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給梁辰予換完藥,坐在一邊寫病情報告時楊瑾軒進來了,也不知道是因為有心事沒看到她還是根本沒打算顧忌她,直接把從白珞那聽來的消息匯報了一番,見梁辰予聽完默不作聲,他猶豫再三又說:“殿下打算怎麽處置他?”“嗯?這件事我可以管嗎?”——不知為何,楊瑾軒聽完這話有些隱忍的情緒,似是下了決心又說:“大人,屬下有話直說了。大人早就清楚可以用親王的身份來特赦他,且您已經決定要這麽做了不是麽。隻是屬下想勸大人不要這樣做。”
梁辰予看了他一眼,示意他繼續。楊瑾軒從始至終沒對三思坐的角落看,這讓她很緊張,這會她是該站起來還是該坐著不動?似乎接下來的話不是她能聽的。
“不僅因為他對您不敬,更因為,他在拿我們鳳凰兵團的流血和犧牲作秀。就因為知道一點皮毛的表象就可以胡亂說話嗎?就可以以此為資本來作秀以達到他的政治野心嗎?大人你我都清楚這一點,今時今日能以這種姿態衝到您麵前亂吼的人決不是簡單的激進憤青。他什麽都不懂就敢來以要否定我們浴血奮戰的意義來要挾您,來激將您,他以為他是誰!那些死去的兄弟姐妹...豈容這些人玷汙...”
“瑾軒。”——梁辰予聽出他的哽咽叫了他一聲,示意他不要說了。“您讓我往下說大人。大人,大人我們死了那麽多兄弟姐妹,其中有秦衛國,也有...也有...”“楊瑾軒!”——梁辰予提高了聲音來警示他真別再說了,可楊瑾軒的情緒宣泄到了一個爆發點,收不住的往下說:“冒犯到您我還是要說!所以,楊瑾瑜的死在您心目中也和秦衛國是一個分量是麽,那個曾日日夜夜照顧您的女軍醫,一直崇拜您,一直藏著對您的喜歡說您就算結婚了她也一輩最愛您的楊瑾瑜...我妹妹...大人您也曾經當著我們說過您若娶妻當娶楊瑾瑜不是麽...”
門在最後一句話開始前被推開,女王站在伊洛傳芳身後注視著這一切。伊洛傳芳在楊瑾軒說完後才說:“對不起殿下,我聽見裏麵有吵鬧聲以為發生什麽事了。”
三思站起來向女王行禮,心撲通撲通跳得厲害,這些話,真的太不應該她聽了。不過楊瑾軒提到的楊瑾瑜,她應該認識。做為帝國醫學院的教授,她在別人眼裏是天才級的人物,年紀輕輕的就當上了教授,比她小幾歲的甚至還在念本科。而楊瑾瑜,她還是助教時正好教過一段時間,學習成績很不錯,那孩子本科畢業後她代表校方找她談話勸留其繼續深造,但楊瑾瑜當時就拒絕了,記得那孩子當時一臉憧憬的說要迴到她喜歡的人身邊去。
當時三思隻覺得那孩子誌向不厚,為小情小愛放棄大好前途放棄為帝國效力的機會,但是昨天她收到學校學生會主席的邀請,邀請她參加為雲嶺戰役犧牲的校友舉行的追思會,名單裏有楊瑾瑜,當時她就改變了看法,現在看來,是她太武斷,錯得太離譜。而楊瑾軒今天的失控,大概和戰役中的齊國戰俘名單出來了有關,從他早上和現在的情緒判斷,他應該是剛知道這件事。名單上麵沒有楊瑾瑜,而到現在一直找不到她的屍體但又一直杳無音訊,隻能判斷為:犧牲。最後一絲希望破滅,當哥哥的此時跪在梁辰予麵前泣不成聲。
女王在去接見主教的路上略停了一會,也沒迴頭:“娶妻當娶楊瑾瑜...你聽見了嗎。”伊洛傳芳輕欸了一聲,正準備迴,女王又往前走了。反應過來的伊洛傳芳笑了,因為她聽出了女王剛才話裏的些許氣性,那氣性大約是來自和殿下的婚姻狀況,雖然兩人自成親到如今比陌生人還陌生,但始終已經是在主教大人麵前宣誓且按了地心靈石的。那句娶妻當娶楊瑾瑜雖不是殿下親口說出來,但是讓女王聽見了,她自然不高興。
沒有梁辰予的吩咐,楊瑾軒自罰禁閉三天,隻許喝水不許吃飯。他自個把自關起來了倒好,是不知道他的大人當天晚上就高燒起來,要說這燒起來的原因裏沒有他他自個也不信。
梁辰予的高燒來得突然,傍晚時分和鳳凰軍團的龍馬躍通話,掛了電話整個人就開始冒冷汗。女王趕到她臥室時,三思正在給她量體溫,不知為何,三思覺得女王看她的目光頗多責怪,且不止是在責怪她為何親王的傷勢又帶動病情反複,還有別的事情。仔細一想,驚出一身冷汗,她在王宮已住半月有餘,這半月多來她一直隨行親王左右,且早晚都會因檢查親王身體而...是在責怪她這一點吧,和親王走得太過近了。
臉忽然燒了起來,拿著體溫計嘴裏打了結:“陛...陛下...”“情況如何?”——女王的聲音讓她穩住情緒:“已讓殿下服過藥,暫無大礙。臣今晚會在此值守,隨時監測殿□□溫。”“辛苦。”女王說這句話時已沒對她看,她也明白這是讓她出去的意思,於是鞠躬行禮後就退了出去。
夜色漸濃,承印《大地時報》的印刷廠正機器隆隆,第一版被一篇報道整篇幅的占據,大大的標題赫然在目『親王殿下婚後第二天悄然蒞臨內閣會議已造成多數不知情內閣成員恐慌』,小標題則是:殿下意欲何為?
這事是有來由的。女王曾五次蒞臨內閣會議,雖然也是坐在房間內聽,但是去之前都讓丞相通報下去了,且進房後會打開門外框上的一盞指示燈,燈亮表示有人,而那天梁辰予去,一是丞相沒想讓人知道隻是讓她知道內閣會議是怎麽開的,二是女王也不曾指示要公告所有人。這事現在被人抓住把柄問親王殿下意欲何為,確是一招狠棋。往小了說這是各方疏忽造成的小失誤,往大了說那就是梁辰予狼子野心監聽內閣會議。監聽,是個很嚴重的詞。
梁辰予到了半夜還燒,但沒那麽嚴重,女侍給她換了好幾套衣服,冷汗終是不流了。女王陪到半夜,這會有點困倦,問清三思確實沒問題了,正想起身去休息,卻被一把抓住了手。梁辰予在說胡話,三思緊張的看著,拿著手帕上前給她擦掉額頭上滲出的細汗,實在聽不清她在說什麽。女王遲疑了片刻,傾身湊了過去,俯在她麵前仔細聽著,邊聽邊把聽到的說出來:“誰說...我沒有...找過...”最後呢喃的兩個字女王沒說出來,但是三思聽清了,殿下正在呢喃瑾瑜的名字。
女王生長在王室,即位五年,早已能喜怒不形於色,王者氣質是骨子裏血液裏帶來的。平日裏別人看到的不高興或嚴厲,都是她要表露給人看對方才能看到。可就在剛才,女王起身離開的時候,三思明顯的感覺到了她的不高興,而且不是要給她看的不高興,那是一種控製不住的,一瞬間猛然迸發出來的很微妙的情緒,被她捕捉到了。說白了,女王那一瞬間在表達一句話:朕不高興,朕走了。
梁辰予這一病,精氣神被抽走得厲害,比受傷時還虛弱,可她長年養成的生物鍾讓她早上六點準時醒來,沒讓任何人幫忙,自個洗漱完畢就去了餐廳,待她坐下,最近開始負責她飲食起居的玉茗給她奉上報紙,然後問她對早餐有什麽特殊要求。梁辰予剛哦了一聲準備說話,眼神卻忽的淩厲,盯著報紙仿佛看到了極不可思議的事。她這樣,玉茗心裏也驚了一下,因為她想起了伊洛總管大人的吩咐,在給殿下看報紙之前應該要檢查清楚是否有未幹油墨或別的影響殿下閱讀的東西。難道是她檢查漏了?
女王因昨晚的晚會而略起來遲了些,伊洛傳芳待她醒後立即把出大事了的報紙遞給她:“陛下,孫大人和孫樂春都已在勤政廳候著。”女王粗略把內容掃了一遍,捏緊報紙問道:“殿下可是還沒醒?”伊洛傳芳臉色略白了白:“是臣疏忽,殿下已起床並已在餐廳,應該,應該已經看到報紙了...”
孫部長和孫樂春等到女王時都想先上前說話,女王經過他們,頭也沒迴:“孫大人迴,樂春你隨朕進來。”孫大人聽這話,頓時欲哭無淚,狠瞪了一眼女兒,這是闖大禍了啊!真是個祖宗欸!
“我認為,一個國家的媒體不能成為一言堂,否則,這個國家的媒體監察機製就崩壞了,未來,人們看到真相的機會就很渺茫。陛下可以降罪於我,但我問心無愧。”——樂春見女王長時間不說話,她便先把話說了出來。女王看著她笑了,隻是那笑很冰冷:“問心無愧?十多天前發生的事讓你掙紮到現在才發表出來,你無視了新聞的時效性後交出的卻是一份讓朕如此失望的答卷。樂春你知道嘛,你違背了新聞報道真實性的原則,你有問過朕嗎?朕現在就告訴你,這不是事實。”
這篇報道帶著目的很強的引導性,把女王撇開在了不知情的一方,把親王和丞相捆綁在一起批判,這是要達到什麽目的,顯然易見,還是要把梁辰予和丞相往楚國棋子的身份上靠。女王不相信樂春會做出這樣看起來太過明顯的愚蠢的事,隻能說對方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利用了該利用的人的最弱的弱點。而樂春的弱點就在於她希望帝國的媒體監察機製是有效的是不斷完善的是不會被權貴左右的,是真實發生的事情就要讓國民知道,否則她就違背了自己的良心。當有人摸清這一點利用這一去去通過她的審核是會變得容易的。
樂春不相信的搖著頭,事實不就是如此嗎?難道女王知道殿下要去旁聽內閣會議而故意不讓人開啟信號燈?不可能。
“朕知道,當前帝國許多臣子都心生疑竇為何親王會成為親王,許許多多的人也在蠢蠢欲動的去用各自的辦法來證明什麽給朕看。可是樂春,朕今天對你說句心裏話,就算親王是楚國放到朕身邊的的棋子,那這顆棋子現在不是已經被朕捏著了麽。棋局千變萬化,為什麽你們就那麽篤定這盤棋結局會是開局的人想要的?朕以為,以你和朕這些年的交情,以你當初全心全力助丞相一臂之力的心境你會明白這些,帝國如今正亟需上下一心的團結。樂春,朕今天對你,好失望。”
梁辰予看了他一眼,示意他繼續。楊瑾軒從始至終沒對三思坐的角落看,這讓她很緊張,這會她是該站起來還是該坐著不動?似乎接下來的話不是她能聽的。
“不僅因為他對您不敬,更因為,他在拿我們鳳凰兵團的流血和犧牲作秀。就因為知道一點皮毛的表象就可以胡亂說話嗎?就可以以此為資本來作秀以達到他的政治野心嗎?大人你我都清楚這一點,今時今日能以這種姿態衝到您麵前亂吼的人決不是簡單的激進憤青。他什麽都不懂就敢來以要否定我們浴血奮戰的意義來要挾您,來激將您,他以為他是誰!那些死去的兄弟姐妹...豈容這些人玷汙...”
“瑾軒。”——梁辰予聽出他的哽咽叫了他一聲,示意他不要說了。“您讓我往下說大人。大人,大人我們死了那麽多兄弟姐妹,其中有秦衛國,也有...也有...”“楊瑾軒!”——梁辰予提高了聲音來警示他真別再說了,可楊瑾軒的情緒宣泄到了一個爆發點,收不住的往下說:“冒犯到您我還是要說!所以,楊瑾瑜的死在您心目中也和秦衛國是一個分量是麽,那個曾日日夜夜照顧您的女軍醫,一直崇拜您,一直藏著對您的喜歡說您就算結婚了她也一輩最愛您的楊瑾瑜...我妹妹...大人您也曾經當著我們說過您若娶妻當娶楊瑾瑜不是麽...”
門在最後一句話開始前被推開,女王站在伊洛傳芳身後注視著這一切。伊洛傳芳在楊瑾軒說完後才說:“對不起殿下,我聽見裏麵有吵鬧聲以為發生什麽事了。”
三思站起來向女王行禮,心撲通撲通跳得厲害,這些話,真的太不應該她聽了。不過楊瑾軒提到的楊瑾瑜,她應該認識。做為帝國醫學院的教授,她在別人眼裏是天才級的人物,年紀輕輕的就當上了教授,比她小幾歲的甚至還在念本科。而楊瑾瑜,她還是助教時正好教過一段時間,學習成績很不錯,那孩子本科畢業後她代表校方找她談話勸留其繼續深造,但楊瑾瑜當時就拒絕了,記得那孩子當時一臉憧憬的說要迴到她喜歡的人身邊去。
當時三思隻覺得那孩子誌向不厚,為小情小愛放棄大好前途放棄為帝國效力的機會,但是昨天她收到學校學生會主席的邀請,邀請她參加為雲嶺戰役犧牲的校友舉行的追思會,名單裏有楊瑾瑜,當時她就改變了看法,現在看來,是她太武斷,錯得太離譜。而楊瑾軒今天的失控,大概和戰役中的齊國戰俘名單出來了有關,從他早上和現在的情緒判斷,他應該是剛知道這件事。名單上麵沒有楊瑾瑜,而到現在一直找不到她的屍體但又一直杳無音訊,隻能判斷為:犧牲。最後一絲希望破滅,當哥哥的此時跪在梁辰予麵前泣不成聲。
女王在去接見主教的路上略停了一會,也沒迴頭:“娶妻當娶楊瑾瑜...你聽見了嗎。”伊洛傳芳輕欸了一聲,正準備迴,女王又往前走了。反應過來的伊洛傳芳笑了,因為她聽出了女王剛才話裏的些許氣性,那氣性大約是來自和殿下的婚姻狀況,雖然兩人自成親到如今比陌生人還陌生,但始終已經是在主教大人麵前宣誓且按了地心靈石的。那句娶妻當娶楊瑾瑜雖不是殿下親口說出來,但是讓女王聽見了,她自然不高興。
沒有梁辰予的吩咐,楊瑾軒自罰禁閉三天,隻許喝水不許吃飯。他自個把自關起來了倒好,是不知道他的大人當天晚上就高燒起來,要說這燒起來的原因裏沒有他他自個也不信。
梁辰予的高燒來得突然,傍晚時分和鳳凰軍團的龍馬躍通話,掛了電話整個人就開始冒冷汗。女王趕到她臥室時,三思正在給她量體溫,不知為何,三思覺得女王看她的目光頗多責怪,且不止是在責怪她為何親王的傷勢又帶動病情反複,還有別的事情。仔細一想,驚出一身冷汗,她在王宮已住半月有餘,這半月多來她一直隨行親王左右,且早晚都會因檢查親王身體而...是在責怪她這一點吧,和親王走得太過近了。
臉忽然燒了起來,拿著體溫計嘴裏打了結:“陛...陛下...”“情況如何?”——女王的聲音讓她穩住情緒:“已讓殿下服過藥,暫無大礙。臣今晚會在此值守,隨時監測殿□□溫。”“辛苦。”女王說這句話時已沒對她看,她也明白這是讓她出去的意思,於是鞠躬行禮後就退了出去。
夜色漸濃,承印《大地時報》的印刷廠正機器隆隆,第一版被一篇報道整篇幅的占據,大大的標題赫然在目『親王殿下婚後第二天悄然蒞臨內閣會議已造成多數不知情內閣成員恐慌』,小標題則是:殿下意欲何為?
這事是有來由的。女王曾五次蒞臨內閣會議,雖然也是坐在房間內聽,但是去之前都讓丞相通報下去了,且進房後會打開門外框上的一盞指示燈,燈亮表示有人,而那天梁辰予去,一是丞相沒想讓人知道隻是讓她知道內閣會議是怎麽開的,二是女王也不曾指示要公告所有人。這事現在被人抓住把柄問親王殿下意欲何為,確是一招狠棋。往小了說這是各方疏忽造成的小失誤,往大了說那就是梁辰予狼子野心監聽內閣會議。監聽,是個很嚴重的詞。
梁辰予到了半夜還燒,但沒那麽嚴重,女侍給她換了好幾套衣服,冷汗終是不流了。女王陪到半夜,這會有點困倦,問清三思確實沒問題了,正想起身去休息,卻被一把抓住了手。梁辰予在說胡話,三思緊張的看著,拿著手帕上前給她擦掉額頭上滲出的細汗,實在聽不清她在說什麽。女王遲疑了片刻,傾身湊了過去,俯在她麵前仔細聽著,邊聽邊把聽到的說出來:“誰說...我沒有...找過...”最後呢喃的兩個字女王沒說出來,但是三思聽清了,殿下正在呢喃瑾瑜的名字。
女王生長在王室,即位五年,早已能喜怒不形於色,王者氣質是骨子裏血液裏帶來的。平日裏別人看到的不高興或嚴厲,都是她要表露給人看對方才能看到。可就在剛才,女王起身離開的時候,三思明顯的感覺到了她的不高興,而且不是要給她看的不高興,那是一種控製不住的,一瞬間猛然迸發出來的很微妙的情緒,被她捕捉到了。說白了,女王那一瞬間在表達一句話:朕不高興,朕走了。
梁辰予這一病,精氣神被抽走得厲害,比受傷時還虛弱,可她長年養成的生物鍾讓她早上六點準時醒來,沒讓任何人幫忙,自個洗漱完畢就去了餐廳,待她坐下,最近開始負責她飲食起居的玉茗給她奉上報紙,然後問她對早餐有什麽特殊要求。梁辰予剛哦了一聲準備說話,眼神卻忽的淩厲,盯著報紙仿佛看到了極不可思議的事。她這樣,玉茗心裏也驚了一下,因為她想起了伊洛總管大人的吩咐,在給殿下看報紙之前應該要檢查清楚是否有未幹油墨或別的影響殿下閱讀的東西。難道是她檢查漏了?
女王因昨晚的晚會而略起來遲了些,伊洛傳芳待她醒後立即把出大事了的報紙遞給她:“陛下,孫大人和孫樂春都已在勤政廳候著。”女王粗略把內容掃了一遍,捏緊報紙問道:“殿下可是還沒醒?”伊洛傳芳臉色略白了白:“是臣疏忽,殿下已起床並已在餐廳,應該,應該已經看到報紙了...”
孫部長和孫樂春等到女王時都想先上前說話,女王經過他們,頭也沒迴:“孫大人迴,樂春你隨朕進來。”孫大人聽這話,頓時欲哭無淚,狠瞪了一眼女兒,這是闖大禍了啊!真是個祖宗欸!
“我認為,一個國家的媒體不能成為一言堂,否則,這個國家的媒體監察機製就崩壞了,未來,人們看到真相的機會就很渺茫。陛下可以降罪於我,但我問心無愧。”——樂春見女王長時間不說話,她便先把話說了出來。女王看著她笑了,隻是那笑很冰冷:“問心無愧?十多天前發生的事讓你掙紮到現在才發表出來,你無視了新聞的時效性後交出的卻是一份讓朕如此失望的答卷。樂春你知道嘛,你違背了新聞報道真實性的原則,你有問過朕嗎?朕現在就告訴你,這不是事實。”
這篇報道帶著目的很強的引導性,把女王撇開在了不知情的一方,把親王和丞相捆綁在一起批判,這是要達到什麽目的,顯然易見,還是要把梁辰予和丞相往楚國棋子的身份上靠。女王不相信樂春會做出這樣看起來太過明顯的愚蠢的事,隻能說對方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利用了該利用的人的最弱的弱點。而樂春的弱點就在於她希望帝國的媒體監察機製是有效的是不斷完善的是不會被權貴左右的,是真實發生的事情就要讓國民知道,否則她就違背了自己的良心。當有人摸清這一點利用這一去去通過她的審核是會變得容易的。
樂春不相信的搖著頭,事實不就是如此嗎?難道女王知道殿下要去旁聽內閣會議而故意不讓人開啟信號燈?不可能。
“朕知道,當前帝國許多臣子都心生疑竇為何親王會成為親王,許許多多的人也在蠢蠢欲動的去用各自的辦法來證明什麽給朕看。可是樂春,朕今天對你說句心裏話,就算親王是楚國放到朕身邊的的棋子,那這顆棋子現在不是已經被朕捏著了麽。棋局千變萬化,為什麽你們就那麽篤定這盤棋結局會是開局的人想要的?朕以為,以你和朕這些年的交情,以你當初全心全力助丞相一臂之力的心境你會明白這些,帝國如今正亟需上下一心的團結。樂春,朕今天對你,好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