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樂山經過王東珠與沈明成的這一場婚事,對於自家兒媳的要求雖然依舊不低,但已經不再太過強求相貌了。


    覺得如果沈明成能找一個知冷知熱的,還是吃國糧的城市戶口女孩,那就可以了,人賢惠就行,家境啥的,不拖累自家就行。


    王東珠長得倒是很漂亮,多才多藝,但這種人財神樓村留不住,人家不稀罕沈家這點條件,想留都留不下來。


    “爸,您讓我消停幾天吧。”


    見沈樂山張口說蓋房子,閉口說娶媳婦,令沈明成哭笑不得:“您放心,用不了兩年,我就能給您帶來一個好兒媳婦!”


    沈樂山哼了一聲:“你隻要別帶老喬家的人就行!就算是王東珠走了,你也少跟喬家的人接觸!”


    他對沈明成和喬雲英之間的事情一清二楚,現在擔心兩人舊情複燃,因此特意提醒了沈明成一句:“老喬家的人,來曆複雜,就算是現在政策變了,老喬家也是一個是非場!喬遠明那人眼睛長在頭頂上,誰都看不起,咱們鄉下貧農,根正苗紅,實在沒有必要摻和到這種人家裏去!”


    沈明成不敢反駁自己父親的話,點頭如搗蒜:“是是是,爸說的是!”


    沈樂山是從那個瘋狂年代過來的人,至今對於那時候的瘋狂心有餘悸,實在是不想自家孩子與這些國黨高官的後代發生什麽關係。


    萬一以後連累到了沈明成,那可不是小事,嚴重了的話,連命都未必能保得住。


    “大道理我就不多說了,你也老大不小了,不用我一個勁兒的提醒。”


    沈樂山摘下了頭上的氈帽,看向站在廂房門口的張銀屏:“快做飯去!”


    張銀屏低了頭:“哦。”


    沈樂山又喊沈明成:“你去把鍘刀拿來,給驢子鍘點幹草。”


    沈明成急忙將院內牆角的鍘刀搬來,輕輕將鍘刀刀刃立起。


    沈樂山抱出一捆玉米秸稈,放在鍘刀下麵:“鍘吧!”


    “哢嚓!”


    “哢嚓!”


    隨著沈明成鍘刀開合,玉米杆被鍘成五六寸長的碎杆,傾瀉在鍘刀另一側的籮筐裏,一捆玉米秸稈鍘完,沈樂山端起籮筐,將隨秸稈倒入驢蓬下的石槽裏。


    “額昂!額昂!”


    驢蓬下的黑驢在棚子裏急的直轉圈,看到傾倒在石槽內的碎秸稈,大頭頓時探入槽內,驢唇抖動,快速吞吃起來。


    沈樂山又在驢槽裏撒了一把麥麩,拿起一個掃帚輕輕在驢背上掃動:“吃吧,吃吧,來年好好幹活!”


    這隻黑驢琥珀色的大眼睛極為清澈,比村裏別的驢子都高出一頭,幹活時經常不聽使喚,有時候使喚的急了,它竟然會張口咬人,性情十分兇猛。


    可是勝在力氣大,幹活持久,這才是農家人最喜歡的特質,沈樂山買下來這驢子之後,寶貝的不得了,都不怎麽舍得鞭打。


    現在天寒地凍,他擔心這驢子被凍壞,還偶爾去裏麵燒點火熏一熏,幹草、泔水更是不敢缺,必須得保證這驢子到了農忙時節好好幹活。


    一個大牲口,在普通農戶家中,其重要性幾乎抵得上家庭成員了。


    農田裏的髒活累活、耕地、耘地、?地,拉耬種地,都少不了大牲口。


    單憑人力幹活,那簡直能夠累死人,隻有在家裏有了大牲口之後,這種勞累程度才會大幅度的減小,不然光靠人來勞作,一年下來,累死人的都有。


    “我說爸,你看你把這驢寶貝的跟什麽似的!”


    沈明成見沈樂山打掃黑驢背部,動作溫柔,猶如嗬護情人一般,忍不住好笑道:“等過兩年,我去給你買一輛拖拉機來,保證比這驢子還要聽話,還不容易生病,光喝油,不吃飯!”


    沈樂山罵道:“可拉倒吧!一台拖拉機得多少錢?有錢也沒地去買拖拉機票啊,你還是消停點吧!”


    現在一台小型手扶拖拉機得兩三千塊錢,而且還得有車票才行,否則人家根本就不賣給你。


    雲澤地區現在還沒有拖拉機站,想要買車,還得跑到兩百多裏地外的城市去買,十分難搞。


    沈樂山最近手頭寬裕,也想買一台拖拉機,但最後衡量了一下利弊得失,覺得還是先翻蓋老房子最當緊,拖拉機倒是可以往後拖一下。


    自家有驢子,還有一頭大黃牛,幹活的勞力是足夠了,但若是買了拖拉機,自家在村裏也顯得太過招搖。


    他身為村支書,多多少少要注意點個人形象,還是不要顯擺為好。


    當務之急是翻蓋房子,蓋上新房子,以後新媳婦上門,也好不至於太寒酸。


    沈明成離婚的事情,已經成了沈樂山的一樁心事,現在做什麽都要往沈明成結婚的事情上考慮。


    喂過牲畜,吃過飯,天色黑了下來。


    張銀屏點燃了煤油燈,將燈芯撥的旺旺的,對沈明成道:“大成,家裏煤油不多了,明天你去代銷點打點煤油去。”


    沈明成道:“行啊,明天我就去買。”


    如今的雲澤地區,除了幾個臨近市區的鎮子通電之外,其餘的鄉村還都沒有通電,大部分農村在晚上照明,用的都是煤油燈。


    財神樓村也不例外。


    隻有在逢年過節的時候,家裏才會奢侈的點上蠟燭。


    “哦,對了。”


    沈明成坐在煤油燈前,從兜裏摸出沈繼亭送給自己的火炕圖紙,遞給沈樂山:“現在天冷了,我跟二爺爺聊了聊,他說農村沒法供應暖氣,咱們想要取暖,就得自己想辦法,別老是硬抗。


    氣溫再低下去,咱們受的了,老人孩子可太遭罪。二爺爺他給了我一個火炕的圖紙,說咱們可以盤一個炕試試,要是管用的話,以後冬天就不愁取暖的事情了。”


    “火炕啊?”


    沈樂山伸手接過火炕圖紙,拿在手中瞧了瞧,道:“我知道這玩意兒!在咱們一百裏外就有人會搞,我還在那裏住過這種炕頭,確實暖和。可是咱們這裏的人笨,都不會弄,又懶得跑那麽遠的地方去學。”


    他對沈明成道:“你二爺爺都說了,咱們倒是可以比著先搞搞,看看能不能行,真要是行的話,倒是可以在咱們村好好推廣一下,省的孩子們老是生凍瘡。”


    現在農村的孩子,缺吃少穿,大冬天的能有一件棉襖棉褲穿身上,那就已經算是不錯了,很多人到冬天也沒啥厚衣服可穿,一到冬天就在屋內生火盆取暖。


    但是火盆內的柴火不可能燃一夜,往往上半夜還暖和,下半夜就得被凍醒,大人還好,小孩子凍得厲害了,就生凍瘡。


    一到冬天,就有不少小孩子臉凍得跟壞蘋果似的,都往外滲膿水,手也凍得跟小蛤蟆似的,溜光水滑,似乎裏麵裝滿了透明液體,吹彈可破。


    凍手凍腳凍臉凍耳朵,連腳丫子都會被凍壞,一旦體溫升高,凍瘡就癢得要命。


    沈樂山身為村支書,對於村裏孩子受凍的情形看在眼裏,心有不忍,但又沒有太好的解決辦法,現在沈明成拿來了火炕圖紙,他覺得倒是可以搞一下試試。


    反正大冬天的,閑著也是閑著,一群挖河的人也快迴來了,正好給他們找個幹活的樂子,省得閑出事情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一九八零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江入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江入海並收藏從一九八零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