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蕭太後的提議
將軍在上:刁蠻嬌妻要造反 作者:小懶花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見寧王,蕭太後頓時就跟找到了主心骨一樣,親自下來到寧王跟前訴苦:“寧王,你可看見他們是如何對哀家的了?哀家帶著大皇子在這裏給皇帝祈福,他們倒嫌我叨擾了。”
寧王當年可是支持安樂王造反的,安樂王能做皇帝,蕭太後能成為太後,都離不開寧王。
所以即便有了霍振熙,寧王也依然屹立不倒。
安樂王過世之後,新帝即位極重孝道,蕭太後的日子過得著實不錯,再加上寧王是外男,不可跟後宮聯係,蕭太後倒是一直很少見寧王。
但是如今情勢危急,皇上已經昏迷一天一夜不曾醒來,縱觀滿朝文武,蕭家的人連一個能夠掌控局勢的人都沒有,蕭國舅倒是在,但是那個草包什麽都不懂,隻知道跟在別人屁股後麵。
蕭鴻軒倒是有些腦子,但是那又如何?蕭鴻軒是個商人,連功名都沒有,雖有些錢,還有幾個人情,但是又不能左右他人。
倒是寧王,自從安樂王過世新帝即位之後,寧王便一心做個閑散王爺,兵權也不要了,十分克製,從不出京城,就在京城腳下一片地方活動。
任哪個皇上看到這樣的臣子不放心?
蕭太後覺得現在最能夠放心依靠的就是寧王了,雖恨這裏人多眼雜,但是畢竟不好跟寧王單獨出去,此刻見他身邊正好坐著一貫伺候皇上的貝川川,已是最好時機。
“寧王倒是說說看,如今皇上這樣,朝中大事不可耽誤,總該拿個章程出來的。”蕭太後暗示道。
寧王紋絲不動:“朝中大事自有各府上報,各部查辦,報六部卿相定奪。皇上嘔心瀝血多年,眼下不過這般小事,不會影響朝政。”
“不會影響朝政?”蕭太後壓低聲音道:“寧王難道情願將朝政拱手讓人?”
寧王閉目養神:“朝政自有其運轉之理,不會因為哪一個人而改變。”
說到這裏,寧王又想起當初擬定六部運轉之責的人,卻在他的逼迫下揮刀自刎……如今皇上病重,大梁竟然還要依靠那人擬定的法則運轉,著實讓人產生恍惚之感。
當年的事,到底錯了沒錯?
蕭太後有些怨寧王,都什麽時候了,還這般小心翼翼,現如今正是一息必爭的時刻,寧王還說這些場麵話做什麽?
若是怕授人以柄,難道要等到別人大功告成再來論成敗名聲?隻怕到時候被人吞吃得屍骨無存啊!
蕭太後幹脆直接說了:“寧王與哀家之間不必試探來試探去,哀家隻道是,若是皇上大好,自然此刻所想所論都是杞人憂天。但若皇上……”
但若皇上不好了,那可就不好說了。
寧王眼皮一跳,睜開眼,與霍振熙幾乎一模一樣的墨黑眸子波瀾不驚:“太後說這話何意?”
“哀家是大梁的太後,是皇帝的嫡母,哀家是絕對不會看著大梁落入別人之手的!”
寧王目光深沉:“太後放心,大梁絕不會落入他人之手,隻要老臣在一日,大梁便是大梁,絕不是什麽亂七八糟的人都能下手的地方!”
蕭太後麵露驚喜,還以為寧王說不通呢,都差點兒直接要挾寧王上了,沒想到寧王對大梁的歸屬倒是很在意。
嗬,真是個忠臣。蕭太後鬆了口氣,隻覺得寧王待她就跟霍振熙待皇帝一樣,是愚忠。不過這樣正好,也不用花費那麽多心思去試探了。
蕭太後直接利誘道:“寧王曆經三朝,忠心耿耿不容置疑,如今皇上病重,朝中無人主持朝政,宮中僅有大皇子年歲最長,也最為穩重孝順,我現在以大梁太後的身份,鄭重請寧王監國!”
蕭太後說著,親自給寧王彎腰行禮。
寧王皺眉,立刻示意一旁的貝川川:“太後折煞老臣了。”
寧王內力在身,蕭太後隻感覺被貝川川輕輕一托,自己這腰就玩不下去,禮就行不了了。
蕭太後以為寧王沒明白,又說了一遍:“寧王輔佐先帝、當今皇上都有功勞,對大梁功不可沒,大皇子尚且年幼,還需要寧王扶持。”
“寧王且放心,若有朝一日大皇子熟練處理朝廷政事,必定不忘寧王之恩。”
蕭太後幾乎是明示了——隻要寧王選擇輔佐大皇子,那麽給到寧王的就是攝政王的位置。
攝政王,即便同樣是王公貴族,但跟寧王如今的閑散親王可貴重多了。
攝政王能夠擁有虎符兵權,能夠幹涉朝政,與皇上意見不一的時候甚至可以拿出來討論——蕭太後的意思是,如果大皇子不忘本,很多事情就可以由寧王做主了。
然而,無論蕭太後如何明示暗示,寧王隻是不肯受太後這一拜,對太後所議之事隻當不知道。
蕭太後萬般無奈,隻道:“寧王兄弟難道忘了當年與先帝的情誼嗎?若是先帝看著如今滿朝的人對著皇上指手畫腳,甚至想妄動皇儲,總不會安心的,寧王難道真能夠坐視不理嗎?”
寧王依舊不為所動,倒是貝川川心說,蕭太後這恐怕是理解錯了寧王的想法。
寧王對大梁是忠心耿耿,雖不知為何當年會反元恆帝跟元後,但是這麽多年,想要步安樂王後塵的人為數不少,寧王可一個都沒理會過。
世人都道寧王是安樂王最忠心的一條狗——若真是為大梁,再沒有比元恆帝跟元後更加合適的君王了,可寧王偏偏要反,還扶持了一個最最不中用的安樂王,即位之後沒兩年就死了。
蕭太後心中有此想法,覺得寧王會看在安樂王的麵子上站在她這邊,跟她一起扶持大皇子,倒是可以理解。
隻是貝川川心中總覺得,寧王雖然幫著安樂王造反了,可心中也並不怎麽看重安樂王,不然也不會在安樂王即位之後卸甲,將霍家軍全權交給西北邊境,從此不問政事。
寧王看起來更像是傷了心。
可是這麽一個冰庫一般的人,真的會傷心嗎?若是傷心,又是為何傷心?與那人……是否有關?
然而,沒等貝川川想明白,蕭太後已經有了下一步的動作——她在寧王毫無觸動的麵容中明白,他對先帝並沒有多深的感情,那難道是,對她?
蕭太後眉尾跳了跳,禁不住去打量寧王。
寧王當年可是支持安樂王造反的,安樂王能做皇帝,蕭太後能成為太後,都離不開寧王。
所以即便有了霍振熙,寧王也依然屹立不倒。
安樂王過世之後,新帝即位極重孝道,蕭太後的日子過得著實不錯,再加上寧王是外男,不可跟後宮聯係,蕭太後倒是一直很少見寧王。
但是如今情勢危急,皇上已經昏迷一天一夜不曾醒來,縱觀滿朝文武,蕭家的人連一個能夠掌控局勢的人都沒有,蕭國舅倒是在,但是那個草包什麽都不懂,隻知道跟在別人屁股後麵。
蕭鴻軒倒是有些腦子,但是那又如何?蕭鴻軒是個商人,連功名都沒有,雖有些錢,還有幾個人情,但是又不能左右他人。
倒是寧王,自從安樂王過世新帝即位之後,寧王便一心做個閑散王爺,兵權也不要了,十分克製,從不出京城,就在京城腳下一片地方活動。
任哪個皇上看到這樣的臣子不放心?
蕭太後覺得現在最能夠放心依靠的就是寧王了,雖恨這裏人多眼雜,但是畢竟不好跟寧王單獨出去,此刻見他身邊正好坐著一貫伺候皇上的貝川川,已是最好時機。
“寧王倒是說說看,如今皇上這樣,朝中大事不可耽誤,總該拿個章程出來的。”蕭太後暗示道。
寧王紋絲不動:“朝中大事自有各府上報,各部查辦,報六部卿相定奪。皇上嘔心瀝血多年,眼下不過這般小事,不會影響朝政。”
“不會影響朝政?”蕭太後壓低聲音道:“寧王難道情願將朝政拱手讓人?”
寧王閉目養神:“朝政自有其運轉之理,不會因為哪一個人而改變。”
說到這裏,寧王又想起當初擬定六部運轉之責的人,卻在他的逼迫下揮刀自刎……如今皇上病重,大梁竟然還要依靠那人擬定的法則運轉,著實讓人產生恍惚之感。
當年的事,到底錯了沒錯?
蕭太後有些怨寧王,都什麽時候了,還這般小心翼翼,現如今正是一息必爭的時刻,寧王還說這些場麵話做什麽?
若是怕授人以柄,難道要等到別人大功告成再來論成敗名聲?隻怕到時候被人吞吃得屍骨無存啊!
蕭太後幹脆直接說了:“寧王與哀家之間不必試探來試探去,哀家隻道是,若是皇上大好,自然此刻所想所論都是杞人憂天。但若皇上……”
但若皇上不好了,那可就不好說了。
寧王眼皮一跳,睜開眼,與霍振熙幾乎一模一樣的墨黑眸子波瀾不驚:“太後說這話何意?”
“哀家是大梁的太後,是皇帝的嫡母,哀家是絕對不會看著大梁落入別人之手的!”
寧王目光深沉:“太後放心,大梁絕不會落入他人之手,隻要老臣在一日,大梁便是大梁,絕不是什麽亂七八糟的人都能下手的地方!”
蕭太後麵露驚喜,還以為寧王說不通呢,都差點兒直接要挾寧王上了,沒想到寧王對大梁的歸屬倒是很在意。
嗬,真是個忠臣。蕭太後鬆了口氣,隻覺得寧王待她就跟霍振熙待皇帝一樣,是愚忠。不過這樣正好,也不用花費那麽多心思去試探了。
蕭太後直接利誘道:“寧王曆經三朝,忠心耿耿不容置疑,如今皇上病重,朝中無人主持朝政,宮中僅有大皇子年歲最長,也最為穩重孝順,我現在以大梁太後的身份,鄭重請寧王監國!”
蕭太後說著,親自給寧王彎腰行禮。
寧王皺眉,立刻示意一旁的貝川川:“太後折煞老臣了。”
寧王內力在身,蕭太後隻感覺被貝川川輕輕一托,自己這腰就玩不下去,禮就行不了了。
蕭太後以為寧王沒明白,又說了一遍:“寧王輔佐先帝、當今皇上都有功勞,對大梁功不可沒,大皇子尚且年幼,還需要寧王扶持。”
“寧王且放心,若有朝一日大皇子熟練處理朝廷政事,必定不忘寧王之恩。”
蕭太後幾乎是明示了——隻要寧王選擇輔佐大皇子,那麽給到寧王的就是攝政王的位置。
攝政王,即便同樣是王公貴族,但跟寧王如今的閑散親王可貴重多了。
攝政王能夠擁有虎符兵權,能夠幹涉朝政,與皇上意見不一的時候甚至可以拿出來討論——蕭太後的意思是,如果大皇子不忘本,很多事情就可以由寧王做主了。
然而,無論蕭太後如何明示暗示,寧王隻是不肯受太後這一拜,對太後所議之事隻當不知道。
蕭太後萬般無奈,隻道:“寧王兄弟難道忘了當年與先帝的情誼嗎?若是先帝看著如今滿朝的人對著皇上指手畫腳,甚至想妄動皇儲,總不會安心的,寧王難道真能夠坐視不理嗎?”
寧王依舊不為所動,倒是貝川川心說,蕭太後這恐怕是理解錯了寧王的想法。
寧王對大梁是忠心耿耿,雖不知為何當年會反元恆帝跟元後,但是這麽多年,想要步安樂王後塵的人為數不少,寧王可一個都沒理會過。
世人都道寧王是安樂王最忠心的一條狗——若真是為大梁,再沒有比元恆帝跟元後更加合適的君王了,可寧王偏偏要反,還扶持了一個最最不中用的安樂王,即位之後沒兩年就死了。
蕭太後心中有此想法,覺得寧王會看在安樂王的麵子上站在她這邊,跟她一起扶持大皇子,倒是可以理解。
隻是貝川川心中總覺得,寧王雖然幫著安樂王造反了,可心中也並不怎麽看重安樂王,不然也不會在安樂王即位之後卸甲,將霍家軍全權交給西北邊境,從此不問政事。
寧王看起來更像是傷了心。
可是這麽一個冰庫一般的人,真的會傷心嗎?若是傷心,又是為何傷心?與那人……是否有關?
然而,沒等貝川川想明白,蕭太後已經有了下一步的動作——她在寧王毫無觸動的麵容中明白,他對先帝並沒有多深的感情,那難道是,對她?
蕭太後眉尾跳了跳,禁不住去打量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