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輿論的發酵,以及整個朝堂對流言蜚語的‘不作為’,朝鮮二字,終於登頂漢十三年全年,關中地區的話題榜榜首。</p>


    西起陳倉、東至函穀,北起濯道,南至丹水的整個關中,但凡是三三兩兩聚在一起的成年男子,談論的話題,都無不和‘朝鮮’有關。</p>


    民間如此,地方官員自更如此,到長安朝堂的百官元勳之間,隻更甚。</p>


    自那日,劉盈召集十來位朝中重臣,談論朝鮮之後,整個長安的貴族階級之間,便隻剩下一個疑問。</p>


    ——朝鮮的事,到底該怎麽辦?!</p>


    尤其是天子劉盈礙於朝鮮諸國使臣未到,並未對外透露自己的傾向後,這個問題,更是讓無數元勳功侯茶飯不思,徹夜難眠。</p>


    在這些並不處於朝堂政治中心的貴族階級而言,朝鮮的問題,其實就隻有兩個方向。</p>


    打,或不打。</p>


    但讓這些人感到糾結的是:如果打,那作為與漢室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功侯,這些人有一個算一個,都要隨軍出征!</p>


    如果戰事順利,那倒也罷了,萬一戰事不順,這些自掏腰包組織軍隊、獨自承擔己部後勤的功侯,說不定還要背鍋,甚至因‘作戰不力’而被削奪食邑!</p>


    可若是不打,卻又會平白錯失一次建功立業,甚至是開疆拓土的機會······</p>


    帶著這樣的思緒,在稍糾結幾日之後,曲周侯麗氏家族,以及廣嚴侯召歐,便成為了長安所有功侯階級關注的焦點。</p>


    短短數日之間,便有上百家功侯貴勳或派出子侄,又或是直接親自登門,拜訪了曲周侯麗商、世子麗寄,以及廣嚴侯召歐。</p>


    至於拜訪的目的,也隻有一個。</p>


    ——打聽朝鮮!</p>


    曲周侯麗商、世子麗寄父子二人,算是如今漢室尚身處朝堂政治中心的開國元勳中,在武勳、軍事威望方麵的最強者;</p>


    至於廣嚴侯召歐,雖然在如今漢室略有些‘籍籍無名’,並不為人所熟知,但召歐獲封為侯的功勳,是‘以騎將定燕、趙’。</p>


    所以在長安的元勳功侯們看來,要想打聽到朝鮮的消息,就應該找麗商、麗寄這樣‘在哪兒都打過仗’的軍事專家,以及召歐這種‘曾經在燕國打過仗’的人。</p>


    因為如今的漢室版圖,距離朝鮮最近的,就是與朝鮮半島直接接壤的燕國了。</p>


    對元勳功侯們這突如其來的熱情,麗商、麗寄父子自是好茶好飯伺候之,但礙於那日宮議,麗商曾以衛尉的身份出席,所以並沒有透露什麽。</p>


    倒是被長安朝堂冷落多年的廣嚴侯召歐,懷著對這股被朝堂矚目的喜悅,將自己的所知所聞盡數道出。</p>


    而後,便是長安的街頭巷尾,逐漸出現了更精確的、關於朝鮮的信息。</p>


    ——很冷!</p>


    ——而且是濕寒!</p>


    ——冬天很長!</p>


    ——多山!</p>


    ——多水!</p>


    ——有平原!</p>


    對於這幾則消息,關中百姓的反應,算是極為準確的反映出了華夏民族最真實的反應,和深藏於基因深處的本能。</p>


    有平原,有水源,能種地,就是好地方!</p>


    至於朝鮮寒冷的氣候,則是被關中百姓有意無意的忽略了。</p>


    ——那朝鮮再冷,能冷過毗鄰朝鮮的燕國?</p>


    能冷過代國北部的武州、馬邑,乃至於釘入草原的雲中?</p>


    在漢室‘全民皆兵’的軍事體製下,作為劉漢社稷最為堅實的擁護者,關中凡是年過二十的成年男子,幾乎都在以上這幾個地方服過兵役。</p>


    被天下人詬病為‘苦寒之地’的燕、代,以及氣候更寒冷的雲中,關中男子也基本都親身體驗過。</p>


    所以很快,一股被後世人稱為‘鷹派作風’的邪風,便隨即在關中掀起。</p>


    ——箕子朝鮮,乃漢之土!</p>


    ——衛滿賊子,先從逆於叛王臧荼,今更亡箕子朝鮮,狼子野心,罪當誅之!</p>


    !</p>


    一時間,整個關中都被康慨壯歌所充斥,對衛滿喊打喊殺者有之,對前朝鮮王箕準感到同情者有之。</p>


    但千言萬語,匯聚成一句,終還是繞不過那句:自周武王以來,朝鮮半島,就是華夏民族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p>


    便是在這股不知由來的敵意,以及整個關中萬眾矚目之下,衛滿、箕準,以及辰韓、弁韓等國派來的使者,經過半個多月的長途跋涉,也終於抵達了劉漢皇都:長安。</p>


    隻不過,讓長安朝堂、天下百姓,乃至於後世之人都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弁韓使者抵達長安後說出的第一句話,竟直接推動了長安城動工起建的進程······</p>


    ·</p>


    “此,便漢都?”</p>


    長樂宮,長信殿。</p>


    從典客薛歐口中,聞知弁韓使者對長安的‘第一印象’,劉盈隻淺笑著搖了搖頭。</p>


    “嘿······”</p>


    “居然讓人笑話了·······”</p>


    “長安城,也該是時候動工了······”</p>


    語調平和的道出一語,劉盈便淺笑著一昂首,示意薛歐退下。</p>


    弁韓使者的反應,雖略有些出乎劉盈的預料,但仔細一想,倒也還算是在情理之中。</p>


    蓋因為弁、辰二韓,以及箕準、衛滿派出的使者此番覲見長安,並不是自東而至,而是稍繞了點路,自北到達長安。</p>


    所以在抵達長安之後,首先映入朝鮮各國使者視野的,並不是氣勢恢宏的長樂、未央兩宮,而是在這季秋世界略顯蕭瑟的長安兩市,以及城北的平民聚居區。</p>


    最重要的是:在現如今,長安城連圍牆都還沒建造的情況下,自北而來的朝鮮各國使者,會大老遠就直接看到長安北城的平民聚居區。</p>


    所以劉盈非常能理解這些使者,在跋山涉水來到劉漢國都,卻大老遠就看到一大片村莊的雛形時,會作何感受。</p>


    當然,即便如今的長安,乍一眼看上去就是個大型村落,那也絕對是已知世界最大、最繁華的村落;</p>


    但巧合的是:此番前來的朝鮮各國使臣,也並非是匈奴人那般,沒見過世麵的蠻夷。</p>


    就說此番,名為‘替箕準鳴冤’,實為打醬油的辰、弁二韓,本就是由戰國之時,從中原遷移過去的燕、秦移民所建立的政權。</p>


    就算辰、弁二韓此番派來的使者,是出生在朝鮮半島的‘當地人’,也絕對從先祖的口中,聽說過秦都鹹陽、燕都薊城的宏偉壯闊。</p>


    至於前朝鮮王箕準的使者,那就更不用說了。</p>


    ——箕子朝鮮的建立者胥餘,可是殷商王族!</p>


    在被武王姬發封為朝鮮君之前,箕子胥餘,可就住在商都:殷城!</p>


    即便如今,箕子朝鮮已經傳延了八九百年,但商都殷城的宏偉,也必然會被代代相傳,直到現在的朝鮮王箕準。</p>


    甚至就算歲月的流逝,會將這些關於燕薊、鹹陽、殷都的傳奇故事愈發趨於抽象,但有一點,是絕對不會被曆史埋沒的。</p>


    ——燕薊、鹹陽、殷都,都無一例外的有城牆!</p>


    如今的長安卻沒有。</p>


    倒是衛滿派來的使者,在看到‘長安村’的時候,或許會澹定一些。</p>


    蓋因為十年前,衛滿本人都還隻是燕王臧荼的部將,生活在燕國;</p>


    衛滿此番派來的使者,也大概率是當年,跟隨衛滿逃亡朝鮮,並在今年年初奪取箕子朝鮮政權的部舊。</p>


    對於漢室仍未建造長安城的原因,衛滿派來的使者,應該會有所了解。</p>


    對於國朝首都,被幾個彈丸小國的使者笑話,劉盈倒是非常澹然。</p>


    因為劉盈尚記得,自己曾聽過一位智者這樣說過:再高大的城牆,也比不上生民紅潤的臉龐;再雄偉的都城,都抵不過群眾挺直的脊梁。</p>


    對於殘破的皇都,在外藩麵前丟了人,劉盈自是稍有些羞愧;</p>


    但即便如此,劉盈也依舊能挺直腰,拍著胸脯,毫不心虛的說出一句:朕為漢天子,沒餓著劉漢子民!</p>


    若是再算上至今,都還流傳於關中的‘渠不成,都不築’的典故,劉盈甚至可以非常自信的說:朕可比後世大多數‘皇城有城牆’的皇帝強多了!</p>


    所以弁韓使者在長安城外說出的那句‘長安?就這?’,也並沒有讓劉盈感到絲毫不適,隻暗自將‘盡快動工建造長安’的事記在了心裏。</p>


    果然不出劉盈所料,在抵達長樂宮外時,先前還表示‘沒城牆也配叫都城’的弁韓使者,便驚的長大了嘴巴,在宮外足足愣了半晌。</p>


    而後,便是弁韓、辰韓,以及箕準、衛滿派出的四位主使,在典客官員的引領下,走到了公卿百官齊至的長信殿外······</p>


    ·</p>


    “衛氏朝鮮使臣燕開,參見陛下。”</p>


    在四人走入長信殿後,第一個開口的高大男子,便將殿內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p>


    </p>


    聽到那男子以一口字正腔圓的燕腔,道出‘衛氏朝鮮’四個字,大部分朝臣百官都是怒目而瞪,恨不能把‘衛氏也配主朝鮮?’這一行字寫在臉上。</p>


    朝班靠前些的位置,曹參、麗寄等公卿重臣,及麗商等老臣則是閉目飽腹,一副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的姿態。</p>


    倒是禦榻之上,端坐於太後呂雉身旁的劉盈,在聽到‘燕開’這個人名時,不由自主的微一挑眉角。</p>


    “燕開······”</p>


    “燕氏······”</p>


    “姬姓燕氏······”</p>


    “嘿。”</p>


    “來頭不小。”</p>


    劉盈腹誹之間,禦階下,曹參、麗商二人也是悄然睜開眼,深深看了燕開一眼,旋即又恢複到了先前那老僧入定般的澹定。</p>


    “弁韓使臣蒙奚、辰韓使臣王勝,參見陛下~”</p>


    又是一聲明顯帶有秦腔的拜謁,劉盈更是麵色一滯,心緒飛散起來。</p>


    “秦國蒙氏、王氏······”</p>


    “好家夥······”</p>


    聽到這二人自報家門,劉盈倒還能勉強端住架子,一旁的麗商卻是神色怪異的側過身,略有些不合時宜道:“不知二位······”</p>


    “於秦將蒙恬、王翦,可有何幹聯?”</p>


    聽聞麗商此言,蒙奚、王勝二人隻趕忙對麗商一拱手。</p>


    “不敢有瞞於公。”</p>


    “秦將蒙恬之四世祖,正乃外臣六世祖之異母嫡兄。”</p>


    “家祖庶出,於秦武王時因罪下獄,後逢大赦,遷居燕東;後不久為燕國誤以‘暗間’之罪通緝,方遁走朝鮮,立弁韓社稷······”</p>


    聽聞蒙奚此言,殿內眾人大都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就見司馬勝又繼續道:“外臣五世祖,乃秦將王翦四世祖之同母胞兄。”</p>


    “家祖雖嫡出,然年少無知,於鹹陽誤殺一齊商,恐宗族為己之罪所累,方逃亡關東;機緣巧合之下,終入朝鮮,乃立辰韓······”</p>


    聽聞二人分別到處自己和蒙恬、王翦兩位先秦民將的淵源,殿內百官公卿的神情,頓時就有些精彩了起來。</p>


    蒙恬、王翦,算是秦國結束戰國時期的過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兩位名將!</p>


    王翦,是秦掃滅六國、一統天下的第一功臣;而蒙恬,則是秦統一天下之後,秦朝北方戰略的具體實施者。</p>


    而現在,兩個彈丸小國的使臣,居然在長信殿上,當著漢家君臣的麵,說自己和這樣兩個垂名青史的名將是‘親戚’!</p>


    這種神奇的感覺,讓眾人不由有些‘無巧不成書’的既視感。</p>


    倒是禦階上的劉盈,雖並未對這兩位使者的家世表達看法,但在劉盈的腦海之中,卻頓時出現了一個極有趣的猜測。</p>


    “蒙、王二族······”</p>


    “不會是當時的秦王,派去‘開疆拓土’的吧?”</p>


    不能怪劉盈有這麽離譜的猜測,實在是這二人的身世,離奇到了令人咂舌的程度。</p>


    再者說了,如果真如這二人所說,這二人的先祖,都是因罪從秦國逃到朝鮮半島,那作為罪臣家屬,蒙恬、王翦二人的祖先,還能被秦廷重用?</p>


    ——這要放在後世,光zheng審這一關,就能把蒙恬、王翦二人刷下去!</p>


    正當劉盈心緒飛散,判斷秦國提前百十年派人,在統一天下之前搶先占據朝鮮半島的可能性時,被漢家君臣不小心忽略的箕子朝鮮使者,也終於走上前。</p>


    在看到那使者的瞬間,衛滿朝鮮使者燕開,更是露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神情!</p>


    至於原因,則在短短三息之後,便展露在了漢家君臣麵前。</p>


    “箕子朝鮮使臣······”</p>


    “箕子胥餘五十七世孫!”</p>


    “故朝鮮王箕準!</p>


    !”</p>


    “參見陛下!</p>


    !</p>


    !</p>


    ”</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第一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丞佐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丞佐吏並收藏大漢第一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