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極為有素的第14軍全體將士,得到就地紮營搭建休息帳篷的命令後,沒有一個人喧鬧,而是靜靜的在雨中約束各自的戰馬並有序的搭起了行軍帳篷。


    而在這片叢林之外,絲毫感覺不到裏麵已經駐紮了5萬騎兵。


    元山城原本就是高句麗國半島東麵臨海的一座小城,城中百姓和駐軍都不多。在毫無防備之下,蘇定方部極為輕鬆的就占據了此城並幾乎沒費什麽力的生擒了睡夢中的3000守城士卒。城中百姓甚至是到了白天才突然發覺城中湧滿了身穿綠色衣甲的隋朝官兵。


    元山城現在可說是一座巨大的牢獄,僅有的東西兩座狹小城門已經被隋軍控製。元山城被隋軍占據的消息沒有一點泄露出去的可能。


    “蘇賢弟,去往高句麗國都的細作迴來了,還帶來了一個軍情處的副千戶官。”


    “哦!三保大哥軍情處居然派人親自到我軍中?快有請~”原本在看著地圖的蘇定方沉不住氣了,立刻吩咐著副將馬三保。


    不一會兒,渾身濕透,頭上不斷滴水的一個中年男子隨馬三保身後出現在蘇定方眼前。


    “在下軍情處駐高句麗副千戶餘雷見過蘇將軍。”進來這人見到蘇定方後拱手一揖道。


    “餘千戶請起。”蘇定方忙上前扶住,不敢受眼前這名副千戶的大禮,隨後問道:“餘副千戶遠道而來,不知是為何事?”


    “嗬嗬!將軍,非為他事,隻為將高句麗國京城之事相報。”


    “請~請餘副千戶坐下說話。”


    “蘇將軍,雖然天雨不斷,但在下這一路過來還算順利。山中道路雖然難行,好歹也能通過。比起南路來護兒大軍北上好的多了。”


    “怎麽?來護兒將軍的人馬還沒過漢江麽?”


    “嗬嗬!距離漢江還遠得很呐!就是開城也很難攻下的。不過,來護兒和魯明星二將也並非沒有功勞,畢竟氣勢洶洶的攻勢逼迫高句麗國京城守軍派出了4萬精銳南下馳援開城,這使得高句麗國都駐守的人馬不足5萬了。但如今漢江水位頗高,就算北上大軍攻克了開城,也將被阻漢江南岸,難以繼續北上。”


    “哦~原來如此。那餘副千戶陛下親率的北路主力大軍現在到了何處?”蘇定方點頭問道,既然南路大軍北上困難重重,就要看北路主力的攻勢了。


    “陛下的北路大軍現在也因雨水太多,鴨綠水江麵平增數百米,想要渡江何其難也!現在陛下大軍受阻於鴨綠水以北。正在圍攻江北的丸都峰和龍源城。高句麗國大將軍淵蓋蘇文著實難以對付,陛下大軍恐一時難以動彈啊!”


    “嗬嗬!既如此且看本將軍這路奇兵。方才餘副千戶也說了,即便天雨連綿,通往高句麗國國都長安的山路也能行,那本將軍便出其不意直攻其國都,不管能否拿下,都能攪亂其南北兩方的防守陣腳。”


    “在下此來正為給將軍大軍帶路,趁高句麗國百姓尚未將西去山路破壞之際迅速急進至高句麗國都城下,最好能一舉攻入城去將淵蓋太祚擒拿。”


    “好!馬將軍明日一早不管外麵風雨如何,全軍輕裝急進,要在高句麗人還未反應之時抵達其京城城下。馬宗將軍,這前軍先鋒非汝莫屬。”


    “嗬嗬!好!末將願為先鋒。”馬宗高興的起身說道。


    “明日在下為馬先鋒帶路,隻有一條,路上凡遇見的高句麗百姓不論男女老幼一律斬殺,切莫心軟放過。一旦這一路奇兵行蹤暴露了,憑其國都長安城的防守,蘇將軍這數萬人馬定難以攻克,或許還將陷入高句麗國百姓的圍攻,那時便被動了。”


    “嗯!馬宗將軍聽到沒有?明日行軍切不可心慈手軟以誤大事。”蘇定方叮囑著馬宗道。


    “末將遵令便是,無非就是殺些心懷不軌的刁民百姓罷了,末將還下得去手。”馬宗拍著胸脯說道。


    “好!能否破局全奈幾位將軍了,切莫讓陛下失望。”


    “是。”蘇定方三將同時起身對餘雷應道。他三個都知道,此時軍情處的高官到此就是代表陛下過來監軍的,說起來餘雷的身份高於主將蘇定方。


    第二日,雨下了很多,一隊隋軍騎兵或騎馬或牽馬極速的行進在高句麗國東部的崇山峻嶺之中,他們在一點點的向西部的高句麗國都長安城邁近著。


    而對此尚一無所知的高句麗國都長安城,上至國君下至黎民百姓卻處在一種壓抑的平靜之中。


    “王上何必在煩惱?如今這相持之狀對我國是有利的。大將軍調度有方雖失了遼東大部土地,但卻將隋軍堵在了鴨綠水以北無法動彈。”


    李見熙安慰著仍舊是一籌莫展的淵蓋太作道,同時也使著眼色讓其他同僚也說說話。


    “王上,現今入夏以來我國連遭雨水,雖然影響了田間夏糧耕種,但也使得我國南北兩條大江江水陡漲。特別是北方鴨綠水江麵擴至數倍,這更斷了隋軍南下的企圖,即便是隋皇楊廣親征我國也徒勞無功,此乃天佑我國也!而南路過來的隋軍也被阻擊在開城一帶,就算開城意外失守了,還有漢江天險,此一路王上也不必擔心。況且大將軍還從前線調撥了6萬精銳迴防我長安城,京城現萬無一失,王上何苦愁悶不已呢?”


    文在寅趕忙接著李見熙的話寬慰著淵蓋太作。


    “唉!諸公不知本王愁悶,本王不怪。我高句麗國有我兒蘇文在大抵是無憂的,但如今夏雨連綿不絕已近一月,我國山地之間田畝多有被山洪衝毀者,百姓亦死洪水者眾。我國多處原產糧地區早成為澤國,就是這京城之中逃難百姓也越發的多了起來。戰場態勢雖暫時有利我國,但戰後呢?我國必然陷入全民凋敝時期,這讓本王如何不愁悶?如何高興的起來?”


    “這~”


    一聽淵蓋太作愁悶不已的緣由,李、文二人頓時無語了。他們都知道淵蓋太作所說的都是高句麗國現在的實情,京城中流浪的難民隨處可見,賣兒賣女著也比比皆是,可見國內水災之重。隻不過災情暫時被嚴峻的戰爭形勢給轉移了視線。


    “王上,臣有一言,不知當講否?”從北方前線歸來幾日的李在榮上前道。


    “愛卿有話,請講當麵。”


    說出了心中的愁苦,淵蓋太作覺得好受了許多,對有話要說的親信幕僚李在榮說道。


    “王上,現今天時狀況對大隋也是不利的,大雨至山洪突發,河水暴漲,大隋軍隊後勤也極難保障。要想擊敗我國幾無可能,臣願為使節前往鴨綠水以北麵見隋皇陛下,言說兩國休戰一事。”


    “嗯~不錯!愛卿此提議甚好,但不知隋皇心下之意如何?畢竟他傾百萬之兵而來,憑公幾句口齒之言恐難使其退兵迴國。”


    “王上,容臣先去試說一迴無妨,大不了兩敗俱傷罷了。況其國內已經亂起,隋皇不見得沒有退兵迴國平叛之意。”李在榮堅持說道。


    “丞相、侍郎覺得呢?”


    “王上,兩國交兵至此也有三個月了,就算隋皇親征也逃不過將乏兵疲之苦,加上他也占不了我國多少好處去,不妨先由我高句麗提請休兵,也許隋皇便趁勢退兵了,也為未可知。”李見熙說道。


    “好!那就有勞在榮先生在往北走一趟,為表本王休兵止戰誠意,本王願將整個遼東除龍源、丸都山和丸都城三地以外土地歸還大隋。除要他休兵外還要其撤出侵入我南方之兵。”


    “臣領旨。”


    “對了,據悉隋皇楊廣之母身有頑疾,久病不愈,為彌補兩國關係,本王再贈送其千年人參兩顆,明日先生一並帶去。”


    “是,王上。”


    李在榮覺得自己帶去的談判籌碼已經足夠多了,便不再多言。


    銀城,隋軍主力大營。


    一封輾轉多日才送到的書信擺在楊二桌案上。


    此時的楊二坐在椅中,微閉著雙眼,鼻中喘著粗氣,嘴角抽搐著,左手拳頭捏緊放在大腿上。


    “啪~”楊二氣得再也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右手使勁的拍在了桌案上。桌案上的那封惹起楊二氣動的書信被激起的的氣浪扇到了地上。


    “狗日的棒子竟然折損我三員大將,數千將士,此仇不報誓不為人!”


    “陛下請息怒,我軍在缺少火器掩護之下強攻城池傷亡在所難免。但南路軍一路北上又是堅城又是大江的,進展緩慢實屬無奈。隻有等待著雨季過去,江水退去之後,那時才有利於我軍行動。”李靖見楊二雷霆震怒,於是開口安慰道。


    “陛下,南路軍進展緩慢,怕是指望不上了,不如讓末將領軍前去增援薛萬徹部攻打龍源城,一旦龍源城攻克,我大軍便在高句麗國北方防線撕開了一個口子,向南可直逼高句麗國都長安城。”梁師泰奏請道。


    “唉!來護兒心急了。朕原本是讓他那一路作為佯攻吸引淵蓋太祚向南調兵的。”


    “陛下,據聞淵蓋太祚確實向開城調去了數萬京城駐軍,這才有我南路軍開城之敗。不過,淵蓋蘇文撤空北四城之兵後便抽調了數萬精銳迴防其國都長安城。如此看來,高句麗國都城長安的防守兵力不光沒有減少,反倒有所增強。蘇烈第14軍雖是奇兵,但畢竟人馬太少,恐難以撼動長安城啊!”李靖說道,他已經從楊二口中獲悉了蘇定方的第14軍將會從半島東岸悄然登陸之後奇襲高句麗國都城長安的計劃。


    “這天雨不斷,對朕的南北兩路大軍而言是不利的,但恰恰對蘇定方部的奇襲極為有利。他雖兵少,但勝在一個“奇”字。隻要蘇定方將軍運作的巧妙,一樣能達到極佳之攻擊效果。隻是,朕現在還得不到他那裏的消息罷了。這該死的天氣啊!”楊二性情緩和了不少,起身背手來到大帳門口看著外麵還在淅淅瀝瀝下著的雨說著。


    “世兄,帳外拿住一人,他卻說是高句麗國使者,嚷著要見世兄。”仲堅恰好來到大帳門口,看到楊二便輕聲報道。


    “哦?高句麗國使者來此何幹?宣~”楊二說罷,忙又走向自己的座椅,轉身坐下等待著高句麗國使者的覲見。


    伴隨著天空傳來的一陣雷鳴聲,帳簾一挑,仲堅引著一個身穿高句麗國貴族文士衣著的中年男子走了進來。


    “高句麗國殿前執事李在榮覲見大隋國皇帝陛下~”李在榮上前便給上首位落座的楊二深輯一躬道。


    “免了。原來汝就是李在榮,想必就是那個在朕額洛陽城謀殺榮留王高建武的主謀吧?你來朕這裏就不怕朕將你斬首以祭奠朕的好友麽?”


    楊二聽到李在榮的名字便想起了刑督部對高建武遇刺後的調查報告,上麵就寫明女殺手背後的主謀就是一個叫李在榮的淵蓋太祚親信幕僚,故現在有此一問。


    “嗬嗬!殺掉高建武乃是在下受我主親命,不得不為之。正所謂兩國交戰,各為其主,某~”


    “好了,朕問你,來此見朕何意?該不會是替淵蓋太祚投遞降表來的吧?”楊二沒好氣的打斷了還在拽文的李在榮,直接動問道。


    “嗬嗬嗬嗬~”楊二話音一落,帳中眾將全都大笑起來。


    “陛下,在下此來恐要讓陛下失望了。在下倒是帶有國書一份,卻不是我主降書,請陛下過目~”李在榮不卑不亢的說著,同時從懷中取出一個竹筒來,遞給了上前來的仲堅。


    “嗬嗬!這才好戲上演,就要請和麽?”楊二看罷這封由淵蓋太祚寫給他的親筆信後說道。


    “陛下,難道還有必要接著打下去麽?數月以來,陛下傾百萬之眾數路圍攻我高句麗國,現在幾處戰場沒一處占到好去,不如早早罷兵歇戰。”


    “哼哼!淵蓋太祚打的好主意,竟拿我朝的遼東做禮物勸朕休戰,實屬荒唐!不過,這信中提到的千年參倒是好東西。”


    “陛下,我主為表和談誠意特地獻上我國國寶千年人參兩隻,望陛下笑納。山參現在帳外在下隨從行囊內。”


    “仲堅~”楊二扭頭看向仲堅說道。


    “是,世兄。”


    仲堅應了一聲後便朝帳外而去。


    片刻之後,兩顆放在絲綢布帛上的千年山參出現在楊二眼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隋風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莫名堂阿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莫名堂阿偉並收藏隋風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