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未央宮,宣室殿。


    看著上林苑令楊離滿是忐忑,又滿帶愁苦的麵容,劉盈的眉宇之間,不由湧上一陣困惑之色。


    “少府官、吏數百,匠數千,官奴力役更十數萬,竟無可助卿厘治上林者?”


    滿是疑惑地發出一問,劉盈望向楊離的目光中,更是隱隱帶上了些許審視之色。


    真要說起來,‘缺人’,尤其是缺可堪一用的人,幾乎是如今的整個長安朝堂三公九卿各司屬衙的通病了。


    每一年年初的大朝儀,出現頻率最多的話題,也都永遠是‘請陛下撥調能臣幹吏,以善xx屬衙之事’。


    可即便如此,‘缺人’這個問題,卻幾乎不曾出現在少府身上。


    究其原因,少府卿陽城延‘不爭’的性格是其一,再有,便是少府本就具有極高的‘人才供應優先級’,基本不愁缺人。


    若說勞力,天下每年多出來成千上萬的罪犯家屬,又或直接就是罪犯本人,都能為少府帶來源源不斷的免費勞動力;


    若論官員,雖然‘缺官’是整個朝堂,乃至於整個漢室天下的通病,但少府終歸也是‘天子錢包’,真要有什麽可堪一用的人才,也基本都是優先派往少府曆練的。


    所以劉盈很奇怪:出身少府的楊離,身為隸屬於少府的上林苑令,又和少府卿陽城延私交甚篤,怎麽會跑到自己麵前伸手要人?


    想到這裏,劉盈隻悄然將麵色一沉,望向楊離的目光中,更是隱隱帶上了些許告誡。


    “還請楊卿直言。”


    “——此番,乃上林人手不足,又或是上林‘魯班苑’,未得為卿欣喜之材?”


    語調低沉的道出一語,劉盈便稍眯起眼,深深凝望向楊離的目光深處。


    在劉盈看來,楊離根本就不是真的缺官、缺立,而是缺天資優渥的預備‘墨者’。


    隻不過,稍有些出乎劉盈意料的是:在被自己隱晦的‘警告’過後,楊離非但沒有麵露慌亂,反倒是帶著一陣苦笑,自顧自搖頭歎息不止。


    似是措辭,又似是平複情緒般沉吟片刻,終見楊離苦笑著直起身,對上首的劉盈稍一拱手。


    “陛下容稟。”


    “——夏五月甲子,陛下詔廢挾書之律,易民男始傅之年,又大赦天下、賜民爵布、酒肉。”


    “便此一事,少府本有之鬼薪、白粲、髡鉗、城旦、司寇、舂又隸臣、妾,因大赦而獲釋者十者有三;廷尉各獄得釋這十之有四。”


    “又夏六月,少府擬奏:發長安民十數萬以城長安,然為陛下駁之;”


    “今少府城長安,可謂盡發少府之官奴、長安周遭百裏之刑徒,然縱如此,長安四牆,亦非今歲可成之事。”


    語帶苦澀的道出這番話,楊離不忘又是一聲苦笑,眉宇間,更是帶上了些許自嘲。


    “凡可用之官奴力役、熟稔之匠,今皆為少府城長安之用,可為臣用於上林者,便隻餘少府本有之官、吏數百。”


    “然此官吏數百,事農稼、稅賦、庫藏者半,為冶鐵、鑄錢等諸司監、令者數十;”


    “再去少府六尚之吏,又秩千石上之官佐,餘可供臣驅使著,便隻寥寥數人······”


    說著,楊離便滿是苦笑著低下頭,一邊從懷中取出一卷竹簡,嘴上不忘一邊解釋著:“便此數人,亦恐不得為臣所用······”


    “——少府冶鐵監左丞令樊伉,秩六百石,舞陽侯世子;乃漢十三年春,奉太後懿旨所任;”


    “——少府鑄錢司監張壽,秩比六百石,宣平侯幼子,皇後胞兄;乃今歲春,奉太後懿旨所任;”


    “——少府東織室監令審食其,秩千石,辟陽侯;乃漢十二年秋,奉太後懿旨所任······”


    以一種分明平淡,卻又無不透露出委屈的語調,將這一長串名單年初,楊離才終於合上手中竹簡,抬起頭,苦笑著對劉盈再一拜。


    “此七人,便乃少府陽公可調與臣所用之‘能臣幹吏’······”


    “隻不知於此七人,陛下······”


    意味深長的止住話頭,楊離再一拜,便順勢跪坐在地,委屈巴巴的將竹簡重新卷起,而後收迴了懷中。


    聽聞楊離此言,端坐於禦榻之上的劉盈,也是不由麵色一僵,便是望向楊離的目光,也稍有些躲閃了起來。


    在如今的朝堂之上,要說三公九卿中哪個屬衙,是劉盈最具掌控力的,那無疑,便是陽城延麾下的少府無疑。


    ——早在漢十年,代相陳豨謀反,先皇劉邦禦駕親征,委劉盈以監國太子之責,又令劉盈整修鄭國渠時起,劉盈於少府,便可謂是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那之後,無論是鄭國渠的整修、關中糧價的平抑,亦或是三銖錢的廢黜、五銖錢的推行,幾乎都是劉盈在背後遙控著陽城延所完成。


    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從第一次出任‘監國太子’的漢十年年末,到加冠親政的今年,即漢十四年年初,這三年多的時間裏,劉盈唯一能支使的動的九卿衙門,便始終隻有少府。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少府的人事調動,本該是遵循‘一切以劉盈為自己網絡羽翼為首要’的原則,並嚴格杜絕其他勢力對少府的影響。


    但想想就知道:無論是最初的太子,還是後來的監國太子,又或者是過去兩年,繼承皇位又不親政的‘實***’時期,讓劉盈一手掌控一整個九卿屬衙,都是不大可能的事。


    甚至於,在劉盈加冠親政後的今天,乃至於大權在握、口含天憲的將來,‘確保某一個九卿屬衙完全不被其他政治陣營摻沙子’,也都是過於理想化的結果。


    就拿如今,被整個朝堂公認為‘天子保留地’的少府來說,看上去是劉盈的私人後花園,但實際上,也早就被各方勢力插成了篩子。


    如太後呂雉,丞相曹參,甚至於曾經的丞相蕭何,都曾光明正大的往少府摻沙子,以確保少府,不會成為某一個人的私人工具。


    ——即便這個人,正是少府名義上的唯一主人:天子劉盈。


    而在這些往少府摻沙子,以確保各方勢力均衡的政治陣營中,力度最大、規模最廣,且最不需要遮掩耳目的,無疑便是太後呂雉。


    道理很簡單:在今年夏天,劉盈加冠親政以前,整個漢家朝堂,都是由這位‘攝政太後’做主;


    而劉盈雖名為天子,但終歸沒有加冠親政,單就是一個‘毛都沒長齊’的年紀,就足以讓包括但不限於太後、丞相,乃至三公九卿的各方勢力,以‘確保天子不會犯錯’的理由,光明正大的往少府摻沙子。


    對於這一點,劉盈自是早有覺悟,也早已欣然接受;


    但當今天,楊離當著自己的麵,滿是愁苦的問劉盈:陛下,這些個皇親國戚、元勳功侯,臣到底應該用誰的時候,縱是劉盈早已練就了一張厚臉皮,也是不由有些害臊了起來。


    “原來如此······”


    麵色有些僵硬的發出一聲呢喃,劉盈望向楊離的目光,頓時也帶上了些許尷尬之色。


    ——這些‘能臣幹吏’,有哪個能給楊離打下手?


    毫不誇張的說:就這七個人,隨便拎一個出來,但凡楊離不被欺負到跑去苦高廟,都得感謝劉盈賜予的那杆九重天子犛節!


    尤其是樊伉、張壽這兩個二代,別說能幹什麽實事兒了,隻要能不給楊離添亂,甚至隻是別添太大的亂,劉盈都得由衷的讚歎一聲:舞陽侯、宣平侯家風嚴謹,教子有方!


    沒辦法。


    誰讓這兩個人,一個是當朝太後的外甥,另一個,更直接就是劉盈的大舅哥呢······


    “嗯······”


    “難辦呐·······”


    麵帶遲疑的發出一聲輕歎,劉盈的眉頭不由嗡然皺起,氣質中,更是油然升起一陣與年紀嚴重不符的成熟。


    按照陽城延和楊離的私交,陽城延能把這七個看上去一無是處,實則背景滔天的人拿出來,作為楊離‘上林苑領導班子’的備選,那就必然是真的沒有其他人選了。


    ——要知道三年前,陽城延可是甘願冒著‘得罪監國太子’的風險,讓楊離這個‘墨家餘孽’著褐衣、腳草鞋,獨自出現在了劉盈的麵前!


    但就是這份交情,就足以保證陽城延對楊離,絕對不會做出‘刻意為難’的事。


    而這七個人,別說是派去上林苑,給‘比千石假節’的楊離打下手了,就算是送到劉盈身邊,劉盈也得提起三分警惕!


    如此說來,事實恐怕真的如楊離所言:搭建‘上林苑領導班子’的人選,楊離,是真的束手無策了······


    “嗯······”


    “卿不妨試言:欲求之人,當具何能?”


    思慮良久,終也還是也沒能想到辦法,劉盈也就索性直接開口問楊離:說吧,想要什麽樣的人?


    就見楊離聞言,麵上立時閃過一抹欣喜,趕忙坐直了身,對劉盈鄭重一拱手。


    “稟陛下。”


    “依陛下所擬之圍設上林苑詳案,上林苑,當得可供陛下落榻之行宮三,又可供策馬射獵之獵場百裏;”


    “又少府諸司,如鑄錢、冶鐵、兵工諸司皆將遷上林。”


    “故臣以為:上林苑,當得一部校尉久駐,以備不測。”


    坦然道出此語,楊離更是不忘坐直了身,目光毫無遲疑的望向劉盈,以表明自己‘絕無私欲’。


    見楊離這般架勢,劉盈也是默然一點頭,旋即滿是所以道:“此題中應有之理。”


    “嗯······”


    “恰前些時日,朕以‘養死王事之英烈之後於上林,待備編軍,以為儲君臂膀’一事稟奏太後,已得太後允準。”


    “既如此,不妨便由南軍甲部校尉全旭,改任上林都尉,率本部駐防上林之餘,操練上林‘孤兒軍’。”


    聞言,楊離自是趕忙一點頭,旋即快速開啟了下一個話題。


    ——兵權的事,尤其是社稷‘上林苑’這個距離長安不足百裏的皇家園林的兵權,楊離再怎麽小心,也絲毫不為過。


    對於這支保衛上林苑的武裝力量,楊離也根本沒有,也不敢有什麽不該有的心思。


    隻要劉盈答應派一支軍隊,長期駐防上林苑,確保上林苑的安全,對楊離而言,就已經足夠了。


    至於駐防的是哪支部隊,又由誰節製,楊離根本不關心,也不敢關心、不願意關心。


    “再者,臣為上林令,則上林諸處,便皆當各由丞、監。”


    “少府遷居上林隻諸司,自當由少府自掌,再由陛下調兵護衛;然上林官田、佃田,及魯班苑,又隸屬少府之農稼力田、渠水之官佐,皆當有官、吏各掌。”


    語調沉穩的道出此語,楊離便稍低頭沉吟片刻,旋即再次抬起頭。


    “臣以為:陛下或當許秩六百石下,歲不足四十,又於水工、耕農、數算、倉儲等各有專精之官吏三十人與臣。”


    “若不如此,恐縱上林圍設而成,亦諸事不通······”


    聽聞楊離此言,劉盈麵上隨時緩緩點頭,但在心中,卻是不由叫起了苦。


    ——水工、耕農、倉儲,這都是少府官員才會具備的能力,在少府已經明確表示‘地主家也沒官吏了’的現在,要想找到具備這三種能力其中之一的人才,就隻能從民間找。


    至於算術,看上去好像是‘有腦子的人都行’,但實際上,即便是在如今的漢室,也有的是算不清楚加減乘除的呆子,堂而皇之的坐在六百石甚至千石級別的縣令之位,毫不臉紅的接受百姓‘父母官’的敬稱。


    所以,單就這幾點要求,就等同於直接告訴劉盈:找到三十個年輕有為讀過書,有專業能力和經驗,且讀書沒有讀傻的官員。


    而對於如今的漢室而言,這樣的官員,每出現一個,都必然是朝堂三公九卿屬衙哄搶的對象······


    “嗯······”


    “算術······”


    “讀書人·······”


    眉頭鬱結著站起身,在禦榻周圍來迴踱步許久,劉盈緊緊鎖起的眉頭,才終於有了些鬆解的趨勢。


    “此事,朕知矣。”


    “三日之後,卿再入宮見朕。”


    “彼時,朕自當以解局之法,以教卿知。”


    /76/76444/28477432.html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第一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丞佐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丞佐吏並收藏大漢第一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