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平侯臣敖,參見陛下~”


    當劉盈帶著張嫣,乘輦抵達尚冠裏宣平侯府外時,國丈張敖,早已是在正門外恭候。


    見劉盈率先從禦輦走下,張敖自是趕忙上前,畢恭畢敬的一拜。


    待看見張嫣的身影出現在劉盈身後,張敖的眉頭之上,卻立時湧上了一抹溫和,和溫情。


    “拜見皇後······”


    “誒~”


    “宣平侯這是何必?”


    不等張敖拜謁之語道出口,便見劉盈淺笑著上前,將張敖虛扶而起。


    “非於宮中,亦無外人,何必講究這般虛禮?”


    言罷,劉盈便又笑著迴過身,對身後已麵露笑容的皇後張嫣稍一點頭,而後便自顧自走入了府門。


    而在劉盈身後,張敖也總算是逮著機會,稍讓身行於張嫣側後,訴說起了心中的思念。


    不片刻,劉盈已走入府內,來到了姐姐劉樂的臥房之外;


    待看見麵色紅潤的姐姐劉樂走出臥房,麵色略有些僵硬的對自己福身行禮,劉盈麵上笑意也不由稍一滯。


    頗有些尷尬的僵笑兩聲,待張敖、張嫣父女二人也跟了上來,劉盈才算是重新收拾好麵上神情,笑著對劉樂稍一拱手。


    “聞長姊抱恙臥榻,季頗有不安;”


    “又恰今日無視,便攜皇後,以登門探望······”


    聽聞劉盈此言,劉樂麵上神情隻愈發僵硬了起來,一時間,竟有些不知該如何麵對劉盈。


    最終,還是張敖站出身,以‘久未同皇後敘舊’為由,將張嫣引去了客堂;


    而劉盈,卻是被‘抱病臥榻’的姐姐劉樂,引入了臥房邊的側堂之內······


    ·


    於東、西客席上相對而坐,又對視無言許久,劉盈的眉頭之上,便逐漸湧上了一抹自嘲之色。


    劉盈明白,在自己帶張嫣登門的今天,姐姐劉樂為什麽會‘抱病臥榻’,此刻又為什麽麵色僵硬的低著頭,一句話都說不出口。


    ——說到底,還是姐弟二人之間的關係,實在是讓人不知道該如何處理。


    按理來說,劉樂、劉盈姐弟二人,均為先皇劉邦與當今太後呂雉所出,同父同母,屬於絕對意義上的‘手足’。


    在過去這些年,二人也始終是以姐-弟的關係相處,雖談不上多麽親近,但也終歸還算輕鬆。


    可現在,二人除了‘姐-弟’的血緣關係,還多了一層‘丈-婿’的姻親關係,且這兩層關係還差了輩分!


    再加上一個‘君-臣’的關係,也使得二人之間,頗有了些剪不斷、理還亂的意味······


    按照姐-弟的關係,劉樂為姊,劉盈為弟,應當是姊友、弟恭;


    可按照君-臣的關係,劉盈為君,劉樂為臣,便當是君仁、臣忠;


    有這兩層地位倒掛的關係,二人之間本就已有些不好處理,但也總還能按‘在外論君臣,於內論姊季’的方式麵前解決。


    畢竟在皇室內部,尤其是在如今這種天子年幼的情況下,類似的地位倒掛關係也並不常見。


    如楚王劉交,論血緣,是劉盈的叔叔;


    齊王劉肥,則是劉盈的長兄。


    對於這些人,劉盈也總還能以‘我喊你叔/哥,你喊我陛下’的默契來妥善處置。


    ——畢竟劉盈喊出的一聲叔/哥,劉交和劉肥也不敢當真。


    但劉盈同劉樂之間,卻是在這個基礎上,又家上一層身份地位再次倒掛,且與‘姐-弟’關係差了輩分的‘丈-婿’關係······


    這已經不是在外怎麽論、於內怎麽說,或者‘各論各的’所能解決的問題了。


    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


    在過去,劉樂-劉盈二人即為姐弟,又為君臣;


    在這種情況下,二人的關係,完全可以按照場合去論。


    在私底下,或是在家人麵前,尤其是太後呂雉麵前,二人完全可以你一聲弟弟、我一聲姐姐的相處,其樂融融,家庭和睦;


    等到了正式場合,或是有外人在的時候,再委屈劉樂喊劉盈一聲‘陛下’,劉盈隨即擺出一副‘姐姐這說的什麽話’的姿態,便也沒人能挑的出毛病。


    可在加上一層‘丈-婿’的關係之後,就連分場合論的方式,也已經無法解決問題了。


    ——在私底下,劉盈到底該喊劉樂姐姐,還是喊丈母娘,乃至母親?


    在公開場合,劉盈到底應該端起皇帝的架子,還是擺出女婿的姿態?


    甚至於,在隻有二人在場的私底下,劉盈又該通過怎樣的稱唿,來表明自己對劉樂的態度、維係自己和劉樂之間的親情?


    很顯然,這,已經不單單是一個稱唿,或者禮法秩序的問題;


    而是儼然已經涉及到人倫!


    ——這姐姐不是姐姐,丈母娘不是丈母娘的,算個什麽事兒······


    說白了,對於二人之間的關係,非但是劉樂不知該如何自處,就連劉盈,也是相當的苦惱。


    但即便如此,劉盈今日,也還是登上了宣平侯府的大門。


    因為劉盈知道,這件事隻能,也必須由自己主動出麵。


    如果劉盈不主動站出來,把這裏麵的彎彎繞理順,那這普天之下,就再也沒有人,能厘清這姐弟二人之間的複雜關係了······


    “阿姊。”


    一聲低沉的輕唿,算是為二人之間的關係定下基調,劉盈望向劉樂的目光,也旋即帶上了一抹嚴肅。


    見此,劉樂也會過意來,便先側過頭,朝身旁的婢女看了看。


    片刻之後,待側堂內,隻剩下劉樂、劉盈姐弟二人相視而坐的身影,劉樂眉宇間的尷尬之色,才逐漸被一抹堅定所取代。


    隻不過,讓劉盈頗有些感到詫異的是:率先開口的,居然是劉樂······


    “陛下大婚以娶張氏女,乃母後做主定奪。”


    “於此,陛下可心有不願?”


    漠然一語,便見劉樂眉頭立時一皺,可望向劉盈的目光,卻是頓時有些躲閃了起來。


    發出這一問時,劉樂心中,可謂是五味雜陳。


    曾幾何時,劉樂是先皇劉邦眾子的長姊,是如今的齊王劉肥、淮南王劉如意,以及麵前的天子劉盈,都無比尊敬的、如父如母的姐姐。


    尤其是劉盈,作為劉樂唯一一個一母同胞的親兄弟,與劉樂之間的情感,更遠非一個‘陛下’的稱唿所能衝散。


    ——漢二年,楚漢彭城一戰,彼時尚為漢王的先皇劉邦慘敗,五十餘萬大軍土崩瓦解!


    而世人皆隻知:在逃亡途中,先皇劉邦曾不止一次的將當今劉盈踢下馬車,卻不知一同被踢下馬車的,還有當朝長公主劉樂;


    彼時,劉盈隻有五歲,而劉樂,卻已是有足足十三歲。


    對於當年那件事,劉盈或許隻留有些許殘存的記憶,但對於劉樂而言,那件事,卻是一生不忘的痛楚。


    劉樂至今都還清楚地記得,父親將自己踢下馬車的時候,是怎樣的無情,又是怎樣的決絕;


    而弟弟劉盈即便是摔下馬車時,卻仍不忘用身體護住自己。


    劉樂之後曾問過劉盈:為什麽這麽做?


    劉盈給出的迴答是:有父王、母後在,季便是殘了,也總還能富貴終身;


    可阿姊女兒身,若是摔壞了身子,日後不好嫁人······


    從那以後,劉樂的心中,就再也沒有了一個叫‘劉邦’的父親,卻多了一個明明比自己年幼,卻讓自己時刻感到溫暖、安心的弟弟。


    之後,父親劉邦想要將自己嫁去匈奴,好在最終沒能得逞;


    不久之後,尚未被貶為宣平侯的二世趙王張敖,成為了劉樂命中的那人。


    每每想起這些,劉樂總是無法阻止那一幅幅溫暖的畫麵,如走馬燈般出現在自己腦海當中。


    ——當先皇劉邦想將劉樂嫁去匈奴時,世人隻看到皇後呂雉勃然大怒,擺出了一副炸毛母雞的姿態,張開翅膀,將劉樂護在了身後!


    但沒有人注意到:在劉樂的身邊,年僅八歲的皇太子劉盈,也早已為姐姐劉樂齜起了牙,準備好了一封很可能以儲位被廢為代價,最終卻也很可能於事無補的諷諫書······


    當劉樂嫁給張敖,成為趙王後的時候,世人都隻看到先皇劉邦罵罵咧咧,皇後呂雉喜極而泣,卻沒注意到年僅八歲的皇太子劉盈,遣人給趙王張敖送去重禮,囑托張敖‘定要善待孤姊’。


    而在張敖涉嫌‘謀反’,被剝奪趙王之爵,貶為宣平侯之時,在整個長安朝堂,都對這一家子人避之唯恐不及時,也還是太子劉盈站出來,無比高興地說:阿姊能久居長安,是好事,是好事······


    想到這裏,劉樂麵上不知何時,已掛上了點點淚痕;


    迴想起這一樁樁、一件件往事,又想起方才,劉盈望向自己的目光中,那一抹揮之不去的尷尬之色,劉樂隻覺得如今的自己,根本不配有劉盈這麽一個弟弟······


    而在劉樂對座,看著姐姐愈發自責的麵容,劉盈也總算是放下了心中的那一絲別扭,滿是感懷的長歎一口氣。


    “阿姊即直言以問,季,便也不好再瞞。”


    語調低沉的道出一語,便見劉盈苦笑著一搖頭,旋即無比鄭重的抬頭望向劉樂。


    “嫣兒雖非阿姊身生,亦為阿姊庶女;又自幼喪母,養於阿姊膝下。”


    “於嫣兒之秉性,季,絕無擔憂之處。”


    “且往昔,父皇於阿姊多有薄待,以嫣兒入主椒房,亦乃母後欲以此,於阿姊稍行償補。”


    說著,劉盈不由稍一止話頭,五味陳雜的再發出一聲輕歎。


    “此,亦乃季之意······”


    聽聞劉盈此言,劉樂隻覺淚水流出眼眶的趨勢,頓時更加猛烈的一些,惹得劉樂趕忙用手捂住口底,低頭啜泣起來。


    卻見劉盈溫爾一笑,從座位上起身上前,隔著案幾坐在了劉樂麵前。


    “阿姊不必過慮。”


    “於嫣兒,季心甚喜;婚以為妻,亦乃季之所願。”


    “況此乃親上加親之事,使吾姊季愈親、季得嚐所願,又母後於姊行以彌償,得求心安。”


    “故往後,阿姊大可不必於此事耿耿於懷,隻仍以往日之姿待季,季便不甚欣喜······”


    聽著劉盈溫和的勸解聲,劉樂卻仍沉寂在哀傷的情緒中無法自拔,隻捂著嘴又搖了搖頭,麵上盡是自責之色。


    見此狀況,劉盈也終是無奈一笑,旋即佯裝要起身,擺出一副要大禮慘敗的架勢。


    “若姊不欲使季如此,季這便大禮參拜,以問外母大人安······”


    “不可!”


    被劉盈這麽一激,總算是讓劉樂嗡而抬起頭,連道一聲不可,便似彈簧般從座位上跳將而起!


    手足無措的站起身,正欲上前扶止,卻看見劉盈望向自己時,那寫滿麵龐的戲謔之色時,魯元公主劉樂,才終是破涕而笑。


    “嗤!”


    “都已是頂天立地的丈夫,還如此······”


    話說一半,‘輕撫’二字卻是如自帶鎖扣般,死死卡在了劉樂的嘴邊,久久沒能道出口。


    但姐弟二人之間的尷尬,也隨著劉樂這一聲嗤笑,而消散於這富麗堂皇的側堂之上······


    “即是親來,便直言吧?”


    “可是嫣兒於宮中整日哭鬧,才惹得禦輦北出司馬,以至尚冠裏?”


    一聽劉樂這傲嬌中,稍帶有些許調侃的語調,劉盈隻在心中長鬆了一口氣。


    又逢劉樂主動問起,劉盈索性也不再拐彎抹角,隻趕忙輕扶起劉樂的胳膊,嘿笑著將劉樂送到上首的位置,安然跪坐下來。


    “正所謂:生我者父母雙親,知我者莫如長姊!”


    “來,姊且飲茶,飲茶······”


    隨意中略帶討好的將劉樂扶到位置上做好,又滿是諂媚的將茶碗遞到劉樂身前,劉盈這才學著記憶中,曾經那個‘自己’的模樣,對劉樂嘿嘿一傻笑。


    “阿姊。”


    “有一事,季,可實在是別無他策,唯有勞阿姊出馬,方能解此困了······”


    故作苦惱的一語,不出意外的引來劉樂一陣搖頭輕笑,劉盈則配合著笑了笑,也終是將自己今日登門的目的,擺在了姐姐劉樂的麵前。


    “阿姊。”


    “前些時日,母後召季往長樂,言辭之中,於季可頗有些‘不滿’······”


    “母後言,皇長子年歲漸長,又椒房已立;若椒房久無所出,難免橫生物議,乃至震搖社稷······”


    見劉盈神情鬱結的道出此語,劉樂也不由將麵上戲謔之色稍一斂,若有所思的低沉沉吟片刻,才又略帶遲疑的抬起頭。


    “依陛下之意·······”


    “此事,該當如何?”


    卻見劉盈聞言,隻趕忙在劉樂身旁坐下身來,眉宇間,更是帶上了一絲急迫!


    “季愚意:皇長子無母,又尚年幼,莫如,便由阿姊入宮言說,以勸母後恩準,繼皇長子於嫣兒膝下!”


    “待複數歲,社稷稍安、嫣兒年歲稍長,再謀椒房‘結果’一事,亦不遲?”


    言辭懇懇的道出這番話,又看出劉樂眉宇間的遲疑,劉盈心下一急,更是不由自主的一拍大腿。


    “唉!”


    “阿姊!”


    “嫣兒,可方年九歲啊!!!”


    “季縱是蠻獸,也不至·······”


    “也不至如斯之地啊!!!!!!”


    7017k


    /76/76444/28998526.html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第一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丞佐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丞佐吏並收藏大漢第一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