上躺在木板鋪上,王仁生後悔沒把劉春妞為他準備的棉大衣帶來。他不得不花兩快錢到糧庫後勤股租個髒了吧唧的被子。
王仁生看明白了,這是清一色的外來打工仔,誰也不比誰強多少。可也好,一個起跑線上,沒有貴賤高低之分,一鋪大炕上睡,一口大鍋裏攪馬勺,工長是一家之主。幹活、外出都得由他安排。有點原始人生活味道。就這,眾人過的還挺和諧融洽,基本上沒啥大矛盾。小矛盾是有,吵嘴、吹胡子瞪眼睛,罵幾句爹娘,是長有的事。不過,說過罵過就完事了。不記仇,不找後帳。全當是鬧著完,哈哈一笑了事。就算是業餘文化生活了。
王仁生就想,人這玩意也是個怪,不管到哪,不管遇到啥情況,都能想著法兒活著。就說這著幫吃的、住的、穿的、不咋著,更沒有女人陪伴的人們一天累的王八二正,眼皮抬不起來,冰涼的木板鋪上睡一宿,第二天起來,照樣二百斤大糧袋子扛起來便飛跑。上跳板裝貨車,一氣活幹下來,一褲兜子的汗水像小泉子似的往下流。
唉~咱是薑太公釣魚,自願來上鉤的呀!都是為的那個該千刀殺萬刀剮的錢鬧的。這個錢字魔力太大了,為得到它,搶劫掠奪者有,為它出賣身體者有,為它妻離子散,父子成仇者有,為它舉刀殺人者有。。。。。。這個錢字才是萬惡之源呢!怨它罵它恨它,鬧歸齊還是愛它!要不,為啥人人為它玩命似的幹呢!
由不的王仁生胡思亂想了。大夥房的唯一的安有鐵筋欄杆的小窗戶射進來一絲陽光了。那一絲陽光就是鍾。告訴他們該起床做飯吃飯上工了。
今日輪到王仁生做飯班。他趕緊爬起來穿衣下鋪,生火作飯。飯到是好做,大白菜土豆切幾刀,洗吧洗吧仍渦裏添上水,揚把鹽,放上竹簾子,往上放兩手團弄出的包米麵窩頭,蓋上鍋蓋猛燒火,熱氣彌漫滿屋時,飯菜就熟了。就這簡單的飯菜,他王仁生也是頭迴做。在家從來都是劉春妞做好端上卓,他坐在炕上隻等吃。吃飽喝得了,嘴巴一麻唆,倒熱炕頭上睡一覺。
王仁生的第一頓飯做成了菜糊窩頭生,為啥?水添少了,火燒多了,鍋被燒幹了。沒時間從新做了,眾人隻好將就著吃。吃是吃,那二十幾張嘴邊嚼飯邊罵他傻冒,虎犢子,連個飯也不會做。在家讓老婆伺候慣了?他不敢吭聲,隻能低頭吃別人仍在鍋裏的糊吧菜,生窩頭。虧得王哥李兄為他說些好話,要不然趙工長要扣他一天工錢。
做飯的人得負責刷鍋洗碗,收拾鍋台,這些活都得在出工前幹完。趙工長一聲幹活出了口那就是聖旨,眾人立馬扯起木板鋪上當褥子的大方巾,有的紮腰上,有的披肩上,魚貫狀出了大夥房,奔向工長指派的幹活場地。王仁生手忙腳亂的好歹算是跟在了眾人後麵,一頭的汗水也沒來得及擦一把。
今天的活是從大倉庫裏往場地倒玉米,在裝麻袋裝車。向外發糧。輸送機伸進倉庫觸在地上,頭部高高揚起在場地上,庫內的人用鐵皮製作的大撮子把玉米撮到輸送機寬大的膠帶上,通上電,那輸送帶就把玉米運到了場地大篩子上,把灰塵雜質篩下去,合乎標準的再裝袋。
王仁生在裝袋裝車這夥人裏幹活,這裏是三人一組,兩人打撮裝袋,然後周給另一人扛在肩上,經跳板裝到車上去。王仁生被指派為扛袋裝車的,他一氣扛了十幾袋,累的腰晃腿打顫,汗珠子從腦袋瓜流到腳巴丫,身上穿的衣褲黏乎乎的沾在身上,那個難受勁兒,就甭提了。
趙工長沒說休息,誰也不能歇,隻能咬牙幹。
一袋玉米被兩人抬起放到王仁生撅屁股彎腰等候放袋的背上時,王仁生眼前一黑就被壓爬下了。這種事,初來乍到的人常有的事,沒人在意。裝袋人則生氣的說,熊蛋包,起來,裝啥熊!
裝車是記件活,誰不搶著多裝快裝?王仁生這麽一熊,就誤了工。眼瞅著臨近的車多裝上去三袋。裝車的人就急了,抬腳就踢王仁生屁股罵,狗熊啊!快起來呀!
王仁生實在是起不來了。他被袋子壓的連氣都喘不上來了,那有力氣起來呀!裝袋人見他實在是拱不起來了,把袋子從他身上周下去。王仁生喘息著做在地上說,二位大哥,我實在是扛不動了,換換人吧。
打撮裝袋人見王仁生一頭汗,手抖身子顫,知道他不是裝的,隻好換人扛袋,讓他打撮裝袋。王仁生點頭如搗蒜似的說:謝謝大哥!
二
太陽收迴他的最後一絲光亮,天就黑下來了。
糧庫場地上幹活的人們帶著一身的灰土,帔著濕漉漉的衣裳,揮動大方巾,胡亂擦臉上胳膊上的汗水,蔫頭巴腦的邁著沉重的腳步,走迴棲身的大夥房。
王仁生腰疼腿沉胳膊酸,疲塌塌的走在眾人後麵。
王哥看出他的疲勞不堪的樣,關心的說:咋樣?能頂住嗎?
王仁生苦喪著臉說,老太太下夾子強支啊!
王哥說,剛開頭,幹幾天順過架就好了。王仁生感激的衝他笑了一下說,謝謝王哥關照了。王哥說,謝啥,都是出門在外的人,有啥事互相關照點。王仁生拉住王哥手說,王哥,你真夠哥們意思!
人們進了大夥房,一頭倒在各自的位子上,便是兇狠的吞煙吐霧。糧庫院內不準吸煙,忍了一天的煙鬼們,要把一天的煙量一次補足。那吸煙的專著勁兒,兇狠勁,貪婪勁兒,仿佛能把一天的疲勞從煙霧中吹散出去。
當飯班人,趁人們抽煙工夫,要給眾人準備好洗漱的水。用倉庫改造的大夥房沒有自來水,沒有下水道,當飯班人要去辦公樓裏挑水,王仁生挑迴水,把僅有的三個塑料盆放在地當腰,一一到滿水,然後去生火做飯。
哎,哎,我說哥們,你想把飯裏加點土,當作料咋的?有人見到王仁生沒洗臉沒洗手便去做飯,提出了抗議。
王仁生隻想快點做飯,快點吃完,好早點歇歇,真的忘了洗手洗臉,有人提出了意見,他勉強咧嘴呲牙向那人笑了一下說:啊,啊,對不起,我忙忘了,就洗就洗。他說著把手插進水盆裏洗了兩下,又洗了一把臉,隻是這幾下,那盆水就變成了黑泥湯子。他隻好端出門外倒掉,從新倒上水。
王仁生把土豆白菜切完下鍋時,吞煙吐霧的人們結束了煙霧彈的製造,一個接一個的下了板鋪,隻穿件大褲衩子,開始新一輪的爭戰。三個洗臉盆,二十多個人用,都想先洗,就有數雙手同時伸近水盆,擼巴幾下,那水便成了黑泥湯子。就有人叫,王仁生換水啊!
王仁生此時正往鍋裏團弄窩頭,一手的玉米麵渣滓,他揚揚手說,我這倒不出手啊!
說話人有點奇了怪了說:你當誰沒當過飯班啊,這活就得這麽辦!
王仁生見眾人那衛生眼珠看他,他怕犯眾怒,忙把正在手裏團弄的窩頭扔迴盆裏,去給人們換洗臉水。
粗大拉的人們洗漱也快,三下五除二就完事了。可那水不容汙染,洗過兩三個人便黑了,洗過五六個人就成了黑泥湯子。王仁生不得不一個勁的換水。一挑水沒了,有得去挑水。他找了一點空兒,把窩頭好歹團弄到鍋裏去,趕緊往灶坑裏添把柴火。從場地迴來,沒消停一會,汗水一個勁的往下流,劉春妞為他做的小汗衫像剛從水裏拿出來沒擰水就穿在了身上,滴滴嗒嗒的淌水。那可不是外來的水,是身體裏出來的呦。春妞做的褲衩略顯小了點,加之一濕了,粘在身上,十分的難受。人們見了就笑他說,哎呀,王仁生可別把那傳宗接代的寶物弄到鍋裏去呀,你舍的煮,我們還不忍心吃呢!又有人說,吃了到行,管咋的是個葷星物,可你那婆娘能讓嗎?眾人就放聲狂笑。
趙工長見王仁生很尷尬,不知所錯,又無言反駁,就忍住笑說,王仁生,你初來乍到,可能覺得這些人粗野,其實這些人心眼蠻好的,有難同當,有福同享。說點粗話為的是取個樂子,解解悶兒。咱這裏沒電視沒收音機,外麵的事啥也聽不到看不見,一天就是幹活睡覺,枯燥死了。也就是這工夫說點笑談,逗個樂子,開開心。你別往心裏去,常了就好了。
王仁生向趙工長陪笑臉說:我沒的說,樂樂好,樂樂好。
眾人說:這小子是個明白人。
一
出門這個詞兒,在陽字村這疙瘩含義很廣。隻要是離開家到外麵去,不管是去縣城、省城乃至上海、北京,或者是香港、澳門,都叫出門兒。也不管是出外去幹啥,是走親戚或者是務工幹活,都叫出門兒。隻可惜,陽字村自有記錄史以來,還沒有人去過省城之外的城市,更不要說北京上海香港澳門了。村裏的頭號大能人張大發王二去過省城,迴來後就有三天說不完的新鮮事兒。人們像聽書、看驢皮影般的跟在屁股後頭,央求人家再說一段再講一些。
王仁生算是繼張大發、王二之後出門的人。
王仁生雖然不是頭一個出門的人,可他是本村頭一個去省城之外的第一人。又是出外長期務工的第一人。還是第一個獨身闖天下賺錢的人。就憑這三個第一,他應該寫入村史,也該受到普遍的關注與敬重。
不過,出門在外的王仁生可沒有這種榮耀感。非但沒有,還老是心裏疙疙瘩瘩的不順暢。出門在外的他老是遇到麻煩事。他那顆肉長的心咋的也順暢不起來。
王仁生從娘胎來到這個世界二十六年了,從來沒有自個兒出過遠門。更不要說,一副肩膀扛個腦袋憑著一張嘴、兩隻腿出外闖天下了!
他在生產隊幹了好幾年活,公家那錢供吃、供住出門在外自由百姓的隨便溜達的便宜事,他沾也沒沾過邊兒。這大拇指卷煎餅自個兒吃自個兒的擔心受怕的出苦力的事,卻來了個周瑜打黃蓋願打願挨。他就想,這人啊,幾十年的光景,起早爬半夜,挨餓受凍受苦受累的爭扒個啥勁呢?圖意個啥呢?唉~,看來這人不如豬。豬有多好,吃住有人給準備,好吃的多吃點,不好吃的給他一嘴巴子拱反它,人還得從新給端來新的好的。吃飽喝得了不管碗筷刷不刷,倒頭便睡,睡夠了起來再吃。真叫爺太派兒!高興了找個相好的歡樂歡樂,下窩娃娃,太陽底下四仰八叉的亮起大奶子喂崽子,天神老子也管不著!甭提有多滋潤了。人啊,唉~,人就不行了。吃的、穿的、用的都得自個兒去拚命掙來。想吃好的住好的,就得豁出命去幹!唉~,脫生人不如脫生豬!
這小子,他就沒想想,那豬的生與死的大權掌握在人的手中,不用走文書,說個殺字,小命就算玩完了。
來到美麗的大連市的王仁生,就是這種心情。
他下了火車就去找張大發告訴他找的那個人。為了省錢他不坐車,一路走一路問。拎個大包袱走了一頭晌,造的一褲兜子汗,好歹算是找到了那個叫貿易公司的地兒,進去一問,人們楞楞的問他,誰告訴你來找這個人的?他實話實說,是我們村長。人們就笑他說:村長是哪一級官啊?玩你吧?告訴你吧,這兒壓根沒有過你說的這麽個人。
王仁生傻了。他罵村長張大發狗日的,不是人,王八蛋,壞腸子。。。。。。可是,罵個口幹舌燥,啥事也不頂。
兜裏有幾十快錢,吃的能維持,可沒有住的地兒。沒法子,隻好蹲火車站候車室。他憋氣窩火。罵夠張大發又罵劉春妞,不讓他鼓搗,那能上這來受這份罪?不要說沒有熱炕頭,睡個凳子還一會招唿兩會攆的,和喪家的狗有啥區別?
他想買張車票迴去。可又一想,就這麽迴去,村民親戚麵前這張臉往哪擱?說個啥啊?往後還咋在人群百眾麵前站?讓人瞧不起!思來想去,他咬咬牙,決心靠上一陣子,就不信這麽大個城市,沒我王仁生立個小腳的地兒!
他晚上住車站,白天四處轉,見人就問哪兒能找到活幹?你還別說,真的是工夫不負有心人,這一日他在一個街頭小吃攤買了一碗麵湯吃,就見到有兩個吃麵的人不像城市裏坐辦公室坐汽車的那種人。他從他們的穿著和那大咧咧的坐派吃像裏看出來的。他就湊上去揚起討好的笑臉,拎起桌上的水壺給二人倒碗水,搭上了話。他從說話中得知,這兩個人是一家糧庫幹活,今日休個班,出來溜達買點東西。晚上迴糧庫去住。得知這信息,他大哥長大哥短的把兩位說服了。領他去了糧庫。一路上,他得知一個姓王,他就叫他王哥,一個姓李,他就叫他李兄。都是莊稼院出來幹活的,自然找到了共同語言。三人邊走邊嘮,整的還挺近乎。這工夫的王仁生一顆懸著的心算是落了下來。他認為,自己這個離群的孤雁總算是有了落地歇氣的地兒。
糧庫為外地來的搬運工準備了一間大倉庫改為吃住休息之地。一間大庫房南北個搭了一排大板鋪,板鋪上鋪稻草,稻草上鋪苫布,苫布上便是各位打工仔的自備鋪蓋了。房屋一角,盤了個大鍋台,鍋台上用木板釘了個碗架子,眾人吃飯用的碗筷就放在這裏。當然,做飯用的米麵、油鹽也在這裏。那是幹活人三一三十一均攤錢買的。屬共同財產。
這夥打工仔中有個頭他姓趙,眾人叫他趙工長。這個群體吃飯幹活統由此人管理。當然他也是個打工的。隻因為他幹的時間長了,和糧庫領導混熟了,給個既幹活又當管理者的官銜叫工長。每個月有一百快錢的操心費。
王哥李兄把王仁生介紹給趙工長。趙工長閃動大眼珠子看了看王仁生單薄細臉的樣,問他這可是力氣活你能幹?王仁生做出挺拔狀說:能幹!趙工長又說:在這幹活是住大夥房,吃鹹菜白菜邦子,你能受的了這苦?王仁生說:我是莊稼人,在家也是如此,習慣了,說不上是苦。趙工長說:行,是個種,那就幹吧。
趙工長躺到板鋪上要休息了。王仁生覺得有個重要問題沒問,就湊過去,陪著討好的笑臉說:趙工長,我想知道一下工錢咋開?一天給多少錢?
趙工長躺在那斜眼看他說,你挺細心啊!還知道問問工錢!
王仁生說;拋家舍夜的出外幹活,不就是為的掙倆錢嗎!
趙工長點頭說:行,是個實惠人。工錢是記件,多幹多掙少幹少掙不幹不掙,每個月底結帳開支。
王仁生又問,那得有記工的唄?
趙工長說,當然,每天幹啥活,每個人幹了多少,有我記帳,報給糧庫領導審批到財會領錢。王仁生說:那就是按你報的工開支唄?趙工長說:當然了。
王仁生心裏明白了,這些幹活人每天乃至每個月能掙多少錢,大權就在趙工長手裏。他心裏自然有了譜兒。
晚上躺在木板鋪上,王仁生後悔沒把劉春妞為他準備的棉大衣帶來。他不得不花兩快錢到糧庫後勤股租個髒了吧唧的被子。
王仁生看明白了,這是清一色的外來打工仔,誰也不比誰強多少。可也好,一個起跑線上,沒有貴賤高低之分,一鋪大炕上睡,一口大鍋裏攪馬勺,工長是一家之主。幹活、外出都得由他安排。有點原始人生活味道。就這,眾人過的還挺和諧融洽,基本上沒啥大矛盾。小矛盾是有,吵嘴、吹胡子瞪眼睛,罵幾句爹娘,是長有的事。不過,說過罵過就完事了。不記仇,不找後帳。全當是鬧著完,哈哈一笑了事。就算是業餘文化生活了。
王仁生就想,人這玩意也是個怪,不管到哪,不管遇到啥情況,都能想著法兒活著。就說這著幫吃的、住的、穿的、不咋著,更沒有女人陪伴的人們一天累的王八二正,眼皮抬不起來,冰涼的木板鋪上睡一宿,第二天起來,照樣二百斤大糧袋子扛起來便飛跑。上跳板裝貨車,一氣活幹下來,一褲兜子的汗水像小泉子似的往下流。
唉~咱是薑太公釣魚,自願來上鉤的呀!都是為的那個該千刀殺萬刀剮的錢鬧的。這個錢字魔力太大了,為得到它,搶劫掠奪者有,為它出賣身體者有,為它妻離子散,父子成仇者有,為它舉刀殺人者有。。。。。。這個錢字才是萬惡之源呢!怨它罵它恨它,鬧歸齊還是愛它!要不,為啥人人為它玩命似的幹呢!
由不的王仁生胡思亂想了。大夥房的唯一的安有鐵筋欄杆的小窗戶射進來一絲陽光了。那一絲陽光就是鍾。告訴他們該起床做飯吃飯上工了。
今日輪到王仁生做飯班。他趕緊爬起來穿衣下鋪,生火作飯。飯到是好做,大白菜土豆切幾刀,洗吧洗吧仍渦裏添上水,揚把鹽,放上竹簾子,往上放兩手團弄出的包米麵窩頭,蓋上鍋蓋猛燒火,熱氣彌漫滿屋時,飯菜就熟了。就這簡單的飯菜,他王仁生也是頭迴做。在家從來都是劉春妞做好端上卓,他坐在炕上隻等吃。吃飽喝得了,嘴巴一麻唆,倒熱炕頭上睡一覺。
王仁生的第一頓飯做成了菜糊窩頭生,為啥?水添少了,火燒多了,鍋被燒幹了。沒時間從新做了,眾人隻好將就著吃。吃是吃,那二十幾張嘴邊嚼飯邊罵他傻冒,虎犢子,連個飯也不會做。在家讓老婆伺候慣了?他不敢吭聲,隻能低頭吃別人仍在鍋裏的糊吧菜,生窩頭。虧得王哥李兄為他說些好話,要不然趙工長要扣他一天工錢。
做飯的人得負責刷鍋洗碗,收拾鍋台,這些活都得在出工前幹完。趙工長一聲幹活出了口那就是聖旨,眾人立馬扯起木板鋪上當褥子的大方巾,有的紮腰上,有的披肩上,魚貫狀出了大夥房,奔向工長指派的幹活場地。王仁生手忙腳亂的好歹算是跟在了眾人後麵,一頭的汗水也沒來得及擦一把。
今天的活是從大倉庫裏往場地倒玉米,在裝麻袋裝車。向外發糧。輸送機伸進倉庫觸在地上,頭部高高揚起在場地上,庫內的人用鐵皮製作的大撮子把玉米撮到輸送機寬大的膠帶上,通上電,那輸送帶就把玉米運到了場地大篩子上,把灰塵雜質篩下去,合乎標準的再裝袋。
王仁生在裝袋裝車這夥人裏幹活,這裏是三人一組,兩人打撮裝袋,然後周給另一人扛在肩上,經跳板裝到車上去。王仁生被指派為扛袋裝車的,他一氣扛了十幾袋,累的腰晃腿打顫,汗珠子從腦袋瓜流到腳巴丫,身上穿的衣褲黏乎乎的沾在身上,那個難受勁兒,就甭提了。
趙工長沒說休息,誰也不能歇,隻能咬牙幹。
一袋玉米被兩人抬起放到王仁生撅屁股彎腰等候放袋的背上時,王仁生眼前一黑就被壓爬下了。這種事,初來乍到的人常有的事,沒人在意。裝袋人則生氣的說,熊蛋包,起來,裝啥熊!
裝車是記件活,誰不搶著多裝快裝?王仁生這麽一熊,就誤了工。眼瞅著臨近的車多裝上去三袋。裝車的人就急了,抬腳就踢王仁生屁股罵,狗熊啊!快起來呀!
王仁生實在是起不來了。他被袋子壓的連氣都喘不上來了,那有力氣起來呀!裝袋人見他實在是拱不起來了,把袋子從他身上周下去。王仁生喘息著做在地上說,二位大哥,我實在是扛不動了,換換人吧。
打撮裝袋人見王仁生一頭汗,手抖身子顫,知道他不是裝的,隻好換人扛袋,讓他打撮裝袋。王仁生點頭如搗蒜似的說:謝謝大哥!
二
太陽收迴他的最後一絲光亮,天就黑下來了。
糧庫場地上幹活的人們帶著一身的灰土,帔著濕漉漉的衣裳,揮動大方巾,胡亂擦臉上胳膊上的汗水,蔫頭巴腦的邁著沉重的腳步,走迴棲身的大夥房。
王仁生腰疼腿沉胳膊酸,疲塌塌的走在眾人後麵。
王哥看出他的疲勞不堪的樣,關心的說:咋樣?能頂住嗎?
王仁生苦喪著臉說,老太太下夾子強支啊!
王哥說,剛開頭,幹幾天順過架就好了。王仁生感激的衝他笑了一下說,謝謝王哥關照了。王哥說,謝啥,都是出門在外的人,有啥事互相關照點。王仁生拉住王哥手說,王哥,你真夠哥們意思!
人們進了大夥房,一頭倒在各自的位子上,便是兇狠的吞煙吐霧。糧庫院內不準吸煙,忍了一天的煙鬼們,要把一天的煙量一次補足。那吸煙的專著勁兒,兇狠勁,貪婪勁兒,仿佛能把一天的疲勞從煙霧中吹散出去。
當飯班人,趁人們抽煙工夫,要給眾人準備好洗漱的水。用倉庫改造的大夥房沒有自來水,沒有下水道,當飯班人要去辦公樓裏挑水,王仁生挑迴水,把僅有的三個塑料盆放在地當腰,一一到滿水,然後去生火做飯。
哎,哎,我說哥們,你想把飯裏加點土,當作料咋的?有人見到王仁生沒洗臉沒洗手便去做飯,提出了抗議。
王仁生隻想快點做飯,快點吃完,好早點歇歇,真的忘了洗手洗臉,有人提出了意見,他勉強咧嘴呲牙向那人笑了一下說:啊,啊,對不起,我忙忘了,就洗就洗。他說著把手插進水盆裏洗了兩下,又洗了一把臉,隻是這幾下,那盆水就變成了黑泥湯子。他隻好端出門外倒掉,從新倒上水。
王仁生把土豆白菜切完下鍋時,吞煙吐霧的人們結束了煙霧彈的製造,一個接一個的下了板鋪,隻穿件大褲衩子,開始新一輪的爭戰。三個洗臉盆,二十多個人用,都想先洗,就有數雙手同時伸近水盆,擼巴幾下,那水便成了黑泥湯子。就有人叫,王仁生換水啊!
王仁生此時正往鍋裏團弄窩頭,一手的玉米麵渣滓,他揚揚手說,我這倒不出手啊!
說話人有點奇了怪了說:你當誰沒當過飯班啊,這活就得這麽辦!
王仁生見眾人那衛生眼珠看他,他怕犯眾怒,忙把正在手裏團弄的窩頭扔迴盆裏,去給人們換洗臉水。
粗大拉的人們洗漱也快,三下五除二就完事了。可那水不容汙染,洗過兩三個人便黑了,洗過五六個人就成了黑泥湯子。王仁生不得不一個勁的換水。一挑水沒了,有得去挑水。他找了一點空兒,把窩頭好歹團弄到鍋裏去,趕緊往灶坑裏添把柴火。從場地迴來,沒消停一會,汗水一個勁的往下流,劉春妞為他做的小汗衫像剛從水裏拿出來沒擰水就穿在了身上,滴滴嗒嗒的淌水。那可不是外來的水,是身體裏出來的呦。春妞做的褲衩略顯小了點,加之一濕了,粘在身上,十分的難受。人們見了就笑他說,哎呀,王仁生可別把那傳宗接代的寶物弄到鍋裏去呀,你舍的煮,我們還不忍心吃呢!又有人說,吃了到行,管咋的是個葷星物,可你那婆娘能讓嗎?眾人就放聲狂笑。
趙工長見王仁生很尷尬,不知所錯,又無言反駁,就忍住笑說,王仁生,你初來乍到,可能覺得這些人粗野,其實這些人心眼蠻好的,有難同當,有福同享。說點粗話為的是取個樂子,解解悶兒。咱這裏沒電視沒收音機,外麵的事啥也聽不到看不見,一天就是幹活睡覺,枯燥死了。也就是這工夫說點笑談,逗個樂子,開開心。你別往心裏去,常了就好了。
王仁生向趙工長陪笑臉說:我沒的說,樂樂好,樂樂好。
眾人說:這小子是個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