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又要講道了!
而且還是當著國子監祭酒駱斐先生,還有文廟主持張籍先生等兩位儒家大儒的麵!
在得知這一消息之後,顧傾城和席希明等人極為的興奮。
像他們這些家境和背景都相當不錯的士子,之所以心甘情願地跟著鄭經來做事,肯定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成就感,以及自身學識水準的精進。
尤其是後者。
而高水準的講道又有多難得?
假如非得用一個比喻來形容的話,像張籍和駱斐這個水準的講道,就相當於後世清華北大校長的學術講座,一般人根本就很難得有機會聽。
就好比說席希明這些會寧士子,他們大部分也是從國子監出來的,從蒙學到中舉,少說也在國子監呆了十幾年,可十幾年下來,能聽到張籍和駱斐他們這個級別的講道,次數也並不算多,至於那種僅有十幾二十人的小場合講道,他們更是從來沒機會聽過。
那在他們眼裏,鄭經的講道又屬於啥級別的?
真要比的話,在他們看來,比張籍和駱斐他們那個級數的講道水平隻高不低,畢竟在這世上,能重新定義道,自創**論,又寫出《三字經》,再自創新型算法,還字詞曲三絕的人極為罕見。
在這些士子眼裏,鄭經已經屬於無所不能那個級別的。
在鄭經一次又一次地創造了讓他們難以置信的奇跡之後,他們已經對鄭經形成了如此的固化印象。
因此,一聽說先生又將講道,他們即刻又興奮了,顧不上一整天的勞累,無需他人吩咐,立即就針對一樓客廳布置了起來。
於是,當駱斐等人在鄭經的引領下從樓上下來時,一樓的客廳已經被布置成了類似課堂的模樣,除了沒書桌以外,那些士子,早已在後排整整齊齊地坐了下來,而把前排留給了他們。
看著士子中不少熟悉的麵孔,駱斐又恍然有了一種在國子監給監生們上課的感覺。
隻可惜今天的授課老師不是他。
而是鄭經。
既然已經橫了心,鄭經自然又習慣性地站在了大家前麵,準備又以他早已習慣了的模式,來給大家來上一堂精彩的演講。
“這些天來,我跟盧大人、德王爺等,還有今天新認識的之言先生,都探討過一個極為殘酷的問題,那就是為何近三百年來,這天下都是四分五裂,更朝換代頻繁,但卻始終未能一統。
“深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一點是極為關鍵的,那就是財富分化極為嚴重。
“再說得直白一點,那就是這天下財富,大部分都集中到了世家和士族手中,最終導致國窮、民窮,國無安邦定國的實力,民無安居樂業的心思,結果是天下反複動蕩。”
鄭經就這麽開始了他的演說。
開局即破題。
隻不過這種開局,幾乎是把所有人全打倒的架勢。
為啥這麽說?
因為按照世家的定義,是指延續很多代,郡縣以上地方知名大姓,祖祖輩輩出大官不說,擁有極其雄厚的財力甚至是軍力。
而士族的定義,則是指那些家族未必很大,但從自身往上追溯,祖輩三代中起碼有兩代以上是四品及以上朝中大員的家族。
這麽一來,鄭衍和那些世家子弟就不必說了,肯定是在打擊範圍之內。
而剩下的人裏,張籍的祖輩和父輩都是前朝大員,很顯然符合士族的條件,駱斐的父親也是前朝大員,自己現在是從三品,也符合士族的條件,盧勳也是如此。
甚至於連鄭經自己,也是滎陽鄭氏人,同樣符合條件。
唯有一個阮留之,隻有父輩曾是朝中六品官,自己則中途退仕,屬於唯一能幸免的。
因此,鄭經的這一開局,大家都麵麵相覷,不知該說啥好。
哪有這樣的講道?
一開局就將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人全打倒?
大家忍不住如此想道。
其實這是很正常的反應。
因為這就相當於,在後世,鄭經去給一群一個個身家都是百億以上的互聯網大佬或地產界大佬講課,一開局,一開局,就給大家來一句:你們都是罪人……
穀悡
效果差不多就類似於這樣。
這也正是鄭經為啥不願意公開跟人去談論這一敏感話題的原因,因為實在是太容易得罪人。
跟盧勳這種心懷天下的官員私下裏講可以,跟張籍那種同樣心懷天下的儒家守門人講也可以,但真不適合當著一群世家和士族的人來公開來講。
不過沒關係,反正他已經把心給橫了下來。
“我也知道,這一結論非常殘酷,讓大家難以接受,但我不得不說,這是事實,因此,還請大家暫時忘記自己的身份,來聽我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鄭經又開口說道。
緊接著,他從東漢末年的魏蜀吳三分天下開始,細細講起了世家和士族是如何來影響朝代更迭和天下動蕩的。
一個個具體的例子被他陳述了出來。
這對於專業出身的他來說,實在是沒什麽難度,因此,在他把具體的事例一個接一個地陳述出來之後,大家雖然覺得結論很殘酷,但卻不得不接受了他的觀點。
因為事實就是如此,自魏晉以來,每一次朝代更迭,每一次天下動蕩,世家和士族都在其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包括現如今的大夏朝,之所以能取代前朝,也是跟世家脫離不了幹係。
結論雖然殘酷,但事實確是如此。
因此,當鄭經短暫地停下來之後,沒有任何人吱聲。
包括之前還想找機會訓斥一番口出狂言的同宗晚輩的鄭衍,此時也暫時熄滅了那一心思。
人家擺出了足夠多的事實來講道理,這讓他怎麽去訓斥?
而張籍、駱斐等人,則是明白了,為啥在此之前,盧勳會說鄭經講道,基本不會給別人太多的插嘴機會。
就算想質疑想反駁,也找不出任何理由,這怎麽來插嘴?
所以,就算鄭經暫時停了下來,全場也還是一片鴉雀無聲。
於是鄭經隻能繼續。
“如此看來,大家應該是同意了我的觀點,那我接下來就講講這一現象的成因,以及其所能帶來的危害。”
他先來了一句鋪墊。
“至於成因,其實道家的李聖人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經講明白了,那就是‘人之道,損不足而補有餘’,用句更通俗一點的話來形容,就是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他接著又說道。
強者越強,弱者越弱,這是後世西方哲學裏馬太效應的具體描述,但其中的道理,確實是早在一千多年以前,老子就在《道德經》裏把其總結出來了,現在鄭經幹脆將其劃上了等號,以便更利於大家理解。
“人之道,損不足而補有餘,強者越強,弱者越弱……有理!”
坐在最前麵的駱斐終於忍不住出聲附和了一句。
光是聽人講,自己卻插不進嘴,實在是太憋屈了一點。
尤其是當著那麽多曾經的國子監監生的麵。
因此他抓住機會來參與一下,以秀一下自己的存在感。
鄭經笑了笑,又接著說道:“為了便於大家更好地理解這一點,我再來給大家舉一個具體的例子。”
停了停,他又接著說道:“就以我自身為例,來給大家講一講為什麽會強者越強的道理,以及我即將以何種方式來變成新的豪強。”
眾人一下就懵了。
拿自身來舉例?
講自己如何變成新的豪強?
這是要從打倒自己開始的節奏?
這樣來講道,是不是太狠了一點?
鄭經的這一句,頓時就讓所有人都驚訝不已,但與此同時,也更為勾起了大家的興致,大家很好奇,接下來他會如何來批判自己。
而且還是當著國子監祭酒駱斐先生,還有文廟主持張籍先生等兩位儒家大儒的麵!
在得知這一消息之後,顧傾城和席希明等人極為的興奮。
像他們這些家境和背景都相當不錯的士子,之所以心甘情願地跟著鄭經來做事,肯定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成就感,以及自身學識水準的精進。
尤其是後者。
而高水準的講道又有多難得?
假如非得用一個比喻來形容的話,像張籍和駱斐這個水準的講道,就相當於後世清華北大校長的學術講座,一般人根本就很難得有機會聽。
就好比說席希明這些會寧士子,他們大部分也是從國子監出來的,從蒙學到中舉,少說也在國子監呆了十幾年,可十幾年下來,能聽到張籍和駱斐他們這個級別的講道,次數也並不算多,至於那種僅有十幾二十人的小場合講道,他們更是從來沒機會聽過。
那在他們眼裏,鄭經的講道又屬於啥級別的?
真要比的話,在他們看來,比張籍和駱斐他們那個級數的講道水平隻高不低,畢竟在這世上,能重新定義道,自創**論,又寫出《三字經》,再自創新型算法,還字詞曲三絕的人極為罕見。
在這些士子眼裏,鄭經已經屬於無所不能那個級別的。
在鄭經一次又一次地創造了讓他們難以置信的奇跡之後,他們已經對鄭經形成了如此的固化印象。
因此,一聽說先生又將講道,他們即刻又興奮了,顧不上一整天的勞累,無需他人吩咐,立即就針對一樓客廳布置了起來。
於是,當駱斐等人在鄭經的引領下從樓上下來時,一樓的客廳已經被布置成了類似課堂的模樣,除了沒書桌以外,那些士子,早已在後排整整齊齊地坐了下來,而把前排留給了他們。
看著士子中不少熟悉的麵孔,駱斐又恍然有了一種在國子監給監生們上課的感覺。
隻可惜今天的授課老師不是他。
而是鄭經。
既然已經橫了心,鄭經自然又習慣性地站在了大家前麵,準備又以他早已習慣了的模式,來給大家來上一堂精彩的演講。
“這些天來,我跟盧大人、德王爺等,還有今天新認識的之言先生,都探討過一個極為殘酷的問題,那就是為何近三百年來,這天下都是四分五裂,更朝換代頻繁,但卻始終未能一統。
“深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一點是極為關鍵的,那就是財富分化極為嚴重。
“再說得直白一點,那就是這天下財富,大部分都集中到了世家和士族手中,最終導致國窮、民窮,國無安邦定國的實力,民無安居樂業的心思,結果是天下反複動蕩。”
鄭經就這麽開始了他的演說。
開局即破題。
隻不過這種開局,幾乎是把所有人全打倒的架勢。
為啥這麽說?
因為按照世家的定義,是指延續很多代,郡縣以上地方知名大姓,祖祖輩輩出大官不說,擁有極其雄厚的財力甚至是軍力。
而士族的定義,則是指那些家族未必很大,但從自身往上追溯,祖輩三代中起碼有兩代以上是四品及以上朝中大員的家族。
這麽一來,鄭衍和那些世家子弟就不必說了,肯定是在打擊範圍之內。
而剩下的人裏,張籍的祖輩和父輩都是前朝大員,很顯然符合士族的條件,駱斐的父親也是前朝大員,自己現在是從三品,也符合士族的條件,盧勳也是如此。
甚至於連鄭經自己,也是滎陽鄭氏人,同樣符合條件。
唯有一個阮留之,隻有父輩曾是朝中六品官,自己則中途退仕,屬於唯一能幸免的。
因此,鄭經的這一開局,大家都麵麵相覷,不知該說啥好。
哪有這樣的講道?
一開局就將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人全打倒?
大家忍不住如此想道。
其實這是很正常的反應。
因為這就相當於,在後世,鄭經去給一群一個個身家都是百億以上的互聯網大佬或地產界大佬講課,一開局,一開局,就給大家來一句:你們都是罪人……
穀悡
效果差不多就類似於這樣。
這也正是鄭經為啥不願意公開跟人去談論這一敏感話題的原因,因為實在是太容易得罪人。
跟盧勳這種心懷天下的官員私下裏講可以,跟張籍那種同樣心懷天下的儒家守門人講也可以,但真不適合當著一群世家和士族的人來公開來講。
不過沒關係,反正他已經把心給橫了下來。
“我也知道,這一結論非常殘酷,讓大家難以接受,但我不得不說,這是事實,因此,還請大家暫時忘記自己的身份,來聽我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鄭經又開口說道。
緊接著,他從東漢末年的魏蜀吳三分天下開始,細細講起了世家和士族是如何來影響朝代更迭和天下動蕩的。
一個個具體的例子被他陳述了出來。
這對於專業出身的他來說,實在是沒什麽難度,因此,在他把具體的事例一個接一個地陳述出來之後,大家雖然覺得結論很殘酷,但卻不得不接受了他的觀點。
因為事實就是如此,自魏晉以來,每一次朝代更迭,每一次天下動蕩,世家和士族都在其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包括現如今的大夏朝,之所以能取代前朝,也是跟世家脫離不了幹係。
結論雖然殘酷,但事實確是如此。
因此,當鄭經短暫地停下來之後,沒有任何人吱聲。
包括之前還想找機會訓斥一番口出狂言的同宗晚輩的鄭衍,此時也暫時熄滅了那一心思。
人家擺出了足夠多的事實來講道理,這讓他怎麽去訓斥?
而張籍、駱斐等人,則是明白了,為啥在此之前,盧勳會說鄭經講道,基本不會給別人太多的插嘴機會。
就算想質疑想反駁,也找不出任何理由,這怎麽來插嘴?
所以,就算鄭經暫時停了下來,全場也還是一片鴉雀無聲。
於是鄭經隻能繼續。
“如此看來,大家應該是同意了我的觀點,那我接下來就講講這一現象的成因,以及其所能帶來的危害。”
他先來了一句鋪墊。
“至於成因,其實道家的李聖人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經講明白了,那就是‘人之道,損不足而補有餘’,用句更通俗一點的話來形容,就是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他接著又說道。
強者越強,弱者越弱,這是後世西方哲學裏馬太效應的具體描述,但其中的道理,確實是早在一千多年以前,老子就在《道德經》裏把其總結出來了,現在鄭經幹脆將其劃上了等號,以便更利於大家理解。
“人之道,損不足而補有餘,強者越強,弱者越弱……有理!”
坐在最前麵的駱斐終於忍不住出聲附和了一句。
光是聽人講,自己卻插不進嘴,實在是太憋屈了一點。
尤其是當著那麽多曾經的國子監監生的麵。
因此他抓住機會來參與一下,以秀一下自己的存在感。
鄭經笑了笑,又接著說道:“為了便於大家更好地理解這一點,我再來給大家舉一個具體的例子。”
停了停,他又接著說道:“就以我自身為例,來給大家講一講為什麽會強者越強的道理,以及我即將以何種方式來變成新的豪強。”
眾人一下就懵了。
拿自身來舉例?
講自己如何變成新的豪強?
這是要從打倒自己開始的節奏?
這樣來講道,是不是太狠了一點?
鄭經的這一句,頓時就讓所有人都驚訝不已,但與此同時,也更為勾起了大家的興致,大家很好奇,接下來他會如何來批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