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王上,那個楊公子不可小覷了,他乃是前大隋已故越王之子,有名的太子黨人。眼下大隋關東士族階層無不對隋皇楊廣充滿怨氣,而楊公子正可利用這股壓製已久的怨氣振臂一唿,相信士族武裝必然揭竿而起,大隋國內便可大亂。微臣迴國之前已經問過他等舉事造反計劃,一旦得手,身處遼東的隋皇楊廣大軍必亂。大將軍隻需抵擋住隋軍南下進攻,靜待大隋國內亂起便可。那時,在相機出兵擊隋可得大勝。“


    “好!本將軍押的就是這個“寶”,隋軍軍心一亂,便是我國反擊之時。”淵蓋蘇文充滿信心的說著。


    群臣聽後,俱都安下心來。


    大隋東北與高句麗國一江之水相隔的通定城,現在已經成了巨大的兵營。隋軍東北戰區主力10萬精銳已經作好隨時渡江進入高句麗國領土的準備。但從楊二等人的望遠鏡看向遼水河對岸,卻是一個人影也沒有。


    “看來高國麗國軍隊並無阻止我大軍渡江的準備。“楊二放下望遠鏡對身邊眾將說道。


    “陛下,如今兩軍形勢乃我強敵弱,高句麗軍隊避開我軍鋒芒,隻在意憑險據守以阻擋我軍南下步伐,發揮其優勢。料我軍渡江會一帆風順的。”


    “嗯!李靖將軍說的是啊!山高路險是其可依仗的優勢,這仗不好打啊!”楊二收起望遠鏡,攏了攏領口便要轉身迴營。


    初春的東北大地仍舊是春寒料峭的天氣,尤其是江麵上的風吹來,淩冽的很。


    迴到軍帳之中,楊二徑直走到桌案前,凝神觀看著地圖。


    李靖等眾將也都圍在身邊看著,不時有將領指點著地圖小聲嘀咕著。


    “嗬嗬!伯當將軍素有謀略,不妨跟朕說說汝之想法。”聽到王伯當正和謝映登小聲分析著戰場布局,楊二便笑著讓他講講他的看法。


    “嗬嗬!陛下,某之想法還未成熟,恐讓陛下和李靖將軍見笑。”


    “今天這帳中沒有大小,諸位若有想法盡管說出來,隻要可行,誰的計策好聽誰的。”


    “那好,陛下。以某之意,我大軍渡江後直撲對岸高句麗國的銀城。想必見我軍到來,銀城那些許的守軍必然棄城而走。我大軍取得銀城後,在向南進攻便進入了遼東東部的山區。某和映登所領的擲彈筒營可擔當前鋒,直抵高句麗國北方四城腳下,以火器猛攻山上關隘,或可突破。”


    “嗯!想法雖好。但擲彈筒攻擊也有弱點,一是射程不夠遠,二是仰攻山上堅城恐效果不大,第三,若是遇到敵軍在山中埋伏,汝擲彈筒營恐折損過大。前鋒還是另選他人吧!擲彈筒營還是到了城下後見機行事為好。”


    “是,陛下。”王伯當並未爭辯,他知道自己的想法有些幼稚了。


    “陛下,末將看還是先不要渡江了,隻需先在江麵上搭設好可隨時過江的浮橋,派數千人去對岸監視敵軍即可。待左右兩側攻擊得手後,正麵之敵必然驚慌,那時我中路主力在渡江南下不遲。”李靖獻計道。


    “嗯!不錯。我主力就算過去了也必然受阻於其城下,到時進不得退不得,還要擔心身後浮橋被毀,瞻前顧後的確實難受,不過江也罷!先看薛萬徹和秦瓊兩軍的攻擊結果再說。”楊二眼睛離開地圖後說道。


    “陛下,如此我等也正可在此等待援軍到來。更可等待來護兒和水師魯明星將軍攻擊高句麗南方的消息再定出兵南下時間。”王伯當此時提議著。


    “嗯~是啊!以前是朕小看了這高句麗國實力啊!不過,就算他是一頭蠻牛,朕也要用小刀子慢慢刮,直刮到它倒下為止。”


    就在這時,外麵走進一個小校來到李靖耳邊耳語了幾句後又趕忙退了出去。


    “陛下,方才軍情處高句麗百戶於雷派人來報,說萊州水師魯明月部和第15軍已經抵達遼水河入海口了,15軍楚能部正在登陸以期從南邊攻擊新城。魯明月部戰船正沿江而上接應我薛萬徹部大軍渡河攻擊新城。“


    “哦?這麽快。”


    聽了李靖的稟報後楊二又忙撲到桌案前詳細的看著地圖,找著新城的位置。


    “好!楚能將軍做的好。正該直接登岸攻擊新城之敵。李靖將軍,這右路薛萬徹及水師魯明月部以及第15軍如何作戰就交給你了。“


    “是,陛下。末將這就派人去下令薛萬徹部登船渡江並配合第15軍圍攻新城。然後再攻占整個遼東半島並攻取龍源城阻斷高句麗國北上支援通道。為我中路軍爭取好的進攻態勢。“


    “好!很好!朕就在這裏靜候薛萬徹將軍得勝消息。左路秦瓊第6軍可有消息?“


    “稟陛下,第6軍尚無消息傳來,想是此刻正在山林中穿插前進。”


    “唉!在山中行軍實屬不易啊!那一片可都是原始叢林。“楊二輕歎口氣念道。


    此刻浮現在他腦海中的盡然是千年之後穿插在雪域叢林中的誌願軍的形象。好在自己打造的軍隊似乎什麽都不缺,還在裝備上遠勝過對方。


    大隋皇上楊廣已經抵達東北前線的消息足以讓淮陰城潛伏的楊玄感等人興奮。


    這預示著屬於他們的機會到來了。


    “劉將軍,這幾日秘密收攏各碼頭的兄弟到城外西山中聚集,那裏有我高家祠堂,裏麵備有夠你們兄弟半個月的糧食。那裏足夠隱蔽,你等兄弟可在那裏練兵。等待各路人馬都到那裏聚齊後再打出義軍旗號。“高士遠對劉黑闥說道。


    “好!就依汝。三日內我劉黑闥的一千弟兄全數到齊,不過手頭上稱手的家夥不多,還需高員外想想辦法。“


    “我那祠堂裏便有一些,汝隻管拿去用便是了。“


    “好!多謝員外了。”劉黑闥高興的對高士遠拱手道謝著,隨後帶著隨從離去。


    “高兄,這兩日渤海王李子通便要帶著手下數千弟兄過來,還需高兄妥善安置為好。”楊玄感對高士遠說道。


    “賢弟勿憂,隻要李子通和他手下人不張揚,不鬧事,為兄便會派專人到路上去接他,接到後直接去往西山聚義便是。”


    “高兄安排的是,最好都不要來這淮陰城中過。”


    “這個無需兄弟擔心,每家族長都知道這城中不乏朝廷探子。值此關鍵時刻,我等更要小心為是。”


    “兄長說的是。”


    “前日,依賢弟之意,高某找高人仿了一份楊勇血詔,有了這份先皇楊勇的密詔,看誰還敢和兄弟搶這義軍盟主之位,兄弟你先看看這詔書還看的過麽?”


    楊玄感一聽大喜,忙接過高士遠從懷中取出的一份帶有血漬的密詔。


    “嗬嗬!好,好啊!這詔書足可以假亂真了。唉!楊勇現在榆林城,居所被刑督部監視的嚴密,任誰都不能靠近,否則也無需這份偽詔了。不過,以我越王楊家和先皇楊勇關係,小弟持有此詔書當誰敢不信。”楊玄感愜意的大笑著。


    有了這詔書,關東士族們絕對會臣服在自己腳下,這也正是對付李子通和劉黑闥的殺手鐧。


    就在楊玄感等人得意的時候,淮陰城中某一酒樓頂層包房內,有一人正舉著望遠鏡觀察著遠處的高士遠府,看著不時進出高府的各種人。


    “嗬嗬!友軍呐,你選的這地方不錯嘛!居高臨下看的非常清楚。”


    “督相過獎了,卑職向督相學習的地方還多的很呢!”


    原來,在這隱蔽之處監視高府的二人正式大隋刑督部大佬張恆和其手下得力督察使雷友軍。


    “自從陛下親征高句麗去了東北前線後,這高府進出人員可有可疑之處?”張恆迴到桌案前坐下問道。


    “督相,自陛下到了黎陽城,這高府就是淮陰城最熱鬧的府邸了,人員進出頻繁的很,若不是掛著高府的門牌,說他那裏是賭場都不為過,實在是囂張的很呐!”雷友軍過來一邊給張恆倒茶一邊說著。


    “哼哼!秋後的螞蚱沒幾天蹦躂了。說吧!都看到那些可疑的人物進出了。”


    “督相還記得曾經的渤海李子通麽?這廝就算化了妝卑職也能認出來,他卻是這高府的常客。還有個碼頭混混頭子名叫劉黑闥的,卑職查過了,此人從前是定陽王劉武周的親隨家將,耍的一把大刀,有些本事。”


    “哦?還有呢?楊玄感靠這兩人還掀不起浪來。”張恆放下茶杯厲聲問道。


    “稟督相,還有一人身份高貴,就是那陳國原司空章昭達還有一隨從,卑職也查了,是陳國大將軍徐子健的胞弟徐子陵,此二人在高府住的時間不短,近日卻不見出入了。想必是趁夜從後門走了,至於去了何處,卑職不知。”


    “嗯~有點意思了。楊玄感盡然連陳國餘孽都找了過來,這人能耐不小啊!嗬嗬!還是陛下說的對,與其讓你我費盡心思去找這些反叛賊子,不如讓他們自己前來紮堆,我等也省了些力氣了。雷督察幹的不錯。”


    “多謝恩相誇讚!”


    “嗯!陛下去了東北前線,這兩國戰事眼看就要開打了,該是這幫叛逆舉事的時候了,這幾日尤其關鍵。士族們的家兵以及李子通的海盜匪兵們這幾日定然會聚攏一處,友軍你要把弟兄們派出城去,到各山中探查一番,看看這幫叛逆聚兵之地在哪裏?”


    “是,恩相。”


    “嗬嗬!高府可真熱鬧啊!這四鄉五地的士族們可都到齊了。友軍這裏隨時留人監視,本相今夜要去盱眙城麵見韓擒虎將軍,我們也該準備準備了。”


    “是,恩相,卑職親自在這裏監視高府,記下每個進出高府的人。”


    “嗯!查到他們起事的地點後,即可派人到盱眙報本相。”


    “是。”


    布置好一切後,當夜,張恆簡單畫了下狀便帶著十數個護衛保鏢,登上了前往盱眙城的一艘運糧船。


    這天,高府再次喧鬧起來。


    “玄感賢弟,諸位家主,好消息!好消息啊!據悉,楊廣那廝再次從中原內地調兵征伐高句麗,原駐山陽城的楊廣親衛大將來護兒率江南15萬大軍經膠州灣登船前往高句麗了,順帶還帶著了膠州水師全部。我這關東地區的隋軍官兵基本就空了,僅餘盱眙和廬州官軍未動了。嗬嗬!”高士遠有些得意的說道。


    “好啊!如此我等起事便少了許多顧慮了。盱眙、廬州兩地乃是兩個老邁的國公鎮守,對我等起事影響不大。”


    “是啊!現在局勢對我等越發有利了。”


    “楊公子,高賢侄,當抓住時機發動義舉啊!”


    “是啊!是啊!”


    一眾士族意見統一,不斷催促著他們認為是主心骨的楊玄感。畢竟這楊玄感是已故越王楊素的兒子,身份極為高貴,是自然的領袖。


    “嗯!諸公勿急,起事就在數日之內。現西山我高家祠堂以聚集了李子通、劉黑闥兩將的近5千義軍了,但尚顯不足,起事非得3萬將士不可,否則拿不下黎陽城。諸公,迴去後可將各家家兵派往西山聚齊,以便擇日舉旗反隋。”


    “好!好啊!我等就盼這一天了,我魏城李某迴去便讓吾子領兵前往西山,魏某兵馬不多,僅2000餘,但若義軍缺糧,魏某當傾力扶持。”


    “好!我河間衛家也即刻出兵到西山聚齊,順帶糧食2萬石前來。”


    一時間,眾世家紛紛表態出兵出糧。楊玄感和高士遠看在眼中樂在心裏,不住的笑著對眾世家家主點頭。


    在楊玄感心中,這些關東士族大家們早已將自己看作當仁不讓的義軍領袖了。這讓楊玄感十分開心。


    東北戰場爭奪遼東半島的大戰已經開始了,遼東戰役一開,意味著大隋全麵的攻伐高句麗國的大戰正式啟動。


    收複遼東的戰事因高句麗國在遼東半島的駐軍並不多而進展的極為順利。薛萬徹在參軍範仕寅的倡議下,派水師魯明月部4萬陸戰騎兵前往遼東半島各地搜繳殘餘高句麗國士卒。而自己三萬精銳騎兵匯同楚能將軍的第15軍則向東直撲赤峰城,目標直指龍源城要塞。


    與右路軍攻擊一切順利不同,左路秦瓊第6軍則在遼東東部的叢林中穿插確實極為不順,可謂是步步艱難,險象環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隋風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莫名堂阿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莫名堂阿偉並收藏隋風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