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燈時分,分散埋伏於山中的萬餘個軍帳中都點起了微弱的燭火。李景嚴令軍中不得私自燃放篝火,倒不是怕火光被人發現,而是怕生成在半空的煙霧讓對岸叛軍探子發覺。
“將軍,小的迴來了。”在中軍小校的引領下,下午去平陸城打探消息的王掌櫃趁夜趕迴了,身後還跟著數人。
“見過李將軍,見過韓伯伯。”隻見昏暗的燭燈下轉出一員小將,隻見這員小將頭戴標誌性的金冠雙龍搶珠,相貌堂堂、威風凜凜,正是羅成,身後跟著家將尉遲南和尉遲北兩人。隨行的還有一個年輕的文官。
“嗬嗬!原來是羅成將軍啊!怎麽會在此出現?難道主公到了平陸不成?”李景見了羅成既喜又驚,不禁急問道。
“李將軍,在下平陸縣令萬成。羅將軍昨日便乘民船悄悄從黎陽趕到平陸專等將軍到此。”羅成身旁的年輕文官上前說道。
“賢侄,可是帶有殿下指令?快說,莫讓老夫心急。”韓擒虎一旁急切的問著。
“嗬嗬!不瞞伯伯,小侄正是受主公差遣來此投軍,協助李將軍作戰的,末將還帶來本部3000白馬義從騎兵,隻不過大隊還在黎陽城,未敢輕動,以免驚擾了叛軍。”
“道興啊!這是千歲爺嫌老夫年邁,助不得將軍殺敵,便將身邊猛將都支了出來。唉!”
“嗬嗬!老將軍啊!數十萬叛軍光是大將就上千員,還有十幾個反王,就你我二人在函穀關怎吃的完,多個人來吃也不嫌多,羅將軍來的正好。”李景大笑著說道,惹得帳中眾人都是一陣大笑。
招唿大家落座後,李景忙問縣令萬成:“萬大人,此一時間城中可有異常?對岸陝縣又有何動靜?”
“稟將軍,下官這處小縣城小民寡,地瘠民窮的,那能惹得中原諸王的關注,城中多有我河東商隊和長駐軍情處探員,進出本縣者原本就少,若是生人,早被軍情處查獲了。故此,本縣一如平常。對岸陝縣與我平陸大抵相當,未曾聽說有何異常。”
“嗯!雖如此,我等也當小心行事。”
“李將軍,末將來時便得知叛軍中的曹州宋義王孟海公領了先鋒印,提前出兵前往潼關了,估計其先鋒已經抵達潼關城下了。中、後軍也跟隨而去,此時估計正在通過函穀關,隻是後軍輜重糧草還拖在洛陽以西,正慢慢往潼關方向進發。”羅成將自己在黎陽城聽宇文化及說的情報說出。自己也是在宇文化及的提議下先將本部人馬留駐黎陽以免打草驚蛇,自己搭乘商船逆流而上在平陸登岸,在此等待李景大軍出中條山小道。
“哦?若是等待叛軍後續輜重全部過了函穀關峽口還需至少十餘日方行。隻是我這裏等的,那潼關靠山王能否守住這十餘日?”李景聽了羅成的情報後心中不免為潼關擔憂起來,潼關是口袋底,函穀關是口袋口,若是底被擊穿了,自己去紮緊口子就沒有意義了。
“道興過濾了,若是他老楊頭都不能把袋底兜住,我朝便再無人了。若是糧草充足,老夫料定老楊能守上至少半年的。”韓擒虎寬慰著李景道。
“李將軍,末將臨來前主公也是相信老王爺能守住的,那裏距離華陰城不遠,又通了運河,供應糧草和援軍應無問題。”羅成也說道。
“好!既如此,我中軍大營明日便遷往城中,大軍還需伏於這山中不動。煩請萬大人明日聯係軍情處探員過河摸清叛軍情況。”
“是,下官已將縣府謄空專候將軍。”
第二天天方亮,李景等中軍百餘人便悄悄入駐了平陸縣府,這裏成為這隻突襲奇軍的指揮所。隻是,這樣對於進出平陸城的生人防範更嚴密了。
潼關外河灘平地上,現在已經層層疊疊的堆滿了諸反王的叛軍,連綿營帳排列連綿百裏。
此時,在叛軍中軍大帳中,以王世充為首正在宴請諸王及各自大將元帥。這也是王世充口中所謂的開戰前的助興酒,不光中軍帳中諸王大將們歡聚一場,各反王帳中諸軍也都沉浸在戰前狂歡之中。
“盟主,今日歡宴之後,明日是否便要去衝關了?”得了首勝的孟海公醉眼朦朧的問道。
“嗯!此事還請徐軍師為諸王爺分說一二,軍師請---”王世充將徐茂公推到前台,讓他將心中盤算說給諸王聽。
“各位大王,元帥將軍們!明日當休整一日,全軍整理攻城器具,後日當選派一軍全力攻關。隻是不知又是哪位王爺願出打頭陣?”徐茂公問道。
“孟公前日輕鬆取得首勝,傷其大將新文禮,已使得楊林老兒斷了一臂。後日本王願出打頭陣再立新功。”豫州汝陽王沈法興高聲應道。
“好!就以汝陽王擔任攻關先鋒,但潼關關勢險要,極難攻取,當施以連續不間斷攻擊方能攻克。除汝陽王外當準備至少3波次進攻,可使白禦王高談聖為第二波,定陽王劉武周為第三波連續攻關。”
“是,本王願為第二波出擊。”高談聖起身應道。
“本王也願跟隨攻擊。”劉武周也起身應著。
“若是首日未能攻克,這次日換其他王爺人馬接續攻擊,不使楊林有絲毫喘息之機,潼關必克!”徐茂公斬釘截鐵的一揮羽扇道。
“軍師之言有理,我等諸王連續不停攻城,何懼潼關不破?來,本盟主敬諸王一杯。”
嗬嗬嗬嗬---帳中一陣笑聲,仿若潼關已在他們手中了一樣。
席間隻有杜伏威和陳留兒、阮飛兩位兄弟默不作聲,隻顧喝酒。助興宴酒直喝到近子時才散。
杜伏威三人帶著護衛悄然迴到自己軍帳中。
“大哥,那徐老道果然是個奸邪之徒,使出人海波浪戰術,不計傷損,恐潼關不保啊!”陳留兒小聲說道。
“是啊!大哥,若是前幾波無功而返,輪到我江淮人馬攻城豈不是自己打自己了,何等憋屈?”阮飛鬱悶著說道。
“就是啊!大哥---”
“好了,都別說了。為兄當設法最後一個出擊。也許等不到我江淮這2萬人馬出戰,諸反王先自亂了陣腳了。且等看看再說。”杜伏威心裏也說不準,隻得安慰自己兩位心腹兄弟。
“老三,前日讓你派出的兄弟去陝縣沒有?為何還未迴來?”
“大哥隻管放心,我那兄弟是個機靈鬼,往返一趟還需等兩日才能迴來。”
“嗯!但願我陝縣軍情處的細作得力,能將情報送至對岸。今日就到此了,自去歇息,明日再說。”
陳留兒和阮飛聽了隻得一拱手後轉出大帳,歇息去了。
在魯明星的帶領下,東萊2000艘各式戰船已經抵達了黎陽城。此時的黎陽城儼然已經成為了一個巨大的兵站,宇文化及的冀州晉軍35萬人馬基本都在黎陽城周邊聚集了。各級將官都在猜測著登船渡河的時間,多數高層將領甚至到黎陽府衙催促過宇文化及好幾次了。
“宇文大人,我河間大軍已經在黎陽城郊駐紮3日了,如今河麵上已有我方船隻準備就緒了,因何還不讓我等登船出擊?”
“天錫將軍,雖然我這裏萬事俱備了,但尚缺主公一道將令,將令未到安敢動兵渡河?還是在靜等幾日吧!”宇文化及對一心想渡河過去與濟南軍交戰的伍天錫說道,一席話頓時讓伍天錫無話可說,隻得悻悻而出。
“唉!主公那裏不知何時令我等南渡啊?”宇文化及歎息著輕聲問著帥府內的伍雲召、魯明星和淩敬等人。
“大人,主公自有他的考慮,多半是時機尚未成熟吧!我等就在等等何妨。”伍雲召對眾人說道。
“從前日主公派羅成和羅士信兩位貼身大將從這裏乘普通商船前去平陸支援李景將軍看,應該是要等李景將軍有了動作後,我這裏人馬才能南渡擊唐壁。亦或是要等中原反王幾十萬叛軍西征潼關去的遠些,再讓我等出兵吧!”淩敬小聲為大家分析著。眾人聽了,不由點頭稱是。
“隻可惜我軍渡河之後要攻打的濮陽成原本守兵不多本可一戰而下的,現在城中增兵已近10萬,還加高的城牆,即便渡河之後,要想攻下也頗費時費力了。”宇文化及看著牆上的地圖,歎息著說道。
“有無洛陽方麵的消息了?”宇文化及抬眼問著賬內中軍旗牌官。
“稟大人,並無軍情處有關洛陽反王的信息,隻聽得從洛陽到此的商隊口中一些零星消息。”中軍官趕忙應道。
“哦?說來聽聽。”
“城中商隊說洛陽現在每日都在往潼關方向發送糧食,去往潼關的官道上盡是洛陽糧車,絡繹不絕。”
“好啊!這就是最好的消息了。諸位大人你們看。”宇文化及聽了中軍官的匯報後精神頓覺一震,笑著對大家說道。
“通往潼關的官道往日因叛軍西征的人馬車仗等過多,擁擠不堪。現在卻在運送軍糧了,說明官道上的叛軍已經抵達了潼關了。本官預料最多在等兩日,主公將令必到。”宇文化及指著地圖上洛陽以西的那條線,侃侃說道著。
“大人說的有理。最多2日洛陽運往潼關城下的糧草便能過了那函穀關,也就是我潞州大軍從平陸南渡而擊的時候。我黎陽城大軍便再無顧慮可渡河作戰了。”伍雲召也分析者說道。
“通知下去,讓將士們2天內作好南渡的準備。魯明星將軍你那裏分出1千條大船隨時準備順河而上,我這裏有千條渡船足以。”
“是,大人,末將這就去準備。”
與黎陽城宇文化及這裏情況相同,此時太行晉軍25萬人馬也都匯集到了澤州濟源縣。這裏距離黃河渡口所在的溫縣最多60裏,為確保消息不被走漏,濟源守將小白猿侯君集早就將渡口船隻管控了起來,並發出通告,未經許可私自登船過河或乘漁船捕魚者殺無赦,沿岸巡邏的軍兵也絡繹不絕。這使得原本潛入濟源城的洛陽細作根本無法將情報傳過河去。
“裴大人,幾時才能有船渡河啊?將士們都不耐煩了。”華公義問著隻顧在昏暗的燭燈下研究地圖的主簿裴蘊。
“怎麽?等不急啦!嗬嗬!應該很快了。現在潼關和函穀關之間就是一個大口袋,總得讓中原反王們都鑽進去了之後,讓李景將軍把袋口紮住了,我等才能渡河取洛口。過河早了,豈不是讓王世充西去的人馬又趕迴洛陽了?”裴蘊小聲解釋著。
“但這王世充叛軍們的速度也太慢了些吧!這都十餘日了,怎還未過完?”
“數十萬人馬都在官道上擠著走,速度自然快不起來,再加上隨後還要運送大批糧草過去,這也得等他先過。最焦急的還不是我等,李景將軍潛伏在平陸山中等的更是焦慮呢!待李景將軍占據了函穀關,那時便該我等南渡過河的時間。”
“那大人估計還需等待幾日?末將也好給將士們一個說法。”
“5天,5天內我軍必出。”
“好!末將就按這個時間讓將士們準備了,嗬嗬!”華公義大笑著出了帥府。
“嗬嗬!主公下得好大一盤棋啊!數日後3路大軍共70萬人馬渡河大戰,大隋半數土地都在戰火之中,但願此戰之後中原再無大戰。”裴蘊自言自語道。他這路25萬大軍的任務相對其他兩路而言要輕鬆不少。
正如裴蘊判斷的那樣,現在平陸縣衙內的李景和韓擒虎等如熱鍋上的螞蟻般。每日得到的消息都是洛陽運往潼關的糧車絡繹不絕,這讓李景隻有靜等洛陽糧車過完。
“李將軍,洛陽那邊來人了。”正在焦慮時,羅成闖入府中說道。
“快,快請。”
“李將軍一向可好?下官來遲矣!”
“哦!原來是王大人親自到此,快請坐下說話,快,看茶。”李景聞言一驚,抬頭看時一眼便認出來者竟是洛陽軍情處千戶王德,不由大驚。
“李將軍、韓老將軍,下官趁夜渡河而來就是要告知兩位將軍,洛陽運往潼關前線的軍糧250萬石已經全部出了洛陽了。估計最多2日,最後一車糧食將過了函穀關,該到將軍出兵奇襲函穀關的時候了。”
“將軍,小的迴來了。”在中軍小校的引領下,下午去平陸城打探消息的王掌櫃趁夜趕迴了,身後還跟著數人。
“見過李將軍,見過韓伯伯。”隻見昏暗的燭燈下轉出一員小將,隻見這員小將頭戴標誌性的金冠雙龍搶珠,相貌堂堂、威風凜凜,正是羅成,身後跟著家將尉遲南和尉遲北兩人。隨行的還有一個年輕的文官。
“嗬嗬!原來是羅成將軍啊!怎麽會在此出現?難道主公到了平陸不成?”李景見了羅成既喜又驚,不禁急問道。
“李將軍,在下平陸縣令萬成。羅將軍昨日便乘民船悄悄從黎陽趕到平陸專等將軍到此。”羅成身旁的年輕文官上前說道。
“賢侄,可是帶有殿下指令?快說,莫讓老夫心急。”韓擒虎一旁急切的問著。
“嗬嗬!不瞞伯伯,小侄正是受主公差遣來此投軍,協助李將軍作戰的,末將還帶來本部3000白馬義從騎兵,隻不過大隊還在黎陽城,未敢輕動,以免驚擾了叛軍。”
“道興啊!這是千歲爺嫌老夫年邁,助不得將軍殺敵,便將身邊猛將都支了出來。唉!”
“嗬嗬!老將軍啊!數十萬叛軍光是大將就上千員,還有十幾個反王,就你我二人在函穀關怎吃的完,多個人來吃也不嫌多,羅將軍來的正好。”李景大笑著說道,惹得帳中眾人都是一陣大笑。
招唿大家落座後,李景忙問縣令萬成:“萬大人,此一時間城中可有異常?對岸陝縣又有何動靜?”
“稟將軍,下官這處小縣城小民寡,地瘠民窮的,那能惹得中原諸王的關注,城中多有我河東商隊和長駐軍情處探員,進出本縣者原本就少,若是生人,早被軍情處查獲了。故此,本縣一如平常。對岸陝縣與我平陸大抵相當,未曾聽說有何異常。”
“嗯!雖如此,我等也當小心行事。”
“李將軍,末將來時便得知叛軍中的曹州宋義王孟海公領了先鋒印,提前出兵前往潼關了,估計其先鋒已經抵達潼關城下了。中、後軍也跟隨而去,此時估計正在通過函穀關,隻是後軍輜重糧草還拖在洛陽以西,正慢慢往潼關方向進發。”羅成將自己在黎陽城聽宇文化及說的情報說出。自己也是在宇文化及的提議下先將本部人馬留駐黎陽以免打草驚蛇,自己搭乘商船逆流而上在平陸登岸,在此等待李景大軍出中條山小道。
“哦?若是等待叛軍後續輜重全部過了函穀關峽口還需至少十餘日方行。隻是我這裏等的,那潼關靠山王能否守住這十餘日?”李景聽了羅成的情報後心中不免為潼關擔憂起來,潼關是口袋底,函穀關是口袋口,若是底被擊穿了,自己去紮緊口子就沒有意義了。
“道興過濾了,若是他老楊頭都不能把袋底兜住,我朝便再無人了。若是糧草充足,老夫料定老楊能守上至少半年的。”韓擒虎寬慰著李景道。
“李將軍,末將臨來前主公也是相信老王爺能守住的,那裏距離華陰城不遠,又通了運河,供應糧草和援軍應無問題。”羅成也說道。
“好!既如此,我中軍大營明日便遷往城中,大軍還需伏於這山中不動。煩請萬大人明日聯係軍情處探員過河摸清叛軍情況。”
“是,下官已將縣府謄空專候將軍。”
第二天天方亮,李景等中軍百餘人便悄悄入駐了平陸縣府,這裏成為這隻突襲奇軍的指揮所。隻是,這樣對於進出平陸城的生人防範更嚴密了。
潼關外河灘平地上,現在已經層層疊疊的堆滿了諸反王的叛軍,連綿營帳排列連綿百裏。
此時,在叛軍中軍大帳中,以王世充為首正在宴請諸王及各自大將元帥。這也是王世充口中所謂的開戰前的助興酒,不光中軍帳中諸王大將們歡聚一場,各反王帳中諸軍也都沉浸在戰前狂歡之中。
“盟主,今日歡宴之後,明日是否便要去衝關了?”得了首勝的孟海公醉眼朦朧的問道。
“嗯!此事還請徐軍師為諸王爺分說一二,軍師請---”王世充將徐茂公推到前台,讓他將心中盤算說給諸王聽。
“各位大王,元帥將軍們!明日當休整一日,全軍整理攻城器具,後日當選派一軍全力攻關。隻是不知又是哪位王爺願出打頭陣?”徐茂公問道。
“孟公前日輕鬆取得首勝,傷其大將新文禮,已使得楊林老兒斷了一臂。後日本王願出打頭陣再立新功。”豫州汝陽王沈法興高聲應道。
“好!就以汝陽王擔任攻關先鋒,但潼關關勢險要,極難攻取,當施以連續不間斷攻擊方能攻克。除汝陽王外當準備至少3波次進攻,可使白禦王高談聖為第二波,定陽王劉武周為第三波連續攻關。”
“是,本王願為第二波出擊。”高談聖起身應道。
“本王也願跟隨攻擊。”劉武周也起身應著。
“若是首日未能攻克,這次日換其他王爺人馬接續攻擊,不使楊林有絲毫喘息之機,潼關必克!”徐茂公斬釘截鐵的一揮羽扇道。
“軍師之言有理,我等諸王連續不停攻城,何懼潼關不破?來,本盟主敬諸王一杯。”
嗬嗬嗬嗬---帳中一陣笑聲,仿若潼關已在他們手中了一樣。
席間隻有杜伏威和陳留兒、阮飛兩位兄弟默不作聲,隻顧喝酒。助興宴酒直喝到近子時才散。
杜伏威三人帶著護衛悄然迴到自己軍帳中。
“大哥,那徐老道果然是個奸邪之徒,使出人海波浪戰術,不計傷損,恐潼關不保啊!”陳留兒小聲說道。
“是啊!大哥,若是前幾波無功而返,輪到我江淮人馬攻城豈不是自己打自己了,何等憋屈?”阮飛鬱悶著說道。
“就是啊!大哥---”
“好了,都別說了。為兄當設法最後一個出擊。也許等不到我江淮這2萬人馬出戰,諸反王先自亂了陣腳了。且等看看再說。”杜伏威心裏也說不準,隻得安慰自己兩位心腹兄弟。
“老三,前日讓你派出的兄弟去陝縣沒有?為何還未迴來?”
“大哥隻管放心,我那兄弟是個機靈鬼,往返一趟還需等兩日才能迴來。”
“嗯!但願我陝縣軍情處的細作得力,能將情報送至對岸。今日就到此了,自去歇息,明日再說。”
陳留兒和阮飛聽了隻得一拱手後轉出大帳,歇息去了。
在魯明星的帶領下,東萊2000艘各式戰船已經抵達了黎陽城。此時的黎陽城儼然已經成為了一個巨大的兵站,宇文化及的冀州晉軍35萬人馬基本都在黎陽城周邊聚集了。各級將官都在猜測著登船渡河的時間,多數高層將領甚至到黎陽府衙催促過宇文化及好幾次了。
“宇文大人,我河間大軍已經在黎陽城郊駐紮3日了,如今河麵上已有我方船隻準備就緒了,因何還不讓我等登船出擊?”
“天錫將軍,雖然我這裏萬事俱備了,但尚缺主公一道將令,將令未到安敢動兵渡河?還是在靜等幾日吧!”宇文化及對一心想渡河過去與濟南軍交戰的伍天錫說道,一席話頓時讓伍天錫無話可說,隻得悻悻而出。
“唉!主公那裏不知何時令我等南渡啊?”宇文化及歎息著輕聲問著帥府內的伍雲召、魯明星和淩敬等人。
“大人,主公自有他的考慮,多半是時機尚未成熟吧!我等就在等等何妨。”伍雲召對眾人說道。
“從前日主公派羅成和羅士信兩位貼身大將從這裏乘普通商船前去平陸支援李景將軍看,應該是要等李景將軍有了動作後,我這裏人馬才能南渡擊唐壁。亦或是要等中原反王幾十萬叛軍西征潼關去的遠些,再讓我等出兵吧!”淩敬小聲為大家分析著。眾人聽了,不由點頭稱是。
“隻可惜我軍渡河之後要攻打的濮陽成原本守兵不多本可一戰而下的,現在城中增兵已近10萬,還加高的城牆,即便渡河之後,要想攻下也頗費時費力了。”宇文化及看著牆上的地圖,歎息著說道。
“有無洛陽方麵的消息了?”宇文化及抬眼問著賬內中軍旗牌官。
“稟大人,並無軍情處有關洛陽反王的信息,隻聽得從洛陽到此的商隊口中一些零星消息。”中軍官趕忙應道。
“哦?說來聽聽。”
“城中商隊說洛陽現在每日都在往潼關方向發送糧食,去往潼關的官道上盡是洛陽糧車,絡繹不絕。”
“好啊!這就是最好的消息了。諸位大人你們看。”宇文化及聽了中軍官的匯報後精神頓覺一震,笑著對大家說道。
“通往潼關的官道往日因叛軍西征的人馬車仗等過多,擁擠不堪。現在卻在運送軍糧了,說明官道上的叛軍已經抵達了潼關了。本官預料最多在等兩日,主公將令必到。”宇文化及指著地圖上洛陽以西的那條線,侃侃說道著。
“大人說的有理。最多2日洛陽運往潼關城下的糧草便能過了那函穀關,也就是我潞州大軍從平陸南渡而擊的時候。我黎陽城大軍便再無顧慮可渡河作戰了。”伍雲召也分析者說道。
“通知下去,讓將士們2天內作好南渡的準備。魯明星將軍你那裏分出1千條大船隨時準備順河而上,我這裏有千條渡船足以。”
“是,大人,末將這就去準備。”
與黎陽城宇文化及這裏情況相同,此時太行晉軍25萬人馬也都匯集到了澤州濟源縣。這裏距離黃河渡口所在的溫縣最多60裏,為確保消息不被走漏,濟源守將小白猿侯君集早就將渡口船隻管控了起來,並發出通告,未經許可私自登船過河或乘漁船捕魚者殺無赦,沿岸巡邏的軍兵也絡繹不絕。這使得原本潛入濟源城的洛陽細作根本無法將情報傳過河去。
“裴大人,幾時才能有船渡河啊?將士們都不耐煩了。”華公義問著隻顧在昏暗的燭燈下研究地圖的主簿裴蘊。
“怎麽?等不急啦!嗬嗬!應該很快了。現在潼關和函穀關之間就是一個大口袋,總得讓中原反王們都鑽進去了之後,讓李景將軍把袋口紮住了,我等才能渡河取洛口。過河早了,豈不是讓王世充西去的人馬又趕迴洛陽了?”裴蘊小聲解釋著。
“但這王世充叛軍們的速度也太慢了些吧!這都十餘日了,怎還未過完?”
“數十萬人馬都在官道上擠著走,速度自然快不起來,再加上隨後還要運送大批糧草過去,這也得等他先過。最焦急的還不是我等,李景將軍潛伏在平陸山中等的更是焦慮呢!待李景將軍占據了函穀關,那時便該我等南渡過河的時間。”
“那大人估計還需等待幾日?末將也好給將士們一個說法。”
“5天,5天內我軍必出。”
“好!末將就按這個時間讓將士們準備了,嗬嗬!”華公義大笑著出了帥府。
“嗬嗬!主公下得好大一盤棋啊!數日後3路大軍共70萬人馬渡河大戰,大隋半數土地都在戰火之中,但願此戰之後中原再無大戰。”裴蘊自言自語道。他這路25萬大軍的任務相對其他兩路而言要輕鬆不少。
正如裴蘊判斷的那樣,現在平陸縣衙內的李景和韓擒虎等如熱鍋上的螞蟻般。每日得到的消息都是洛陽運往潼關的糧車絡繹不絕,這讓李景隻有靜等洛陽糧車過完。
“李將軍,洛陽那邊來人了。”正在焦慮時,羅成闖入府中說道。
“快,快請。”
“李將軍一向可好?下官來遲矣!”
“哦!原來是王大人親自到此,快請坐下說話,快,看茶。”李景聞言一驚,抬頭看時一眼便認出來者竟是洛陽軍情處千戶王德,不由大驚。
“李將軍、韓老將軍,下官趁夜渡河而來就是要告知兩位將軍,洛陽運往潼關前線的軍糧250萬石已經全部出了洛陽了。估計最多2日,最後一車糧食將過了函穀關,該到將軍出兵奇襲函穀關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