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仙境,神秘空靈;武當文化,華夏魂靈”。練功告一段落後,今天李一山終於有空閑在武當山四處閑逛,早就聽說武當山是著名的山嶽風景旅遊勝地,勝景有箭鏃林立的72峰,絕壁深懸的36岩,激湍飛流的24澗,雲煙霧蒸汽的11洞,玄妙奇特的10石9台。今天來到這裏,讓李一山真正感受到了武當山的雄、秀、險。
早上太陽還沒升起,李一山攜同三位夫人來到了第一個景點:太子坡。傳說中,真武大帝原身為淨樂國太子,後來不願繼承皇位,來到武當山,受到仙人指點,在此潛心修道。相傳在太子坡祈福後,能保佑自己的孩子金榜題名。李一山還沒說什麽,三位夫人就擺開了祈福的架式,這八字還沒有一撇,卻已經要希望真武大帝保佑自己的孩子金榜題名,可憐天下父母心。“九曲黃河牆,十裏桂花香,一裏四道門,一柱十二梁”,順石階而上,兩麵綠樹蔥翠,鳥語花香,空氣中彌漫的桂花香味令人陶醉,到了太子坡,才明白九曲黃河牆的含義,牆體曲折蜿蜒,紅牆綠頂,在群山中格外顯眼,建築群隨山勢起伏,錯落有致。當年真武太子讀書的地方環境幽靜,視線開闊,尤其自然風景宜人。李一山多想也在這裏讀書,俗稱“伴太子讀書”。沿石階而上,經過九曲黃河牆(相傳是在建造時模仿黃河河道曲折的樣子而建,表現了太子修煉得道的不易),來到太子殿,這是一棟當朝的建築,整個大殿由16根柱子支撐,大殿的建築風格秉承了道家一貫的紅牆綠瓦的風格,處處體現著自然和諧的一麵。進入大殿,殿內供奉著真武大帝的塑像,左右分別供奉著真武大帝的師傅和觀音。
從太子坡出來,沿著盤山公路獨行,一路風景無限,和煦的陽光伴著陣陣春風給人以春的氣息。行進了約半個時辰,來到了逍遙穀,隻見兩邊的岩壁蒼雄聳立,鬼斧神工般的像是用刀子刻出來了,層層疊疊的分布著,很難想象在這兩山之間會出現這麽一道深邃的峽穀。抬頭遠眺,視線被層巒的山峰所阻擋,上麵覆蓋著褐色的植物,或許是秋的氣息還沒有進入峽穀,萬物還沉浸在夏日的氣息中。沿著小河灘一路前行,寂靜的山穀中不時傳來幾陣清脆的鳥鳴聲,心境一下子放鬆了很多,或許隻有在四周無人的逍遙穀,才能真正的找迴最真實的自我。道之所以為道,就是因為它能找迴真實的自我。這裏已經遠離武當大殿,四人一路走來,又熱又渴,便跳到水中洗了一番,迴到岸上,躺在光滑的石頭上,把濕衣服脫了,晾著,李一山看著光溜溜的幾位夫人,忍耐不住,在山石上進行了一番大戰,火炬在三位夫人體內燃燒,四人都進入了欲仙欲死之境,濃情蜜意在體內交流,兩個時辰後,衣服晾幹了,四人依依不舍地穿上了衣服,把美好的迴憶永遠留在這美妙的風景裏。
轉過一個山坳,“逍遙穀”三個大字赫然印入眼簾,字體飽滿飄逸,不難看出雕刻這3個字的工匠的手法之精良。環顧四周,雕刻“逍遙穀”三個字的大石上斑斑水印,看著麵前的涓涓細流,現在正值盛夏時節,處處鬱鬱蔥蔥,生機盎然。繼續沿河灘前行,找到了 “玉虛岩”,據元代碑文記載,此岩為玄帝(即真武帝)修煉之處,後得道飛升,被封為“玉虛師相”而得名。越過清澈見底的小溪,穿過藤蔓遮天的小徑,走過晃晃悠悠的鐵索橋,終於來到了玉虛岩,手搭涼棚,舉目四望,在高聳的崖壁之中,挺立著一座道觀,由於霧氣而顯得神秘莫測。在兩棵古木中間,發現了台階,台階十分陡峭,一眼望不到頭。沿台階而上,費了好大的力氣來登到道觀前的平台,出現在李一山眼前的是一扇精致的小門,它擋住了進入道觀的路。相傳“武當山玉虛岩是三十六岩中位置最險、規模最大的岩廟,在刀劈一般的陡峭絕壁上的岩洞裏建有山門、齋房、道房和大殿等道教建築。玉虛岩穴洞的最高處18米,,最寬處11。5米,最窄處僅0。5米,進入岩洞,隨處可見當年廟房的遺址、摩崖石刻,和眾多的彩繪神像。”隻可惜今天李一山他們沒有能親眼目睹玉虛岩的全貌。帶著一絲遺憾離開了玉虛岩,還是選擇繼續前行,繼續領略大自然帶給李一山的喜悅。穿過古棧道,鑽過狹窄的縫隙,石板路上的落葉厚厚一層,四周一片荒蕪,一個大轉彎之後,眼前一座廢棄的農舍,保留著很古樸的風貌:泥牆茅草屋頂,鵝卵石和泥巴堆砌的破損的圍牆,原本打算上前仔細觀察一番,腦海中忽然飄過一絲恐懼,一陣帶著山的氣息的涼風拂麵而過,吹的讓人心裏發毛。仔細考慮了一番,決定放棄繼續獨自前行,轉身離開。在迴來的路上,一群獼猴的突然出現帶給李一山不少的驚喜,這群活潑可愛的小東西旁若無人的在尋找著食物,吵鬧的聲音打破了山穀的寧靜,也正是他們,使李一山看到了逍遙穀自然和諧的一麵,置身穀中,那一份清靜使人變得單純,或許這也正好符合了道家清靜的本原吧。
離開逍遙穀,經過一刻鍾的行程,來到了武當山現存最完整,最宏大的宮殿:“紫霄宮”。
據傳說顯示:“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的紫霄宮,坐落在武當山展旗峰下。這裏群峰山嶺環繞,鬆林翠柏幽深,環境優雅,從外麵看,建築規模宏大,氣勢磅礴,進入殿門,拾階而上,仰望大殿,氣宇軒昂,悠然不凡,殿中央大扁上的燙金大字“霄外清都”,氣勢輝煌。進入殿內,雕梁畫棟,富麗堂皇,真是一個充滿帝王氣派的大殿,這已經迴到了武當派的主殿。那天李一山他們來得匆匆忙忙,沒來得及欣賞,今天終於一嚐所願。
紫霄宮是利用特殊地貌開展建築的典範,在縱向陡峭橫向寬敞的地形上,構築軸線建築。中軸線上分布五級,由下而上依次建龍虎殿、碑亭、十方堂、紫霄大殿、父母殿,逐次升高,兩側設置配房等建築。同時運用砌築高大台階的方法,將紫霄宮分隔為三進院落,構成一組殿堂樓宇鱗次櫛比、主次分明的建築群。遠遠望去威嚴肅穆,極具皇家道場的氣派。曆史上,因紫霄宮是武當道教為皇家祈福之地的特殊地位,所以布局莊重,陳設考究,各殿堂內道教崇奉的神、仙濟濟一堂,加上神案、供器、法器等,構成了神秘玄虛的神仙世界。這一尊尊按照道教傳說塑造的神和仙的祀像,造型生動逼真,神態各異。在這裏,人們似乎可以看出他們的地位的尊卑、神職的大小,以至他們的職能、性格和心態。
各朝各代皇帝經常下旨在這裏設壇建醮,為祖宗在天之靈祈福頌德,同時也求得神助以使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實際上,這是一種與神溝通的儀式。道教認為,祈福消災、求仙延壽等人力所不及的事情,都能通過這種形式求得神的威力而得以實現。”跨過正門,一下子被眼前宮殿的雄偉所吸引,紅牆綠瓦的的兩層建築,斑斑駁駁的石質圍欄上映襯著曆史的歲月。大殿的正下方是一個2層的台階,底部是2隻銅鑄的仙鶴,相傳在道教中,仙鶴代表的是吉祥和長壽。沿石階而上,手扶著斑駁的欄杆,眼前仿佛出現了道家做法式的宏大場麵。來到正殿,抬頭仰望,大殿前正中間一塊大匾,上書“紫霄殿”三個鎦金大字。
進入大殿,正對麵的是真武神的文身像,乍一看十分酷似玉皇大帝。後經殿內道人介紹,真武大帝和玉帝最顯著的區別就在於他們塑像上的袖口,玉帝一身黃色龍袍,而真武大帝的袖口為綠色,這也就符合了道家崇尚自然的顏色這一說。仔細端詳雕像,神態自然,肌膚豐腴,給人以威嚴而又不失慈善的感覺。在文身像前,有一尊稍小的一點的銅像,麵目猙獰,手持鋼鞭,腳踩龜蛇二將,懲惡揚善,讓不孝不善之人受到懲罰,據介紹,這尊雕像是真武大帝的武身像。環顧四周,真武大帝的左邊供奉的是財神,右邊供奉的是真武大帝的師傅紫氣元君。
舉頭張望,大殿屋頂上的雕花甚是漂亮,藍色的底紋上鏤空著金色紅色的圖案,正中為一井字的布局,上有一浮龍,四周是雲彩等雕刻,栩栩如生。據介紹,之所以會采用井字結構,是有其含義的,整個房子為木質結構,而在道教中講究自然和諧,講究八卦五行,木生火,而井和龍代表水,水可壓火,一次來達到五行的平衡。出了大殿,依次來到龍虎殿,供奉著龍虎二將;碑亭,記錄著道家的戒律、十方堂、紫霄大殿、父母殿,供奉著真武大帝的父母,教導人們要孝敬父母。轉身,從旁邊的小閣間離開正殿,從側麵出了紫霄宮。
詢問了殿裏的一個武當弟子,尋找到一條蜿蜒向上的小路。據說沿這條小路向上攀登,經過大概八裏的路程,可以到達住宿的烏鴉嶺。半小時左右的路程,李一山一行又重新迴到了烏鴉嶺,為什麽這裏被稱為烏鴉嶺不得而知,隻是了解到在真武大帝修煉之時,烏鴉作為傳遞信息的使者,或者後人為了紀念那些烏鴉而將此處命名為烏鴉嶺的吧。一路前行,來到了南岩宮,這座建築非常的巧妙,充分利用了山體的構造,將整座建築建造在崖壁之中,真是峰嶺奇峭,林木蒼翠,上接碧霄,下臨絕澗。南岩宮背山而麵向懸崖,曆經風雨,經久彌新,這個建築已經顯得非常的既顯古老滄桑,紅牆紅柱,又是那麽地新鮮與耐看。道觀內依然供奉著真武大帝的塑像,這些塑像保持了古老的韻味,將人物的神態融入到作品之中,完全看不到任何現代人雕琢過的痕跡。而在兩儀殿殿門正前方,是龍頭香。何為龍頭香呢,這是一個供放香爐的地方,供放台為龍頭狀,伸出約1。5米左右,懸於萬丈懸崖之巔。龍頭寬約半米,在龍鼻子上方供放著一個香爐,香火不斷。聽武當弟子介紹,以前這裏可供遊人祭拜,但是後來有人失足跌入萬丈深淵,後來就封閉了,但對於李一山這樣的貴客,這個規矩就得變變。
李一山攜夫人們站在龍首麵對深淵,涼風陣陣,吹起了眾人的衣角,心裏湧起了萬丈豪情。離開了南岩宮,沿石階而下,穿過狹窄的亭閣,來到與南岩宮隔山而對的飛升崖和梳妝台。相傳真武大帝年輕時就在此修煉,他麵壁數十年,心如古井,甚至鳥兒在他頭上築巢他也紋絲不動。在他大道將成的時候,紫氣元君下凡來考驗他。元君化作一美女為玄武梳妝,玄武避女色而逃到絕壁的一塊岩石上。美女羞愧得縱身跳崖,玄武一見立刻跳下救人。這時,峽穀中五條神龍騰空而起,簇擁著真武升天而去。 後人在這裏建起了“梳妝台”,並把伸出岩壁的巨石叫做“試心石”。沿著一條蜿蜒的小路,來到梳妝台,這是一塊很大很平整的石頭,四周用岩石欄杆作了圍護,而在梳妝台麵臨絕壁的一處,聳立著一棵巨大的鬆樹,鬆樹下麵是一塊平整而光滑的白色巨石,李一山想,這個塊巨石可能就是“試心石”吧。四人坐在梳妝台上拿出木梳,互相梳理著頭發,李一山幫司徒玉靜梳,看她嬌羞萬分,臉上紅潤,晶瑩剔透,閃出如珍珠般柔和的光,美麗極了,不禁低頭吻了她一下。南宮小天走到崖上,一跳而下,李一山也跳了下去,接著司徒玉靜、歐陽清兒也相繼跳了下去……
他們安然無恙地離開梳妝台,沿小路繼續前行,很快來到此處的第二處名勝“飛升崖”。飛升崖位於梳妝台的斜上方,在山巒之巔有一塊白色扁條狀巨石向外延伸,仔細觀察該石頭,長約2米,寬約1米左右,在石頭的最前端有一凹槽,形如人足。相傳真武大帝在得道後就是在此飛天的。忽然間雨滴撒落肩頭,霎那間雲翻雲湧,像是無數的浮龍在雲中翻騰。遙望對麵的南岩宮,已經變得模糊,煙雨蒙蒙之中,層巒疊嶂,山石林立,心中出現一絲湧動,也更能體會一覽眾山小的豪邁氣概。
這是難得的悠閑,山下魔教和歡喜佛教已經召集了一萬人準備攻山,以百敵一,武當派和小少林別院將兇多吉少。
早上太陽還沒升起,李一山攜同三位夫人來到了第一個景點:太子坡。傳說中,真武大帝原身為淨樂國太子,後來不願繼承皇位,來到武當山,受到仙人指點,在此潛心修道。相傳在太子坡祈福後,能保佑自己的孩子金榜題名。李一山還沒說什麽,三位夫人就擺開了祈福的架式,這八字還沒有一撇,卻已經要希望真武大帝保佑自己的孩子金榜題名,可憐天下父母心。“九曲黃河牆,十裏桂花香,一裏四道門,一柱十二梁”,順石階而上,兩麵綠樹蔥翠,鳥語花香,空氣中彌漫的桂花香味令人陶醉,到了太子坡,才明白九曲黃河牆的含義,牆體曲折蜿蜒,紅牆綠頂,在群山中格外顯眼,建築群隨山勢起伏,錯落有致。當年真武太子讀書的地方環境幽靜,視線開闊,尤其自然風景宜人。李一山多想也在這裏讀書,俗稱“伴太子讀書”。沿石階而上,經過九曲黃河牆(相傳是在建造時模仿黃河河道曲折的樣子而建,表現了太子修煉得道的不易),來到太子殿,這是一棟當朝的建築,整個大殿由16根柱子支撐,大殿的建築風格秉承了道家一貫的紅牆綠瓦的風格,處處體現著自然和諧的一麵。進入大殿,殿內供奉著真武大帝的塑像,左右分別供奉著真武大帝的師傅和觀音。
從太子坡出來,沿著盤山公路獨行,一路風景無限,和煦的陽光伴著陣陣春風給人以春的氣息。行進了約半個時辰,來到了逍遙穀,隻見兩邊的岩壁蒼雄聳立,鬼斧神工般的像是用刀子刻出來了,層層疊疊的分布著,很難想象在這兩山之間會出現這麽一道深邃的峽穀。抬頭遠眺,視線被層巒的山峰所阻擋,上麵覆蓋著褐色的植物,或許是秋的氣息還沒有進入峽穀,萬物還沉浸在夏日的氣息中。沿著小河灘一路前行,寂靜的山穀中不時傳來幾陣清脆的鳥鳴聲,心境一下子放鬆了很多,或許隻有在四周無人的逍遙穀,才能真正的找迴最真實的自我。道之所以為道,就是因為它能找迴真實的自我。這裏已經遠離武當大殿,四人一路走來,又熱又渴,便跳到水中洗了一番,迴到岸上,躺在光滑的石頭上,把濕衣服脫了,晾著,李一山看著光溜溜的幾位夫人,忍耐不住,在山石上進行了一番大戰,火炬在三位夫人體內燃燒,四人都進入了欲仙欲死之境,濃情蜜意在體內交流,兩個時辰後,衣服晾幹了,四人依依不舍地穿上了衣服,把美好的迴憶永遠留在這美妙的風景裏。
轉過一個山坳,“逍遙穀”三個大字赫然印入眼簾,字體飽滿飄逸,不難看出雕刻這3個字的工匠的手法之精良。環顧四周,雕刻“逍遙穀”三個字的大石上斑斑水印,看著麵前的涓涓細流,現在正值盛夏時節,處處鬱鬱蔥蔥,生機盎然。繼續沿河灘前行,找到了 “玉虛岩”,據元代碑文記載,此岩為玄帝(即真武帝)修煉之處,後得道飛升,被封為“玉虛師相”而得名。越過清澈見底的小溪,穿過藤蔓遮天的小徑,走過晃晃悠悠的鐵索橋,終於來到了玉虛岩,手搭涼棚,舉目四望,在高聳的崖壁之中,挺立著一座道觀,由於霧氣而顯得神秘莫測。在兩棵古木中間,發現了台階,台階十分陡峭,一眼望不到頭。沿台階而上,費了好大的力氣來登到道觀前的平台,出現在李一山眼前的是一扇精致的小門,它擋住了進入道觀的路。相傳“武當山玉虛岩是三十六岩中位置最險、規模最大的岩廟,在刀劈一般的陡峭絕壁上的岩洞裏建有山門、齋房、道房和大殿等道教建築。玉虛岩穴洞的最高處18米,,最寬處11。5米,最窄處僅0。5米,進入岩洞,隨處可見當年廟房的遺址、摩崖石刻,和眾多的彩繪神像。”隻可惜今天李一山他們沒有能親眼目睹玉虛岩的全貌。帶著一絲遺憾離開了玉虛岩,還是選擇繼續前行,繼續領略大自然帶給李一山的喜悅。穿過古棧道,鑽過狹窄的縫隙,石板路上的落葉厚厚一層,四周一片荒蕪,一個大轉彎之後,眼前一座廢棄的農舍,保留著很古樸的風貌:泥牆茅草屋頂,鵝卵石和泥巴堆砌的破損的圍牆,原本打算上前仔細觀察一番,腦海中忽然飄過一絲恐懼,一陣帶著山的氣息的涼風拂麵而過,吹的讓人心裏發毛。仔細考慮了一番,決定放棄繼續獨自前行,轉身離開。在迴來的路上,一群獼猴的突然出現帶給李一山不少的驚喜,這群活潑可愛的小東西旁若無人的在尋找著食物,吵鬧的聲音打破了山穀的寧靜,也正是他們,使李一山看到了逍遙穀自然和諧的一麵,置身穀中,那一份清靜使人變得單純,或許這也正好符合了道家清靜的本原吧。
離開逍遙穀,經過一刻鍾的行程,來到了武當山現存最完整,最宏大的宮殿:“紫霄宮”。
據傳說顯示:“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的紫霄宮,坐落在武當山展旗峰下。這裏群峰山嶺環繞,鬆林翠柏幽深,環境優雅,從外麵看,建築規模宏大,氣勢磅礴,進入殿門,拾階而上,仰望大殿,氣宇軒昂,悠然不凡,殿中央大扁上的燙金大字“霄外清都”,氣勢輝煌。進入殿內,雕梁畫棟,富麗堂皇,真是一個充滿帝王氣派的大殿,這已經迴到了武當派的主殿。那天李一山他們來得匆匆忙忙,沒來得及欣賞,今天終於一嚐所願。
紫霄宮是利用特殊地貌開展建築的典範,在縱向陡峭橫向寬敞的地形上,構築軸線建築。中軸線上分布五級,由下而上依次建龍虎殿、碑亭、十方堂、紫霄大殿、父母殿,逐次升高,兩側設置配房等建築。同時運用砌築高大台階的方法,將紫霄宮分隔為三進院落,構成一組殿堂樓宇鱗次櫛比、主次分明的建築群。遠遠望去威嚴肅穆,極具皇家道場的氣派。曆史上,因紫霄宮是武當道教為皇家祈福之地的特殊地位,所以布局莊重,陳設考究,各殿堂內道教崇奉的神、仙濟濟一堂,加上神案、供器、法器等,構成了神秘玄虛的神仙世界。這一尊尊按照道教傳說塑造的神和仙的祀像,造型生動逼真,神態各異。在這裏,人們似乎可以看出他們的地位的尊卑、神職的大小,以至他們的職能、性格和心態。
各朝各代皇帝經常下旨在這裏設壇建醮,為祖宗在天之靈祈福頌德,同時也求得神助以使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實際上,這是一種與神溝通的儀式。道教認為,祈福消災、求仙延壽等人力所不及的事情,都能通過這種形式求得神的威力而得以實現。”跨過正門,一下子被眼前宮殿的雄偉所吸引,紅牆綠瓦的的兩層建築,斑斑駁駁的石質圍欄上映襯著曆史的歲月。大殿的正下方是一個2層的台階,底部是2隻銅鑄的仙鶴,相傳在道教中,仙鶴代表的是吉祥和長壽。沿石階而上,手扶著斑駁的欄杆,眼前仿佛出現了道家做法式的宏大場麵。來到正殿,抬頭仰望,大殿前正中間一塊大匾,上書“紫霄殿”三個鎦金大字。
進入大殿,正對麵的是真武神的文身像,乍一看十分酷似玉皇大帝。後經殿內道人介紹,真武大帝和玉帝最顯著的區別就在於他們塑像上的袖口,玉帝一身黃色龍袍,而真武大帝的袖口為綠色,這也就符合了道家崇尚自然的顏色這一說。仔細端詳雕像,神態自然,肌膚豐腴,給人以威嚴而又不失慈善的感覺。在文身像前,有一尊稍小的一點的銅像,麵目猙獰,手持鋼鞭,腳踩龜蛇二將,懲惡揚善,讓不孝不善之人受到懲罰,據介紹,這尊雕像是真武大帝的武身像。環顧四周,真武大帝的左邊供奉的是財神,右邊供奉的是真武大帝的師傅紫氣元君。
舉頭張望,大殿屋頂上的雕花甚是漂亮,藍色的底紋上鏤空著金色紅色的圖案,正中為一井字的布局,上有一浮龍,四周是雲彩等雕刻,栩栩如生。據介紹,之所以會采用井字結構,是有其含義的,整個房子為木質結構,而在道教中講究自然和諧,講究八卦五行,木生火,而井和龍代表水,水可壓火,一次來達到五行的平衡。出了大殿,依次來到龍虎殿,供奉著龍虎二將;碑亭,記錄著道家的戒律、十方堂、紫霄大殿、父母殿,供奉著真武大帝的父母,教導人們要孝敬父母。轉身,從旁邊的小閣間離開正殿,從側麵出了紫霄宮。
詢問了殿裏的一個武當弟子,尋找到一條蜿蜒向上的小路。據說沿這條小路向上攀登,經過大概八裏的路程,可以到達住宿的烏鴉嶺。半小時左右的路程,李一山一行又重新迴到了烏鴉嶺,為什麽這裏被稱為烏鴉嶺不得而知,隻是了解到在真武大帝修煉之時,烏鴉作為傳遞信息的使者,或者後人為了紀念那些烏鴉而將此處命名為烏鴉嶺的吧。一路前行,來到了南岩宮,這座建築非常的巧妙,充分利用了山體的構造,將整座建築建造在崖壁之中,真是峰嶺奇峭,林木蒼翠,上接碧霄,下臨絕澗。南岩宮背山而麵向懸崖,曆經風雨,經久彌新,這個建築已經顯得非常的既顯古老滄桑,紅牆紅柱,又是那麽地新鮮與耐看。道觀內依然供奉著真武大帝的塑像,這些塑像保持了古老的韻味,將人物的神態融入到作品之中,完全看不到任何現代人雕琢過的痕跡。而在兩儀殿殿門正前方,是龍頭香。何為龍頭香呢,這是一個供放香爐的地方,供放台為龍頭狀,伸出約1。5米左右,懸於萬丈懸崖之巔。龍頭寬約半米,在龍鼻子上方供放著一個香爐,香火不斷。聽武當弟子介紹,以前這裏可供遊人祭拜,但是後來有人失足跌入萬丈深淵,後來就封閉了,但對於李一山這樣的貴客,這個規矩就得變變。
李一山攜夫人們站在龍首麵對深淵,涼風陣陣,吹起了眾人的衣角,心裏湧起了萬丈豪情。離開了南岩宮,沿石階而下,穿過狹窄的亭閣,來到與南岩宮隔山而對的飛升崖和梳妝台。相傳真武大帝年輕時就在此修煉,他麵壁數十年,心如古井,甚至鳥兒在他頭上築巢他也紋絲不動。在他大道將成的時候,紫氣元君下凡來考驗他。元君化作一美女為玄武梳妝,玄武避女色而逃到絕壁的一塊岩石上。美女羞愧得縱身跳崖,玄武一見立刻跳下救人。這時,峽穀中五條神龍騰空而起,簇擁著真武升天而去。 後人在這裏建起了“梳妝台”,並把伸出岩壁的巨石叫做“試心石”。沿著一條蜿蜒的小路,來到梳妝台,這是一塊很大很平整的石頭,四周用岩石欄杆作了圍護,而在梳妝台麵臨絕壁的一處,聳立著一棵巨大的鬆樹,鬆樹下麵是一塊平整而光滑的白色巨石,李一山想,這個塊巨石可能就是“試心石”吧。四人坐在梳妝台上拿出木梳,互相梳理著頭發,李一山幫司徒玉靜梳,看她嬌羞萬分,臉上紅潤,晶瑩剔透,閃出如珍珠般柔和的光,美麗極了,不禁低頭吻了她一下。南宮小天走到崖上,一跳而下,李一山也跳了下去,接著司徒玉靜、歐陽清兒也相繼跳了下去……
他們安然無恙地離開梳妝台,沿小路繼續前行,很快來到此處的第二處名勝“飛升崖”。飛升崖位於梳妝台的斜上方,在山巒之巔有一塊白色扁條狀巨石向外延伸,仔細觀察該石頭,長約2米,寬約1米左右,在石頭的最前端有一凹槽,形如人足。相傳真武大帝在得道後就是在此飛天的。忽然間雨滴撒落肩頭,霎那間雲翻雲湧,像是無數的浮龍在雲中翻騰。遙望對麵的南岩宮,已經變得模糊,煙雨蒙蒙之中,層巒疊嶂,山石林立,心中出現一絲湧動,也更能體會一覽眾山小的豪邁氣概。
這是難得的悠閑,山下魔教和歡喜佛教已經召集了一萬人準備攻山,以百敵一,武當派和小少林別院將兇多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