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果然是好東西,千金難買。嗬嗬!淵蓋太祚有此山參相贈,朕便寬恕其全家罪過,待朕滅了高句麗國不虧待他便是了。”
“陛下,此話何意啊?難道還要打下去不成?”
李在榮聽出楊二話裏極為不詳的弦外之音,忙求證道。
“朕親征數次,何曾見半道而廢的?征服高句麗國雖難,但朕卻有十足把握,若不出意外,最多再有三個月,朕的百萬大軍便能踏平長安,飲馬漢江,一舉滅掉高句麗國。”
“啊?陛下不可啊!陛下隻要退兵,我主仍願奉中原上國為宗主,年年進貢,為兩國千萬百姓民生計,還望陛下停戰議和吧!”
李在榮心中焦急而恐懼,不禁高聲請求著。他常往大隋內地跑,深知大隋的強大,眼前這年輕的帝王口中豪言其實不虛。
“嗬嗬!先生請迴。朕看在兩顆千年山參麵上,在此立誓,以三個月為期限,若是三個月內未破長安城,朕便撤兵迴國。”
“既如此,陛下的誓言在下便替我主接下了,就以三月為限。三月之後我高句麗國長安國都不破,就請陛下遵誓言退兵歸國,不在踏過鴨綠水。”
“哼哼!李靖將軍替朕送客。”
楊二不禁一陣輕蔑的冷笑。顯然還處在南路軍開城首戰失敗的憤恨中。
“李先生,請~”
李靖和梁師泰二人同起身來到李在榮身前厲聲道。
“唉!”
此行目的雖不算完美但也是不錯的了,至少換迴了大隋可以撤軍的條件。
隻是,在李在榮心中清楚的知道,依現在高句麗國實力想要拖住大隋南北大軍夾擊的步伐,何其難也!李在榮長歎一聲,轉身拂袖而去。
“天錫將軍,速帶本部人馬兩萬,明日馳援右路軍薛萬徹部。以十日為限,攻克龍源城,為朕的大軍打開南下渡江通道。”
見心有不甘的李在榮離帳而去,楊二略作沉思便直接下達了類似總攻的諭旨。
“末將謹遵上諭,助薛萬徹將軍十日克城而下。”伍天錫興奮的大叫著接令。
“陛下,需要派軍馳援秦瓊將軍的左路軍麽?”李靖問道。
“不必!秦將軍隻需為朕在那邊拖住狡猾的淵蓋蘇文即可。”楊二抬手示意著,接著又說:“丸都山和丸都城雖為兩地,實為一體,山城不分極為難打。好在其地處高句麗國半島東北,隻要右路軍克期拿下龍源城,我大軍一旦突破鴨綠水,淵蓋蘇文就是守得那丸都一山一城城固若金湯,也必然轟然崩潰。隻可惜現在是雨季,我軍火器不能使用,攻克龍源城不易啊!”
“陛下,需要末將給南路軍帶話過去麽?”
看到楊二再次陷入沉思狀,李靖忙提醒道。
“唉!帶朕口諭過去,讓來護兒和魯明星二將暫停攻擊開城以待時變。”
“啊?這~”
李靖有些發懵了,說好的南北相向攻擊呢?怎麽就讓南路軍停止攻擊了呢?
“開城守軍太多,我攻城將士並不占優。再說,天雨連綿以致魯明星水師鐵炮不能使用,攻城便再無利器。還有,就算開城拿下了,南路軍又將麵臨漢江天險,高句麗國對於防禦漢江早有準備。不如先停下來看看。”楊二無奈的說道。
南路軍首戰大敗,讓楊二多少了解了些高句麗國軍隊的戰力,在武器不占優時,開城守軍據城居高臨下防禦,自己的大軍戰鬥力不見得比得過軍民同心的高句麗守軍。
“既如此,末將遵令,讓南路大軍轉入防守,暫緩攻城北上。”李靖說罷,拱手而出,去安排人去南邊報信去了。
“師泰,全無蘇定方那路人馬的消息麽?”楊二看著桌案上的地圖,問著梁師泰。
“陛下,或報信之人現在路上,隻是這一路翻山越嶺的~”
“好了,別說了。朕知道了,不過沒有消息或許就是最好的消息。”
楊二說罷,將手中折扇往地圖上一扔,起身準備向賬外而去。
對於一代名將蘇定方的領軍才能是毋庸置疑的,壓垮高句麗國的那最後一根稻草必然是蘇定方的奇襲大軍。這點,楊二從不懷疑。
“主子,羅成將軍催糧迴來了,還帶來了太行大軍10萬。”楊洋迎著走出大帳的楊二報道,臉上全是驚喜之色。
“楊洋,什麽事情讓汝如此開心?”
“迴主子話,隨同華公義將軍一同前來軍前的還有京城禁衛第4軍,主子您的皇城親衛軍也被宇文化及派出來了。”
“哦!嗬嗬!朕手中最鋒利的刀也出鞘了,走~過去看看。”
一行人頂著連綿細雨,腳步匆匆的往大寨外走去。
很快,一處正在充忙搭建中的營地出現在楊二眼前。
一麵屬於皇城禁衛軍的大旗在風雨中飄動著,尤其引人注目。
“楊洋,去把華公義和皇城禁衛主將們全都叫來這裏,朕要見見他們。”
“是,主子。請主子稍後片刻。”楊洋說完,忙向那處正在搭建營地的地方跑去。
原本欲將渾身的疲憊卸下之後,再前往中軍主帳覲見皇上的華公義等新趕至遼東戰場的大將們,突然得到陛下已經前來欲行召見的消息。頓時全都慌亂起來,有的將領更是一身濕衣還未及更換,顯得極為狼狽。但不得已,隻能隨著各自主將奔到大寨門前來見皇上。
“嗬嗬!諸位不必慌亂,朕還不是和你等一樣被雨水淋得透麽?好了,都隨朕到中軍大帳避雨。”看到剛到這裏還未卸下征塵的幾員親信將領,楊二高興之餘也顧不得君臣禮儀了,招唿著大家一道去自己帳中說話。
“陛下,末將按照陛下密旨將太行倉中的4百萬石糧食全都運來了,還將太行特區早就煉成的10萬精銳騎兵帶到陛下帳前聽用。”華公義跟在楊二身邊邊走邊小聲匯報著。
“嗯!幹得不錯。朕這裏正有用你之處,且迴帳再說。”
“陛下,老翟我現暫代皇城禁衛第4軍統製一職,經防務部宇文相差遣率領一部皇城禁軍來此助戰。”另一側隨行的心腹大將翟讓說道。
“哦?朕守衛皇城的第4近衛軍沒有全部過來麽?”
“陛下,如今京城雖然平靜,但也需要皇城近衛軍守護,末將此來隻帶了2萬過來,還有1萬5千是末將的第3軍老兵。”
“翟讓,你是說~”
“對~對~陛下想的不錯,末將帶過來的是我第3軍精選出來的1萬2千步槍兵和3千擲彈筒兵。末將想的是在不讓他們上戰場恐怕就沒機會了。”
“好!朕正為兩軍交戰火器不足用而焦慮,你這1萬5千將士來的正是時候。”
眾人說著話的功夫便一起來到了大寨中軍帳中,眾將分列兩旁落座,各自寒暄一陣後便都靜了下來,等待皇上發話。
“伍天錫將軍先暫緩兩日前往龍源城助戰,待翟讓剛到的3萬5千將士歇息兩日後,再隨汝一同前往龍源助戰。”
“末將遵令。”伍天錫起身拱手答道。
“翟讓、李如珪將軍,你二人兩日後跟隨伍天錫將軍的2萬人馬同去助攻薛萬徹將軍攻打龍源城。記住,汝等手下槍兵和擲彈筒兵一個都不能傷,同去的2萬皇城近衛軍負責保護槍兵,明白麽?”
“是,末將遵令便是了。”翟讓和李如珪齊聲應道,他們知道這些經全軍挑選出來的步槍兵一個個都是寶貝,一般是不被允許上戰場一線的。
“李靖將軍,這盤大棋還需汝來下才是。現今朕的帳下又多了10餘萬人馬,說說看下一步該部署為好。”楊二對李靖說道。
“陛下,今日麵見高句麗國使者時定下了滅亡高句麗國的最後時間。從今日起三個月內我大軍要得完勝。如此便不能等待南路軍北上,更不能等待雨過天晴之後在發兵攻擊。末將準備按如下計劃出兵南下攻擊~陛下,諸位將軍請看~”說著,李靖便來到了掛在楊二帳中的一副地圖前,手指著地圖接著說道:
“陛下,諸位將軍,末將覺得以下可分作兩步進行~先由薛萬徹、水師魯明月和15軍楚能部、伍天錫部和翟讓將軍人馬匯攻龍源城,一舉拿下之後原薛萬徹、魯明月和楚能部13萬人馬渡過鴨綠水直撲高句麗國腹地,進逼其國都長安城,此為一路;另一路,由末將領兵6萬,羅成為先鋒,華公義為副先鋒領本部10萬精銳經龍源城匯合伍天錫、翟讓將軍人馬,轉道向東直奔丸都城,與秦瓊第6軍夾攻孤立無援的淵蓋蘇文部,力爭將這股高句麗國精銳就地消滅。然後,匯合第6軍向南渡江直插高句麗國腹地,與我軍各部匯攻其國都長安城。”
“嗬嗬!好!不管攻擊何處,朕的兵力都占絕對優勢,如此安排猶如雷霆一擊之勢。朕覺得何須三個月亡高句麗,最多兩月足矣!就按李靖將軍的計劃各軍準備。”
“是。”帳中眾將一起吼道。
攻打高句麗國一戰,因後續征調的軍隊陸續抵達,便由相持階段進入了隋軍全麵發起進攻的階段了。
戰場的主角也由最初暗定的南路來護兒大軍變成了由北向南攻擊的主帥李靖大軍。
轉過頭來再說國內被圍在黎陽城中的楚王楊玄感“義軍”。
隨著不斷征調前往遼東征伐高句麗國的隋軍增多,楊玄感等義軍將領們再無指望高句麗國會勝的妄想了。隨之而來的便是抓緊籌備從水路突圍一事。
“諸位,連日暴雨使得黃河水位猛漲,水流湍急,正是我義軍從水門衝出時機。本王看,莫在等了,就今夜趁天降大雨之際,殺出城去。”
楊玄感對與會眾人說道,特別是說給李子通和劉黑闥二人聽。
“好!今夜就殺出去。以免天晴之後,官軍先來攻城,那時我等突圍就不易了。”李子通說道。
“今夜子時,本王願為頭陣,率戰船殺出水門。”劉黑闥接著說道。
“好!隻是莫要大張旗鼓,隻需悄悄殺出,去衝擊河麵上的韓擒虎戰船。”楊玄感叮囑道。
“就依盟主之言,偃旗息鼓偷襲韓擒虎水軍大船。”劉黑闥道。
雨夜,更使得天際漆黑一片,隻聽到耳邊淅瀝瀝的雨聲和風聲。
黃河黎陽河段上,雨夜的河麵上黑漆漆的,什麽都看不見也聽不到。
韓擒虎征用的民船無法在急流中停留,夜晚更是全都收歸到了南北兩岸躲避河中大浪。隻有偶爾幾條大船還在河麵上巡弋。
從遠處看向黎陽城,隻有南城門樓上的幾隻火把忽明忽暗的猶如鬼火般在城頭來迴遊蕩。整個黎陽城陷入黑幕籠罩之中。
距離南城門西邊數百米的水西門此時在黑幕掩護下有了動靜,這動靜是韓擒虎水麵戰船上的官兵根本無法發覺的。
一條條大船在黑幕中魚貫而出,先是連城一線,隨後河麵上的船多了,便匯成了一排排。
船工們在小聲唿喊著讓船隊排成整齊隊列,隨後在一聲特有的唿哨聲中,整個船隊開始借著湍急的水流向著河心而去。到了河心,又是一聲唿哨後,所有船隻不論大小,全部扯起了白帆,在雨中乘風破浪向下遊衝去。
夜幕、雨幕之下,位於黃河兩岸的韓擒虎船隊上的官軍盡然沒有發覺有船正從河心處駛過。
直到後半夜,雨勢漸弱了,才有巡河船隻朦朧間看到河中央有掛著白帆的船在暗夜中向著下遊駛去。
“誒~你們看,河心處是不是有船在向下遊駛去?”一個巡弋船隻上的校尉問著身邊的小校。
“好像真有船,不對~是船隊在通過河心。”小校仔細觀望了一陣後,急答道。
“這是那裏的船?該不會是叛軍的船吧~不好~別管是不是叛軍,快些鳴鑼示警。”
巡船校尉突然反應了過來,不管是哪裏的船,必須先截住盤問才是。若是放過了叛軍的船,那就出大事了。
黑夜中,來自水麵上的一陣急促的鑼聲響起,頓時驚醒了兩岸熟睡中的隋軍官兵。
“怎麽?哪裏來的鑼聲?快去問問到底出了何事,要鳴鑼示警。韓擒虎披上外衣走出帳來,遙看向黑蒙蒙的河麵。那河心處似有十幾隻火把在不停晃動著。
“韓老將軍,恐大事不好了。巡弋校尉來報說,有船隊趁夜往下遊而去了。如此偷摸行事必是黎陽城中叛軍逃了。”
今夜值班大將李成龍奔過來說道。
“啊?汝是說城中叛軍駕船向下遊而去了?”韓擒虎簡直不敢相信李成龍的話是真的,反問著。
“老將軍,末將也看不清楚,隻聽巡夜校尉說起。若要探明緣由隻能等待兩個時辰後天亮再看了。”
“嗯~~~”韓擒虎聽了也隻的悶聲應道。
不知不覺中,雨在天亮之際停了下來,天邊雲層間盡然露出了這段時間以來少有的魚肚白來,這預示著天放晴了。
“陛下,此話何意啊?難道還要打下去不成?”
李在榮聽出楊二話裏極為不詳的弦外之音,忙求證道。
“朕親征數次,何曾見半道而廢的?征服高句麗國雖難,但朕卻有十足把握,若不出意外,最多再有三個月,朕的百萬大軍便能踏平長安,飲馬漢江,一舉滅掉高句麗國。”
“啊?陛下不可啊!陛下隻要退兵,我主仍願奉中原上國為宗主,年年進貢,為兩國千萬百姓民生計,還望陛下停戰議和吧!”
李在榮心中焦急而恐懼,不禁高聲請求著。他常往大隋內地跑,深知大隋的強大,眼前這年輕的帝王口中豪言其實不虛。
“嗬嗬!先生請迴。朕看在兩顆千年山參麵上,在此立誓,以三個月為期限,若是三個月內未破長安城,朕便撤兵迴國。”
“既如此,陛下的誓言在下便替我主接下了,就以三月為限。三月之後我高句麗國長安國都不破,就請陛下遵誓言退兵歸國,不在踏過鴨綠水。”
“哼哼!李靖將軍替朕送客。”
楊二不禁一陣輕蔑的冷笑。顯然還處在南路軍開城首戰失敗的憤恨中。
“李先生,請~”
李靖和梁師泰二人同起身來到李在榮身前厲聲道。
“唉!”
此行目的雖不算完美但也是不錯的了,至少換迴了大隋可以撤軍的條件。
隻是,在李在榮心中清楚的知道,依現在高句麗國實力想要拖住大隋南北大軍夾擊的步伐,何其難也!李在榮長歎一聲,轉身拂袖而去。
“天錫將軍,速帶本部人馬兩萬,明日馳援右路軍薛萬徹部。以十日為限,攻克龍源城,為朕的大軍打開南下渡江通道。”
見心有不甘的李在榮離帳而去,楊二略作沉思便直接下達了類似總攻的諭旨。
“末將謹遵上諭,助薛萬徹將軍十日克城而下。”伍天錫興奮的大叫著接令。
“陛下,需要派軍馳援秦瓊將軍的左路軍麽?”李靖問道。
“不必!秦將軍隻需為朕在那邊拖住狡猾的淵蓋蘇文即可。”楊二抬手示意著,接著又說:“丸都山和丸都城雖為兩地,實為一體,山城不分極為難打。好在其地處高句麗國半島東北,隻要右路軍克期拿下龍源城,我大軍一旦突破鴨綠水,淵蓋蘇文就是守得那丸都一山一城城固若金湯,也必然轟然崩潰。隻可惜現在是雨季,我軍火器不能使用,攻克龍源城不易啊!”
“陛下,需要末將給南路軍帶話過去麽?”
看到楊二再次陷入沉思狀,李靖忙提醒道。
“唉!帶朕口諭過去,讓來護兒和魯明星二將暫停攻擊開城以待時變。”
“啊?這~”
李靖有些發懵了,說好的南北相向攻擊呢?怎麽就讓南路軍停止攻擊了呢?
“開城守軍太多,我攻城將士並不占優。再說,天雨連綿以致魯明星水師鐵炮不能使用,攻城便再無利器。還有,就算開城拿下了,南路軍又將麵臨漢江天險,高句麗國對於防禦漢江早有準備。不如先停下來看看。”楊二無奈的說道。
南路軍首戰大敗,讓楊二多少了解了些高句麗國軍隊的戰力,在武器不占優時,開城守軍據城居高臨下防禦,自己的大軍戰鬥力不見得比得過軍民同心的高句麗守軍。
“既如此,末將遵令,讓南路大軍轉入防守,暫緩攻城北上。”李靖說罷,拱手而出,去安排人去南邊報信去了。
“師泰,全無蘇定方那路人馬的消息麽?”楊二看著桌案上的地圖,問著梁師泰。
“陛下,或報信之人現在路上,隻是這一路翻山越嶺的~”
“好了,別說了。朕知道了,不過沒有消息或許就是最好的消息。”
楊二說罷,將手中折扇往地圖上一扔,起身準備向賬外而去。
對於一代名將蘇定方的領軍才能是毋庸置疑的,壓垮高句麗國的那最後一根稻草必然是蘇定方的奇襲大軍。這點,楊二從不懷疑。
“主子,羅成將軍催糧迴來了,還帶來了太行大軍10萬。”楊洋迎著走出大帳的楊二報道,臉上全是驚喜之色。
“楊洋,什麽事情讓汝如此開心?”
“迴主子話,隨同華公義將軍一同前來軍前的還有京城禁衛第4軍,主子您的皇城親衛軍也被宇文化及派出來了。”
“哦!嗬嗬!朕手中最鋒利的刀也出鞘了,走~過去看看。”
一行人頂著連綿細雨,腳步匆匆的往大寨外走去。
很快,一處正在充忙搭建中的營地出現在楊二眼前。
一麵屬於皇城禁衛軍的大旗在風雨中飄動著,尤其引人注目。
“楊洋,去把華公義和皇城禁衛主將們全都叫來這裏,朕要見見他們。”
“是,主子。請主子稍後片刻。”楊洋說完,忙向那處正在搭建營地的地方跑去。
原本欲將渾身的疲憊卸下之後,再前往中軍主帳覲見皇上的華公義等新趕至遼東戰場的大將們,突然得到陛下已經前來欲行召見的消息。頓時全都慌亂起來,有的將領更是一身濕衣還未及更換,顯得極為狼狽。但不得已,隻能隨著各自主將奔到大寨門前來見皇上。
“嗬嗬!諸位不必慌亂,朕還不是和你等一樣被雨水淋得透麽?好了,都隨朕到中軍大帳避雨。”看到剛到這裏還未卸下征塵的幾員親信將領,楊二高興之餘也顧不得君臣禮儀了,招唿著大家一道去自己帳中說話。
“陛下,末將按照陛下密旨將太行倉中的4百萬石糧食全都運來了,還將太行特區早就煉成的10萬精銳騎兵帶到陛下帳前聽用。”華公義跟在楊二身邊邊走邊小聲匯報著。
“嗯!幹得不錯。朕這裏正有用你之處,且迴帳再說。”
“陛下,老翟我現暫代皇城禁衛第4軍統製一職,經防務部宇文相差遣率領一部皇城禁軍來此助戰。”另一側隨行的心腹大將翟讓說道。
“哦?朕守衛皇城的第4近衛軍沒有全部過來麽?”
“陛下,如今京城雖然平靜,但也需要皇城近衛軍守護,末將此來隻帶了2萬過來,還有1萬5千是末將的第3軍老兵。”
“翟讓,你是說~”
“對~對~陛下想的不錯,末將帶過來的是我第3軍精選出來的1萬2千步槍兵和3千擲彈筒兵。末將想的是在不讓他們上戰場恐怕就沒機會了。”
“好!朕正為兩軍交戰火器不足用而焦慮,你這1萬5千將士來的正是時候。”
眾人說著話的功夫便一起來到了大寨中軍帳中,眾將分列兩旁落座,各自寒暄一陣後便都靜了下來,等待皇上發話。
“伍天錫將軍先暫緩兩日前往龍源城助戰,待翟讓剛到的3萬5千將士歇息兩日後,再隨汝一同前往龍源助戰。”
“末將遵令。”伍天錫起身拱手答道。
“翟讓、李如珪將軍,你二人兩日後跟隨伍天錫將軍的2萬人馬同去助攻薛萬徹將軍攻打龍源城。記住,汝等手下槍兵和擲彈筒兵一個都不能傷,同去的2萬皇城近衛軍負責保護槍兵,明白麽?”
“是,末將遵令便是了。”翟讓和李如珪齊聲應道,他們知道這些經全軍挑選出來的步槍兵一個個都是寶貝,一般是不被允許上戰場一線的。
“李靖將軍,這盤大棋還需汝來下才是。現今朕的帳下又多了10餘萬人馬,說說看下一步該部署為好。”楊二對李靖說道。
“陛下,今日麵見高句麗國使者時定下了滅亡高句麗國的最後時間。從今日起三個月內我大軍要得完勝。如此便不能等待南路軍北上,更不能等待雨過天晴之後在發兵攻擊。末將準備按如下計劃出兵南下攻擊~陛下,諸位將軍請看~”說著,李靖便來到了掛在楊二帳中的一副地圖前,手指著地圖接著說道:
“陛下,諸位將軍,末將覺得以下可分作兩步進行~先由薛萬徹、水師魯明月和15軍楚能部、伍天錫部和翟讓將軍人馬匯攻龍源城,一舉拿下之後原薛萬徹、魯明月和楚能部13萬人馬渡過鴨綠水直撲高句麗國腹地,進逼其國都長安城,此為一路;另一路,由末將領兵6萬,羅成為先鋒,華公義為副先鋒領本部10萬精銳經龍源城匯合伍天錫、翟讓將軍人馬,轉道向東直奔丸都城,與秦瓊第6軍夾攻孤立無援的淵蓋蘇文部,力爭將這股高句麗國精銳就地消滅。然後,匯合第6軍向南渡江直插高句麗國腹地,與我軍各部匯攻其國都長安城。”
“嗬嗬!好!不管攻擊何處,朕的兵力都占絕對優勢,如此安排猶如雷霆一擊之勢。朕覺得何須三個月亡高句麗,最多兩月足矣!就按李靖將軍的計劃各軍準備。”
“是。”帳中眾將一起吼道。
攻打高句麗國一戰,因後續征調的軍隊陸續抵達,便由相持階段進入了隋軍全麵發起進攻的階段了。
戰場的主角也由最初暗定的南路來護兒大軍變成了由北向南攻擊的主帥李靖大軍。
轉過頭來再說國內被圍在黎陽城中的楚王楊玄感“義軍”。
隨著不斷征調前往遼東征伐高句麗國的隋軍增多,楊玄感等義軍將領們再無指望高句麗國會勝的妄想了。隨之而來的便是抓緊籌備從水路突圍一事。
“諸位,連日暴雨使得黃河水位猛漲,水流湍急,正是我義軍從水門衝出時機。本王看,莫在等了,就今夜趁天降大雨之際,殺出城去。”
楊玄感對與會眾人說道,特別是說給李子通和劉黑闥二人聽。
“好!今夜就殺出去。以免天晴之後,官軍先來攻城,那時我等突圍就不易了。”李子通說道。
“今夜子時,本王願為頭陣,率戰船殺出水門。”劉黑闥接著說道。
“好!隻是莫要大張旗鼓,隻需悄悄殺出,去衝擊河麵上的韓擒虎戰船。”楊玄感叮囑道。
“就依盟主之言,偃旗息鼓偷襲韓擒虎水軍大船。”劉黑闥道。
雨夜,更使得天際漆黑一片,隻聽到耳邊淅瀝瀝的雨聲和風聲。
黃河黎陽河段上,雨夜的河麵上黑漆漆的,什麽都看不見也聽不到。
韓擒虎征用的民船無法在急流中停留,夜晚更是全都收歸到了南北兩岸躲避河中大浪。隻有偶爾幾條大船還在河麵上巡弋。
從遠處看向黎陽城,隻有南城門樓上的幾隻火把忽明忽暗的猶如鬼火般在城頭來迴遊蕩。整個黎陽城陷入黑幕籠罩之中。
距離南城門西邊數百米的水西門此時在黑幕掩護下有了動靜,這動靜是韓擒虎水麵戰船上的官兵根本無法發覺的。
一條條大船在黑幕中魚貫而出,先是連城一線,隨後河麵上的船多了,便匯成了一排排。
船工們在小聲唿喊著讓船隊排成整齊隊列,隨後在一聲特有的唿哨聲中,整個船隊開始借著湍急的水流向著河心而去。到了河心,又是一聲唿哨後,所有船隻不論大小,全部扯起了白帆,在雨中乘風破浪向下遊衝去。
夜幕、雨幕之下,位於黃河兩岸的韓擒虎船隊上的官軍盡然沒有發覺有船正從河心處駛過。
直到後半夜,雨勢漸弱了,才有巡河船隻朦朧間看到河中央有掛著白帆的船在暗夜中向著下遊駛去。
“誒~你們看,河心處是不是有船在向下遊駛去?”一個巡弋船隻上的校尉問著身邊的小校。
“好像真有船,不對~是船隊在通過河心。”小校仔細觀望了一陣後,急答道。
“這是那裏的船?該不會是叛軍的船吧~不好~別管是不是叛軍,快些鳴鑼示警。”
巡船校尉突然反應了過來,不管是哪裏的船,必須先截住盤問才是。若是放過了叛軍的船,那就出大事了。
黑夜中,來自水麵上的一陣急促的鑼聲響起,頓時驚醒了兩岸熟睡中的隋軍官兵。
“怎麽?哪裏來的鑼聲?快去問問到底出了何事,要鳴鑼示警。韓擒虎披上外衣走出帳來,遙看向黑蒙蒙的河麵。那河心處似有十幾隻火把在不停晃動著。
“韓老將軍,恐大事不好了。巡弋校尉來報說,有船隊趁夜往下遊而去了。如此偷摸行事必是黎陽城中叛軍逃了。”
今夜值班大將李成龍奔過來說道。
“啊?汝是說城中叛軍駕船向下遊而去了?”韓擒虎簡直不敢相信李成龍的話是真的,反問著。
“老將軍,末將也看不清楚,隻聽巡夜校尉說起。若要探明緣由隻能等待兩個時辰後天亮再看了。”
“嗯~~~”韓擒虎聽了也隻的悶聲應道。
不知不覺中,雨在天亮之際停了下來,天邊雲層間盡然露出了這段時間以來少有的魚肚白來,這預示著天放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