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三日,城外韓擒虎部官軍並未像想象中的那樣對黎陽城發動攻擊,而是駐紮在南岸遠遠的瞄著黎陽城。
這一反常舉動反而讓城中的楊玄感等人感到心慌不已。
這天,楊玄感派人找來駐守水門無事可做的高可仁進府商議。
“高先生,你來說說韓擒虎為何不來攻打城池,他在等什麽?”楊玄感問道。
“楚王,韓擒虎不動,無非兩點緣由。一是他兵力不足,打不動這黎陽城,在等其他官軍前來圍攻黎陽;二是防範陳國司空章昭達大軍沿河而來。若是高某猜的不錯,那章昭達、徐子陵的江南義軍已在北上路途之中了。幾日之後便會與我等會師於黎陽城中。”高可仁搖頭晃腦的說著。
“嗯!若是江南義軍到此最好。但要是其他官軍先到,我等在這城中便陷入被動了。”楊玄感沒有高可仁那麽好的心情,他的謹慎多疑已經令他覺得情況不妙了。
“稟報楚王。”
正在二人交談之際,府外進來一個中軍校尉來報。
“何事?快說。”
“報楚王,探馬探得原已北上的黎陽守軍吳烈、何倫部已從範陽迴援黎陽了,最多兩日便可抵達東門外。”
“啊?吳烈他們不是隨楊廣同往遼東了麽?怎麽會重返黎陽?“
楊玄感大驚,看向高可仁,想從高可仁那裏找尋答案。隻不過此時的高可仁也是一臉的懵逼中。
“報~楚王,對岸又有官軍大隊騎兵出現,遠遠望去大旗上有一”賀若“二字”又一個中軍急匆匆的進府來報。
“此定是駐守廬州的賀若弼部人馬趕來了,我軍形勢不妙。“楊玄感肯定了心中的不安說道。
“楚王,我關東士族反隋,他廬州官軍必然出動,也屬正常。他若不來反倒奇怪了,楚王不必驚慌。“高可仁趕忙安慰道。
“報~黃河上遊來了一隻船隊,規模頗大,有船數百。不知何處人馬?“又一中軍闖入來報,驚嚇的楊玄感手中茶杯好懸掉地上。
“快,高先生隨本王去南門觀望。“楊玄感放下茶杯便起身往外走,高可仁也覺不妙,忙起身跟上。
很快,二人登上了南城門樓。
這時,鎮守南門的大將劉黑闥已經在手搭涼棚向西南方向上的河麵觀望著。
“劉將軍,可有看清河麵敵軍?“楊玄感急問道。
“末將已經看清了,戰船旗艦非常好認,艦上大旗上書”宇文“二字,顯然是上遊京城宇文成都的禁衛軍出動了。我這南門來的官軍可是不少啊!“劉黑闥有些無奈的說道。
楊玄感抬眼看去。果然,看到寬廣的河麵上一艘巨大的戰船尤其醒目,而這戰船上高懸一麵大旗上正分明寫著“宇文“二字。
“啊?果然是宇文成都的京城禁軍。高先生這可如何是好?城外官軍越來越多了,不如早些棄城而走。“
楊玄感第一反應便是逃,這個已經形成了習慣,正是因為他潛意識中對危險的預警,才能每每選擇逃跑的時間正確,才一次次脫逃成功。這時,他的潛意識又在向他報警了。
“不可棄城,楚王你看這天下我等還能去何處?又到哪裏去找一處如腳下黎陽城這般的堅城。我等一旦棄城而逃,定然潰散,如同喪家之犬般,這讓天下義士又如何想?隻有奮起與官軍一戰,才能贏得天下反隋義士之心,那時普天之下反隋烽火才能四起。楚王可派人前往江南一線聯絡章昭達、徐子陵的江南義軍,也許他那處義軍正在北上路途中。隻要江南義軍到了,定可將眼前之敵分化開去。“
高可仁厲聲說道,眼中不經意間流露出一股對楊玄感膽魄的蔑視。
“即如是說,那本王就派出心腹前往江南。但還請先生預作最壞打算。”見高可仁說的在理,楊玄感調整了下驚恐的心緒後說道。
“嗯!高某自有安排。為反隋大義,還請楚王無論如何先守住此城。”高可仁拱手請求道。
“請先生寬心,本王手下將士士氣正盛自會緊守此城不失的。”
高可仁聽了這才點了點頭,又轉頭看向河麵上越聚越多的官軍戰船。
對於去往江南各處遊說原陳國舊臣起兵反隋一事的原陳國司空章昭達來說,這一行倒還順利。多有陳國退隱民間的舊臣給予原司空章昭達麵子,不僅積極參與還提供了大量的金銀已作募兵之用。
在章昭達和徐子陵兩人的暗中運轉下,原衷於陳國的退役士卒和原陳國大將軍徐子健手下舊將紛紛慕名投軍,不到兩個月便聚齊了近萬江南反隋義軍,聲勢逐漸響亮,使得蟄伏在龍門山中的義軍營地也逐漸熱鬧起來。
這天,楊玄感自淮陰起事並迅速占據黎陽城的消息接二連三的傳來,這讓章昭達和徐子健等一幹義軍將領們均感興奮。
按照事前和楊玄感的約定,他們將率領江南義軍出龍門山渡過長江北上黎陽與楚王楊玄感義軍合兵的。為此,二人在軍帳中聚將商議著進兵路線。
“諸位,從眼下情形看,我軍當出龍門一路向北從當塗過江。江北廬州和盱眙兩地官軍現已被吸引至黎陽城,江北這一帶盡皆空虛。我義軍這一路北山沿途還可盡攬反隋投軍義士,壯大自身,無論如何都是好的。諸位以為如何?”章昭達指著地圖說道。
“嗯!章司空此行軍路線倒是合理,於我軍有利。但是,現今黎陽城已經吸引了眾多官軍進剿,光是駐守廬州和盱眙兩地的官軍便有十萬之數,我軍應約前去豈不是避虛就實,如同飛蛾撲火麽?”徐子陵問道。
此言一出,猶如一盆冷水當頭潑下,讓包括章昭達在內主張南北義軍合攏的眾人頓時啞口無言,麵麵相覷。
“是啊!徐將軍此言精辟,現今時局已非,黎陽成了隋軍重點清剿之地。先不說我江南義軍能否渡過黃河與之會師城中,就是那駐守通濟渠口的官軍韓擒虎和賀若弼兩軍我等亦是敵不過的。何必再去黎陽呢?不如趁中原空虛,我義軍盡快打下一處以為根基。至於黎陽城麽?就讓他為我等吸引官軍也好。”原陳國老邁的仆射公袁憲提議道。
“章司空,末將覺得袁仆射公說的不錯,我等不用去黎陽就死。”徐子陵見義軍中份量極重的袁憲支持自己說法,底氣便更加足了些。
“嗯!兩位所言極是啊!隻怪老夫一時糊塗,險些讓我義軍陷於是非之地啊!據說,楊玄感自封為了楚王,他麾下義軍也成了楚軍。而我江南義軍本著複我陳國之目的起兵造反,原本初衷便與他楚軍格格不入。也罷!就不去黎陽趟那灘渾水了。不過,仆射公和子陵將軍所說的去那中原地區擴充根基,本官也並不認同。”
“哦?我等願聞其詳。”袁憲不解的問道。
“諸位,江北中原一帶雖然富足,人口也多,貌似建功立業之地。但諸位請想,我義軍子弟都是江南人士,若是要營建根基不如就在江南。如是更有利我軍擴軍複國,諸位以為呢?”
“嗯~嗬嗬!章司空高見,是我等見不得中原繁榮,有些妄想了。”袁憲笑著自諷道。
“那依司空之見,我等出了龍門山欲往何處立根?”徐子陵問道。
“依本司空看,不如就打這裏~建康!”章昭達指著地圖上的建康城說道。
“建康城不好打啊!先不說城牆高大難攻,就說城中府兵也不下2萬,加上江南道治所揚州距此不遠,一旦揚州官軍來援,我軍便進退失據矣!”
“嗬嗬!仆射公隻說對了一半,可知建康城中大部百姓原本就是我陳國人,我義軍為複國而去,城中百姓必然心屬我軍。隻需事先派人進城稍加煽動,便能形成裏應外合之勢。城中府兵豈能抵擋?”
“司空之言不錯,若是能一舉攻占建康與我義軍極為有利,原陳國百姓定然擁戴我軍,我陳國亦複國有望。”徐子陵略感興奮的說道。
“好!那就決定出兵建康。”袁憲也不再猶豫了,厲聲說道。
“傳令:全軍速做出兵準備,後天一早全軍出山。”
“是。”帳內眾將齊聲應道,人人麵帶喜色。
江南義軍如此決定無異於直接拋棄了楊玄感部義軍,而且還讓楊玄感成了掩護江南義軍出動的棋子。這是令楊玄感和高可仁等萬萬沒有想到的。
同樣受益的還有正在和大隋交戰中的高句麗國。
原本搭乘商船欲潛入內地的高句麗謀臣李在榮,剛一上岸便得知了楊玄感在淮陰舉兵造反並攻取了黎陽的消息,一時間大喜。
無需再去淮陰城了,李在榮帶著隨從直接登上返迴高句麗國的商船便渡海而迴了,他要把這好消息盡快帶給正盼著這消息的高句麗國王淵蓋太祚。
“楊玄感已經占領了黎陽城!好!好啊!他國內已亂,我北方前線壓力頓減。請在榮先生不吝辛苦,再往丸都城一趟,將消息報與大將軍。”
“臣遵旨。”
而就在高句麗國正為大隋內部戰亂歡欣鼓舞之際,大隋膠州水師和來護兒的山陽大軍正漸漸靠近高句麗國西海岸。
若是,李在榮在他登陸大隋的登州港口多住幾日再迴,定能得到甚至能看到膠州水師戰船鋪滿半島西海的壯麗場景。
這一錯過便注定了高句麗國的一場悲劇開始。
得知黎陽城被楊玄感義軍占據的消息,最高興的莫過與身在遼東柳城的楊二了。
看著張楚派人送來的軍報,楊二在自己帳中笑出了豬叫聲。
“嗬嗬!這群愚蠢的豬,老子畫了個圈他就老老實實的往裏跳,蠢~蠢的可愛至極!嗬嗬~嗬嗬~”楊二跺著腳的大笑不已著。
“世兄,難不成楊玄感已然被擒?”仲堅忍不住的問著。
“這倒沒有,不過也差不多了。一座孤城被我數十萬大軍包圍了,除非這次楊玄感長出翅膀來飛走,否則必定被擒,嗬嗬!還想跟我鬥。”
“誒~李將軍來了。”
這時,李靖從外麵進賬來,仲堅看到忙和李靖打著招唿,順便提醒還在大笑中的楊二,注意君儀。
“哦~李靖將軍來了,找朕可有要事?”楊二忙止住笑,問著李靖。
“稟陛下,末將得到消息,我右路軍薛萬徹、範仕寅部和15軍楚能部聯手攻下了赤峰城了,現在向龍源城挺進之中,不過要翻越千山山脈,行軍速度也就慢了下來。末將還得知丸都城方向已經派出了一股援軍正星夜向龍源城而去。估計,高句麗援軍會先於我軍抵達龍源城,這將對我軍攻占龍源不利。”
“嗯!朕知道了。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畢竟下這盤大棋的不止我一家,朕有矛他便有盾。都知這龍源城關係雙方得失,他不出援兵才怪。可派人前去告知薛萬徹,到了龍源城下打得了便打,打不得便圍住他。北方打成膠著不怕,隻要拖住他北方兵力即可,勝敗與否全看他高句麗空虛的南部能否守得住。同樣,也派人去告知秦瓊將軍,都不急於一戰,拖住各自當前之敵便好。為給高句麗北方施壓,我柳城大軍可前出至懷遠、通定兩城,牽製和威脅遼水對岸的銀城和武英邏兩城,使其北方之兵不能退過鴨綠水。”
“是,末將即刻去辦。”
李靖拱手一禮後,退出了大帳,也並未問楊二在帳中狂笑不已的原因。
“世兄,這都到此多長時間了,也未見你急著殺過江去,這迴倒不急了,全不似親征西突厥時那樣,恨不得去了就當先鋒使。”
“嗬嗬!急什麽?不急。這裏不同西域,你沒見著外麵都是看不到邊際的山林麽?進去了說不定哪裏便殺出一股伏兵來,就是夜晚紮營還要擔心會不會燃起一場深林大火來。林子大了,什麽事都能發生的。再說,為兄在這裏出現就是為了牽製住高句麗國主力大軍,目前看,為兄的目的達到了。”
“世兄,小弟覺得不如讓左天成的飛艇戰隊來一趟,有飛艇戰隊在,滅高句麗國容易的很。”
“嗬嗬!哪有說的那麽容易。飛艇戰隊過來要飛越高高的太行山,原本就危險。再說,飛艇戰隊從空中俯瞰,下麵全是綠色深林,到哪裏去找高句麗人呢?還有,想在山林中找一塊可以降落的平地都難,飛艇戰隊打高句麗不好使。”
這一反常舉動反而讓城中的楊玄感等人感到心慌不已。
這天,楊玄感派人找來駐守水門無事可做的高可仁進府商議。
“高先生,你來說說韓擒虎為何不來攻打城池,他在等什麽?”楊玄感問道。
“楚王,韓擒虎不動,無非兩點緣由。一是他兵力不足,打不動這黎陽城,在等其他官軍前來圍攻黎陽;二是防範陳國司空章昭達大軍沿河而來。若是高某猜的不錯,那章昭達、徐子陵的江南義軍已在北上路途之中了。幾日之後便會與我等會師於黎陽城中。”高可仁搖頭晃腦的說著。
“嗯!若是江南義軍到此最好。但要是其他官軍先到,我等在這城中便陷入被動了。”楊玄感沒有高可仁那麽好的心情,他的謹慎多疑已經令他覺得情況不妙了。
“稟報楚王。”
正在二人交談之際,府外進來一個中軍校尉來報。
“何事?快說。”
“報楚王,探馬探得原已北上的黎陽守軍吳烈、何倫部已從範陽迴援黎陽了,最多兩日便可抵達東門外。”
“啊?吳烈他們不是隨楊廣同往遼東了麽?怎麽會重返黎陽?“
楊玄感大驚,看向高可仁,想從高可仁那裏找尋答案。隻不過此時的高可仁也是一臉的懵逼中。
“報~楚王,對岸又有官軍大隊騎兵出現,遠遠望去大旗上有一”賀若“二字”又一個中軍急匆匆的進府來報。
“此定是駐守廬州的賀若弼部人馬趕來了,我軍形勢不妙。“楊玄感肯定了心中的不安說道。
“楚王,我關東士族反隋,他廬州官軍必然出動,也屬正常。他若不來反倒奇怪了,楚王不必驚慌。“高可仁趕忙安慰道。
“報~黃河上遊來了一隻船隊,規模頗大,有船數百。不知何處人馬?“又一中軍闖入來報,驚嚇的楊玄感手中茶杯好懸掉地上。
“快,高先生隨本王去南門觀望。“楊玄感放下茶杯便起身往外走,高可仁也覺不妙,忙起身跟上。
很快,二人登上了南城門樓。
這時,鎮守南門的大將劉黑闥已經在手搭涼棚向西南方向上的河麵觀望著。
“劉將軍,可有看清河麵敵軍?“楊玄感急問道。
“末將已經看清了,戰船旗艦非常好認,艦上大旗上書”宇文“二字,顯然是上遊京城宇文成都的禁衛軍出動了。我這南門來的官軍可是不少啊!“劉黑闥有些無奈的說道。
楊玄感抬眼看去。果然,看到寬廣的河麵上一艘巨大的戰船尤其醒目,而這戰船上高懸一麵大旗上正分明寫著“宇文“二字。
“啊?果然是宇文成都的京城禁軍。高先生這可如何是好?城外官軍越來越多了,不如早些棄城而走。“
楊玄感第一反應便是逃,這個已經形成了習慣,正是因為他潛意識中對危險的預警,才能每每選擇逃跑的時間正確,才一次次脫逃成功。這時,他的潛意識又在向他報警了。
“不可棄城,楚王你看這天下我等還能去何處?又到哪裏去找一處如腳下黎陽城這般的堅城。我等一旦棄城而逃,定然潰散,如同喪家之犬般,這讓天下義士又如何想?隻有奮起與官軍一戰,才能贏得天下反隋義士之心,那時普天之下反隋烽火才能四起。楚王可派人前往江南一線聯絡章昭達、徐子陵的江南義軍,也許他那處義軍正在北上路途中。隻要江南義軍到了,定可將眼前之敵分化開去。“
高可仁厲聲說道,眼中不經意間流露出一股對楊玄感膽魄的蔑視。
“即如是說,那本王就派出心腹前往江南。但還請先生預作最壞打算。”見高可仁說的在理,楊玄感調整了下驚恐的心緒後說道。
“嗯!高某自有安排。為反隋大義,還請楚王無論如何先守住此城。”高可仁拱手請求道。
“請先生寬心,本王手下將士士氣正盛自會緊守此城不失的。”
高可仁聽了這才點了點頭,又轉頭看向河麵上越聚越多的官軍戰船。
對於去往江南各處遊說原陳國舊臣起兵反隋一事的原陳國司空章昭達來說,這一行倒還順利。多有陳國退隱民間的舊臣給予原司空章昭達麵子,不僅積極參與還提供了大量的金銀已作募兵之用。
在章昭達和徐子陵兩人的暗中運轉下,原衷於陳國的退役士卒和原陳國大將軍徐子健手下舊將紛紛慕名投軍,不到兩個月便聚齊了近萬江南反隋義軍,聲勢逐漸響亮,使得蟄伏在龍門山中的義軍營地也逐漸熱鬧起來。
這天,楊玄感自淮陰起事並迅速占據黎陽城的消息接二連三的傳來,這讓章昭達和徐子健等一幹義軍將領們均感興奮。
按照事前和楊玄感的約定,他們將率領江南義軍出龍門山渡過長江北上黎陽與楚王楊玄感義軍合兵的。為此,二人在軍帳中聚將商議著進兵路線。
“諸位,從眼下情形看,我軍當出龍門一路向北從當塗過江。江北廬州和盱眙兩地官軍現已被吸引至黎陽城,江北這一帶盡皆空虛。我義軍這一路北山沿途還可盡攬反隋投軍義士,壯大自身,無論如何都是好的。諸位以為如何?”章昭達指著地圖說道。
“嗯!章司空此行軍路線倒是合理,於我軍有利。但是,現今黎陽城已經吸引了眾多官軍進剿,光是駐守廬州和盱眙兩地的官軍便有十萬之數,我軍應約前去豈不是避虛就實,如同飛蛾撲火麽?”徐子陵問道。
此言一出,猶如一盆冷水當頭潑下,讓包括章昭達在內主張南北義軍合攏的眾人頓時啞口無言,麵麵相覷。
“是啊!徐將軍此言精辟,現今時局已非,黎陽成了隋軍重點清剿之地。先不說我江南義軍能否渡過黃河與之會師城中,就是那駐守通濟渠口的官軍韓擒虎和賀若弼兩軍我等亦是敵不過的。何必再去黎陽呢?不如趁中原空虛,我義軍盡快打下一處以為根基。至於黎陽城麽?就讓他為我等吸引官軍也好。”原陳國老邁的仆射公袁憲提議道。
“章司空,末將覺得袁仆射公說的不錯,我等不用去黎陽就死。”徐子陵見義軍中份量極重的袁憲支持自己說法,底氣便更加足了些。
“嗯!兩位所言極是啊!隻怪老夫一時糊塗,險些讓我義軍陷於是非之地啊!據說,楊玄感自封為了楚王,他麾下義軍也成了楚軍。而我江南義軍本著複我陳國之目的起兵造反,原本初衷便與他楚軍格格不入。也罷!就不去黎陽趟那灘渾水了。不過,仆射公和子陵將軍所說的去那中原地區擴充根基,本官也並不認同。”
“哦?我等願聞其詳。”袁憲不解的問道。
“諸位,江北中原一帶雖然富足,人口也多,貌似建功立業之地。但諸位請想,我義軍子弟都是江南人士,若是要營建根基不如就在江南。如是更有利我軍擴軍複國,諸位以為呢?”
“嗯~嗬嗬!章司空高見,是我等見不得中原繁榮,有些妄想了。”袁憲笑著自諷道。
“那依司空之見,我等出了龍門山欲往何處立根?”徐子陵問道。
“依本司空看,不如就打這裏~建康!”章昭達指著地圖上的建康城說道。
“建康城不好打啊!先不說城牆高大難攻,就說城中府兵也不下2萬,加上江南道治所揚州距此不遠,一旦揚州官軍來援,我軍便進退失據矣!”
“嗬嗬!仆射公隻說對了一半,可知建康城中大部百姓原本就是我陳國人,我義軍為複國而去,城中百姓必然心屬我軍。隻需事先派人進城稍加煽動,便能形成裏應外合之勢。城中府兵豈能抵擋?”
“司空之言不錯,若是能一舉攻占建康與我義軍極為有利,原陳國百姓定然擁戴我軍,我陳國亦複國有望。”徐子陵略感興奮的說道。
“好!那就決定出兵建康。”袁憲也不再猶豫了,厲聲說道。
“傳令:全軍速做出兵準備,後天一早全軍出山。”
“是。”帳內眾將齊聲應道,人人麵帶喜色。
江南義軍如此決定無異於直接拋棄了楊玄感部義軍,而且還讓楊玄感成了掩護江南義軍出動的棋子。這是令楊玄感和高可仁等萬萬沒有想到的。
同樣受益的還有正在和大隋交戰中的高句麗國。
原本搭乘商船欲潛入內地的高句麗謀臣李在榮,剛一上岸便得知了楊玄感在淮陰舉兵造反並攻取了黎陽的消息,一時間大喜。
無需再去淮陰城了,李在榮帶著隨從直接登上返迴高句麗國的商船便渡海而迴了,他要把這好消息盡快帶給正盼著這消息的高句麗國王淵蓋太祚。
“楊玄感已經占領了黎陽城!好!好啊!他國內已亂,我北方前線壓力頓減。請在榮先生不吝辛苦,再往丸都城一趟,將消息報與大將軍。”
“臣遵旨。”
而就在高句麗國正為大隋內部戰亂歡欣鼓舞之際,大隋膠州水師和來護兒的山陽大軍正漸漸靠近高句麗國西海岸。
若是,李在榮在他登陸大隋的登州港口多住幾日再迴,定能得到甚至能看到膠州水師戰船鋪滿半島西海的壯麗場景。
這一錯過便注定了高句麗國的一場悲劇開始。
得知黎陽城被楊玄感義軍占據的消息,最高興的莫過與身在遼東柳城的楊二了。
看著張楚派人送來的軍報,楊二在自己帳中笑出了豬叫聲。
“嗬嗬!這群愚蠢的豬,老子畫了個圈他就老老實實的往裏跳,蠢~蠢的可愛至極!嗬嗬~嗬嗬~”楊二跺著腳的大笑不已著。
“世兄,難不成楊玄感已然被擒?”仲堅忍不住的問著。
“這倒沒有,不過也差不多了。一座孤城被我數十萬大軍包圍了,除非這次楊玄感長出翅膀來飛走,否則必定被擒,嗬嗬!還想跟我鬥。”
“誒~李將軍來了。”
這時,李靖從外麵進賬來,仲堅看到忙和李靖打著招唿,順便提醒還在大笑中的楊二,注意君儀。
“哦~李靖將軍來了,找朕可有要事?”楊二忙止住笑,問著李靖。
“稟陛下,末將得到消息,我右路軍薛萬徹、範仕寅部和15軍楚能部聯手攻下了赤峰城了,現在向龍源城挺進之中,不過要翻越千山山脈,行軍速度也就慢了下來。末將還得知丸都城方向已經派出了一股援軍正星夜向龍源城而去。估計,高句麗援軍會先於我軍抵達龍源城,這將對我軍攻占龍源不利。”
“嗯!朕知道了。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畢竟下這盤大棋的不止我一家,朕有矛他便有盾。都知這龍源城關係雙方得失,他不出援兵才怪。可派人前去告知薛萬徹,到了龍源城下打得了便打,打不得便圍住他。北方打成膠著不怕,隻要拖住他北方兵力即可,勝敗與否全看他高句麗空虛的南部能否守得住。同樣,也派人去告知秦瓊將軍,都不急於一戰,拖住各自當前之敵便好。為給高句麗北方施壓,我柳城大軍可前出至懷遠、通定兩城,牽製和威脅遼水對岸的銀城和武英邏兩城,使其北方之兵不能退過鴨綠水。”
“是,末將即刻去辦。”
李靖拱手一禮後,退出了大帳,也並未問楊二在帳中狂笑不已的原因。
“世兄,這都到此多長時間了,也未見你急著殺過江去,這迴倒不急了,全不似親征西突厥時那樣,恨不得去了就當先鋒使。”
“嗬嗬!急什麽?不急。這裏不同西域,你沒見著外麵都是看不到邊際的山林麽?進去了說不定哪裏便殺出一股伏兵來,就是夜晚紮營還要擔心會不會燃起一場深林大火來。林子大了,什麽事都能發生的。再說,為兄在這裏出現就是為了牽製住高句麗國主力大軍,目前看,為兄的目的達到了。”
“世兄,小弟覺得不如讓左天成的飛艇戰隊來一趟,有飛艇戰隊在,滅高句麗國容易的很。”
“嗬嗬!哪有說的那麽容易。飛艇戰隊過來要飛越高高的太行山,原本就危險。再說,飛艇戰隊從空中俯瞰,下麵全是綠色深林,到哪裏去找高句麗人呢?還有,想在山林中找一塊可以降落的平地都難,飛艇戰隊打高句麗不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