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孟毗鄰秦國邊界,越過塗水即為魏境,再走幾十裏路,就到了蓋聶幾人的家--榆次。

    幾人山溪論劍,耽擱時久,又一同上路。

    林青羽要由魏轉趙,本無固定路線,無名給的地圖也是簡略的一塌糊塗,此時有蓋聶幾人為向導,他索性棄了原來計劃路線,跟著他們一路直奔榆次。

    幾人循路而行,很快靠近秦國邊境要塞。

    此時七國氣氛緊張,索性商旅並不禁絕,隻是出關憑證必不可少。

    這點林青羽並不需要擔心,因為無名早已為他備妥。

    說起來,春秋戰國時期,諸侯之間的人口流動量頗大。尤其是因成功變法而華麗轉身的秦國(戰國初期秦國實力最差),成為了各國名士趨之若鶩的地方,大把生活在底層的人向往秦國的生活,踏上了背井離鄉的鹹陽路。

    可是,如果沒有正規出入關憑證,就隻能像唐玄奘西行一樣選擇偷渡,成為一個秦國黑戶。

    但是,先秦時代的黑戶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情,一旦被逮住,將會迎來十分嚴厲的處罰,很可能直接打入奴籍扔去修長城。

    林青羽初入此界,就是一個啥都沒有的黑戶,無名將他藏在家中整整一年,一邊盡心傳授劍術,一邊為他想方設法辦理正式秦籍。那整整一年時間,林青羽就是在那幾間舊屋中渡過,從未敢出門一步,直到獲得秦籍。

    不過,獲得了秦籍也不代表就高枕無憂。

    他這種非出生於秦地的人,被稱為“新民”或者“臣邦人”,在秦國隻能投筆從農,而非投筆從戎,秦國征兵不要“新民”,或者隻能成為輜重後勤兵,沒有以軍功換爵位的資格。

    不過也幸的如此,林青羽才沒有被拉上戰場,才有機會走出狼孟,出來看看這個紛亂的鐵血時代。

    幾人渡過了塗水,進入魏境的無人荒野,當到達榆次城時,時間已至黃昏。

    斜陽西垂。

    高大城郭聳立在起伏的丘陵間,城牆既厚且高,壕池既深又廣,遠處又有大河環繞,氣勢磅礴,令人歎為觀止。

    在這個鐵與血的時代,戰火燒的最頻繁的便是地處中原腹地的三晉地區,甚至可以說整個三晉區域沒有任何一處是沒發生過戰爭的,就連他們的都城也是一樣。

    而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榆次曆來乃兵家必爭之地,有此雄壯城郭倒也不奇怪了。

    一行人納了城關稅,牽馬進入城中。

    此時秦趙大戰,魏國卻尚未被波及,因此雖然適逢亂世,此地依舊商賈雲集,通衢大道上不說人潮湧動,卻也毫不冷清,市肆喧嘩聲不絕於耳。

    蓋聶歎道:“如今han國已滅,趙國所失過半,暴秦勢如猛虎,世人卻似懵懂不知,又或得過且過,他日秦國鐵蹄到此,真不知該如何抵擋。”

    林青羽默然片刻,迴道:“蓋聶大哥可曾想過,若有朝一日,秦國平定六國,再現大周盛世,將會如何?”

    “將會如何……

    蓋聶怔了怔,一時間卻不知該如何迴答。

    林青羽道:“自周王室君權旁落,諸侯並起,五百多年間戰亂不斷,百姓深受其苦,合而為一,天下大治,又有何不好?”

    他微微搖頭,歎道:“何況,自諸侯並起,七國無不覬覦他國土地,隻是大多空有一統天下之野心而無吞並諸國之實力而已。若今日雄於天下者不是秦,而是魏,又或趙、韓,難道他們就會老老實實固守自己那一畝三分地不成?”

    “這……”蓋聶啞然。

    如果各國真的各自安分守己,又豈來這數百年紛紛擾擾?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林青羽的聲音平靜無波,“這世間道理,不外乎一個‘利’字,所謂分有分利,合有合利,分利大則人心思分,合利大則人心思合。古往今來,無不如此。治國安民,計皆出於馭利之術。如今合之利甚於分之利,秦國又有一統天下之能,又何必做吃力不討好的逆天之舉?”

    蓋聶雙目炯炯,盯著他看了好一陣,才驚歎道:“本以為青羽兄弟隻是劍法高明,不想居然有如此見地,對天下事洞明透徹如斯!”

    林青羽笑道:“兄長過譽了,小弟年幼,見識淺薄,不過隨口胡言而已,哪來什麽見地?隻是讀書讀得多了,自然會明白一些道理,若真要讓小弟去做實事,小弟自問還不如一鄉間小吏。”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蓋聶搖頭道,“能說出這十六字的,又豈是尋常人?”

    林青羽哽了一下,並未再多說。

    事實上,他也不知道該說什麽,總不能說這十六字不是出自他手,而是百年後太史公的至理名言吧?

    幸好蓋聶似乎也沒有繼續說,隻是無奈的歎了口氣,道:“你我一介鄉野武夫,此等軍國大事卻非我等所能幹預,不說這個了,不如你我再論劍道如何?兄弟的兵家之劍理,為兄可是意猶未盡。”

    “好。”林青羽輕笑道,“反正小弟也不急著趕路,隻要兄長不嫌打擾,就與兄長煮酒論劍幾日也是無妨!”

    蓋聶哈哈一笑,尚未答話,耳邊忽然又傳來一個聲音。

    “煮酒論劍,再添某家一人如何?”

    入城之後,齊丹幾人就相繼告辭迴家去了,此時隻有蓋聶、林青羽同行,聽到這陌生聲音,兩人頓時齊齊望去。

    說話者是一個身材修長、腰佩長劍的青年,此人器宇軒昂,雙眼開闔間精光四射,顯然是精通煉氣的高手。

    這個世界處於先秦時代,卻又不同於《尋秦記》那種偽武俠,本身是有內功存在的。

    隻不過,這個年代並不稱其為“內功”,而是叫做“煉氣術”。

    雖然說老子於春秋創出道家學派,但實際上道家思想最早可追溯到上古三皇五帝時期,諸子百家中的道家不過是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形成了道家完整的係統理論。

    可以說,華夏文化的根基就是“道家”,諸子百家的思想,不管是儒家、法家、兵家、yin陽家……沒有任何一個流派能夠脫離道家的影響。

    而在道家之中,自古便有奪天地之靈而修行的煉氣士。

    當然,煉氣士不一定就是道士,但道士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煉氣士,這些道士煉氣士和普通煉氣士一起,構成了以煉“xiong中五氣”而求長生的煉氣士種qun。

    在這個偽曆史、真武俠世界,凡是頂尖高手,無一不精通煉氣。

    譬如殘劍飛雪,兩人曾有過雙劍合璧,屠戮三千鐵甲的壯舉,若沒有一身極高深的內功修為,根本不可能辦到。

    不過此時的煉氣術,皆以“長生”為目標,多以綿長、滋養見長,在運功方式上遠不如金古內功花樣繁多。

    說到無名的劍術與煉氣術,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位傳說人物。

    薑太公!

    無名的劍術均為自創,煉氣術卻不全是,而是出自《太公》中的黃老之術。

    《太公》為薑太公所著,分為《太公yin謀》、《太公金匱》、《太公兵法》三部分。不過傳到後世的時候,因為戰亂或者保存緣故,僅剩下了《太公兵法》一部,也就是通常所說“六韜三略”中的“六韜”。

    無名得到《太公金匱》殘篇,從中悟出一套煉氣術,再揉以兵家至理,從而形成如今所用煉氣術,取其名曰“破軍九玄”。

    “破軍”為兵家道理,而“九玄”則一指道家逍遙之意,二指此功有九重丹境,分別為:一築基,二立鼎,三存神,四龍虎,五天始,六紫府,七造化,八玄珠,九瑤池。

    道家法門向來溫吞,《破軍九玄》固然加入兵理,精進速度依舊不算快,林青羽本身底子差,修行時間又有限,此時不過是築基初初圓滿。

    也正因為內力不足,他的劍術威力發揮有限,才會在與蓋聶交鋒中敗下陣來。

    而這個突然冒出來的青年劍客,看年紀大約在二十五六上下,神采飛揚,太陽穴高鼓,看起來一身功力竟不比蓋聶弱多少。

    又是一位江湖一流高手!

    那人似乎意識到自己唐突,隨即又抱拳道:“在下慶軻,無意間聽聞兩位妙論,故而一時心癢,唐突開口,望兩位切勿見怪!”

    慶軻……

    林青羽眉頭一挑,又是一個熟悉的名字!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天神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往事成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往事成空並收藏諸天神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