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等到了會寧之後,有何打算?”


    當船快抵達揚州時,顧傾城也代表那幫蘇杭士子來找鄭經要主意了。


    這是很正常的。


    等船抵達揚州之後,正常情況下,船上的這些士子得分道揚鑣,家在會寧的,自然是繼續跟著德王府的船轉長江迴會寧,而家在蘇杭的那些士子,則會在揚州另找船轉江南河下蘇杭。


    隻不過在顧傾城尊鄭經為師,準備跟著鄭經去會寧之後,蘇杭那些士子也心動了,也想跟去會寧,但這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去了後得有事幹,得去得有價值。


    畢竟長待會寧的話,是很費錢財的,他們也需要給家裏一個交代得過去的理由。


    這個理由鄭經倒是能給。


    在德王妃答應將德王府虧錢的書局送給他以後,鄭經對抵達會寧之後的安排又有了一定的完善。


    首當其衝的當然還是賺錢。


    作為後世人,他當然清楚無錢寸步難行的道理,因此不管他誌向有多大,多想幹大事,都得先建立在有穩定經濟來源的基礎上。


    隻是這錢要怎麽賺呢?


    作為穿越者,並且還是一個讀過穿越指南的穿越者,他腦袋裏賺錢的方法自然不少,但具體怎麽個選擇和實踐,還得等到了會寧才有眉目,而現在他唯一想到的,就是靠德王妃將交付給他的那個書局來賺錢。


    一個一直在貼錢的書局又怎麽來賺錢?


    隻要用對方法,自然是有的。


    鄭經已經了解過了,現在德王府家的書局,采用的是唐代才大肆推廣的雕版印刷技術,之所以一直虧錢,一是成本太高,二是沒啥暢銷書可印。


    成本有多高?


    打個比方說,一冊100頁,50張,雙麵印刷,每頁300到400字,公共約3-4萬字的書:


    雕版費:每頁約五錢銀子,一百頁就是50兩。


    紙張印刷裝訂費等:每本的成本約二到三兩銀子左右。‘


    再加上其它費用,這樣一本書的成本就會去到3到4兩銀子左右,而這樣一本書,在市麵上的售價也就是4-5兩銀子。


    而一本書從刻板到印刷成書,周期起碼要兩三個月。


    這麽一算,書要是暢銷,那多少還能賺點銀子,否則的話,就真得不停地貼錢進去。


    而德王爺開這個書局,目的也僅是為了自己,還有他的那些士紳朋友印書,自然也就暢銷不到哪裏去不說,還經常沒書可印,得養著一幫閑人,這樣不血虧才怪。


    也正因為如此,德王妃想都沒想,就答應把它送給鄭經。


    把它當成了燙手山芋一般。


    那鄭經接下來,又怎麽利用它來賺錢?


    無非就兩點。


    一是降成本減周期,二是印暢銷書薄利多銷多賺。


    降成本減周期的方法則很簡單。


    一是提前把活字印刷術發明出來,降低雕刻成本,大幅縮短刻印周期。


    二是降紙張成本。


    德王爺印書,賺不賺錢不重要,因此采用的是最好的紙張,而鄭經則打算用普通紙張,並且靠量把紙張進貨成本給壓下來。


    這樣一來,若是能把一本書的成本壓到二兩銀子左右,那同樣一本書,別人賣五兩銀子,他隻賣四兩銀子,也還有翻倍的利潤可賺。


    而價格優勢和巨大的利潤空間,還可以讓他把利潤分出一部分出去,去拓展銷售渠道,進一步增加銷售量。


    降成本,拓渠道,增銷量,這是後世隨便一個人都懂的簡單道理。


    至於什麽書可以暢銷……


    這還用問?


    當然是教材啊!


    古往今來,沒有任何一本暢銷書的銷量,會超過教材,因為任何人想識字,都得從教材開始。


    而這個時代的通用教材,另一個鄭經的記憶裏也有。


    識字啟蒙教材:《百家姓》,《千字文》。


    蒙學後的經義教材:《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書,以及《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經。


    除此之外,還有包括《道德經》、《莊子》、《荀子》、《韓非子》等在內的諸子百家,以及史書等。


    至於課外書,則是這些書的各種疏義,也就相當於文言文教材的讀後感、備注、翻譯之類的。


    這是一個讀不起書的年代。


    像鄭經這樣的,若不是有滎陽鄭氏的族學支持,他連教材都買不起,更別說課外書籍。


    因此,若是他能把教材的售價給大幅降下來,不僅能賺錢,還是大功德一件,而售價一降,銷量自然也就上去了。


    這樣一來,光是現有的流行教材加課外書籍,他就不愁沒暢銷書可印了。


    既能賺錢,又是大功德,這是多好的事?


    不過對他來說,真正能賺錢的,還不是上麵這些,而是這個時代還沒有出現的另外兩本經典啟蒙教材。


    《三字經》!


    《弟子規》!


    《三字經》最早是啥時候成文的?


    南宋!


    後世較為公認的說法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經》,以課家塾。”


    而《弟子規》的麵世則更晚,一直到清代,才由教育家李毓秀編寫出來。


    而這兩本書,尤其是其中的《三字經》,等到了宋元明清後,屬於比《百家姓》和《千字文》更為重要,也是識字必學的啟蒙教材。


    因此,鄭經也打算提前將它們給“創作”出來。


    剽竊,才是穿越者的正確打開方式!


    至於他能不能背出來,這自然不必擔心,要知道,《三字經》和《弟子規》都隻有一千多字,在後世,像《弟子規》這樣的,一個蒙學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都能把它給背出來,更何況鄭家這樣的專業人士?


    他需要做的,就是把兩本書裏,唐宋之後的內容給截除,並把其中明顯的糟粕給稍稍修改一下。


    這兩本書一旦被普及,將給他帶來多大的收益?


    真要徹底推廣出去,華夏胡夷,四國加起來起碼不下百萬本吧?


    他把《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千字文》合印成一本,一本就算隻賺個三五錢銀子,那就有三五十萬兩銀子的收入。


    絕對的血賺!


    當然,賺錢不重要,重要的是普及教育,提升蒙學質量的大功德!


    鄭經喜滋滋地想道。


    當然,要把這事給折騰起來,是需要大量人手的,尤其是印四書五經、諸子百家等經典教材的疏義等,需要大量讀書人來幫他校對之類的。


    因此,不管是會寧那些士子,還是蘇杭這些士子,他都得合理利用起來。


    而在這個讀書人極為清高,視賺錢為糞土的時代,他當然不能跟顧傾城說,這樣做是為了賺錢。


    因此,他開口迴道:“傾城兄,我有一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計劃……”


    完美包裝新鮮出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夏狀元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近墨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近墨黑並收藏大夏狀元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