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我這裏全部交給李春和劉玄便可,反正接下來主要是造兩輪、三輪的車子一點不難。煉膠作坊也都能熟練的製造膠皮輪胎了。電的事情倒是可以緩緩,唉!最簡單的水電設施,在這時卻一點條件都沒有,光靠發電機可不行。”看著水流平緩的廣通渠運河水,穆先生有感而發。
“是啊!一座水電站可說是工業化的高度體現,現在~莫說是修建攔江大壩蓄水發電了,就是在這大江之上修建一座連接南北的水泥大橋都是一種奢望。再說,還有那輸電的電纜線~唉!不說這些了,現在想想都覺是天方夜譚。”
“小楊,下江南準備走水路麽?你那豪華的龍舟是不是有些招搖了些?會驚動沿岸官府迎接,這樣似乎不好。不如乘坐飛艇過去,我這發電機也可用得上。”
“也好!不過下麵的船也要跟上,天上待久了便乘船而下,大不了使用普通商船,盡量不驚擾百姓和官府便是了。”
“好!真是難得的一次放鬆的機會,能有機會一睹大隋中原、江南和嶺南的景象也就不虛此行了。你說呢?”
“嗬嗬嗬嗬~”
兩人心照不宣的大笑起來,惹得遠處的護衛家將們全都放眼看了過來。
雖然還未入冬,但陣陣冷風帶來的寒意已經預示著大業11年末的嚴冬即將來臨。
第一場冬雪可能就在某個不經意的夜晚將三秦大地染白。
楊二的南巡計劃就在此時作著最後的準備。
“陛下,眼見就要入冬了,黃河尚且冰凍,陛下又何必此時出行呢?不如等待來年春暖花開時節再行出遊不遲。”
裴世矩引著一幫文官來到禦書房勸諫著楊二。
“是啊!陛下,風雪之中,乘坐飛艇航行在高空豈不危險?況且冬日白雪覆蓋天地,陛下出行這一路又能看到什麽呢?就是百姓在野外的也極少,不如明年春季天暖後出巡為好。”
魏征也不讚同楊二在即將入冬的時刻離京。
“嗬嗬!諸卿不知,朕此次出巡南方並非為考察農事;也並非微服私訪考察各地官吏;而是到南方各地走走,體驗當地民情,勘察南方地形地貌和港口。當然,也要看看南方城市麵貌和經濟發展。南方已經納入我朝數年了,朕還從未去看看,這是朕的失職啊!至於,天氣嘛~嗬嗬!諸卿更不必擔心了,南方不同於這長安京城,越是往南去越是暖和,不信的話,可問鄭老。”
楊二說完指向裴世矩身後的須眉盡白的老臣鄭鳳熾。
“嗬嗬!陛下說的不錯,鄭某半生都在各地遊走,南方也去的極多,正如陛下所說,越是往南走天氣越熱,根本是看不到一絲雪花的。”
鄭鳳熾撫須笑著說道。
“這次朕南下巡視,重點在兩個地方,一是江南各地,二是前往嶺南。去嶺南聽聽剛調任過去的柴嗣昌對嶺南的治理辦法。這次南巡當以半年為期,明年盛夏,南方酷熱難當之時便待不住了,朕必迴。”
“陛下要去,臣願陪同。”盧照鄰上前拱手道。
“嗯!此去南方正要到各地票局看看,盧公自當隨朕同往。再有~各部都要有人隨朕同往,成都將軍率皇城禁衛軍3千隨行。”
楊二此番南巡的規模不可謂不大,朝中六部,除商務部盧照鄰外都派出了副相一名,從事一名隨行。軍情處則派出了檢使董柯、張楚二人帶著一百軍情處精英護駕隨行。再加上楊二貼身護衛和宇文成都親率的3千禁衛軍,此次出巡的人數幾乎達到了5千人。
就在楊二對出巡規模感歎之時,就見遠處急衝衝跑來一人。仲堅見了忙迎了上去從來人手中接過一封白皮書信。
“世兄,麻大哥來信了。”仲堅高興的跑到楊二身邊小聲說著將書信遞上。
“嗬嗬!好難得啊!他在緬州過著土皇帝般的生活,還想得起咱們。”邊說楊二便接過書信拆開來看。
“嗬嗬嗬嗬~好個麻哥啊!說的為兄都有些想讓了皇位到他那裏享福了。”
“世兄,麻大哥信中都說了什麽?讓世兄如此開心。”
“嗬嗬!這是半個月前你麻大哥給為兄的信,信中說他在緬州湄公河畔的莊園裏,看著河上來往的商船,曬著溫暖的陽光,在十幾個比基尼美女的陪伴下喝著葡萄酒,曬著日光浴,過著神仙般的生活。邀請為兄到他那裏去過冬呐!唉!真是貨比貨得扔,人比人得死啊!俺這皇帝看著高高在上,其實就是一個牲口的命,你拿去自己看看吧!”
“世兄,信中所說的比基尼是何物啊?還有何為日光浴?怎麻哥去了緬州不過大半年,就學會了當地土語了麽?”
“當地土語?嘍~嘍~嘍~是你沒聽過的最時髦的語言。比基尼嘛~就是女人身上那什麽~唉!你不知道也罷。至於日光浴嘛~就是光著膀子曬太陽,將皮膚曬成黃銅色。通俗的說法就是“吃跑了沒事幹,閑的。”不過,麻哥的建議還是不錯的,這北方的冬季實在是太冷了些,遠不如南方暖和。”
“那世兄,這趟南巡要轉道去安南的伏威城麽?”
“嗯?”
楊二被麻叔謀的邀請打動了,不禁深思起來。
到是可以去緬安州看看,看看麻哥過著怎樣的奢靡淫移的日子,楊二想著。
緬州和安南二州是新打下來的國土,那片土地對於自己來說都是完全陌生的,更不用說自己身邊的大臣們了。
說實話,這趟讓大臣們隨行就是要讓這幫思想守舊的臣子們出去見識下,一道去體驗下大隋的大好江山,一道去體驗下各地的風土人情,這對大家來說都是一次極好的機會。
如果,這趟不轉道去緬安州看看,可能自己和手下治理國家的重臣們一輩子都沒有機會去那麽遠的地方了。
想到這裏,楊二對仲堅吩咐道:“速請盧照鄰等六部處隨行大臣來見朕,朕決定帶大家都去麻部長那裏腐敗~哦~不,是作客。”
“啊?世兄真要去麻大哥那裏?太好了,小弟這就去叫盧大人他們過來。”說完,仲堅一溜煙的往外跑去。
很快,接到覲見消息的眾大臣便出現在禦書房中。
“諸卿,可知朕此番與汝等同去江南、嶺南之用意?”楊二嚴肅的問著眾人。
“陛下,我等皆出自六部一處,想來陛下帶契我等前往南方便是為方便就地解決百姓民生之疾苦的。讓我等有一次與陛下親近黎民百姓的機會。”魏征搶先答道,眾人也都相互點頭稱是著。
“盧公,汝意如何?也是這般麽?”楊二看向還在撫須沉思中的盧照鄰問道。
“陛下,他們我不好說,就臣而言,陛下一定是要去考察臣治下的各地票局和當地經濟發展的。而各地又各有不同,發展有先有後,發現極為落後地區,陛下定要讓臣看到並拿出解決之策的。臣想,其他幾部處前往,陛下也為此意。是故,令臣等陪同考察南方,不知臣說的對麽?”
“嗬嗬!魏相、盧公一語中的,朕正有此意。不過,朕決定除原定隨行大臣外,再行從各部處青壯官員中挑選傑出者300人同行,此事交由魏相全權負責,三日內選拔完畢。唐儉、成都~”
“陛下,臣在。”唐儉和宇文成都忙拱手應道。
“你二人結伴先行一步前往潞州書院和講武堂,分別挑選500名品學兼優學子到潼關城聚齊,朕的大隊5日後與你等潼關城碼頭匯合。”
“是,臣等遵旨。”二人大聲應道。
“陛下,這~這無端擴大隨行人員數量,這一路消耗必然增加不少,恐令陛下在百姓中留下奢靡之感啊!往望陛下三思。”
魏征見狀不解,急上前拱手勸誡道。
“嗬嗬!魏相何以不知“千裏之行始於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讀萬卷書不如行千裏路”的道理?不帶大家到南方走走,開闊眼界,隻讀死書,今後何以為官?我朝國土廣大,風俗民情各有不同,施政便要因地製宜,實事求是製訂符合當地發展的最佳政令。這淺顯的道理難道諸卿不懂麽?”
“臣明白了,多謝陛下指教。”
魏征恍然大悟一般忙低頭稱謝不已。眾臣聽了也都連聲叫好不迭。
“朕決定,此行增加巡視緬安二州一項,望諸卿多作些準備。”
“啊?”
眾臣聽罷頓時大驚,在他們心中最南邊的嶺南已是能到達的最遠且最蠻荒之處了,不想陛下竟然還要去更偏遠的緬安二州。
很多人心裏甚至至今都還未把緬安二州認作是大隋的土地。
“董柯,去尉遲敬德軍中,再挑3000虎賁禁衛軍隨行。”
“是,陛下,屬下這就去找尉遲將軍。”董柯毫不遲疑的應道。
“陛下,不如再抽調翟讓軍中2000步槍兵隨行保護,畢竟南方諸地多山多樹,更有山中如同野人般未開化的蠻夷,不得不防。”張楚拱手說道。
“準!速去翟讓軍中選兵,讓翟讓領兵隨行。”楊二對張楚的提議非常認同,便讓他去辦。
“陛下,如此此行的人數就達萬人了,這~”魏征又有些顧慮的提醒道。
“嗯!萬人就萬人了。朕難得風光出行一次,區區萬人隨行何足道哉?”
“陛下說的是,臣並無異議。”
魏征也不再糾結這個人數的問題了,畢竟隨行的大多數都是起護駕作用的禁衛軍,這個可是不能少了的。即便現在國家處在平穩發展中,各地鮮有反叛異心者。但當今皇上出行,不得不防意外。
商議結束,眾臣一同出宮。
盧照鄰拉著張恆的衣襟走到一邊小聲說道:“張督相,為保陛下安全,督相可令手下先行一步前往沿途各地,督相知吾意麽?”
“盧公提醒的是,本督謝過了。即令我刑督部雷督察使率我部探員先行一步,在前麵為陛下清掃螻蟻。”
“嗬嗬!低調行事,莫讓陛下知曉了,陛下可是不願擾民的。”
“嗬嗬!明白,明白。走~本督請盧公屈尊五鳳樓。”
“好!你我二人同朝為官,又皆為陛下器重之人,卻難得一聚,今日得閑不如一醉,嗬嗬!請~”
“嗬嗬!盧公請~”
皇宮禦書房。
打發走群臣後,楊二獨自在房中徘徊著。
雖然已經定下三日後啟程南巡事宜,但作為後世的穿越者他是知道南巡將會麵臨的各地情況的。
南方麵臨的問題其實不用南巡楊二都是知道的。去實際看一看無非是印證自己知道的東西。麵對這個時代南方存在的問題該如何解決呢?
“仲堅,去後院請穆先生過來。”
實在是太過糾結,楊二隻得讓穆先生過來和自己一塊思考和談論。
趁仲堅去找尋穆先生之際,楊二又踱到地圖前凝視著。
眼光從揚州、建康、餘杭一直向下,看著彎彎曲曲的大陸架一直往下掃去,來到了嶺南,後世廣州、香港和海南島;
“看來,若想嶺南快速發展,隻能先修建對外的窗口廣州港,再通過加強海貿,讓廣州成為帶動嶺南發展的龍頭才行。否則,那裏永遠都是蠻荒之地。”楊二心裏想著,也在默默的規劃南方的發展事宜。
眼光繼續掃過劍南道,就是後世廣西和雲南、貴州這塊,不由搖了搖頭。
接著向下順著瀾滄江的流向,瞄向更南方的緬州和安南以及馬來半島最南端的馬六甲城,楊二的腦袋更加搖的停不下來,不住的歎息著。
“怎麽?一個人麵壁歎息,發生什麽事情了?”
就在這時,穆先生邁入書房中,看著表情古怪的楊二問道。
“穆老,來的好,你看~”楊二手拿折扇指向緬安二州的那一大塊說道。
“這可是曆代王朝都不屑要的一塊不毛之地啊!這裏山高林密,人煙稀少;又氣候炎熱、瘟疫不絕且又距中央王朝中心過於偏遠。也隻有你我才知道這塊地方的重要性啊!”穆先生頗感慨的說著。
“是啊!其實這塊地方最為重要的就是最南端的黃金水道—馬六甲海峽。至於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和泰國的土地聊勝於無,有則不多,無則不少,現在我中華大地已經足夠廣闊了。如今雖然占了這裏,但也給我們添了不少麻煩啊!這得遷移過去多少漢民才能穩固啊!光靠湄公河流域一帶的發展是遠遠不夠的。”
“是啊!一座水電站可說是工業化的高度體現,現在~莫說是修建攔江大壩蓄水發電了,就是在這大江之上修建一座連接南北的水泥大橋都是一種奢望。再說,還有那輸電的電纜線~唉!不說這些了,現在想想都覺是天方夜譚。”
“小楊,下江南準備走水路麽?你那豪華的龍舟是不是有些招搖了些?會驚動沿岸官府迎接,這樣似乎不好。不如乘坐飛艇過去,我這發電機也可用得上。”
“也好!不過下麵的船也要跟上,天上待久了便乘船而下,大不了使用普通商船,盡量不驚擾百姓和官府便是了。”
“好!真是難得的一次放鬆的機會,能有機會一睹大隋中原、江南和嶺南的景象也就不虛此行了。你說呢?”
“嗬嗬嗬嗬~”
兩人心照不宣的大笑起來,惹得遠處的護衛家將們全都放眼看了過來。
雖然還未入冬,但陣陣冷風帶來的寒意已經預示著大業11年末的嚴冬即將來臨。
第一場冬雪可能就在某個不經意的夜晚將三秦大地染白。
楊二的南巡計劃就在此時作著最後的準備。
“陛下,眼見就要入冬了,黃河尚且冰凍,陛下又何必此時出行呢?不如等待來年春暖花開時節再行出遊不遲。”
裴世矩引著一幫文官來到禦書房勸諫著楊二。
“是啊!陛下,風雪之中,乘坐飛艇航行在高空豈不危險?況且冬日白雪覆蓋天地,陛下出行這一路又能看到什麽呢?就是百姓在野外的也極少,不如明年春季天暖後出巡為好。”
魏征也不讚同楊二在即將入冬的時刻離京。
“嗬嗬!諸卿不知,朕此次出巡南方並非為考察農事;也並非微服私訪考察各地官吏;而是到南方各地走走,體驗當地民情,勘察南方地形地貌和港口。當然,也要看看南方城市麵貌和經濟發展。南方已經納入我朝數年了,朕還從未去看看,這是朕的失職啊!至於,天氣嘛~嗬嗬!諸卿更不必擔心了,南方不同於這長安京城,越是往南去越是暖和,不信的話,可問鄭老。”
楊二說完指向裴世矩身後的須眉盡白的老臣鄭鳳熾。
“嗬嗬!陛下說的不錯,鄭某半生都在各地遊走,南方也去的極多,正如陛下所說,越是往南走天氣越熱,根本是看不到一絲雪花的。”
鄭鳳熾撫須笑著說道。
“這次朕南下巡視,重點在兩個地方,一是江南各地,二是前往嶺南。去嶺南聽聽剛調任過去的柴嗣昌對嶺南的治理辦法。這次南巡當以半年為期,明年盛夏,南方酷熱難當之時便待不住了,朕必迴。”
“陛下要去,臣願陪同。”盧照鄰上前拱手道。
“嗯!此去南方正要到各地票局看看,盧公自當隨朕同往。再有~各部都要有人隨朕同往,成都將軍率皇城禁衛軍3千隨行。”
楊二此番南巡的規模不可謂不大,朝中六部,除商務部盧照鄰外都派出了副相一名,從事一名隨行。軍情處則派出了檢使董柯、張楚二人帶著一百軍情處精英護駕隨行。再加上楊二貼身護衛和宇文成都親率的3千禁衛軍,此次出巡的人數幾乎達到了5千人。
就在楊二對出巡規模感歎之時,就見遠處急衝衝跑來一人。仲堅見了忙迎了上去從來人手中接過一封白皮書信。
“世兄,麻大哥來信了。”仲堅高興的跑到楊二身邊小聲說著將書信遞上。
“嗬嗬!好難得啊!他在緬州過著土皇帝般的生活,還想得起咱們。”邊說楊二便接過書信拆開來看。
“嗬嗬嗬嗬~好個麻哥啊!說的為兄都有些想讓了皇位到他那裏享福了。”
“世兄,麻大哥信中都說了什麽?讓世兄如此開心。”
“嗬嗬!這是半個月前你麻大哥給為兄的信,信中說他在緬州湄公河畔的莊園裏,看著河上來往的商船,曬著溫暖的陽光,在十幾個比基尼美女的陪伴下喝著葡萄酒,曬著日光浴,過著神仙般的生活。邀請為兄到他那裏去過冬呐!唉!真是貨比貨得扔,人比人得死啊!俺這皇帝看著高高在上,其實就是一個牲口的命,你拿去自己看看吧!”
“世兄,信中所說的比基尼是何物啊?還有何為日光浴?怎麻哥去了緬州不過大半年,就學會了當地土語了麽?”
“當地土語?嘍~嘍~嘍~是你沒聽過的最時髦的語言。比基尼嘛~就是女人身上那什麽~唉!你不知道也罷。至於日光浴嘛~就是光著膀子曬太陽,將皮膚曬成黃銅色。通俗的說法就是“吃跑了沒事幹,閑的。”不過,麻哥的建議還是不錯的,這北方的冬季實在是太冷了些,遠不如南方暖和。”
“那世兄,這趟南巡要轉道去安南的伏威城麽?”
“嗯?”
楊二被麻叔謀的邀請打動了,不禁深思起來。
到是可以去緬安州看看,看看麻哥過著怎樣的奢靡淫移的日子,楊二想著。
緬州和安南二州是新打下來的國土,那片土地對於自己來說都是完全陌生的,更不用說自己身邊的大臣們了。
說實話,這趟讓大臣們隨行就是要讓這幫思想守舊的臣子們出去見識下,一道去體驗下大隋的大好江山,一道去體驗下各地的風土人情,這對大家來說都是一次極好的機會。
如果,這趟不轉道去緬安州看看,可能自己和手下治理國家的重臣們一輩子都沒有機會去那麽遠的地方了。
想到這裏,楊二對仲堅吩咐道:“速請盧照鄰等六部處隨行大臣來見朕,朕決定帶大家都去麻部長那裏腐敗~哦~不,是作客。”
“啊?世兄真要去麻大哥那裏?太好了,小弟這就去叫盧大人他們過來。”說完,仲堅一溜煙的往外跑去。
很快,接到覲見消息的眾大臣便出現在禦書房中。
“諸卿,可知朕此番與汝等同去江南、嶺南之用意?”楊二嚴肅的問著眾人。
“陛下,我等皆出自六部一處,想來陛下帶契我等前往南方便是為方便就地解決百姓民生之疾苦的。讓我等有一次與陛下親近黎民百姓的機會。”魏征搶先答道,眾人也都相互點頭稱是著。
“盧公,汝意如何?也是這般麽?”楊二看向還在撫須沉思中的盧照鄰問道。
“陛下,他們我不好說,就臣而言,陛下一定是要去考察臣治下的各地票局和當地經濟發展的。而各地又各有不同,發展有先有後,發現極為落後地區,陛下定要讓臣看到並拿出解決之策的。臣想,其他幾部處前往,陛下也為此意。是故,令臣等陪同考察南方,不知臣說的對麽?”
“嗬嗬!魏相、盧公一語中的,朕正有此意。不過,朕決定除原定隨行大臣外,再行從各部處青壯官員中挑選傑出者300人同行,此事交由魏相全權負責,三日內選拔完畢。唐儉、成都~”
“陛下,臣在。”唐儉和宇文成都忙拱手應道。
“你二人結伴先行一步前往潞州書院和講武堂,分別挑選500名品學兼優學子到潼關城聚齊,朕的大隊5日後與你等潼關城碼頭匯合。”
“是,臣等遵旨。”二人大聲應道。
“陛下,這~這無端擴大隨行人員數量,這一路消耗必然增加不少,恐令陛下在百姓中留下奢靡之感啊!往望陛下三思。”
魏征見狀不解,急上前拱手勸誡道。
“嗬嗬!魏相何以不知“千裏之行始於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讀萬卷書不如行千裏路”的道理?不帶大家到南方走走,開闊眼界,隻讀死書,今後何以為官?我朝國土廣大,風俗民情各有不同,施政便要因地製宜,實事求是製訂符合當地發展的最佳政令。這淺顯的道理難道諸卿不懂麽?”
“臣明白了,多謝陛下指教。”
魏征恍然大悟一般忙低頭稱謝不已。眾臣聽了也都連聲叫好不迭。
“朕決定,此行增加巡視緬安二州一項,望諸卿多作些準備。”
“啊?”
眾臣聽罷頓時大驚,在他們心中最南邊的嶺南已是能到達的最遠且最蠻荒之處了,不想陛下竟然還要去更偏遠的緬安二州。
很多人心裏甚至至今都還未把緬安二州認作是大隋的土地。
“董柯,去尉遲敬德軍中,再挑3000虎賁禁衛軍隨行。”
“是,陛下,屬下這就去找尉遲將軍。”董柯毫不遲疑的應道。
“陛下,不如再抽調翟讓軍中2000步槍兵隨行保護,畢竟南方諸地多山多樹,更有山中如同野人般未開化的蠻夷,不得不防。”張楚拱手說道。
“準!速去翟讓軍中選兵,讓翟讓領兵隨行。”楊二對張楚的提議非常認同,便讓他去辦。
“陛下,如此此行的人數就達萬人了,這~”魏征又有些顧慮的提醒道。
“嗯!萬人就萬人了。朕難得風光出行一次,區區萬人隨行何足道哉?”
“陛下說的是,臣並無異議。”
魏征也不再糾結這個人數的問題了,畢竟隨行的大多數都是起護駕作用的禁衛軍,這個可是不能少了的。即便現在國家處在平穩發展中,各地鮮有反叛異心者。但當今皇上出行,不得不防意外。
商議結束,眾臣一同出宮。
盧照鄰拉著張恆的衣襟走到一邊小聲說道:“張督相,為保陛下安全,督相可令手下先行一步前往沿途各地,督相知吾意麽?”
“盧公提醒的是,本督謝過了。即令我刑督部雷督察使率我部探員先行一步,在前麵為陛下清掃螻蟻。”
“嗬嗬!低調行事,莫讓陛下知曉了,陛下可是不願擾民的。”
“嗬嗬!明白,明白。走~本督請盧公屈尊五鳳樓。”
“好!你我二人同朝為官,又皆為陛下器重之人,卻難得一聚,今日得閑不如一醉,嗬嗬!請~”
“嗬嗬!盧公請~”
皇宮禦書房。
打發走群臣後,楊二獨自在房中徘徊著。
雖然已經定下三日後啟程南巡事宜,但作為後世的穿越者他是知道南巡將會麵臨的各地情況的。
南方麵臨的問題其實不用南巡楊二都是知道的。去實際看一看無非是印證自己知道的東西。麵對這個時代南方存在的問題該如何解決呢?
“仲堅,去後院請穆先生過來。”
實在是太過糾結,楊二隻得讓穆先生過來和自己一塊思考和談論。
趁仲堅去找尋穆先生之際,楊二又踱到地圖前凝視著。
眼光從揚州、建康、餘杭一直向下,看著彎彎曲曲的大陸架一直往下掃去,來到了嶺南,後世廣州、香港和海南島;
“看來,若想嶺南快速發展,隻能先修建對外的窗口廣州港,再通過加強海貿,讓廣州成為帶動嶺南發展的龍頭才行。否則,那裏永遠都是蠻荒之地。”楊二心裏想著,也在默默的規劃南方的發展事宜。
眼光繼續掃過劍南道,就是後世廣西和雲南、貴州這塊,不由搖了搖頭。
接著向下順著瀾滄江的流向,瞄向更南方的緬州和安南以及馬來半島最南端的馬六甲城,楊二的腦袋更加搖的停不下來,不住的歎息著。
“怎麽?一個人麵壁歎息,發生什麽事情了?”
就在這時,穆先生邁入書房中,看著表情古怪的楊二問道。
“穆老,來的好,你看~”楊二手拿折扇指向緬安二州的那一大塊說道。
“這可是曆代王朝都不屑要的一塊不毛之地啊!這裏山高林密,人煙稀少;又氣候炎熱、瘟疫不絕且又距中央王朝中心過於偏遠。也隻有你我才知道這塊地方的重要性啊!”穆先生頗感慨的說著。
“是啊!其實這塊地方最為重要的就是最南端的黃金水道—馬六甲海峽。至於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和泰國的土地聊勝於無,有則不多,無則不少,現在我中華大地已經足夠廣闊了。如今雖然占了這裏,但也給我們添了不少麻煩啊!這得遷移過去多少漢民才能穩固啊!光靠湄公河流域一帶的發展是遠遠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