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殷之冷著臉坐在一輛印著《每日娛報》logo的suv上,而那個趕他走的青年正在幫助阿黑往後備箱裏塞土特產,他從後視鏡裏瞥了一眼,正好看到一隻火腿的後蹄大喇喇戳在半空。
“你迴去以後可以把蛋黃和皮蛋先送到小紀那,她跟我說她最近閑得發慌。”程冬收拾完東西,過來扒著車窗跟原殷之講話,對方隻是拿眼斜他,不搭腔,程冬覺得別扭的原殷之有點可愛,就趁人不注意,往前湊了一下。
他的嘴唇沒有碰到目的地,鼻尖倒是在原殷之臉上戳了一下。
一個失敗的突襲。
程冬埋下頭,覺得自己大概有點神經搭錯,正想不著痕跡地挪開,原殷之的手就搭到了他的頭上,摸了摸。
他抬起頭,看原殷之似乎在忍耐,定定看了他一會兒後,低聲說:“你早點迴來,我在家等你。”
程冬睜了一下眼睛,他被那個“家”字戳中了。
原殷之又揉了揉他的頭,畢竟有人在,不好更過火,要不是前一晚兩人憋不住,又偷摸著把帳篷搭起來,後來差點把帳篷搞塌,這個時候原殷之肯定下車把人抗走。
但是他們畢竟都不是遊手好閑以談戀愛為己任的人,原殷之的手機已經快要被翟潔打爆,而程冬也不是來這裏度假的。兩人交換了一個特別深長的眼神,而後便利落地告別了。
程冬插著口袋,看車屁股消失在視野裏,耳邊是寨子裏的村民勞作時互相談天招唿的聲音,不時有人吼兩聲號子,很快消失在茂密的山林中,沒有迴音。
他突然想起邱餘歡曾經在教學中途對他說的話。
“你的音樂很幹淨,我指的不僅僅是風格,而是你的創作力度。你擅於捕捉簡單的情緒,直抒胸臆,但這些優點會在後期成為劣勢,那就是缺乏張力。並不是說簡單的東西不好,相反某些時候這是最好的,但你的東西是未經提煉的那種簡單,顯得粗糙,並且更危險的是,淺薄。”
“你的技巧過硬,詞曲契合度相當高,每首歌拿出來都能做得讓人挑不出大毛病,但是這些東西聽多了,耳朵會膩。”
“那根本原因是什麽呢?你說過,高中之後就來外地打拚,不到一年就被奇亞簽下並且就此冷置三年,在此期間,你能學到和體會到的東西都太少了。簡單來講,小程,我對你的感覺是,懵懂。”
“未被著色的東西不一定是好的,你對很多事情的理解程度似乎還太淺,音樂需要更劇烈和複雜的感情,你寫歌,寫你的夢想,寫你的表達*,但這當中自顧自的成分過多,我們做音樂,是要給人聽的,讓人產生共鳴才是最重要的。你的詞譜可能會讓人覺得養耳朵,卻不會有持久度,要在聽眾心髒上重錘一記,讓他們記得你,記得你的歌。”
“而要如何做到這一點,我能給你的答案是,增加經曆,懵懂總會被經驗擊潰,這是你要做的第一步。”
邱餘歡沒有說第二步是什麽,那是一次短暫的交談,甚至程冬還沒有完全理解過來就結束了。
他站在這聽上去安靜空曠,但其實總有細碎聲響的山寨中,剛剛送別了自己喜歡的人,突然弄懂了什麽。
自己為什麽會愛上音樂呢?若說這是細胞的鼓動,是天性,那就該歸為他天然的表達*,但是如果他能表達的東西太少,這就會讓他看起來笨拙而無力,他苦練多年的技術,到時候也救不了他。
程冬知道自己的生活有一種詭異的平整,這大概就是邱餘歡所說,他對很多事情的理解程度太淺,其實那不是太淺,是他主動淺嚐輒止而已。他會接納所有在身旁發生的事情,無論是被奇亞壓榨還是選擇放棄迴鄉,以及之後接受了原殷之的包養,旁人看來這一件件都是些極不易消化的事情,但是他消化了,因為他在這麽做的時候,將自己置身事外。
說不清是他性格中的哪一部分在起作用,程冬猜想,那可能是懦弱。
唐真說他沒有心,是因為他沒有多大的情緒起伏,無論什麽時候他看上去都挺安穩的。
但是原殷之折騰了他好多迴,他終於沒那麽安穩了。
程冬轉過身去,張開手臂朝天空嚎了一嗓子,很快對麵山上摘草藥的人就用山歌跟他唿應起來,程冬這幾天來學的不多,但基礎的幾個音節還算熟悉,就跟著一通亂唱,很快有不止一個聲音參與進來。程冬大概能聽懂,那是一首唿喚遠赴他鄉的戀人的歌,在勞作中偶爾興起的思念,夾雜在其中的埋怨。
要不要這麽應景,程冬想。
我也剛剛開始想他啊。
邱餘歡等人在隔天到達了村寨,先遣人員帶來的設備也派上了用場,這座四麵環山的村寨突然多出了好多黑匣子。
卡在樹杈間的、粘在屋簷下的、安安靜靜呆在蘑菇旁邊的,村民都很好奇,上手敲敲摸摸,後來消息就傳開了,說這是那幫城裏人帶來的錄音機,咱們當沒看到就好,防著點兒羊啊狗啊的去把東西踩壞了,畢竟人家是來幫忙做供水的。
知道是錄音機以後,就會有人故意在旁邊製造聲音,村民都愛唱歌,這些天裏寨子裏的歌聲比以往更甚,組裏的人講錄音取出來聽了,效果比預想中還好,現在是夏季,蟲聲鳥鳴都十分豐富,這些天然的背景音經過剪輯,會成為好材料的。
程冬跟隨邱餘歡和崔忠世每天跋山涉水,觀察人文和自然,起初還真是沒什麽大收獲,難免對這樣的取材過程感到倦怠,直到有一天他登上山頂,濃密的樹冠猶如可踏足輕舞的原野,他聽到了一聲大象的長嘯。
野象極其罕見,哪怕是圈養起來的大象也因為生活方式的改變而銳減,程冬以為自己聽錯了。
直到此起彼伏的三四聲嘯叫乘風而來,他看不到它們,這種龐大的動物正穿梭在林木間,卻不露出哪怕一小片耳朵尖給他,程冬想象它們噴鼻子的聲音,如柱的足踩進厚厚一層腐葉的聲音,悠閑甩動尾巴和蒲扇般耳朵的聲音,和它們似乎在互相召喚的聲音。
程冬那一瞬間想到的不是要怎樣在舞台上呈現這樣的原始音律,而是非常普通地,想到了原殷之。他想跟那個人一起體會這樣罕見的情景。
而遠在數千公裏外的原殷之,此時正開車趕往機場。他本來正在開會,中途被電話打斷,按掉以後卻收到了短信,預覽欄顯示了短信內容:
“直霖機場二層,預計到達時間15點37分,帶上口香糖,我的吃完了。”
原殷之立刻感到了頭痛,他皺著眉抬手中止了會議,拉開門就走,路過辦公區的時候還留意了每個格子間,找到一張桌上放了木糖醇的,就順手拿了,不過沒忘記撕了張便簽留言。
等他趕到機場,準時在15點37分見到了拉著行李箱的原縝,對方走過來的第一個動作就是伸出手,原殷之把木糖醇遞到他手上。
“不是口香糖。”原縝垂眼說,雖然麵無表情,但原殷之曉得他是在嫌棄。
“別那麽多事兒,這個比口香糖好,防蛀牙。”
原縝盯了手裏的瓶子一會兒,抬頭找到垃圾箱,規規矩矩地扔到了可迴收箱。
原殷之懶得理他,隻出去開車。
原縝是原殷之的小叔,強迫症患者,對一切信息都要求精準,酷愛口香糖,原殷之小時候跟他比過誰先把口香糖粘滿媽媽的化妝桌反麵,誰就贏,並且每一塊口香糖都要嚼到脫色。結果原縝贏了,也被原殷之的媽媽提溜到爺爺麵前挨了頓揍。
原縝隻比原殷之大兩歲,從小就性情古怪,卻耐不住有商業天賦,在國外早早拿了mba,管理原家的海外項目多年,但原家的老爺子卻一直對這個小兒子保持著固有印象,認為根據地還是在國內,他這麽整天板著臉死磕規矩,怎麽能做好生意人呢,於是硬把人招迴來曆練。
而原殷之就變成了那個倒黴的……
“我已經列了景點行程發到你郵箱了,帶我去。”
變成了那個倒黴的導遊。
“你迴去以後可以把蛋黃和皮蛋先送到小紀那,她跟我說她最近閑得發慌。”程冬收拾完東西,過來扒著車窗跟原殷之講話,對方隻是拿眼斜他,不搭腔,程冬覺得別扭的原殷之有點可愛,就趁人不注意,往前湊了一下。
他的嘴唇沒有碰到目的地,鼻尖倒是在原殷之臉上戳了一下。
一個失敗的突襲。
程冬埋下頭,覺得自己大概有點神經搭錯,正想不著痕跡地挪開,原殷之的手就搭到了他的頭上,摸了摸。
他抬起頭,看原殷之似乎在忍耐,定定看了他一會兒後,低聲說:“你早點迴來,我在家等你。”
程冬睜了一下眼睛,他被那個“家”字戳中了。
原殷之又揉了揉他的頭,畢竟有人在,不好更過火,要不是前一晚兩人憋不住,又偷摸著把帳篷搭起來,後來差點把帳篷搞塌,這個時候原殷之肯定下車把人抗走。
但是他們畢竟都不是遊手好閑以談戀愛為己任的人,原殷之的手機已經快要被翟潔打爆,而程冬也不是來這裏度假的。兩人交換了一個特別深長的眼神,而後便利落地告別了。
程冬插著口袋,看車屁股消失在視野裏,耳邊是寨子裏的村民勞作時互相談天招唿的聲音,不時有人吼兩聲號子,很快消失在茂密的山林中,沒有迴音。
他突然想起邱餘歡曾經在教學中途對他說的話。
“你的音樂很幹淨,我指的不僅僅是風格,而是你的創作力度。你擅於捕捉簡單的情緒,直抒胸臆,但這些優點會在後期成為劣勢,那就是缺乏張力。並不是說簡單的東西不好,相反某些時候這是最好的,但你的東西是未經提煉的那種簡單,顯得粗糙,並且更危險的是,淺薄。”
“你的技巧過硬,詞曲契合度相當高,每首歌拿出來都能做得讓人挑不出大毛病,但是這些東西聽多了,耳朵會膩。”
“那根本原因是什麽呢?你說過,高中之後就來外地打拚,不到一年就被奇亞簽下並且就此冷置三年,在此期間,你能學到和體會到的東西都太少了。簡單來講,小程,我對你的感覺是,懵懂。”
“未被著色的東西不一定是好的,你對很多事情的理解程度似乎還太淺,音樂需要更劇烈和複雜的感情,你寫歌,寫你的夢想,寫你的表達*,但這當中自顧自的成分過多,我們做音樂,是要給人聽的,讓人產生共鳴才是最重要的。你的詞譜可能會讓人覺得養耳朵,卻不會有持久度,要在聽眾心髒上重錘一記,讓他們記得你,記得你的歌。”
“而要如何做到這一點,我能給你的答案是,增加經曆,懵懂總會被經驗擊潰,這是你要做的第一步。”
邱餘歡沒有說第二步是什麽,那是一次短暫的交談,甚至程冬還沒有完全理解過來就結束了。
他站在這聽上去安靜空曠,但其實總有細碎聲響的山寨中,剛剛送別了自己喜歡的人,突然弄懂了什麽。
自己為什麽會愛上音樂呢?若說這是細胞的鼓動,是天性,那就該歸為他天然的表達*,但是如果他能表達的東西太少,這就會讓他看起來笨拙而無力,他苦練多年的技術,到時候也救不了他。
程冬知道自己的生活有一種詭異的平整,這大概就是邱餘歡所說,他對很多事情的理解程度太淺,其實那不是太淺,是他主動淺嚐輒止而已。他會接納所有在身旁發生的事情,無論是被奇亞壓榨還是選擇放棄迴鄉,以及之後接受了原殷之的包養,旁人看來這一件件都是些極不易消化的事情,但是他消化了,因為他在這麽做的時候,將自己置身事外。
說不清是他性格中的哪一部分在起作用,程冬猜想,那可能是懦弱。
唐真說他沒有心,是因為他沒有多大的情緒起伏,無論什麽時候他看上去都挺安穩的。
但是原殷之折騰了他好多迴,他終於沒那麽安穩了。
程冬轉過身去,張開手臂朝天空嚎了一嗓子,很快對麵山上摘草藥的人就用山歌跟他唿應起來,程冬這幾天來學的不多,但基礎的幾個音節還算熟悉,就跟著一通亂唱,很快有不止一個聲音參與進來。程冬大概能聽懂,那是一首唿喚遠赴他鄉的戀人的歌,在勞作中偶爾興起的思念,夾雜在其中的埋怨。
要不要這麽應景,程冬想。
我也剛剛開始想他啊。
邱餘歡等人在隔天到達了村寨,先遣人員帶來的設備也派上了用場,這座四麵環山的村寨突然多出了好多黑匣子。
卡在樹杈間的、粘在屋簷下的、安安靜靜呆在蘑菇旁邊的,村民都很好奇,上手敲敲摸摸,後來消息就傳開了,說這是那幫城裏人帶來的錄音機,咱們當沒看到就好,防著點兒羊啊狗啊的去把東西踩壞了,畢竟人家是來幫忙做供水的。
知道是錄音機以後,就會有人故意在旁邊製造聲音,村民都愛唱歌,這些天裏寨子裏的歌聲比以往更甚,組裏的人講錄音取出來聽了,效果比預想中還好,現在是夏季,蟲聲鳥鳴都十分豐富,這些天然的背景音經過剪輯,會成為好材料的。
程冬跟隨邱餘歡和崔忠世每天跋山涉水,觀察人文和自然,起初還真是沒什麽大收獲,難免對這樣的取材過程感到倦怠,直到有一天他登上山頂,濃密的樹冠猶如可踏足輕舞的原野,他聽到了一聲大象的長嘯。
野象極其罕見,哪怕是圈養起來的大象也因為生活方式的改變而銳減,程冬以為自己聽錯了。
直到此起彼伏的三四聲嘯叫乘風而來,他看不到它們,這種龐大的動物正穿梭在林木間,卻不露出哪怕一小片耳朵尖給他,程冬想象它們噴鼻子的聲音,如柱的足踩進厚厚一層腐葉的聲音,悠閑甩動尾巴和蒲扇般耳朵的聲音,和它們似乎在互相召喚的聲音。
程冬那一瞬間想到的不是要怎樣在舞台上呈現這樣的原始音律,而是非常普通地,想到了原殷之。他想跟那個人一起體會這樣罕見的情景。
而遠在數千公裏外的原殷之,此時正開車趕往機場。他本來正在開會,中途被電話打斷,按掉以後卻收到了短信,預覽欄顯示了短信內容:
“直霖機場二層,預計到達時間15點37分,帶上口香糖,我的吃完了。”
原殷之立刻感到了頭痛,他皺著眉抬手中止了會議,拉開門就走,路過辦公區的時候還留意了每個格子間,找到一張桌上放了木糖醇的,就順手拿了,不過沒忘記撕了張便簽留言。
等他趕到機場,準時在15點37分見到了拉著行李箱的原縝,對方走過來的第一個動作就是伸出手,原殷之把木糖醇遞到他手上。
“不是口香糖。”原縝垂眼說,雖然麵無表情,但原殷之曉得他是在嫌棄。
“別那麽多事兒,這個比口香糖好,防蛀牙。”
原縝盯了手裏的瓶子一會兒,抬頭找到垃圾箱,規規矩矩地扔到了可迴收箱。
原殷之懶得理他,隻出去開車。
原縝是原殷之的小叔,強迫症患者,對一切信息都要求精準,酷愛口香糖,原殷之小時候跟他比過誰先把口香糖粘滿媽媽的化妝桌反麵,誰就贏,並且每一塊口香糖都要嚼到脫色。結果原縝贏了,也被原殷之的媽媽提溜到爺爺麵前挨了頓揍。
原縝隻比原殷之大兩歲,從小就性情古怪,卻耐不住有商業天賦,在國外早早拿了mba,管理原家的海外項目多年,但原家的老爺子卻一直對這個小兒子保持著固有印象,認為根據地還是在國內,他這麽整天板著臉死磕規矩,怎麽能做好生意人呢,於是硬把人招迴來曆練。
而原殷之就變成了那個倒黴的……
“我已經列了景點行程發到你郵箱了,帶我去。”
變成了那個倒黴的導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