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嗬!好!玄遂先生果然是我大隋高士,一席話讓老夫茅塞頓開,這建康下轄五郡便是老夫的功勞。讓那些鳥不拉屎的地方就交給他人去搶便是。”


    “你~”賀若弼被反唇相譏,不禁一陣陣的氣結。


    “好!老伍,你有愛子、良將,老夫也有宇文將軍,就看誰為陛下打下的地盤多。”


    “嗬嗬嗬嗬~”看著這兩個老將隻顧呈口舌之快,眾人全都大笑不已。


    大江之上,陳國戰船雖有300多隻,但仍顯渺小。


    順水順風,戰船急速向下遊而去。在作為旗艦的船艙中,陳後主正陪著兩個妃子用著簡單的早餐。這時,徐子健和吳明徹兩將進入艙中。


    “陛下,預計中午船隊將抵達江都水麵。隻是現今江都為隋軍所占,少不得有一場水戰。”徐子健拱手稟報著。


    “徐將軍,朕隻想知道我軍能突破江都水軍堵截麽?”


    “陛下,末將已知江都水軍隻有中型戰船不足百艘,我水師戰船有300餘艘,當能衝過江都的。”吳明徹上前報道。


    “嗯!如此朕就放心了。好了,進屋去吃吧!朕還有事和二位將軍商議。”陳後主放下心來,打發二妃進內艙迴避。


    隨後,起身往艙外走,來到甲板上。一陣江風吹過,陳後主不禁打了個寒顫,忙緊了緊領口。


    “吳將軍,你久在水師,可知入海之後,茫茫大海之中可有好的去處?”望著茫茫大江,陳後主輕聲問著。


    “陛下,末將早聽人說起過,入海之後一路南下,便有一大島,此島最早在漢末三國時,便有吳國國君孫權派軍登島開發,也遷有數萬百姓在島上。末將建議陛下就去此島暫避大陸隋朝。”


    “哦?朕在江南怎未聽說東海之上有此島?”


    “陛下,那島與我陳國建州、福州兩郡隔海相望,之間距離僅有300餘裏,兩岸之間少有來往,故陛下不知。”


    “那島叫什麽?可有島主?”


    “迴陛下,那島名為流求,那島亦是一國,名為流求國。不過,我陳國水師6萬餘,可輕鬆將流求王驅趕,占這島輕而易舉,陛下勿憂。”


    “嗯~那就好。若是此去嶺南有變,便可揮師搶占流求。唉!朕實在有負列祖列宗啊!居然要退居一小島為生。”


    “陛下,船上風大,還是進艙吧!就要到江都水麵了,其他的還是等衝破阻截後在說吧!”徐子健怕陳後主受不了江風的寒意,忙提議道。


    “好!不過,你二人當想一想若是衝不破隋軍戰船,我等又當如何?”


    “陛下,不必擔心,無非是折損些戰船水兵罷了,我有300餘艘戰船至少能衝過去一半。”吳明徹再次安慰著情緒低落的陳後主。


    “好!你二人速去準備吧!朕有些暈船,要去內艙躺一躺。”


    “是,陛下,末將告退。”徐、吳二將隻得拱手而去。通過兩船間的跳板,來到自己的指揮船上。


    “老吳,你跟我說實話,這內河戰船能否出的海?本將雖不諳水性,但也知大海之上無邊無際,風浪極大,非是一般戰船可行的。”


    “徐將軍,事已至此,除了出海一博外,我等還能去何處?這長江兩岸隨時可以靠岸,但卻無我等立錐之地啊!”吳明徹看著江麵無奈的答道。


    “唉!且等過了江都再議吧!”徐子健也隻得這樣說道,一臉的滄桑和無可奈何。


    “吳達,快到江都了,為兄命你領200隻船為我水師開道,無論如何要衝過江都水麵。”


    “大哥,放心。小弟知道怎麽作。”說罷,抽身便去到自己船上。


    很快,徐子健便看到吳達船頭有一士卒在揮動著大旗,遠處各船也隨之揮旗響應著,逐漸便能看到整個船隊隊形發生了改變。


    此時,江都守軍已經探知陳國水師戰船傾巢而出順江直奔而來。


    江都城守將為杜伏威16軍副統製尹傑上校,引5000將士守衛江都城,對岸的金口城為副統製邢曠上校,同樣引著5000將士駐守金口,兩城如同長江下遊上的兩扇大門,一南一北將長江江麵封鎖。而江麵上則是膠州水師副統製王九龍上校統帥25艘1500石中型戰艦和60艘中型運兵船防守江麵。他三人的任務便是在此形成一道完整的水陸防線,徹底阻擋敗逃的陳國水師入海。


    但是讓這三將沒想到的是,原本這留駐江都的85艘戰船是為阻截零星敗逃的陳國水師戰船的,現在卻成了阻擋陳國水師數百艘戰船的大閘。從雙方力量對比看是完全不對等。這也預示了這場水麵阻擊戰的激烈。


    江都和金口兩處岸上城池,因江麵開闊,城上的火炮和拋石機因射程不夠都派不上用場,顯然在兩軍水戰中隻能旁觀無法助戰。水麵阻擊的任務就全壓在水師大將王九龍的身上了。


    25艘中型戰艦早被王九龍在江麵上疊次列陣,戰艦的一側橫著朝向上遊方向,所有戰艦的艦炮全都上膛,炮手們嚴陣以待。各艦第三層上的遠程火雷弩箭手也都就位。60艘運兵船成了第二道江麵防線,每艘船搭載了200名弩箭手,他們是作為敵船衝破戰艦火炮網靠近後進行近距離攻擊的最後防線。


    雖然,王九龍水師官兵作了最大努力,但戰船數量和兵力的懸殊還是無法完全阻擋住傾盡全力衝擊的陳國水師。一是,陳國水師從上遊順風滿帆而來,速度極快,戰艦雖全力發射,但發射速率不夠,以致陳國水師折損了一部分戰船後,還是很快衝到了戰艦近前。這下,戰艦便沒有了火炮和遠程火雷連弩的優勢,隻能靠艦上水兵隨身弩箭攔截敵船。二是,每艘敵船上的敵方弓箭手遠多於己方,近戰互射時,壓不住敵方,還造成了大量的水師官兵中箭傷亡。


    最後,雖拚盡全力,還是讓近半數的陳國水師戰船衝破了阻擋,順江東去。


    江都要塞堵截陳後主失利的消息很快便傳到了建康城。留守大將伍建章和軍情處千戶侯方、李密等聽了戰況敘述之後,也是不住搖頭歎息。要怪隻怪本方判斷失誤,沒想到陳後主會拒絕了隋皇楊廣的招降主張,更是帶著齊裝滿員的水師向海外出逃。若是早有判斷,魯明星的主力水師便留守江都了。


    “各位,陳國後主還在潛逃中,這場麵如何收拾?總不能向陛下匯報平南大捷吧?”侯方頗為煩惱的對眾人說道。


    “唉!如實向陛下匯報,老夫主攻北門,未曾留意水麵,不慎放走了陳後主。如陛下責怪,當由老夫承擔,與各位無關。”伍建章搖頭主動攬責道。


    “伍老將軍,侯千戶,此時還不是厘清責任的時候。平南之戰尚未結束,江南各郡現仍在陳國手中,現在我等需要判明陳後主會往何處去?判明其去處,著大將去擒拿便是了。”李密也焦急的說道。陳後主鑽了各軍防守的漏洞,出乎自己預料逃走,也可說是自己和孔範弄巧成拙了。不管怎樣,這使得李密說服孔範獻城之功遜色不少,甚至有些不敢去提了,這讓李密著實鬱悶,捉住陳後主便成了一種執念。


    侯方鋪開陳國地圖,招唿眾人來看,並說著自己的看法:“本官料他戰船去不得遠海,必是順海岸南下,極可能逃向嶺南或是交趾。”


    “嗯!此為最大可能。”伍建章看了看地圖附和著說道。


    “這裏乃是流求島,會不會去這島上?”李密指著流求島問著。


    “可惜,老夫的軍師徐茂公去了太湖剿匪,若是他在,令他卜算一番便知其最終去向了。”伍建章遺憾的說著。


    “卜算乃是取巧之江湖術士所為,若是都算的準了,他徐績之功也不至於此。”李密很是看不起這些出自江湖的術士,與自己出身相比有著階層和等級之差,便脫口揶揄道。


    “好了,玄遂先生不可如此。徐茂公雖出自綠林,但聖上也是極為看重其能的。聖上對出身從不看重,看重的是其才識。若是不為配合我等和平解決陳國,說降陳後主。用茂公之計奇襲建康,也許便沒這般煩惱了。”侯方對李密之言很是不滿,不由出言駁斥道。


    “在下失言了,侯千戶莫怪!”李密聽了侯方之言後,頓時醒悟,忙拱手致歉。他可以看不起徐茂公等人,但軍情處高官的威勢卻足可碾壓他。


    “子雄,吩咐下去,讓陳國我處細作全力打探陳後主去向,重點是嶺南方向。再派人去餘杭報與膠州水師統製魯明星將軍,令他派船到餘杭灣外海巡邏,若發現陳國南下水師船隊,即刻剿滅,活捉陳後主。”


    “是,屬下立刻派人前往餘杭,再飛鴿傳書各地探查陳後主蹤跡。”一邊默默無言的李子雄忙上前拱手答道。他身在軍情處,自然知道此時建康城中最有話語權的絕對是千戶侯方。


    在經曆了讓人恐懼的一場水戰後,陳後主總算如願逃出生天,可以喘息一口氣了。


    這時,在旗艦艙中聚集著手下三將,他們是一臉疲憊焦愁的大將軍徐子健、還在因水師傷亡慘重,痛心疾首中掙紮的水師統領吳明徹和頭上纏著繃帶、右臂受傷懸吊著的副將吳達。


    “吳達將軍傷得重麽?”陳後主看著受傷的吳達問著。


    “多謝陛下關懷!末將這點小傷不算什麽。不過,隋軍船上的火炮著實厲害。”


    “吳將軍,此番大戰我水師損失如何?”


    “啟稟陛下,目下還能航行的各種船隻尚有182艘,折損近一半。水軍折損兩萬三千多,受傷需要調養的還有六千四百多人,幾乎也是折損了一半。竟不想大隋膠州水師戰力如此強悍。”吳明徹現在還有些後怕的說道,自己戰船被遠程轟擊的場景太過於震撼了,周圍被轟碎沉默的戰船仍曆曆在目。好在江麵開闊,自己的船隊分得較散,即便這樣也造成了近半損失。


    “嗚嗚嗚~”陳後主聽了如此慘烈結局,不禁失聲哭泣起來。


    “陛下,切勿傷懷,好在我水師還保留了一半實力,現在前方已無任何阻礙了,我水師可直入大海,徹底擺脫了隋軍的追擊了。可先到流求島上休整,待士氣恢複之後再去嶺南,或就在流求重建大陳。”徐子健安慰道。


    “大將軍,能不去流求麽?朕怕一旦登島便再也不能迴返大陸了,而朕就是死了,也想將身葬在我陳國土地上。”陳後主依然哭喪著臉說道。他的想法還和這些將軍不同,自己去了嶺南,就代表陳國並未滅亡,還偏安一隅。若是去了流求,那陳國在大陸便真的亡了。要想再迴大陸幾乎就沒有可能了。


    “陛下,若是不願去流求,那我等便去嶺南。”徐子健早就考慮到這些平底戰船能否渡海的問題了,畢竟作為陳國大將軍什麽樣的船能出海,他還是聽東瀛倭國商人說過的。沿著海岸淺灘去往陳國南方領地嶺南也是可以選擇的,雖然待在海上的時間長一些,但至少更加安全。


    “老吳,我水軍戰船折損近半,流求島情況如何我等不知,如若在登流求前途莫測。且海峽風高浪急,我內河平底船極易傾覆,依本將看不如仍去嶺南,從南海郡登岸,那裏還有我陳國百姓,想那大隋一時還到不了那裏。”


    “既然陛下和將軍有意去嶺南,那末將無話可說,到了海上便掉頭沿海岸往南就是,這樣也便與隨時登岸補充給養。”吳明徹也不在堅持,同意了改道嶺南一事。


    隻是,這一改道卻是正朝著隋朝膠州水師魯明星部駐守的餘杭灣外海而去,魯明星水師主力正張網以待中。


    “報~將軍,前方入海口處發現百餘艘大小不等的船隻,不知是敵是友?”徐子健正和吳氏兄弟正在艙中喝著悶酒,卻突然聽到了前方航線上有不明船隻堵截的消息,不禁都嚇了一跳,條件反射般的認為是隋軍水師又在前方江麵堵截,於是全都放下酒杯,一起到艙外向遠處查看。


    “大哥,前方船隻絕不是隋軍水師戰船,隻十餘艘較大的船隻,其間倒像是夾雜有很多漁船。”吳達手搭涼棚仔細看向遠方說道。


    “嗯!應該是民船了,隻是突然聚集百餘艘在此卻是奇怪得很。傳令派出哨船去看看,看他到底是何處船隻?”身後親衛聽了趕忙去傳令了。


    “老吳,要不要稟報陛下?”徐子健問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隋風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莫名堂阿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莫名堂阿偉並收藏隋風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