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後續的收尾之事大致做下安排,又以監國太子的特權,將‘通緝賊首英布’的公文發布至長沙、東海、閩越、南越以及淮南等地,劉盈便沒再庸城多做停留,徑直踏上了前往楚都彭城的路。


    原因也很簡單:函穀關方向傳來消息,天子劉邦的聖駕,已經駛出了函穀,正朝豐沛龍興之所而來。


    天子聖駕即臨,劉盈自然是要親自迎接,但除了劉盈,齊王劉肥、楚王劉交兩位宗親諸侯,自也要隨劉盈前往豐邑。


    此去彭城,劉盈也不單是為了帶上劉交、劉肥兩位長輩,關於迎接天子的具體事宜,劉盈也需要同這兩位宗室長輩,尤其是向劉交好好請教一番。


    當然,除了這些,劉盈還有一件不那麽好說出口的事,要告知劉交、劉肥二人。


    “沿途戒嚴不必過甚,加緊趕路。”


    稍掀開車簾,做下‘盡快趕路’的吩咐,劉盈便將頭縮迴車內,暗自思慮起了未來的事。


    此刻,已近漢十一年九月,再過一個月,就是漢十二年冬十月了。


    按照前世的軌跡,天子劉邦的壽命,最多也隻剩下半年。


    而在這半年的時間裏,劉盈需要加緊完成的事,卻是非常的多。


    先是關東,北方的陳豨之亂,從去年的秋天延綿至今,雖然已經大體平息,但陳豨本人,卻依舊沒有落網!


    不出意外的話,陳豨被斬殺的消息,得等到冬十二月前後,才能自代、趙傳迴。


    而後,就該是盧綰被周勃所敗,逃亡匈奴。


    代、趙、燕一平,緊隨其後的就必然是代王劉恆就國、代相傅寬就任,被陳豨、盧綰二人攪的混亂不堪的代、趙北方防線,也需要重新布置。


    可以說,從冬十二月陳豨授首,到明年夏天劉邦駕崩,這長達數個月的時間裏,漢室軍方大半的注意力,都要放在燕、代、趙這三個北方戰略重地的防線重建工作之上。


    除此之外,劉恆受封代王一事已經確定,因盧綰叛逃匈奴而留下的燕國,也完全可以封一個年幼的皇子,再以‘王年幼,暫不就國’的名義,讓長安朝堂直接管理燕國幾年時間。


    但早年受封趙王的劉如意,則又是讓劉盈犯了難。


    對於趙國特殊的戰略位置,後世人或許了解的並不多;就連前世的劉盈,也並沒有將趙國看的多重要。


    在前世,劉如意、劉友、劉恢三個弟弟接連死在趙王任上,劉盈還似是霧裏看花,根本摸不著頭腦。


    但在這一世,得到老爹劉邦‘太子監國’的授權,從而接觸到朝堂更多核心的機密之後,劉盈終於明白過來:在前世,劉如意、劉友、劉恢這三個弟弟,究竟為什麽會接連死在趙王任上。


    ——漢九年,即公元前198年,趙王張敖因貫高謀逆一事被奪去王爵,代王劉如意移封為趙王!


    而在當年,將寶貝兒子劉如意從代國移封到趙國之時,當今劉邦曾親口下來:趙王者,統掌北牆防務,遇胡南下時,可先調燕、代、趙三國兵應對,而後奏報長安!


    換而言之,當遇到匈奴人南下入侵的時候,趙王本人天然具有先下令調兵布防,然後再將此事報備長安朝堂的特權!


    而這樣的特權,無疑是一把懸在每一任趙王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匈奴入侵時,趙王可以全權調動燕、代、趙三國的精銳邊防部隊,那匈奴人沒入侵時呢?


    如果生出了些不該有的心思,趙王是不是可以謊稱匈奴入侵,甚至謊稱‘匈奴先鋒已經打進關中’,而後率領燕、代、趙三國的兵馬,正大光明的步入關中?


    就算退一萬步說,‘謊稱匈奴人入侵’的可能被長安朝堂製定的預防措施所組織,那是不是也可以和匈奴人進行一些見不得光的交易,讓匈奴人佯攻邊境,自己則帶兵南下,威脅關中?


    這樣一來,劉盈前世發生的‘趙隱王劉如意被呂後毒殺’‘趙幽王劉友絕食而死’‘趙恭王劉恢為愛殉情’,乃至於後來,代王劉恆死都不敢接受呂後‘移封為趙王’的命令,就完全說得通了。


    ——劉如意之死,或許還能勉強解釋為‘呂太後恨屋及烏,恨透了戚夫人、劉如意母子’。


    但後來的劉友、劉恢二人,就完全說不過去了。


    再加上前世,在接連害死劉如意、劉友、劉恢這接連三位趙王之後,呂後直接將侄子呂祿封為趙王,就更能說明‘趙王易死’,根本就不是後世人常說的風水問題了。


    ——趙國的權柄,或者說對長安朝堂、劉漢政權的威脅,實在是大到讓呂後連庶子都信不過,隻有派自己的親侄子、一個沒有繼承皇位資格的外戚去做趙王,才能稍稍安心的地步!


    而趙國的問題,前世如此,這一世,也同樣如此。


    由於漢室剛立不久,天下百廢待興,長安朝堂對天下各地的掌控都十分薄弱,所以一個‘突發戰爭時可以迅速做出反應’的趙王,是非有不可的。


    ——這樣的權柄,如果不給宗親諸侯,就隻能給外姓!


    很顯然,宗親趙王再危險,也不會比一個手握北牆大半兵馬,且大概率在漢室軍方‘德高望重’的外臣更危險。


    但若是劉盈不趁著老爹還在的這半年時間做點什麽,那等半年之後,老爹劉邦駕崩,母親呂雉以太後之身臨朝稱製之時,劉盈還是無法阻止前世曾發生過的一切。


    所以,為了保下弟弟劉如意的性命,以免沾染上‘不顧兄弟手足’的汙名,從而無法順利攝政,劉盈必須要在這半年時間裏,促成弟弟劉如意的移封!


    而劉盈看中的,就是因為英布叛亂,而空出來的淮南國。


    作為劉邦庶長子的劉肥,已經得萬齊地七十三城,那作為庶次子的劉如意,封地就不能太小、太差。


    最起碼,不能比弟弟劉恆、劉友、劉恢、劉長等人小。


    而當今天下,齊、楚兩個大國已經被劉肥、劉交二人所占,無論如何,劉盈都不可能打自己的叔叔和唯一一位兄長的主意。


    除去齊、楚兩國,其餘各國中,長沙國仍為‘夫差之後’吳氏所有,起碼劉盈在位的幾十年,都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


    代國雖然封土夠大,卻又是天下僅有的幾個連秸稈、幹草稅,都允許少繳納三分之一苦寒之地。


    在早先,劉如意雖然也曾是代王,卻是因為彼時,關東根本就沒有其他可以封給劉如意的封土,才隻能把韓王信叛逃匈奴之後的代國,暫時封給劉如意而已。


    而現如今,燕王盧綰也叛逃匈奴、淮南王英布造反失敗、荊王劉賈戰死沙場,再加上梁王彭越‘謀反被誅’,使關東空出梁、燕、荊、淮南這四個諸侯國的前提下,若是還讓劉如意去做代王,即便天子劉邦舍得,劉盈也擔不起這個‘苛待手足兄弟’的罵名。


    所以,如果想讓劉如意從趙國移封別處,那可供劉盈挑選的,也就是梁、燕、荊、淮南這四國。


    而這四個選項中,梁國為處函穀關外,是關中東門戶的重要戰略重心。


    就算心中篤定‘劉如意造反’的可能性無限接近於零,劉盈也不可能讓一個曾經威脅過自己儲位的弟弟,去承擔‘把手關中門戶’的職責。


    至於荊王劉賈死後留下的荊國,大是夠大,但太過偏僻,且開發程度不高,境內遍布沼澤、濕地不說,人口還少的可憐。


    剩下的燕、淮南梁國之間,比起地處漢匈北邊境,常年可以名正言順的掌控龐大武裝力量的燕國,顯然是淮南國更合適一些。


    穀闡


    正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將劉如意封去淮南,再借由‘英布造反’一事名正言順的剝離淮南國的武裝力量,顯然是個可行性非常高的方案。


    手上沒有兵權,劉如意看似是失去了自保的能力,但實際上,卻也同時失去了被猜忌、忌憚的能力。


    劉如意在淮南捏泥巴,手無片甲兵權,劉盈也能安心些,就算將來,老娘想要動劉如意母子,劉盈也好開口勸,不至於像前世那樣,明明想救,卻被老娘一句‘除禍要除根’懟的根本沒法開口。


    再不濟,就把周昌也打包過去,以‘淮南國相’的身份保護劉如意,也就差不多了。


    退一萬步說,就算移封淮南之後,劉如意還是沒能躲過呂雉的魔爪,也總不至於讓劉盈的其他弟弟們嚇的不敢做趙王。


    這樣一來,劉盈接下來的首要任務,就非常明顯了。


    ——盡快促成趙王劉如意移封淮南!


    為了辦成這件事,劉盈免不得要跟老爹劉邦促膝長談,據理力爭,廢好一番口舌。


    但隨著這個問題的結局,又一個新的問題,出現在了劉盈的麵前。


    “唉~”


    “這趙王,又該讓誰去呢······”


    滿是疲憊的發出一聲感歎,劉盈不由唉聲歎氣的揉起了眼角。


    還是那句話:趙王,是漢室應對匈奴人南下侵略的銳氣,卻也同樣是可能威脅長安朝堂、劉漢社稷的雙刃劍!


    為了最大程度規避風險,這個位置,隻能給劉氏宗親。


    尤其是在幾個月之後,天子劉邦白馬誓盟,定下‘非劉氏不得王’的劉漢祖訓之後,漢室的趙王,就再也不能由非劉姓占據。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上來說,劉氏宗親做趙王,卻又有一個極為明顯的弊端。


    ——理論上,每一個劉氏宗親,都是有繼承皇位、宗廟社稷的資格的!


    讓一個有資格坐上皇位的人,掌握能對皇位產生威脅的龐大權力,怎麽看,都不像是聰明人能做出來的事。


    除了趙國這個燙手山芋,其餘幾個諸侯國,也同樣需要劉盈好好斟酌。


    ——燕王盧綰叛逃匈奴在即,地處北方防線第一線的燕國,就需要盡量派一個年紀更大的皇子去做諸侯王,好鞏固北牆防線。


    但當今劉邦八子,除去已經成為齊王的長子劉肥、次子劉盈,其他的六人,愣是沒有一個滿十歲的!


    ——就連即將被劉盈從趙國移封到淮南國的皇三子劉如意,也還有好幾個月才年滿十歲!


    皇四子劉恆,更是隻有七歲;劉友、劉恢、劉長、劉建,那更是大的三五歲、小的還在吃奶······


    “唉······”


    “真是頭疼······”


    “趙國、燕國,還有劉賈留下的荊國、給關中看大門的梁國······”


    “難呐~”


    身心俱疲的揉搓著額角,劉盈的臉上,不由得湧上一抹苦笑。


    “老爹啊老爹~”


    “咋就不早點成家,早點生幾個兒子呢······”


    似是抱怨般說著,劉盈隻又苦笑著搖了搖頭。


    事到如今,劉盈也隻能用最不是辦法的辦法了。


    “把那幾個小崽崽封過去,然後以‘年幼不能就國’的名義,讓長安直轄幾年吧······”


    “等這幾個弟弟長大些,孤,也該行冠禮了······”


    “嗯······”


    “老五恢,能殉情自殺的人,封梁王給關中看門,應該是最為穩妥······”


    “老六友,絕食而死的愣頭青,不能再封去北方了······”


    “淮陽······嗯······可以在淮陽,幫孤看著點如意,順便讓兄長、楚王叔看顧著些······”


    “老七長,胸大無腦的肌肉男······”


    “就去燕地,在冰天雪地裏跟匈奴人打去吧······”


    “老八建,還不到一歲,先封趙王,趙國就能被長安直轄五六年······”


    “嗯······”


    “也隻好如此了~”


    如囈語般,將關東各國的歸屬定下,劉盈便歎息著掀起車簾,望向荊地的方向。


    “這吳王,還真就隻能讓劉濞去了······”


    “嘿嘿······”


    “但願將來,孤的太子別掄起棋盤,把你兒子砸死才好······”


    “嗯······砸死好像也沒什麽······”


    “畢竟是旁支,遍地銅礦的吳國,還是自家人做王才安心些······”


    漫無目的的呢喃著,以至於劉盈都沒有發現:自己現在的樣子,竟和老爹劉邦思考問題時如出一轍,宛如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第一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丞佐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丞佐吏並收藏大漢第一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