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黛拉咬了咬牙,臉上的神色絕對談不上愉快。韋慎之轉過頭忘了過去,他身邊的兩位式神也做出了防備的架勢。唯有一身白衣的琴靈依舊坐在原地,手指有一搭沒一搭地撫摸著琴弦。
來者是一個身材高挑的男人,金發藍眼,傳統的歐洲人長相,唯有眼角的一顆淚痣略微中和了因為線條分明而顯得有些冷硬的容顏。他渾身上下都是清一色的黑,唯有捏著手杖的手指被白色的手套所包裹。
“在下達倫·斯科特·德·萊斯。”來人深藍色的眼睛一一掃過了韋慎之身邊的三位付喪神,嘴角玩味的笑意更甚,然後他的目光定格在了韋慎之的身上。
聽到對方自報家門後,韋慎之眯起眼睛,然後立刻用眨眼的動作掩蓋了自己剛才的表情。
——達倫·德·萊斯,德·萊斯家的家主,自然也是巴托裏家的頭號敵人。伊斯卡說他的手下囚禁了一位對巴托裏家有恩的女人,她說如果他能從斯科特的手下把那位女性救出,整個巴托裏家都會感激他的。
韋慎之正在思考著,那邊黛拉便麵露不悅之色:“德·萊斯侯爵大人,我認為您起碼應該遵守拜訪者的禮儀,在會客廳稍作等待。”
麵對黛拉的質問,斯科特幾乎是露出了一個堪稱“包容”的笑意,然後十分歉疚、誠惶誠恐地放低了聲線,聲音輕柔得幾乎能讓人渾身打顫:“梵米利昂小姐,您說的對。前來拜訪女性居住的地方,我自然不該隨意走動。”
對方“包容”的微笑簡直像是在對待未成年的小孩,而刻意壓低的語氣也不過是為了讓自己“不要嚇到”她。在某些根深蒂固的觀念裏,女人是嬌柔的鮮花。她們內心柔弱不堪,而這股柔弱正是促進女性的敏感多疑,進而促進了她們“敏銳的直覺”。這樣纖細而嬌弱的生物,生來隻適合被溫柔地對待,就算是男性們認為“正常”的聲調和語言,都會讓她們浮想聯翩,最後腦補出一個以男性們引以為傲的理智而無法理解的結果。
黛拉又怎會不明白斯科特的做法。她內心怒火中燒,但是與此同時,她也明白自己不能因為個人情緒而和這位德·萊斯的家主起衝突,從而造成什麽無法控製的結局。因此,她向韋慎之點了點頭,然後又強忍著怒氣向斯科特行了一禮,便離開了。
“真是一位美麗的女人啊。”斯科特玩味的目光注視著剛剛離去的女人,“即使如此拒絕男權社會對她的施壓,她卻不得不保留這些她所厭棄的價值觀所綁縛在她身上的一些東西。”
說完,他玩味的眼光又迴到了韋慎之身上,似乎期待他接話。韋慎之看了他兩眼,忽然露出一個微笑:“願聞其詳。”
“比如……女子的衣裙、首飾,和高跟鞋。在法國大革命時期,某些崇尚所謂的性別解放的女人可是十分討厭裙子和高跟鞋,認為這些東西凸顯了女性特質,讓女性成為男性*的客體。”德·萊斯家的家主微微一笑,“可是假如她們穿得和男人一模一樣,社會便又會曲解她們,認為她們在模仿男人,並諷刺她們想要通過拙劣的效仿而達到自我的重新確立——因為這是不可能的,啊,至少,對於當時的人類社會來說。”
韋慎之不置可否。這一次,斯科特並未期待他接話,而是隨意地走了兩步,在一旁的軟椅上坐下,“但是,假如她們不這麽做,那麽就變相表示了她們對這個社會對自己的壓迫的逆來順受。韋先生,您不覺得這樣的一群人,真是又可憐,又可笑嗎?”
“我對此不表達任何觀點,侯爵大人。你我都不是女人,從未在人生的任何經曆中遭受過隻有女性才受到過的壓迫,而有些痛苦,隻有在真正地經曆過所謂的絕望之後,才能被體悟與理解。因此,對於您對女性們想法的揣測,我沒有觀點,也不置一詞。”
“哦?我以為您和巴托裏伯爵大人應該都很懂得。否則你們怎麽會找男人當自己的伴侶,又迴到這個女人堆裏呆著?”
想要反駁一個對自己的思想執著不已的人,隻能用他自己的想法去反駁他自己,讓他看出自己自相矛盾的點。韋慎之一麵對這個過度沉浸在男子主義情節中的可憐的家夥表示同情,一麵搬出了在西方通常被當作男性力量(ity)的典範:
“那麽您認為,阿波羅哀悼情人海厄辛斯並將他的身體化作風信子,格爾浩特(galehaut)對身為亞瑟王騎士的蘭斯洛特的愛慕,凱爾特戰士們沒有女性參加的狂歡宴,代表的全部都是男性願意放棄自己男人的身份而去當女人?”
“您問出了和巴托裏家的那些女人相似的問題。”斯科特笑道,“阿波羅是主神宙斯之子,是明晰、理智、治愈、預言之神,司長的是男性的力量,他對海厄辛斯的愛慕是對男性身體的迷戀,是對自我價值的再確立,而並非被異化為客體,即女人。格爾浩特也是以為英勇的騎士,而出了庫·丘林那樣一位驍勇的英雄的凱爾特戰士在狂歡宴上表達的亦然是對自身的崇拜。他們擁抱男人,進入男性的身體,通過這種行為使得主體再次確立自身的地位,從而更加難以被異化。”
韋慎之抱著手臂冷笑:“那麽,很好,您就用你現在的觀點來理解我和埃德加好了。”
“您與巴托裏伯爵大人和他們不同。”
“不同的不過是你的出發點吧,侯爵大人。”韋慎之諷刺道,“事實就是如此,阿波羅,格爾浩特,還有包括庫·丘林在內的那些凱爾特戰士們全部都是同性戀。而我和埃德加又碰巧喜歡彼此。於是你站在褒獎的角度上對那些傳說中的神祗和英雄歌功頌德,然後又站在鄙夷的角度上對我們進行諷刺。是先有了事實,然後人們才能用自己的理智對事實做出判斷。對於您來說,是先有了您的‘主體意識’,然後您就站在各種詭異的出發點上去隨便評價外物。”
斯科特眯起眼睛:“韋先生,您也認為把您比作女人,是對您的冒犯了?”
“這並不代表我對女人有什麽不好的看法。”韋慎之迴擊,“而是您的出發點被我看的一清二楚。如果想要諷刺一個人,就算是把他比作神,比作英雄,都是可以的。隻需要把那些神稱作不知人間疾苦,隻知作威作福的家夥,把那些英雄說成為了完成自己的功名而不惜犧牲別人的小人便可。”
這下斯科特終於不說話了。他抬起頭,仔細地打量著一身青衣,腰佩長劍的東方男子。其實他今天來這裏,不過是想見識一下這位道術師,卻沒想到對方的口才遠遠比自己想象的要厲害許多。
不過,這也不是什麽壞事不是嗎,至少他知道了統治那些太過具有反抗精神的女人的人,其中之一會是一位有才能的男人。這麽多年來,巴托裏的爵位終於要被一個男人所繼承,這不啻扇了那些女人一個響亮的耳光。因此,這對他來說,就足夠了。
在漫長的曆史中,無論哪個國家,哪個種族,所為何事。隻要有兩派相持不下,經過漫長的鬥爭之後其中的任何一方都沒有獲勝,雙方就會通過這種詭異而幼稚的手段互相抨擊對方,並獲得幼稚的滿足感。不出所料的是,如同兩個政治體係,兩種宗教信仰,男權與女權之爭自然也不能免俗。
斯科特明白這個道理,但是他走不出去。看明白了和願意走出去是兩迴事,而走出去總是會更加痛苦。因為看明白了還可以躲在原有的小圈子裏自欺欺人,而一旦真的走出去,失去了自己一直以來相信的東西,人又要何去何從?
“韋先生,您的口才令人印象深刻,請您原諒我之前對您的冒犯。”斯科特站起身來,向他行了一禮。這下他的語氣到是真誠不偽作,聽不出之前的針鋒相對,“雖然巴托裏伯爵大人曾經向教廷出賣血族,犯下了不可原諒的錯誤,但是請您代為轉告伯爵大人。就說德·萊斯家會支持他繼承爵位的。”
韋慎之笑著應了下來,腦子裏卻迴蕩著一句——“神經病”。
這幫吸血鬼的腦子都不是很正常,但是韋慎之覺得他好像能夠明白。就如同伊斯卡對他和埃德加詭異的態度轉變大概是由於在她的腦迴路裏自己和埃德加的行為可以被某些她一直信奉的準則解釋明白,而這個德·萊斯的家主顯然也得了同樣的病,而且還都病得不輕。
不過,太過執著於一個思想體係的人在所謂的“正常人”看來都不是很正常。明明一件很普通的事情,這些人硬是能腦補出詩詞歌賦,人生哲學,宇宙的大完全,時間的終極。
黛拉咬了咬牙,臉上的神色絕對談不上愉快。韋慎之轉過頭忘了過去,他身邊的兩位式神也做出了防備的架勢。唯有一身白衣的琴靈依舊坐在原地,手指有一搭沒一搭地撫摸著琴弦。
來者是一個身材高挑的男人,金發藍眼,傳統的歐洲人長相,唯有眼角的一顆淚痣略微中和了因為線條分明而顯得有些冷硬的容顏。他渾身上下都是清一色的黑,唯有捏著手杖的手指被白色的手套所包裹。
“在下達倫·斯科特·德·萊斯。”來人深藍色的眼睛一一掃過了韋慎之身邊的三位付喪神,嘴角玩味的笑意更甚,然後他的目光定格在了韋慎之的身上。
聽到對方自報家門後,韋慎之眯起眼睛,然後立刻用眨眼的動作掩蓋了自己剛才的表情。
——達倫·德·萊斯,德·萊斯家的家主,自然也是巴托裏家的頭號敵人。伊斯卡說他的手下囚禁了一位對巴托裏家有恩的女人,她說如果他能從斯科特的手下把那位女性救出,整個巴托裏家都會感激他的。
韋慎之正在思考著,那邊黛拉便麵露不悅之色:“德·萊斯侯爵大人,我認為您起碼應該遵守拜訪者的禮儀,在會客廳稍作等待。”
麵對黛拉的質問,斯科特幾乎是露出了一個堪稱“包容”的笑意,然後十分歉疚、誠惶誠恐地放低了聲線,聲音輕柔得幾乎能讓人渾身打顫:“梵米利昂小姐,您說的對。前來拜訪女性居住的地方,我自然不該隨意走動。”
對方“包容”的微笑簡直像是在對待未成年的小孩,而刻意壓低的語氣也不過是為了讓自己“不要嚇到”她。在某些根深蒂固的觀念裏,女人是嬌柔的鮮花。她們內心柔弱不堪,而這股柔弱正是促進女性的敏感多疑,進而促進了她們“敏銳的直覺”。這樣纖細而嬌弱的生物,生來隻適合被溫柔地對待,就算是男性們認為“正常”的聲調和語言,都會讓她們浮想聯翩,最後腦補出一個以男性們引以為傲的理智而無法理解的結果。
黛拉又怎會不明白斯科特的做法。她內心怒火中燒,但是與此同時,她也明白自己不能因為個人情緒而和這位德·萊斯的家主起衝突,從而造成什麽無法控製的結局。因此,她向韋慎之點了點頭,然後又強忍著怒氣向斯科特行了一禮,便離開了。
“真是一位美麗的女人啊。”斯科特玩味的目光注視著剛剛離去的女人,“即使如此拒絕男權社會對她的施壓,她卻不得不保留這些她所厭棄的價值觀所綁縛在她身上的一些東西。”
說完,他玩味的眼光又迴到了韋慎之身上,似乎期待他接話。韋慎之看了他兩眼,忽然露出一個微笑:“願聞其詳。”
“比如……女子的衣裙、首飾,和高跟鞋。在法國大革命時期,某些崇尚所謂的性別解放的女人可是十分討厭裙子和高跟鞋,認為這些東西凸顯了女性特質,讓女性成為男性*的客體。”德·萊斯家的家主微微一笑,“可是假如她們穿得和男人一模一樣,社會便又會曲解她們,認為她們在模仿男人,並諷刺她們想要通過拙劣的效仿而達到自我的重新確立——因為這是不可能的,啊,至少,對於當時的人類社會來說。”
韋慎之不置可否。這一次,斯科特並未期待他接話,而是隨意地走了兩步,在一旁的軟椅上坐下,“但是,假如她們不這麽做,那麽就變相表示了她們對這個社會對自己的壓迫的逆來順受。韋先生,您不覺得這樣的一群人,真是又可憐,又可笑嗎?”
“我對此不表達任何觀點,侯爵大人。你我都不是女人,從未在人生的任何經曆中遭受過隻有女性才受到過的壓迫,而有些痛苦,隻有在真正地經曆過所謂的絕望之後,才能被體悟與理解。因此,對於您對女性們想法的揣測,我沒有觀點,也不置一詞。”
“哦?我以為您和巴托裏伯爵大人應該都很懂得。否則你們怎麽會找男人當自己的伴侶,又迴到這個女人堆裏呆著?”
想要反駁一個對自己的思想執著不已的人,隻能用他自己的想法去反駁他自己,讓他看出自己自相矛盾的點。韋慎之一麵對這個過度沉浸在男子主義情節中的可憐的家夥表示同情,一麵搬出了在西方通常被當作男性力量(ity)的典範:
“那麽您認為,阿波羅哀悼情人海厄辛斯並將他的身體化作風信子,格爾浩特(galehaut)對身為亞瑟王騎士的蘭斯洛特的愛慕,凱爾特戰士們沒有女性參加的狂歡宴,代表的全部都是男性願意放棄自己男人的身份而去當女人?”
“您問出了和巴托裏家的那些女人相似的問題。”斯科特笑道,“阿波羅是主神宙斯之子,是明晰、理智、治愈、預言之神,司長的是男性的力量,他對海厄辛斯的愛慕是對男性身體的迷戀,是對自我價值的再確立,而並非被異化為客體,即女人。格爾浩特也是以為英勇的騎士,而出了庫·丘林那樣一位驍勇的英雄的凱爾特戰士在狂歡宴上表達的亦然是對自身的崇拜。他們擁抱男人,進入男性的身體,通過這種行為使得主體再次確立自身的地位,從而更加難以被異化。”
韋慎之抱著手臂冷笑:“那麽,很好,您就用你現在的觀點來理解我和埃德加好了。”
“您與巴托裏伯爵大人和他們不同。”
“不同的不過是你的出發點吧,侯爵大人。”韋慎之諷刺道,“事實就是如此,阿波羅,格爾浩特,還有包括庫·丘林在內的那些凱爾特戰士們全部都是同性戀。而我和埃德加又碰巧喜歡彼此。於是你站在褒獎的角度上對那些傳說中的神祗和英雄歌功頌德,然後又站在鄙夷的角度上對我們進行諷刺。是先有了事實,然後人們才能用自己的理智對事實做出判斷。對於您來說,是先有了您的‘主體意識’,然後您就站在各種詭異的出發點上去隨便評價外物。”
斯科特眯起眼睛:“韋先生,您也認為把您比作女人,是對您的冒犯了?”
“這並不代表我對女人有什麽不好的看法。”韋慎之迴擊,“而是您的出發點被我看的一清二楚。如果想要諷刺一個人,就算是把他比作神,比作英雄,都是可以的。隻需要把那些神稱作不知人間疾苦,隻知作威作福的家夥,把那些英雄說成為了完成自己的功名而不惜犧牲別人的小人便可。”
這下斯科特終於不說話了。他抬起頭,仔細地打量著一身青衣,腰佩長劍的東方男子。其實他今天來這裏,不過是想見識一下這位道術師,卻沒想到對方的口才遠遠比自己想象的要厲害許多。
不過,這也不是什麽壞事不是嗎,至少他知道了統治那些太過具有反抗精神的女人的人,其中之一會是一位有才能的男人。這麽多年來,巴托裏的爵位終於要被一個男人所繼承,這不啻扇了那些女人一個響亮的耳光。因此,這對他來說,就足夠了。
在漫長的曆史中,無論哪個國家,哪個種族,所為何事。隻要有兩派相持不下,經過漫長的鬥爭之後其中的任何一方都沒有獲勝,雙方就會通過這種詭異而幼稚的手段互相抨擊對方,並獲得幼稚的滿足感。不出所料的是,如同兩個政治體係,兩種宗教信仰,男權與女權之爭自然也不能免俗。
斯科特明白這個道理,但是他走不出去。看明白了和願意走出去是兩迴事,而走出去總是會更加痛苦。因為看明白了還可以躲在原有的小圈子裏自欺欺人,而一旦真的走出去,失去了自己一直以來相信的東西,人又要何去何從?
“韋先生,您的口才令人印象深刻,請您原諒我之前對您的冒犯。”斯科特站起身來,向他行了一禮。這下他的語氣到是真誠不偽作,聽不出之前的針鋒相對,“雖然巴托裏伯爵大人曾經向教廷出賣血族,犯下了不可原諒的錯誤,但是請您代為轉告伯爵大人。就說德·萊斯家會支持他繼承爵位的。”
韋慎之笑著應了下來,腦子裏卻迴蕩著一句——“神經病”。
這幫吸血鬼的腦子都不是很正常,但是韋慎之覺得他好像能夠明白。就如同伊斯卡對他和埃德加詭異的態度轉變大概是由於在她的腦迴路裏自己和埃德加的行為可以被某些她一直信奉的準則解釋明白,而這個德·萊斯的家主顯然也得了同樣的病,而且還都病得不輕。
不過,太過執著於一個思想體係的人在所謂的“正常人”看來都不是很正常。明明一件很普通的事情,這些人硬是能腦補出詩詞歌賦,人生哲學,宇宙的大完全,時間的終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