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
“太子殿下已令朝臣功侯各歸其位,此時,百官功侯皆已出了宮……”
長信殿寢殿之內,半個時辰前才吐血昏厥的劉邦,此刻已是直起身,身著內衫坐在了禦榻邊沿。
聽聞寺人的迴稟,劉邦隻隨意一擺手,旋即將那雙銳利的雙眸,直刺向跪在禦榻前的幾人。
見劉邦示意自己退下,那寺人嗡時便犯了難。
“陛下……”
遲疑的一開口,寺人便硬著頭皮道:“陛下可要召太子……”
“滾!!!!!!”
突然一聲暴嗬,頓時惹得寺人下意識匍匐在地,片刻之後,便維持著五體投地的姿勢,順著來路倒爬出了寢殿。
待寢殿內重歸寧靜,劉邦便從禦榻上站起身,赤腳走上前,在留侯張良麵前停了下來。
“旬月未見,留侯可真是給朕,準備了好大一個驚喜啊?”
“嗯?”
聽聞劉邦此言,張良麵上頓時湧上一抹苦楚,正欲開口,就見劉邦又是一聲暴嗬。
“天家社稷之事,也是爾一介外臣能妄議的?!!”
“這江山,這社稷,這天下蒼生、萬千黎庶,究竟是我劉邦做主,還是你留侯!!!!!!”
絲毫不留情麵的一聲怒斥,劉邦又轉過頭,踱步來到蕭何的麵前。
“還有爾酂侯,啊?”
“堂堂漢相,於百官當麵,竟敢拿秦始皇那暴君說事!”
“莫非朕,也是嬴政那等暴君?!!”
“莫非這漢室天下,乃又一暴秦唿!!!!!!”
憤怒的咆哮一陣,劉邦仍不覺得覺得解氣,便嗡然直起身:“來人呐!”
“取鍘刀來!!!”
嗬罷,劉邦便迴過身,氣衝衝來到禦榻前兩步的位置,竟直接在地板上趴了下來。
“今日,怕是酂侯蕭勝、留侯張廣二人,要替天行道,斬了朕這暴君!”
“但斬無妨!”
“朕要是眨一下眼睛,就妄為魏豐公之孫、赤帝神農氏之後!!!”
“來!斬!!!!!!”
見劉邦做出一副‘我殺我自己’的架勢,殿內的郎官寺人們自是不敢領命,隻連忙跪作一地,將頭深深埋在地板之上。
至於禦榻前跪著的張良、蕭何二人,更是各自帶上了痛苦麵具。
“這麽多年過去,陛下可真是……”
“一點沒變呐……”
暗自腹誹一聲,張良便側過頭,與蕭何對視一番,便唉聲歎氣的稍自起上半身。
“陛下容稟……”
滿是苦澀的一聲輕語,終是讓劉邦停止了‘撒潑打滾’,從地板上稍坐起身,卻依舊是一副放浪形骸的模樣。
而張良見此,卻是在心中長歎一口氣,才又對劉邦沉沉一叩首。
“陛下。”
“臣今日與朝儀,更當庭力諫陛下以消易儲之意,實事出有因。”
說著,蕭何便麵帶苦楚的抬起頭,目光中亦略帶上了祈求。
“其一,廢嫡立庶、廢長立幼,確乃自古昏聵殘暴之君,方所為之舉。”
“臣恐陛下英明一世,隻因易立趙王,而徒留罵名於青史……”
不出張良所料,對於自己提出的第一個事由,劉邦一點都不在乎。
“說,其二!”
見劉邦麵上仍掛著慍怒,張良隻好又一低頭。
“其二,乃太子年稍壯,而趙王年稍弱……”
“少弱之君,自古便多為社稷斷絕之君。”
“今雖太子稍仁弱,而趙王稍聰睿,然臣以為,如今朝堂,恐無比擬周公、召公之聖賢……“
這一下,劉邦的麵色終於有了些細微的變化。
但很快,便又重歸先前,那見人吃人的兇狠模樣。
“其三!”
見劉邦這番架勢,張良心裏便明白過來:劉邦的耐心,已接近耗盡……
“其三。”
仍是語調平和,慚愧中帶著些許祈求的語調,但當張良說出第三條事由,卻也總算是讓劉邦斂迴怒容,陷入了一陣短暫的沉思。
“其三,便乃皇後尋臣以固太子儲位時,明告於臣:若陛下奪太子儲位,則齊國必亂……”
先前在朝儀咯血昏厥,方才又肆意宣泄了一番,劉邦的怒火本就已經消散大半。
聽聞張良此語,就連最後那一點憤怒,也在一陣憋悶中,被劉邦收迴了心底。
就見劉邦稍低下頭,思慮片刻,便側目望向一旁的蕭何。
“酂侯呢?”
“酂侯也得了消息,早知朕若易儲,則齊國恐有變數?”
聞劉邦此言,蕭何隻微微搖了搖頭:“臣不知。”
“然臣稍有猜測:陛下自新豐早歸,恐或關東有變。”
說著,蕭何又看了看身側的張良,繼續道:“且留侯,自漢室鼎立便淡退朝堂,久不理國政大事。”
“臣以為,既留侯亦入朝,當為關東有大變。”
“故前時廷議,臣與附留侯之諫,以勸陛下消易儲之意……”
聽著蕭何的解釋,又迴想起今日淩晨,才從楚王劉交手中得來的消息,劉邦終於是收斂怒容,從地上爬了起來。
走到張良麵前,頗有些霸道的將張良從地上拉起,又將張良推到禦榻旁的筵席上,摁著張良跪坐下來。
迴過身,見蕭何以自顧自從地上爬起,悄然走到張良身邊,劉邦不由嗤笑一聲。
“嘿!”
“酂侯可真是毫不見外啊?”
見劉邦笑語著迴到禦榻邊,大刀闊斧的坐上禦榻邊沿,蕭何也不由稍咧嘴一笑。
“國祚鼎立之時,陛下曾言:留侯、酂侯,家臣也。”
“即為陛下之家臣,臣若再自見外,豈不辜負了陛下之恩寵……”
聽聞此言,劉邦呆愣片刻,隨後便是一陣喜怒參半的暢笑。
殿內原本壓抑的氛圍,也隨著這陣暢笑聲,而逐漸迴歸正常。
“嗨!!!”
就見劉邦大腿一拍,長歎一口氣,麵上便帶上了些許凝重。
“既如此,易儲一事,便暫且擱置!”
“且先議一議,齊國之亂,究竟亂從何來。”
見劉邦擺出討論正事的架勢,張良、蕭何二人不由稍正了正身。
靜默片刻,見張良還不出身對奏,蕭何便疑惑的側過頭。
待看見張良一副閉目養神,與殿內渾然一體的氣質,蕭何感歎之餘,也不由在暗地裏搖了搖頭。
“唉……”
“今日這一遭,陛下可是把留侯傷的深了些……”
“太子殿下已令朝臣功侯各歸其位,此時,百官功侯皆已出了宮……”
長信殿寢殿之內,半個時辰前才吐血昏厥的劉邦,此刻已是直起身,身著內衫坐在了禦榻邊沿。
聽聞寺人的迴稟,劉邦隻隨意一擺手,旋即將那雙銳利的雙眸,直刺向跪在禦榻前的幾人。
見劉邦示意自己退下,那寺人嗡時便犯了難。
“陛下……”
遲疑的一開口,寺人便硬著頭皮道:“陛下可要召太子……”
“滾!!!!!!”
突然一聲暴嗬,頓時惹得寺人下意識匍匐在地,片刻之後,便維持著五體投地的姿勢,順著來路倒爬出了寢殿。
待寢殿內重歸寧靜,劉邦便從禦榻上站起身,赤腳走上前,在留侯張良麵前停了下來。
“旬月未見,留侯可真是給朕,準備了好大一個驚喜啊?”
“嗯?”
聽聞劉邦此言,張良麵上頓時湧上一抹苦楚,正欲開口,就見劉邦又是一聲暴嗬。
“天家社稷之事,也是爾一介外臣能妄議的?!!”
“這江山,這社稷,這天下蒼生、萬千黎庶,究竟是我劉邦做主,還是你留侯!!!!!!”
絲毫不留情麵的一聲怒斥,劉邦又轉過頭,踱步來到蕭何的麵前。
“還有爾酂侯,啊?”
“堂堂漢相,於百官當麵,竟敢拿秦始皇那暴君說事!”
“莫非朕,也是嬴政那等暴君?!!”
“莫非這漢室天下,乃又一暴秦唿!!!!!!”
憤怒的咆哮一陣,劉邦仍不覺得覺得解氣,便嗡然直起身:“來人呐!”
“取鍘刀來!!!”
嗬罷,劉邦便迴過身,氣衝衝來到禦榻前兩步的位置,竟直接在地板上趴了下來。
“今日,怕是酂侯蕭勝、留侯張廣二人,要替天行道,斬了朕這暴君!”
“但斬無妨!”
“朕要是眨一下眼睛,就妄為魏豐公之孫、赤帝神農氏之後!!!”
“來!斬!!!!!!”
見劉邦做出一副‘我殺我自己’的架勢,殿內的郎官寺人們自是不敢領命,隻連忙跪作一地,將頭深深埋在地板之上。
至於禦榻前跪著的張良、蕭何二人,更是各自帶上了痛苦麵具。
“這麽多年過去,陛下可真是……”
“一點沒變呐……”
暗自腹誹一聲,張良便側過頭,與蕭何對視一番,便唉聲歎氣的稍自起上半身。
“陛下容稟……”
滿是苦澀的一聲輕語,終是讓劉邦停止了‘撒潑打滾’,從地板上稍坐起身,卻依舊是一副放浪形骸的模樣。
而張良見此,卻是在心中長歎一口氣,才又對劉邦沉沉一叩首。
“陛下。”
“臣今日與朝儀,更當庭力諫陛下以消易儲之意,實事出有因。”
說著,蕭何便麵帶苦楚的抬起頭,目光中亦略帶上了祈求。
“其一,廢嫡立庶、廢長立幼,確乃自古昏聵殘暴之君,方所為之舉。”
“臣恐陛下英明一世,隻因易立趙王,而徒留罵名於青史……”
不出張良所料,對於自己提出的第一個事由,劉邦一點都不在乎。
“說,其二!”
見劉邦麵上仍掛著慍怒,張良隻好又一低頭。
“其二,乃太子年稍壯,而趙王年稍弱……”
“少弱之君,自古便多為社稷斷絕之君。”
“今雖太子稍仁弱,而趙王稍聰睿,然臣以為,如今朝堂,恐無比擬周公、召公之聖賢……“
這一下,劉邦的麵色終於有了些細微的變化。
但很快,便又重歸先前,那見人吃人的兇狠模樣。
“其三!”
見劉邦這番架勢,張良心裏便明白過來:劉邦的耐心,已接近耗盡……
“其三。”
仍是語調平和,慚愧中帶著些許祈求的語調,但當張良說出第三條事由,卻也總算是讓劉邦斂迴怒容,陷入了一陣短暫的沉思。
“其三,便乃皇後尋臣以固太子儲位時,明告於臣:若陛下奪太子儲位,則齊國必亂……”
先前在朝儀咯血昏厥,方才又肆意宣泄了一番,劉邦的怒火本就已經消散大半。
聽聞張良此語,就連最後那一點憤怒,也在一陣憋悶中,被劉邦收迴了心底。
就見劉邦稍低下頭,思慮片刻,便側目望向一旁的蕭何。
“酂侯呢?”
“酂侯也得了消息,早知朕若易儲,則齊國恐有變數?”
聞劉邦此言,蕭何隻微微搖了搖頭:“臣不知。”
“然臣稍有猜測:陛下自新豐早歸,恐或關東有變。”
說著,蕭何又看了看身側的張良,繼續道:“且留侯,自漢室鼎立便淡退朝堂,久不理國政大事。”
“臣以為,既留侯亦入朝,當為關東有大變。”
“故前時廷議,臣與附留侯之諫,以勸陛下消易儲之意……”
聽著蕭何的解釋,又迴想起今日淩晨,才從楚王劉交手中得來的消息,劉邦終於是收斂怒容,從地上爬了起來。
走到張良麵前,頗有些霸道的將張良從地上拉起,又將張良推到禦榻旁的筵席上,摁著張良跪坐下來。
迴過身,見蕭何以自顧自從地上爬起,悄然走到張良身邊,劉邦不由嗤笑一聲。
“嘿!”
“酂侯可真是毫不見外啊?”
見劉邦笑語著迴到禦榻邊,大刀闊斧的坐上禦榻邊沿,蕭何也不由稍咧嘴一笑。
“國祚鼎立之時,陛下曾言:留侯、酂侯,家臣也。”
“即為陛下之家臣,臣若再自見外,豈不辜負了陛下之恩寵……”
聽聞此言,劉邦呆愣片刻,隨後便是一陣喜怒參半的暢笑。
殿內原本壓抑的氛圍,也隨著這陣暢笑聲,而逐漸迴歸正常。
“嗨!!!”
就見劉邦大腿一拍,長歎一口氣,麵上便帶上了些許凝重。
“既如此,易儲一事,便暫且擱置!”
“且先議一議,齊國之亂,究竟亂從何來。”
見劉邦擺出討論正事的架勢,張良、蕭何二人不由稍正了正身。
靜默片刻,見張良還不出身對奏,蕭何便疑惑的側過頭。
待看見張良一副閉目養神,與殿內渾然一體的氣質,蕭何感歎之餘,也不由在暗地裏搖了搖頭。
“唉……”
“今日這一遭,陛下可是把留侯傷的深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