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北伐戰爭的進行,北方知識分子的南遷已經成為一種大趨勢。


    由於浙江省長夏朝宣告獨立,北伐軍進入浙江,和孫傳方的軍隊展開激戰。


    為了躲避戰亂,徐至摩和陸小蔓從海寧來到上海,住在法租界環龍路花園別墅11號的一幢三層洋房內。


    兩人在海寧的日子並不如意,徐家的環境也沒有改善,反而出了問題。


    因為生活習慣和性格的不同,徐父看不慣陸小蔓平日裏的做派,便與徐至摩的母親前往北平,和徐至摩的前妻張幼義一起生活。


    這是陸小蔓與徐至摩婚後在徐家受到的第一個打擊。


    也難怪,陸小蔓喜好玩鬧的性子和徐家格格不入。


    來到上海,徐至摩準備到學校裏教書,閑暇時寫寫文章,以他的才華養家糊口沒有問題。


    和徐至摩一樣,這段時間以來,有不少人陸續從北平或者山東等地前往上海,大多是拖家帶口,想要在上海謀生,過上安定的生活。


    對他們而言,上海租界是中國最為安全的地方。


    其中就有新月社和現代評論派的學者們,他們來到上海自然是投奔徐至摩和林子軒。


    徐至摩剛剛安定下來,自顧不暇,沒有能力接待這麽多人,隻有找林子軒幫忙。


    這些學者的身份和職業較為駁雜,有舊派文人,也有留洋歸來的新式麵孔,雖然各自的文學觀點不同。可以確定的是都是北平頗有才華的人物。


    林子軒發揮自己在上海的影響力。盡量為他們安排住處和工作。


    在上海生活,尤其是租界,並不容易,房價和物價都高,很少有人能買得起房子,租房是普遍現象,亭子間是他們的首選。


    他隻是負責讓人幫他們找房子。碰到實在困難的接濟一點。


    重點還是幫這些人找工作,讓他們能夠自食其力。


    林子軒在上海出版行業和教育界都有人脈,這些人無論是想到學校教書,還是到報館和書局當編輯,都能找到一條出路。


    萬象書局正要擴大規模,隻要他們願意,就能直接上崗。


    在任何時代,人才都最為重要,有了這批生力軍。書局的實力會更上一層樓。


    唯一讓他擔憂的是,一旦北方的局勢穩定下來,這批人有多少能留在上海。


    當然,這是幾年後需要考慮的事情了。


    他把不少人安排進了萬象書局,這麽做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削弱平禁亞對書局的控製權。


    隨著萬象書局的規模越來越大。林子軒沒有時間管理。平禁亞成了書局的實際負責人,大權在握,書局的編輯任免都是他一言可決。


    林子軒聽過不少人抱怨,有人說平禁亞太過霸道,有人說他貪財,還有人說他任人唯親。


    他明白人是會變的,平禁亞已經不是當初那個鴛鴦蝴蝶派的三流作家了,而是成了一間大書局的負責人,心態和行事風格自然不同。


    他仍然選擇信任平禁亞。


    畢竟在萬象書局的發展過程中平禁亞功勞不小,他沒有兔死狗烹的打算。隻是給平禁亞製造一點壓力罷了。


    他希望新月係的加入能給萬象書局帶來一些不一樣的變化。


    然而,林子軒的做法有了讓人意想不到的收獲。


    由於他熱心接待各路文化界人士,還替別人安排工作,有人就拿他和古代的孟嚐君相比,認為林子軒有大家風範,是當代的孟嚐君。


    於是,他就有了“林孟嚐”的綽號,這是讚揚他急公好義,樂善好施。


    林子軒對這個綽號無所謂,隻要不是“及時雨”就好。


    隻是,這個綽號傳出後,以後從全國各地來到上海的文人一旦遇到困難,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林子軒,這讓林子軒有點應接不暇。


    好在他的家底豐厚,還能應付得來,如此一來,倒是招攬了不少人才。


    久而久之,那些接受過林子軒救助的文人形成了一張龐大的關係網。


    平時沒有什麽,一旦有事,就能看出林子軒的號召力了,林孟嚐的名號可不是浪得虛名。


    1927年1月底,英國戰艦12艘、英印軍隊一萬六千名、鐵甲車隊、坦克炮隊及航空隊等分別來到上海,這是為了預防戰爭的發生。


    美國政府令駐華公使馬慕瑞向中國南北軍事當局提議,將上海公共租界劃為非戰爭區域。


    上海華界一直處在戒嚴狀態,防止有勢力趁機作亂。


    事實上,在上海進行一場武裝暴動的計劃一直沒有停止,而是時刻做著準備。


    林子軒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這場暴動貢獻了一份力量。


    《甲午風雲》的持續放映,旅順大屠殺事件的曝光,和日本人在報紙上的交鋒,受到影響的觀眾和讀者迸發出來的愛國熱情。


    無論是學生還是工人,都在關注著這件事,無形中在上海掀起了一股愛國熱潮。


    這無疑成了暴動的導火索。


    依然在那間公寓內,湖南口音的男人已經離開上海,房間裏的人在討論著上海的局勢。


    他們決定趁機發動第二次武裝暴動。


    從2月份開始,上海工人有組織的發起了大罷工,到了2月21日,工人罷工人數達到36萬,這時候,北伐軍攻占了杭州,正在朝著上海趕來。


    21日晚,上海工人、學生、市民奮起反擊,開始不斷與軍警發生局部戰鬥。


    到22日下午6時﹐總同盟罷工發展為第二次武裝暴動﹐“建威”﹑“建康”兩艦炮擊高昌廟兵工廠,在上海華界的閘北、南市發生巷戰。


    由於武裝暴動計劃被泄露,各區工人糾察隊失去統一指揮,加上北伐軍在上海郊區停止前進,導致武裝暴動再次失敗。


    其間工人、學生、市民犧牲、被捕共六七百人。


    雖然這次失敗了,不過林子軒知道離北伐軍攻占上海為期不遠了。


    在這期間,他接到了國際筆會的信件,國際筆會同意了林子軒提交的建立中國筆會中心的申請,隻是需要林子軒前往英國倫敦參加國際筆會的大會。


    隻要大會表決通過,中國筆會中心就算是正式成立了。(未 完待續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大文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薪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薪越並收藏民國大文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