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時辰之後,原本輕鬆愜意的豐邑行宮,便陡然被一陣肅殺之氣所占據!
將那支由南軍三部校尉組成的太子親衛,盡數安排到行宮周圍的戒嚴位置之後,太子親軍統領蟲達、親軍甲部校尉全旭二人,也來到了行宮正殿,等候劉盈下一步指示。
至於劉盈,則是將劉交、劉肥二人暫時扔在了正殿,待換好一身絳色甲胄,才重新出現在了正殿之上。
幾乎是在重新來到正殿的同一時間,劉盈便亮出了此行豐沛所帶的兩大殺器。
“還勞曲成侯,以父皇臨行所與之詔,宣與齊王、楚王知。”
神情莊嚴的坐上上首,將裝有虎符的木盒放上木案,劉盈便將裝有詔書的長匣遞到了曲成侯蟲達麵前。
聞劉盈此言,蟲達亦是神情肅穆的拱手應諾,雙手恭敬的接過詔書,便迴過身,攤開詔書麵對殿內的楚王劉交、齊王劉肥二人。
“——太子此行豐沛,本為祭祖,然朕偶有聽聞:淮南王英布,於其土暗蓄甲士、糧草,或行謀逆。”
“故朕留此詔於太子手,以備不測;若此詔為太子與曲成侯宣之,便當為淮南已反。”
語調沉穩的將詔書開頭兩句宣讀而出,蟲達不忘迴過頭,麵帶感激的對劉盈稍一拱手。
而後,便是在劉交、劉肥二人莊嚴的神情下,長安朝堂對於此次淮南王英布叛亂的安排,被蟲達盡數道出。
“朕躬抱恙,調養於長安,又淮南若反,朕遠數千裏而鞭長莫及,故令:淮南一反,太子立為平叛之帥,於豐沛誓師,而起兵平叛!”
“凡太子之調令,皆同朕詔,太子所在,如朕親臨;自丞相酂侯蕭何下,公卿百官、元勳貴戚、諸侯宗親皆不得有悖,違者,坐謀反!”
“著:齊王劉肥,發齊國兵五萬;楚王劉交,發楚國兵三萬;荊王劉賈,發荊國兵二萬,以為太子平叛之用。”
“另右相國曲周侯酈商、車騎將軍信武侯柴武,即發梁國兵五萬,馳而與太子麾下;北平侯張蒼、安國侯王陵、博陽侯陳濞發邯鄲關中兵十五萬南下!”
“特令燕王盧綰、楚王劉交、齊王劉肥、荊王劉賈、趙王劉如意、長沙王吳臣:太子之重,關乎社稷,若太子有虞,諸王皆當盡罷國事而傾力馳援,不得有誤!”
“若有不如令,奪王爵而為庶人;若太子終遭不幸,而致宗廟不安、社稷有顛覆之虞,凡未傾力馳援之王,皆斬洛陽而棄市!!!”
以一股莫名冰冷的語氣,將這封關於平叛兵馬人員調動的詔書宣讀而出,蟲達便再度迴過身,雙手將詔書遞迴給劉盈,旋即手扶劍柄,擺出了一副門神的架勢。
而在殿內,跪地匍匐著聽完詔書內容的劉肥、劉交二人,則是麵帶驚疑的彼此稍一對視,旋即對上首的劉盈沉沉一叩首。
“楚王臣交、齊王臣肥,謹奉詔······”
待二人直起身,麵色沉凝的走上前些,就見殿門外,悄然出現了十數道人影。
這些人影無一例外,在身後綁有三支令旗,身著輕甲,腰別馬鞭;正殿外的長街下,也已是有二十多匹馬被遷來。
隻要殿內的劉盈發出一道調令,就會被這十數人中的一人立刻拿到手,旋即跑下長階,跳上馬背,一人二馬疾馳出行宮。
而這十數人綁於背後,自兩肩露出的令旗,或許齊王劉肥還稍有些陌生。
但對於年過半百之年,曾隨天子劉邦征戰過的楚王劉交而言,那三道令旗,卻一點都不陌生······
——八百裏加急!
麵色沉凝的對蟲達一點頭,將詔書收迴匣中,劉盈隻深吸一口氣,便開始了自己對平叛示意的安排。
“即令:右相國、車騎將軍二人,發梁卒五萬自南下,駐守南郡、南陽二郡,堅壁清野,固守城池,萬不可使淮南賊西進!”
“另著右相國傳孤令於長沙王:北戒淮南,萬不可使淮南之兵禍,延綿長沙,乃至百越之地!”
幾乎是劉盈這邊話音剛落,一旁伏案疾書的文士便拿起一張絹布,小心吹了兩下,旋即裝入細木筒中,用細繩將筒口係緊。
在繩節出蓋上印泥,小跑著送到劉盈麵前,待劉盈用腰間的太子印,在那塊印泥上摁出形狀,木筒便被文士雙手托在胸前,小跑著送到了殿門處。
而後,便是殿門處的十數位軍卒斥候中站出一人,雙手接過木筒,神情嚴肅的對劉盈沉沉一拜,旋即將木筒塞入懷中。
待軍卒迴身走出殿門,不片刻之後,殿外便傳來一陣愈發地位的馬蹄聲······
第一道調令被送出,劉盈卻沒敢多耽誤,繼續下達著自己的命令,並繼續在文士遞來的木筒上用印,又目送著軍令送出大殿。
“即令北平侯張蒼、安國侯王陵、博陽侯陳濞,發邯鄲關中卒十五萬南下,於淮陽郡待命!”
“著潁陰侯灌嬰、隆慮侯周灶、上將軍棘蒲侯柴武,即至豐沛,為孤參讚!”
“任建成侯呂釋之為後軍監軍,主大軍糧草供輸事,即取齊相平陽侯曹參自敖倉所得糧米,以待發與大軍食!”
“著偏將呂祿、呂台、呂產······”
隨著一個又一個凋零被劉盈道出,並被斥候快馬送出,齊王劉肥、楚王劉交二人的麵上神情,也是愈發鄭重了起來。
——這是齊王劉肥第一次目睹戰爭爆發時,中央平叛大軍核心決策機關,是怎樣一副肅殺之氣!
而對於楚王劉交而言,這場叛亂,也切身關乎到劉交的封土——楚國。
蓋因為楚國,與淮南國以東的荊、閩越,淮南國以南的南越,以及淮南國以西的長沙國一樣,與淮南國直接接壤!
翻開地圖就不難發現:英布的淮南國,作為關東少有的南北超過千裏、東西聚五百裏的超級大國,其領土,可謂是極其遼闊!
真要是比起封土麵積,恐怕也隻有漢室版圖東北角的燕國,能勉強和淮南國一較高下。
而封土大,就意味著淮南國的國境線很長,接壤的鄰國也就更多。
——淮南以南,是與淮南、長沙隔五嶺相望,由前秦餘孽趙佗掌控的南越;
以東,則是閩越王無諸、東甌王搖、南海王織三人掌控者的閩中,以及宗親劉賈的荊國。
以西,便是二世長沙王吳臣的長沙國,以及南陽、南郡而郡。
以北,便是淮陽郡······
以及劉交的楚國!
而此刻,英布舉兵反叛的消息,幾乎是和‘荊王劉賈被英布偷襲,大敗而走,下落不明’的消息,一起送到劉盈所在的豐沛行宮。
這就意味著荊國,大概率已經脫離了漢室的掌控。
而其他方向,淮南以南的南越、東北方向的閩中,大概率不會成為英布的目標。
原因很簡單:關中,在淮南國西北方向。
即是起兵反叛,英布的最終目標,就必然會是關中。
而攻打閩中,甚至跨過五嶺去攻打南越,顯然與英布‘起兵造反,謀奪天下’的動機相悖。
南、東南被排除,西南方向的長沙國,也大概率以同樣的原因,而被英布派出。
正西方向的南郡、南陽郡,方才劉盈已經派了酈商、靳歙二人,帶梁國兵駐防;
正北方向的淮南郡,更是由自邯鄲南下的關中大軍駐防!
這樣一來,無法北上、西進,並已經掌控荊國的英布,幾乎隻剩下一個可行的目標······
“著!”
劉交正思慮間,又是劉盈一聲低沉的音調響起,惹得劉交嗡爾抬起頭。
就見劉盈神情滿是凝重的望向劉交、劉肥二人,嘴上卻依舊是一副下達凋零的口吻。
“楚王即返彭城,盡發楚卒三萬,南戒淮南!”
“另著齊王發齊卒二萬,由齊相平陽侯曹參為將,助楚王戒賊!”
話音剛落,又見文士拿起兩張絹布吹了吹,旋即略帶試探的望向劉盈。
待劉盈朝劉交、劉肥的方向一擺頭,文士便稍一拱手,將新鮮出爐的兩張凋零,送到了劉交、劉肥二人麵前。
人生中第一次見到軍事調令,齊王劉肥自是鄭重其事的整了整衣冠,神情莊嚴的接過絹布,旋即對劉盈沉沉一拱手。
劉交則是稍淡定些,接過調令,第一時間查看一下內容,確認無誤,才對劉盈拱手一拜。
“謹遵殿下軍令。”
行禮過罷,就見劉交直起身,將軍令小心收迴衣袖中,旋即抬起頭,略帶遲疑的望向劉盈。
“殿下。”
“淮南賊子已然起兵,荊國,恐已為兵鋒所及。”
“縱荊王······”
麵色陰沉的道出一語,就見劉交稍哀歎一氣,才再度望向劉盈。
“雖荊王已為賊子敗於陣前,然荊國,當尚得可戰之卒上萬。”
“臣意:殿下似當發兵馳援,以解荊國之困?”
小心道出一語,劉交不忘趕忙補充道:“縱荊國已為賊所具,然荊王,終乃宗親。”
“若荊王為賊子所擒,恐於長安朝堂、陛下之威儀,皆有所損?”
聽到劉交隱隱帶有試探之意的一問,劉盈隻一陣搖頭歎息,麵上,也稍湧上些許無奈。
此刻,從荊國傳來的消息是:英布悍然起兵東進,荊軍大敗而四潰,荊王劉賈逃走,下落不明。
但根據劉盈前世的記憶,此刻,荊王劉賈,恐怕已經追殺自己的英布大軍追上,並戰死富陵······
早在劉盈還未自長安出發,甚至還未確定要出征平叛之時,此事,就已經在劉盈的腦海中,久久不願散去。
——要不要有所舉措,救劉賈一命?
這個想法,更是直到一個時辰前,都還沒被劉盈徹底放棄。
但最終,劉盈即便對劉賈戰死一事早有所知,也還是不得不坐視劉賈,按照曆史的進程,被英布圍殺於富陵。
究其原因,不過三點。
首先,作為宗親諸侯,劉賈天然負有‘戒備異姓諸侯,並在異姓諸侯反叛時出兵,協助長安中央平叛’的義務。
這就使得‘提前通知劉賈丟下封國逃走’的方案,完全不具備可操作性。
當年,韓王信勾連匈奴,引發漢匈平城戰役之時,當今天子劉邦的胞兄劉喜,就是因為丟下封國逃走,才失去王爵。
按照劉盈對劉賈僅有的了解,劉賈,絕對不可能做出‘臨戰逃走’的事。
準確的說:如今尚存於世的劉氏宗親數十人,能做出這種事的,恐怕也隻有劉喜那一個異類······
其次,則是一個很無奈的問題:長安朝堂,對劉賈非常自信······
——英布坐擁淮南上千裏國土,一旦反叛,就必然會使戰火,波及大半個關東!
而在南下浪費時間,北上、西進都大概率會碰到長安中央大軍的情況下,東取荊國,幾乎是英布必然會做出的選擇。
東取經,然後北謀楚、齊,得了荊、楚、齊三國兵馬,英布才能具有和長安中央大軍硬碰硬的能力。
而在‘英布一旦造反,就必然會先打荊國’的前提下,劉盈作為一個‘不知兵事’的弱冠太子,真的很難說服長安朝堂相信:英布隻要造反,荊國就會如同一張紙一樣被撕碎!
畢竟在坊間傳聞中,荊王劉賈,也是‘略短於謀略,卻不失勇猛’的大將,也是宗親中少有的‘知兵’者······
最後,便是劉盈出於實際角度的考慮。
——不出意外的話,淮南王英布無論如何,都是要失敗的。
而在英布敗亡後,空出來的淮南國,自然就要被封給宗親,且大概率會被封給當今劉邦剩下幾個還沒得封的幼子。
在這種情況下,劉賈‘坐擁吳地,以戒英布’的使命,就沒有了必要。
而根據劉盈的記憶,荊國,或者說未來的吳國,雖然開發程度不高,且遍布沼池,但銅礦儲糧卻極其龐大!
在五銖錢發行在即、鑄幣權已經收歸中央,礦物開采權又全歸中央所有的當下,劉盈實在舍不得吳國這麽一個銅礦‘聚集地’,被掌控在劉賈這麽一個遠方親戚手中。
——封個弟弟過去,挖挖銅礦,鑄點五銖錢,它不香嗎?
結合這此間種種,劉盈才最終選擇沉默,坐視劉賈死在淮南王英布發起的‘叛亂信號槍’之下。
按理來說,對於劉交發出‘要不要支援荊國,起碼救出劉賈’的提議,劉盈縱是已知劉賈兇多吉少,也不應該表現得太過冷漠。
但早在打定主意,對劉賈之死沉默之時,劉盈便已料到了如今的情況。
即是早有預料,對劉交此問,劉盈自也是早有準備。
“唉······”
“王叔有所不知······”
將那支由南軍三部校尉組成的太子親衛,盡數安排到行宮周圍的戒嚴位置之後,太子親軍統領蟲達、親軍甲部校尉全旭二人,也來到了行宮正殿,等候劉盈下一步指示。
至於劉盈,則是將劉交、劉肥二人暫時扔在了正殿,待換好一身絳色甲胄,才重新出現在了正殿之上。
幾乎是在重新來到正殿的同一時間,劉盈便亮出了此行豐沛所帶的兩大殺器。
“還勞曲成侯,以父皇臨行所與之詔,宣與齊王、楚王知。”
神情莊嚴的坐上上首,將裝有虎符的木盒放上木案,劉盈便將裝有詔書的長匣遞到了曲成侯蟲達麵前。
聞劉盈此言,蟲達亦是神情肅穆的拱手應諾,雙手恭敬的接過詔書,便迴過身,攤開詔書麵對殿內的楚王劉交、齊王劉肥二人。
“——太子此行豐沛,本為祭祖,然朕偶有聽聞:淮南王英布,於其土暗蓄甲士、糧草,或行謀逆。”
“故朕留此詔於太子手,以備不測;若此詔為太子與曲成侯宣之,便當為淮南已反。”
語調沉穩的將詔書開頭兩句宣讀而出,蟲達不忘迴過頭,麵帶感激的對劉盈稍一拱手。
而後,便是在劉交、劉肥二人莊嚴的神情下,長安朝堂對於此次淮南王英布叛亂的安排,被蟲達盡數道出。
“朕躬抱恙,調養於長安,又淮南若反,朕遠數千裏而鞭長莫及,故令:淮南一反,太子立為平叛之帥,於豐沛誓師,而起兵平叛!”
“凡太子之調令,皆同朕詔,太子所在,如朕親臨;自丞相酂侯蕭何下,公卿百官、元勳貴戚、諸侯宗親皆不得有悖,違者,坐謀反!”
“著:齊王劉肥,發齊國兵五萬;楚王劉交,發楚國兵三萬;荊王劉賈,發荊國兵二萬,以為太子平叛之用。”
“另右相國曲周侯酈商、車騎將軍信武侯柴武,即發梁國兵五萬,馳而與太子麾下;北平侯張蒼、安國侯王陵、博陽侯陳濞發邯鄲關中兵十五萬南下!”
“特令燕王盧綰、楚王劉交、齊王劉肥、荊王劉賈、趙王劉如意、長沙王吳臣:太子之重,關乎社稷,若太子有虞,諸王皆當盡罷國事而傾力馳援,不得有誤!”
“若有不如令,奪王爵而為庶人;若太子終遭不幸,而致宗廟不安、社稷有顛覆之虞,凡未傾力馳援之王,皆斬洛陽而棄市!!!”
以一股莫名冰冷的語氣,將這封關於平叛兵馬人員調動的詔書宣讀而出,蟲達便再度迴過身,雙手將詔書遞迴給劉盈,旋即手扶劍柄,擺出了一副門神的架勢。
而在殿內,跪地匍匐著聽完詔書內容的劉肥、劉交二人,則是麵帶驚疑的彼此稍一對視,旋即對上首的劉盈沉沉一叩首。
“楚王臣交、齊王臣肥,謹奉詔······”
待二人直起身,麵色沉凝的走上前些,就見殿門外,悄然出現了十數道人影。
這些人影無一例外,在身後綁有三支令旗,身著輕甲,腰別馬鞭;正殿外的長街下,也已是有二十多匹馬被遷來。
隻要殿內的劉盈發出一道調令,就會被這十數人中的一人立刻拿到手,旋即跑下長階,跳上馬背,一人二馬疾馳出行宮。
而這十數人綁於背後,自兩肩露出的令旗,或許齊王劉肥還稍有些陌生。
但對於年過半百之年,曾隨天子劉邦征戰過的楚王劉交而言,那三道令旗,卻一點都不陌生······
——八百裏加急!
麵色沉凝的對蟲達一點頭,將詔書收迴匣中,劉盈隻深吸一口氣,便開始了自己對平叛示意的安排。
“即令:右相國、車騎將軍二人,發梁卒五萬自南下,駐守南郡、南陽二郡,堅壁清野,固守城池,萬不可使淮南賊西進!”
“另著右相國傳孤令於長沙王:北戒淮南,萬不可使淮南之兵禍,延綿長沙,乃至百越之地!”
幾乎是劉盈這邊話音剛落,一旁伏案疾書的文士便拿起一張絹布,小心吹了兩下,旋即裝入細木筒中,用細繩將筒口係緊。
在繩節出蓋上印泥,小跑著送到劉盈麵前,待劉盈用腰間的太子印,在那塊印泥上摁出形狀,木筒便被文士雙手托在胸前,小跑著送到了殿門處。
而後,便是殿門處的十數位軍卒斥候中站出一人,雙手接過木筒,神情嚴肅的對劉盈沉沉一拜,旋即將木筒塞入懷中。
待軍卒迴身走出殿門,不片刻之後,殿外便傳來一陣愈發地位的馬蹄聲······
第一道調令被送出,劉盈卻沒敢多耽誤,繼續下達著自己的命令,並繼續在文士遞來的木筒上用印,又目送著軍令送出大殿。
“即令北平侯張蒼、安國侯王陵、博陽侯陳濞,發邯鄲關中卒十五萬南下,於淮陽郡待命!”
“著潁陰侯灌嬰、隆慮侯周灶、上將軍棘蒲侯柴武,即至豐沛,為孤參讚!”
“任建成侯呂釋之為後軍監軍,主大軍糧草供輸事,即取齊相平陽侯曹參自敖倉所得糧米,以待發與大軍食!”
“著偏將呂祿、呂台、呂產······”
隨著一個又一個凋零被劉盈道出,並被斥候快馬送出,齊王劉肥、楚王劉交二人的麵上神情,也是愈發鄭重了起來。
——這是齊王劉肥第一次目睹戰爭爆發時,中央平叛大軍核心決策機關,是怎樣一副肅殺之氣!
而對於楚王劉交而言,這場叛亂,也切身關乎到劉交的封土——楚國。
蓋因為楚國,與淮南國以東的荊、閩越,淮南國以南的南越,以及淮南國以西的長沙國一樣,與淮南國直接接壤!
翻開地圖就不難發現:英布的淮南國,作為關東少有的南北超過千裏、東西聚五百裏的超級大國,其領土,可謂是極其遼闊!
真要是比起封土麵積,恐怕也隻有漢室版圖東北角的燕國,能勉強和淮南國一較高下。
而封土大,就意味著淮南國的國境線很長,接壤的鄰國也就更多。
——淮南以南,是與淮南、長沙隔五嶺相望,由前秦餘孽趙佗掌控的南越;
以東,則是閩越王無諸、東甌王搖、南海王織三人掌控者的閩中,以及宗親劉賈的荊國。
以西,便是二世長沙王吳臣的長沙國,以及南陽、南郡而郡。
以北,便是淮陽郡······
以及劉交的楚國!
而此刻,英布舉兵反叛的消息,幾乎是和‘荊王劉賈被英布偷襲,大敗而走,下落不明’的消息,一起送到劉盈所在的豐沛行宮。
這就意味著荊國,大概率已經脫離了漢室的掌控。
而其他方向,淮南以南的南越、東北方向的閩中,大概率不會成為英布的目標。
原因很簡單:關中,在淮南國西北方向。
即是起兵反叛,英布的最終目標,就必然會是關中。
而攻打閩中,甚至跨過五嶺去攻打南越,顯然與英布‘起兵造反,謀奪天下’的動機相悖。
南、東南被排除,西南方向的長沙國,也大概率以同樣的原因,而被英布派出。
正西方向的南郡、南陽郡,方才劉盈已經派了酈商、靳歙二人,帶梁國兵駐防;
正北方向的淮南郡,更是由自邯鄲南下的關中大軍駐防!
這樣一來,無法北上、西進,並已經掌控荊國的英布,幾乎隻剩下一個可行的目標······
“著!”
劉交正思慮間,又是劉盈一聲低沉的音調響起,惹得劉交嗡爾抬起頭。
就見劉盈神情滿是凝重的望向劉交、劉肥二人,嘴上卻依舊是一副下達凋零的口吻。
“楚王即返彭城,盡發楚卒三萬,南戒淮南!”
“另著齊王發齊卒二萬,由齊相平陽侯曹參為將,助楚王戒賊!”
話音剛落,又見文士拿起兩張絹布吹了吹,旋即略帶試探的望向劉盈。
待劉盈朝劉交、劉肥的方向一擺頭,文士便稍一拱手,將新鮮出爐的兩張凋零,送到了劉交、劉肥二人麵前。
人生中第一次見到軍事調令,齊王劉肥自是鄭重其事的整了整衣冠,神情莊嚴的接過絹布,旋即對劉盈沉沉一拱手。
劉交則是稍淡定些,接過調令,第一時間查看一下內容,確認無誤,才對劉盈拱手一拜。
“謹遵殿下軍令。”
行禮過罷,就見劉交直起身,將軍令小心收迴衣袖中,旋即抬起頭,略帶遲疑的望向劉盈。
“殿下。”
“淮南賊子已然起兵,荊國,恐已為兵鋒所及。”
“縱荊王······”
麵色陰沉的道出一語,就見劉交稍哀歎一氣,才再度望向劉盈。
“雖荊王已為賊子敗於陣前,然荊國,當尚得可戰之卒上萬。”
“臣意:殿下似當發兵馳援,以解荊國之困?”
小心道出一語,劉交不忘趕忙補充道:“縱荊國已為賊所具,然荊王,終乃宗親。”
“若荊王為賊子所擒,恐於長安朝堂、陛下之威儀,皆有所損?”
聽到劉交隱隱帶有試探之意的一問,劉盈隻一陣搖頭歎息,麵上,也稍湧上些許無奈。
此刻,從荊國傳來的消息是:英布悍然起兵東進,荊軍大敗而四潰,荊王劉賈逃走,下落不明。
但根據劉盈前世的記憶,此刻,荊王劉賈,恐怕已經追殺自己的英布大軍追上,並戰死富陵······
早在劉盈還未自長安出發,甚至還未確定要出征平叛之時,此事,就已經在劉盈的腦海中,久久不願散去。
——要不要有所舉措,救劉賈一命?
這個想法,更是直到一個時辰前,都還沒被劉盈徹底放棄。
但最終,劉盈即便對劉賈戰死一事早有所知,也還是不得不坐視劉賈,按照曆史的進程,被英布圍殺於富陵。
究其原因,不過三點。
首先,作為宗親諸侯,劉賈天然負有‘戒備異姓諸侯,並在異姓諸侯反叛時出兵,協助長安中央平叛’的義務。
這就使得‘提前通知劉賈丟下封國逃走’的方案,完全不具備可操作性。
當年,韓王信勾連匈奴,引發漢匈平城戰役之時,當今天子劉邦的胞兄劉喜,就是因為丟下封國逃走,才失去王爵。
按照劉盈對劉賈僅有的了解,劉賈,絕對不可能做出‘臨戰逃走’的事。
準確的說:如今尚存於世的劉氏宗親數十人,能做出這種事的,恐怕也隻有劉喜那一個異類······
其次,則是一個很無奈的問題:長安朝堂,對劉賈非常自信······
——英布坐擁淮南上千裏國土,一旦反叛,就必然會使戰火,波及大半個關東!
而在南下浪費時間,北上、西進都大概率會碰到長安中央大軍的情況下,東取荊國,幾乎是英布必然會做出的選擇。
東取經,然後北謀楚、齊,得了荊、楚、齊三國兵馬,英布才能具有和長安中央大軍硬碰硬的能力。
而在‘英布一旦造反,就必然會先打荊國’的前提下,劉盈作為一個‘不知兵事’的弱冠太子,真的很難說服長安朝堂相信:英布隻要造反,荊國就會如同一張紙一樣被撕碎!
畢竟在坊間傳聞中,荊王劉賈,也是‘略短於謀略,卻不失勇猛’的大將,也是宗親中少有的‘知兵’者······
最後,便是劉盈出於實際角度的考慮。
——不出意外的話,淮南王英布無論如何,都是要失敗的。
而在英布敗亡後,空出來的淮南國,自然就要被封給宗親,且大概率會被封給當今劉邦剩下幾個還沒得封的幼子。
在這種情況下,劉賈‘坐擁吳地,以戒英布’的使命,就沒有了必要。
而根據劉盈的記憶,荊國,或者說未來的吳國,雖然開發程度不高,且遍布沼池,但銅礦儲糧卻極其龐大!
在五銖錢發行在即、鑄幣權已經收歸中央,礦物開采權又全歸中央所有的當下,劉盈實在舍不得吳國這麽一個銅礦‘聚集地’,被掌控在劉賈這麽一個遠方親戚手中。
——封個弟弟過去,挖挖銅礦,鑄點五銖錢,它不香嗎?
結合這此間種種,劉盈才最終選擇沉默,坐視劉賈死在淮南王英布發起的‘叛亂信號槍’之下。
按理來說,對於劉交發出‘要不要支援荊國,起碼救出劉賈’的提議,劉盈縱是已知劉賈兇多吉少,也不應該表現得太過冷漠。
但早在打定主意,對劉賈之死沉默之時,劉盈便已料到了如今的情況。
即是早有預料,對劉交此問,劉盈自也是早有準備。
“唉······”
“王叔有所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