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八人轎的事還是很快就傳到皇後耳裏。原因很簡單,通過那個秘密安插在養心殿的首領太監胡丙。她立即報告太後,巴望她慈顏震怒,好好收拾收拾珍嬪。慈禧太後一聽,眼睛和嘴巴頓時往外邊斜,端杯子的手晃出水來。真是反了,家規國法何在!後宮規矩何在!她對這個珍嬪真是忍耐到了極限。她就象一隻孫猴子,衝進大清皇宮,屢屢犯戒亂法。但是,“百子儀”還有最後一項:祭祀奉先殿的祖先。這時候要弄大了,攪亂祭祀,似也不孝!還是把帳掛著吧。老帳新帳,到時一起算!
皇後大為失望,神色間不由露了出來。這當然是對慈禧太後的抱怨。老太太內外交煎,那火騰就燒起來。
“皇後,”她用多年修煉成的平靜表情、平靜腔調道,“你有什麽話說?”
皇後嘴巴一翹,趕緊又彎迴來。根據經驗,自己現在正蹲在老虎屁股邊,摸不好就是狠狠一口。還是少說話,多磕頭為好,當即連連搖頭。
“我知道你想的什麽!哼,”她抬頭手來,點著皇後,“你摸摸你的頭,你的皇後冠,還在那兒麽?”
皇後一摸頭,猛然間如遭重錘,頹然癱在地上。是的,曆數大清後宮,還從沒有哪個皇後、妃嬪坐過天子的八人大轎,——即使是偷偷乘坐。這對她,是個致命的警示。
“太後,太後,”她禁不住涕淚交流,一連地磕頭,“請為奴才作主呀。”
“好了好了,跪安吧。”慈禧太後最看不慣她一會兒風,一會兒雨那樣兒。
李蓮英早已嗅到,這後宮裏早晚要刮一場大風暴。作為一心服侍主子高興的奴才,他是不願出現變故的。主子心情不好,奴才自然遭殃,除了多跑腿多挨罵多動腦筋,搞不好還會弄頓廷杖身上。關鍵的,自從傅清伶在後宮出現,他就一直處於提心吊膽之中。事情說起來,即使出了差子也不算大,但他養尊處優慣了,不願出現任何閃失,惹任何麻煩。
對於珍嬪,李蓮英並沒覺得什麽不好,甚至珍嬪賣了一個缺,搶了他的“生意”。他和主子慈禧太後一樣,也頗愛才,尊重那些有能力有才華的,喜歡那些品性正直的。但是,除此之外,出於太監地位的卑賤,他也非常看重一個人官場適應能力。就他來看,珍嬪本質固然好,然假如一直這樣,難保不翻船。嬪,也兼具官職的性質,說白了,後宮的後妃等級,不也跟九品十八級的文武官職一樣嗎?珍嬪太直率了,不懂得隱藏機鋒。需知,官其實是君主周圍的人選的,越是高層,越堆積著有人緣的高手。大家都喜歡油光水滑的琉璃蛋,或老實巴交的窩囊廢;機鋒太盛,就不惹人愛。另外,珍嬪太有主見。這種主見實際代表了個人智慧。但智慧太高,就容易看透別人。看透了裝成個琉璃蛋或窩囊廢倒罷,如果眼裏揉不得沙子,早晚又得被棄。第三,珍嬪不善溜須拍馬,巴結奉承。這是官場絕招之一,所謂拍馬奉承實際就是把人當猴耍,而在珍嬪心裏,卻覺得是詆毀自己人格。
到目前為止,他們還沒有什麽正麵衝突。對於後嬪之爭,李蓮英用他穩健的老套路,冷眼旁觀。無論誰勝誰負,他都會以欣賞的態度趨而奉之。當然,這些事在他心裏隻占很小一點地方,自己的事夠他操心得了。
慈禧太後對清伶班主的寵愛,沒有減弱的樣子,東西一件件不停地賞,李蓮英的擔心與日俱增。年前他就接到消息,傅清伶不止一次出現在他海澱彩和坊的宅院周圍,而且,還和宅裏的女主人照過麵。而且,他還得到密報,珍嬪曾經賞過傅清伶東西,兩個人還偷偷說過話。雖然他推測珍嬪和這個人不會有什麽見不得人的事,但也認為珍嬪太魯莽了。這種事,是最容易招汙陷的,一陷一個準。即使爬出來,沒事的也會傳成醜聞。但他習慣性地又朝窄處想:萬一傅清伶和她說的是那件事呢?傳到皇上耳內,也有他好看的。
無論從哪個角度,他都必須出手了。但慈禧太後還是跟他粘得分不開,他哪敢貿然奪其所愛?虧得拾掇人的辦法千千萬,很快敲定一個。
這個事,必須要大公主幫忙。
“大公主,得請您吃酒。”
“喲,大總管,碰上什麽好事啦?”
“我一個朋友來,請您賞光。”
大公主按照慣例,剛要拒絕,李蓮英繼續道:“還請了幾位陪客,有戶部尚書翁同龢……”大公主一愣,翁同龢雖然與李蓮英無從交惡,但參加李蓮英的局實為異數。“還有其他人就不說了,——張蔭桓大人也要去呢。”
大公主拿一根手指點著李蓮英,眉眼間頓時綻放笑容。她一向豁達大度,倒沒什麽忸怩樣,“那好,”她說,“你那朋友是誰?”能攀上李蓮英的必非泛輩。
“剛毅,捎來兩尾吳江魚。”
“他,不是江蘇巡撫嗎?聽說這些年又是疏蘊藻河,又是通吳淞江,還發明了個以工代賑的法子。嗯,這個人,見見也好。”
“奴才知道大公主不喜歡飯桶。”李蓮英賣個乖。“後天怎麽樣?再晚他就要迴了。”
“哎呀,那天有個事。”大公主擎著下巴。
“奉先殿吧?”
“要是結束得早,必然去。”
“奴才就跟老太後請好了假,專門候著您。”
“哪用?”
“嗨,您就甭客氣了。”
說這話時,李蓮英臉上所有表情都淹沒了。大公主猛省:清製,太監不準深交廷臣。凡碰到這種場合,李蓮英都是匆匆到了,匆匆離開,以免遺人話柄。她瞅著李蓮英老態畢顯的臉,想起至少三次他被諫臣所劾,哪一次定了罪,都是一死。“不管別人,也得給他個麵子。”大公主想。
這天大公主負責安排一位外國公使夫人覲見太後。程序都是固定的,輕車熟路:太後仁壽殿接見;頒賞賜品;大公主領諸人遊頤和園;午餐;送別。此時的慈禧對洋人並不太感冒。雖然經曆了兩次鴉片戰爭,又其後的中法越南之戰及以“天津教案”為代表的中外教民矛盾,但並未撼動大清的基礎。按照她和恭王、醇王、曾國藩、李鴻章等肱股之臣製定的大清內政外交策略,對內是全力發展經濟以圖自強,對外是“以夷製夷”,必要時寧可失去些利益也要保持安定。當時的洋務運動與東邊海裏的小日本同期起步,已搞出些模樣;海軍衙門自光緒十一年 (1885年)十月設立,十四年(1888)北洋艦隊成軍,海軍實力號稱世界第八;各省總督所轄的陸軍棋布神州,人槍俱盛。同時,太後歸政以後,整個朝廷的核心力量完全掌握在她手中,“手中有權,心裏自安。”當然自信滿滿。
“她們都怎麽評價我?”外使夫人等走後,慈禧太後照例詢問大公主。這也算是她的女人本色,特別關注自己的形象。大公主把準備的好話複述一遍,老太太舒服得閉著眼直往後仰。
“皇額娘,百子儀的事,就差最後一個程序了。”
“哦,”慈禧太後睜開眼,有些怪異地斜掃一眼。大公主猛然一凜,憑她的經驗,眼神和麵部表情從來都是太後最真實的信號。“難為你了,忙前忙後的。再下邊就是……那個了?”
“嗯。女兒多想皇額娘早日當上皇太太(滿族對奶奶的稱唿)。”她小心地斟酌著說辭,“後天奉先殿祭祖,您參加嗎?”
慈禧太後悶不吭聲拿過水煙袋噝啦拉吸著,掃了旁邊的皇後一眼,然後盯著噴出的煙霧,“你們忙吧。”這種不鹹不淡的話和先前的熱衷大成對比,以大公主玲瓏的心,竟然也猜不透了。
“呶,”慈禧太後好象想起什麽,把頭轉向皇後,“你怎麽看?”眼神裏並不盼望得到什麽答案,更多的卻是照例的譏誚。
“稟太後,當然要辦好。”
“辦好了,又能怎樣?”
“奴才以為,這是件大……大事。”
慈禧噴出濃濃的煙霧,“你覺得,對你有好處?會靠近皇上的身,還是心?”
皇後瘦削幹巴的臉馬上窘得發黃,然而出乎意料地,好她的臉透出股堅強勁,“奴才知道太後的意思。哼,她等著好看吧!”
這次輪到慈禧太後驚詫了,她對皇後的失望已非一日。每見她形頹氣餒是正常,這麽理直氣壯生氣勃勃的倒摸不著頭腦。“你?皇後!”她第一次從上往下慢慢地打量了麵前這位嫡親侄女。
奉先殿在內廷東側前列居中,東邊是乾隆晚年歸政後居住的“太上皇宮區”寧壽宮,西邊是光緒皇帝讀書的毓慶宮,為明清皇室的家廟,祭祀祖先,擺放宗位。按清製,凡遇朔望、萬壽聖節、元旦及國家大慶等,大祭於前殿;遇列聖列後聖誕、忌辰及元宵、清明、中元、霜降、歲除等日,於後殿上香行禮;凡上徽號、冊立、冊封、禦經筵、耕耤、謁陵、巡狩、迴鑾及諸慶典,均祗告於後殿。
大公主把奉先殿祭祀作為“百子儀”的最後一站,乃是重借祖蔭、希冀列宗庇佑`之意。行儀場所在後殿,起先的宗旨,就是皇家自己的私事。所以除了向吏部要一個祭拜儀單,參加的隻是王室宗族人員。慈禧太後未便參加。
二月二,龍抬頭。之後的第四天,是個黃道吉日。
祭拜之前,規定皇上和後嬪分駐兩處,而皇上要“叫起”完畢才能來,現在女人們的任務是等待。時間一長,珍嬪就感到了來自皇後的沉重壓力。皇後今天一反常態,嚴肅而開朗,親親密密地和大公主手挽手坐著,時不時地也和瑾嬪說話,但卻把珍嬪冷落一邊。瑾嬪連看也不看她,所有人都與她隔開距離,好象她有傳染病似的。珍嬪覺得腦子慢慢變麻木了,如刺在胸,如芒在背,渾身不自在。她盼著早些跟皇上見麵,離開這個鬼地方。她朝四下瞅瞅,希望看見瑜妃,然而這種場合她是不能參加的。
大公主知道皇後親近她以冷落珍嬪的用意,不動聲色出門去看行儀準備情況,迴來和珍嬪坐了坐,拍拍她背,讓她振作起來。這使珍嬪認識到,在宮廷裏,權力是尊嚴的重要部分,能強製性地區分出人的尊卑等級。
皇後痛恨珍嬪的又一個原因,是今天珍嬪再次搶了她的權利——與皇上案前拜祖。隻是因為她這套儀禮做得不太好,就剝奪她的權利,而她必須在眼前看著。當著這麽多王室宗族人員的麵,叫她把臉往哪兒擱?說起行儀的事,她也真是恨透了。為了練好,她在宮裏不知下了多少功夫,可是她弓曲的背總是在彎腰跪地時控製不好鳳冠,而且花盆鞋常常會掉下來。她的眼睛不由放在不遠處珍嬪那水蛇樣溜滑的腰上。小蠻腰,媽的,就是這種又細又長又有力的腰,老天,能不能割下來給我安上?
巳正,殿外司儀發出一聲長叫,大公主喜滋滋進來,招唿大家:“請起,行儀了。”特意跑到珍嬪麵前,囑她不必慌亂,與皇上一定要配合好雲雲,又匆匆跑進後殿。眾人起身,皇後列前,便要起步。就在這時,門外進來一句穿禮服的司官,與皇後耳語兩句來到珍嬪麵前,施禮道:“珍小主,請這邊說話。”珍嬪瞅瞅這人,並不認識,便看皇後的眼色。皇後沉著張臉,未做表示。
那人催道:“珍主子,請快點,行儀就要開始了。”
慌亂之下,珍嬪跟他到一邊。那人小聲道:“今天行百子儀,是為祖宗後代,取成雙吉數。叩頭時,隻叩兩個,多則無效。請珍主子一定記牢。”那人迅即離去,珍嬪歸隊,餘光裏驀然覺到皇後偏頭笑了一下。
光緒皇帝一身吉服,挽著同樣吉服吉冠的珍嬪徐徐入殿。珍嬪想起剛才的事,總有些不妥;想詢問皇上,又怕失儀。宮裏對失儀懲罰甚嚴,輕則申斥,重則砍頭。然而,她又想道,今天所行是百子儀,是求祖宗賜誕子孫,那人所說“取成雙吉數”就有道理。與光緒數度交歡以來,她日夜所想就是早日懷孕,誕生龍子以固己位。待要邁過門檻,一眼瞅到大公主,大公主朝她含笑點頭,她想應該是大公主特意派人通告她的。到供案前肅立,司儀唱聲:“皇統千秋,國泰民安。”周圍人等齊齊跪下。
“請皇上、珍嬪一叩首……二叩首——”
珍嬪叩拜兩次,以為結束了,沒想到司儀又喊出:“——三叩首。”她就來不及了,——因為穿著花盆鞋,立足不穩,要下跪前需得先半彎膝蓋,重心前移;倉促來一下子,非摔倒不可。她眼看著皇上跪了下去,整個滿滿一殿人,除了司儀,就她一人站著。
在跪拜的皇帝麵前站著!
整個清史上恐怕絕無僅有!
珍嬪隻覺天旋地轉,雙膝匆匆向前跪出,撲嗵摔在地上。
光緒皇帝麵色一峻,冷若寒霜,起身甩手就走。在宗族觀念強烈的滿清皇家,珍嬪的舉動意味著蔑視整個大清朝,而她居然又跟著失儀。對她的處罰毫無疑問已經定了,隻有一個死!
過後光緒冷靜下來,特召珍嬪細問。這事非常蹊蹺,珍嬪真是百口莫辯。過錯之因當然是那個給她傳話的人,可是她又不知道這人是誰。大公主早已將所有司儀人員找齊,讓珍嬪辯論,居然哪個都不是!至此,珍嬪明白自己鑽進了一個圈套,做這個圈套的人既老辣又狠毒,竟要直取她項上人頭。然而,光緒畢竟還是顧及到與珍嬪非常一般的感情,而她又有情有可原的理由,盛恩之下,當然寬大。與慈禧太後相商,扣罰她全年例銀,並各樣月例減半。從此,光緒對珍嬪的熱度驟然降低,養心殿的燕喜堂、景仁宮的華麗寢宮,再也聽不到他們的笑談聲。
以播延皇嗣為目的的“百子儀”結束以後,珍嬪的被冷落,意味著皇後的受寵,但結果卻並非如此。光緒重新關起男女性事的大門,所謂的“百子儀”就象沒發生過一樣。光緒倒罷了,而慈禧太後居然也不聞不問。對此寄予厚望的皇後和大公主雙雙莫名其妙。從這件事上,大公主再次領教到太後的高深莫測。
本書第一卷完。
敬請關注第二卷《閃光的日子》
皇後大為失望,神色間不由露了出來。這當然是對慈禧太後的抱怨。老太太內外交煎,那火騰就燒起來。
“皇後,”她用多年修煉成的平靜表情、平靜腔調道,“你有什麽話說?”
皇後嘴巴一翹,趕緊又彎迴來。根據經驗,自己現在正蹲在老虎屁股邊,摸不好就是狠狠一口。還是少說話,多磕頭為好,當即連連搖頭。
“我知道你想的什麽!哼,”她抬頭手來,點著皇後,“你摸摸你的頭,你的皇後冠,還在那兒麽?”
皇後一摸頭,猛然間如遭重錘,頹然癱在地上。是的,曆數大清後宮,還從沒有哪個皇後、妃嬪坐過天子的八人大轎,——即使是偷偷乘坐。這對她,是個致命的警示。
“太後,太後,”她禁不住涕淚交流,一連地磕頭,“請為奴才作主呀。”
“好了好了,跪安吧。”慈禧太後最看不慣她一會兒風,一會兒雨那樣兒。
李蓮英早已嗅到,這後宮裏早晚要刮一場大風暴。作為一心服侍主子高興的奴才,他是不願出現變故的。主子心情不好,奴才自然遭殃,除了多跑腿多挨罵多動腦筋,搞不好還會弄頓廷杖身上。關鍵的,自從傅清伶在後宮出現,他就一直處於提心吊膽之中。事情說起來,即使出了差子也不算大,但他養尊處優慣了,不願出現任何閃失,惹任何麻煩。
對於珍嬪,李蓮英並沒覺得什麽不好,甚至珍嬪賣了一個缺,搶了他的“生意”。他和主子慈禧太後一樣,也頗愛才,尊重那些有能力有才華的,喜歡那些品性正直的。但是,除此之外,出於太監地位的卑賤,他也非常看重一個人官場適應能力。就他來看,珍嬪本質固然好,然假如一直這樣,難保不翻船。嬪,也兼具官職的性質,說白了,後宮的後妃等級,不也跟九品十八級的文武官職一樣嗎?珍嬪太直率了,不懂得隱藏機鋒。需知,官其實是君主周圍的人選的,越是高層,越堆積著有人緣的高手。大家都喜歡油光水滑的琉璃蛋,或老實巴交的窩囊廢;機鋒太盛,就不惹人愛。另外,珍嬪太有主見。這種主見實際代表了個人智慧。但智慧太高,就容易看透別人。看透了裝成個琉璃蛋或窩囊廢倒罷,如果眼裏揉不得沙子,早晚又得被棄。第三,珍嬪不善溜須拍馬,巴結奉承。這是官場絕招之一,所謂拍馬奉承實際就是把人當猴耍,而在珍嬪心裏,卻覺得是詆毀自己人格。
到目前為止,他們還沒有什麽正麵衝突。對於後嬪之爭,李蓮英用他穩健的老套路,冷眼旁觀。無論誰勝誰負,他都會以欣賞的態度趨而奉之。當然,這些事在他心裏隻占很小一點地方,自己的事夠他操心得了。
慈禧太後對清伶班主的寵愛,沒有減弱的樣子,東西一件件不停地賞,李蓮英的擔心與日俱增。年前他就接到消息,傅清伶不止一次出現在他海澱彩和坊的宅院周圍,而且,還和宅裏的女主人照過麵。而且,他還得到密報,珍嬪曾經賞過傅清伶東西,兩個人還偷偷說過話。雖然他推測珍嬪和這個人不會有什麽見不得人的事,但也認為珍嬪太魯莽了。這種事,是最容易招汙陷的,一陷一個準。即使爬出來,沒事的也會傳成醜聞。但他習慣性地又朝窄處想:萬一傅清伶和她說的是那件事呢?傳到皇上耳內,也有他好看的。
無論從哪個角度,他都必須出手了。但慈禧太後還是跟他粘得分不開,他哪敢貿然奪其所愛?虧得拾掇人的辦法千千萬,很快敲定一個。
這個事,必須要大公主幫忙。
“大公主,得請您吃酒。”
“喲,大總管,碰上什麽好事啦?”
“我一個朋友來,請您賞光。”
大公主按照慣例,剛要拒絕,李蓮英繼續道:“還請了幾位陪客,有戶部尚書翁同龢……”大公主一愣,翁同龢雖然與李蓮英無從交惡,但參加李蓮英的局實為異數。“還有其他人就不說了,——張蔭桓大人也要去呢。”
大公主拿一根手指點著李蓮英,眉眼間頓時綻放笑容。她一向豁達大度,倒沒什麽忸怩樣,“那好,”她說,“你那朋友是誰?”能攀上李蓮英的必非泛輩。
“剛毅,捎來兩尾吳江魚。”
“他,不是江蘇巡撫嗎?聽說這些年又是疏蘊藻河,又是通吳淞江,還發明了個以工代賑的法子。嗯,這個人,見見也好。”
“奴才知道大公主不喜歡飯桶。”李蓮英賣個乖。“後天怎麽樣?再晚他就要迴了。”
“哎呀,那天有個事。”大公主擎著下巴。
“奉先殿吧?”
“要是結束得早,必然去。”
“奴才就跟老太後請好了假,專門候著您。”
“哪用?”
“嗨,您就甭客氣了。”
說這話時,李蓮英臉上所有表情都淹沒了。大公主猛省:清製,太監不準深交廷臣。凡碰到這種場合,李蓮英都是匆匆到了,匆匆離開,以免遺人話柄。她瞅著李蓮英老態畢顯的臉,想起至少三次他被諫臣所劾,哪一次定了罪,都是一死。“不管別人,也得給他個麵子。”大公主想。
這天大公主負責安排一位外國公使夫人覲見太後。程序都是固定的,輕車熟路:太後仁壽殿接見;頒賞賜品;大公主領諸人遊頤和園;午餐;送別。此時的慈禧對洋人並不太感冒。雖然經曆了兩次鴉片戰爭,又其後的中法越南之戰及以“天津教案”為代表的中外教民矛盾,但並未撼動大清的基礎。按照她和恭王、醇王、曾國藩、李鴻章等肱股之臣製定的大清內政外交策略,對內是全力發展經濟以圖自強,對外是“以夷製夷”,必要時寧可失去些利益也要保持安定。當時的洋務運動與東邊海裏的小日本同期起步,已搞出些模樣;海軍衙門自光緒十一年 (1885年)十月設立,十四年(1888)北洋艦隊成軍,海軍實力號稱世界第八;各省總督所轄的陸軍棋布神州,人槍俱盛。同時,太後歸政以後,整個朝廷的核心力量完全掌握在她手中,“手中有權,心裏自安。”當然自信滿滿。
“她們都怎麽評價我?”外使夫人等走後,慈禧太後照例詢問大公主。這也算是她的女人本色,特別關注自己的形象。大公主把準備的好話複述一遍,老太太舒服得閉著眼直往後仰。
“皇額娘,百子儀的事,就差最後一個程序了。”
“哦,”慈禧太後睜開眼,有些怪異地斜掃一眼。大公主猛然一凜,憑她的經驗,眼神和麵部表情從來都是太後最真實的信號。“難為你了,忙前忙後的。再下邊就是……那個了?”
“嗯。女兒多想皇額娘早日當上皇太太(滿族對奶奶的稱唿)。”她小心地斟酌著說辭,“後天奉先殿祭祖,您參加嗎?”
慈禧太後悶不吭聲拿過水煙袋噝啦拉吸著,掃了旁邊的皇後一眼,然後盯著噴出的煙霧,“你們忙吧。”這種不鹹不淡的話和先前的熱衷大成對比,以大公主玲瓏的心,竟然也猜不透了。
“呶,”慈禧太後好象想起什麽,把頭轉向皇後,“你怎麽看?”眼神裏並不盼望得到什麽答案,更多的卻是照例的譏誚。
“稟太後,當然要辦好。”
“辦好了,又能怎樣?”
“奴才以為,這是件大……大事。”
慈禧噴出濃濃的煙霧,“你覺得,對你有好處?會靠近皇上的身,還是心?”
皇後瘦削幹巴的臉馬上窘得發黃,然而出乎意料地,好她的臉透出股堅強勁,“奴才知道太後的意思。哼,她等著好看吧!”
這次輪到慈禧太後驚詫了,她對皇後的失望已非一日。每見她形頹氣餒是正常,這麽理直氣壯生氣勃勃的倒摸不著頭腦。“你?皇後!”她第一次從上往下慢慢地打量了麵前這位嫡親侄女。
奉先殿在內廷東側前列居中,東邊是乾隆晚年歸政後居住的“太上皇宮區”寧壽宮,西邊是光緒皇帝讀書的毓慶宮,為明清皇室的家廟,祭祀祖先,擺放宗位。按清製,凡遇朔望、萬壽聖節、元旦及國家大慶等,大祭於前殿;遇列聖列後聖誕、忌辰及元宵、清明、中元、霜降、歲除等日,於後殿上香行禮;凡上徽號、冊立、冊封、禦經筵、耕耤、謁陵、巡狩、迴鑾及諸慶典,均祗告於後殿。
大公主把奉先殿祭祀作為“百子儀”的最後一站,乃是重借祖蔭、希冀列宗庇佑`之意。行儀場所在後殿,起先的宗旨,就是皇家自己的私事。所以除了向吏部要一個祭拜儀單,參加的隻是王室宗族人員。慈禧太後未便參加。
二月二,龍抬頭。之後的第四天,是個黃道吉日。
祭拜之前,規定皇上和後嬪分駐兩處,而皇上要“叫起”完畢才能來,現在女人們的任務是等待。時間一長,珍嬪就感到了來自皇後的沉重壓力。皇後今天一反常態,嚴肅而開朗,親親密密地和大公主手挽手坐著,時不時地也和瑾嬪說話,但卻把珍嬪冷落一邊。瑾嬪連看也不看她,所有人都與她隔開距離,好象她有傳染病似的。珍嬪覺得腦子慢慢變麻木了,如刺在胸,如芒在背,渾身不自在。她盼著早些跟皇上見麵,離開這個鬼地方。她朝四下瞅瞅,希望看見瑜妃,然而這種場合她是不能參加的。
大公主知道皇後親近她以冷落珍嬪的用意,不動聲色出門去看行儀準備情況,迴來和珍嬪坐了坐,拍拍她背,讓她振作起來。這使珍嬪認識到,在宮廷裏,權力是尊嚴的重要部分,能強製性地區分出人的尊卑等級。
皇後痛恨珍嬪的又一個原因,是今天珍嬪再次搶了她的權利——與皇上案前拜祖。隻是因為她這套儀禮做得不太好,就剝奪她的權利,而她必須在眼前看著。當著這麽多王室宗族人員的麵,叫她把臉往哪兒擱?說起行儀的事,她也真是恨透了。為了練好,她在宮裏不知下了多少功夫,可是她弓曲的背總是在彎腰跪地時控製不好鳳冠,而且花盆鞋常常會掉下來。她的眼睛不由放在不遠處珍嬪那水蛇樣溜滑的腰上。小蠻腰,媽的,就是這種又細又長又有力的腰,老天,能不能割下來給我安上?
巳正,殿外司儀發出一聲長叫,大公主喜滋滋進來,招唿大家:“請起,行儀了。”特意跑到珍嬪麵前,囑她不必慌亂,與皇上一定要配合好雲雲,又匆匆跑進後殿。眾人起身,皇後列前,便要起步。就在這時,門外進來一句穿禮服的司官,與皇後耳語兩句來到珍嬪麵前,施禮道:“珍小主,請這邊說話。”珍嬪瞅瞅這人,並不認識,便看皇後的眼色。皇後沉著張臉,未做表示。
那人催道:“珍主子,請快點,行儀就要開始了。”
慌亂之下,珍嬪跟他到一邊。那人小聲道:“今天行百子儀,是為祖宗後代,取成雙吉數。叩頭時,隻叩兩個,多則無效。請珍主子一定記牢。”那人迅即離去,珍嬪歸隊,餘光裏驀然覺到皇後偏頭笑了一下。
光緒皇帝一身吉服,挽著同樣吉服吉冠的珍嬪徐徐入殿。珍嬪想起剛才的事,總有些不妥;想詢問皇上,又怕失儀。宮裏對失儀懲罰甚嚴,輕則申斥,重則砍頭。然而,她又想道,今天所行是百子儀,是求祖宗賜誕子孫,那人所說“取成雙吉數”就有道理。與光緒數度交歡以來,她日夜所想就是早日懷孕,誕生龍子以固己位。待要邁過門檻,一眼瞅到大公主,大公主朝她含笑點頭,她想應該是大公主特意派人通告她的。到供案前肅立,司儀唱聲:“皇統千秋,國泰民安。”周圍人等齊齊跪下。
“請皇上、珍嬪一叩首……二叩首——”
珍嬪叩拜兩次,以為結束了,沒想到司儀又喊出:“——三叩首。”她就來不及了,——因為穿著花盆鞋,立足不穩,要下跪前需得先半彎膝蓋,重心前移;倉促來一下子,非摔倒不可。她眼看著皇上跪了下去,整個滿滿一殿人,除了司儀,就她一人站著。
在跪拜的皇帝麵前站著!
整個清史上恐怕絕無僅有!
珍嬪隻覺天旋地轉,雙膝匆匆向前跪出,撲嗵摔在地上。
光緒皇帝麵色一峻,冷若寒霜,起身甩手就走。在宗族觀念強烈的滿清皇家,珍嬪的舉動意味著蔑視整個大清朝,而她居然又跟著失儀。對她的處罰毫無疑問已經定了,隻有一個死!
過後光緒冷靜下來,特召珍嬪細問。這事非常蹊蹺,珍嬪真是百口莫辯。過錯之因當然是那個給她傳話的人,可是她又不知道這人是誰。大公主早已將所有司儀人員找齊,讓珍嬪辯論,居然哪個都不是!至此,珍嬪明白自己鑽進了一個圈套,做這個圈套的人既老辣又狠毒,竟要直取她項上人頭。然而,光緒畢竟還是顧及到與珍嬪非常一般的感情,而她又有情有可原的理由,盛恩之下,當然寬大。與慈禧太後相商,扣罰她全年例銀,並各樣月例減半。從此,光緒對珍嬪的熱度驟然降低,養心殿的燕喜堂、景仁宮的華麗寢宮,再也聽不到他們的笑談聲。
以播延皇嗣為目的的“百子儀”結束以後,珍嬪的被冷落,意味著皇後的受寵,但結果卻並非如此。光緒重新關起男女性事的大門,所謂的“百子儀”就象沒發生過一樣。光緒倒罷了,而慈禧太後居然也不聞不問。對此寄予厚望的皇後和大公主雙雙莫名其妙。從這件事上,大公主再次領教到太後的高深莫測。
本書第一卷完。
敬請關注第二卷《閃光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