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之地,也是一個練兵場。
招募起來大量士兵,他們需要戰鬥,才能夠獨擋一麵。
盡管會有士兵犧牲,但戰爭本就是殘酷的。
趙誌國希望劉慶生的兵盡快能夠撐起一片天地。
“劉慶生如果真的闖出了一片天地,我們該給他安排什麽職位?”馬修文詢問,“旅長,還是團長?”
馬修文認為劉慶生雖然經曆過不少戰鬥,但年紀太小。
但現在劉慶生手底下的部隊已經明顯不是團級的規模。
“他還年輕,將來有很多機會,至少應該比我機會更多。”姚鵬舉說,“這小子可不一定有咱們司令的心性。”
劉慶生比趙誌國都年輕,但劉慶生真的能夠跟趙誌國一樣,在權力麵前寵辱不驚嗎?
並不是姚鵬舉看不起劉慶生,當初劉慶生可是趙誌國和姚鵬舉把他給半路撿迴來的。
這孩子是他們一路看著成長起來的,姚鵬舉可不想,劉慶生沒有死在衝鋒的途中,因為一點錯誤,不得不逼著趙誌國殺雞儆猴。
劉慶生是趙誌國帶出來的,也是他的嫡係,一旦犯了錯,趙誌國必然會加倍處罰他。
所以姚鵬舉不想劉慶生在這條路上走的太快,就像一個人在不匹配的能力時擁有了過量的財富一樣。
“政委,你的意見呢?”趙誌國問。
“我覺得先給劉慶生的部隊派個教導員或者是政委,部隊早晚要正規化,正規化之前,思想這方麵一定要過關。”馬修文說。
劉慶生的部隊發展很快,基層部隊的思想教育跟不上,部隊容易出現問題。
在八路軍的部隊中,每一個士兵必須要知道,他們來自於哪兒,為誰而戰,他們要保護的是誰。
“現在各部隊分兵出去,劉慶生各部要是沒有教育,容易當草頭王。”趙誌國讚同,“不過現在交戰時期,派人前往容易出現損失。”
“等配齊了政委,教導員和指導員,先暫編為一個團,多出來的部隊就編為遊擊大隊。”馬修文說。
馬修文跟姚鵬舉一樣,並不倡議直接把劉慶生的部隊編為旅級。
“既然你們兩個都有已經定了,我也隻好少數服從多數。”趙誌國說。
馬修文說:“你要是有意見你可以發表,說好像我跟姚鵬舉是獨裁者一樣。”
“沒什麽意見,團長的位子挺好,正如姚鵬舉所說,他還年輕,未來機會很多。”趙誌國說,“政委,先把政委的人選找好,派過去。”
劉慶生的部隊如果打得好,會牽製很大一部分日軍援兵的兵力。
日軍援兵無法投入到跟趙誌國對陣的正麵,就無法對第一軍分區的部隊發起反擊。
時間拖延的越久,對滹沱河東岸的日軍越不利。
既然他們無法強攻拿下滹沱河對岸的日軍,圍困的時間越長自然越好。
趙誌國他們並不清楚滹沱河東岸的日軍有多少物資儲備,這場圍困也不知道會持續多久,但第一軍分區的部隊在東岸駐紮的越久,防線也會越穩固。
其實崗村現在真的無心向趙誌國的部隊發起反撲。
崗村不斷在電報中抗議,派給他的都是新兵,有的日軍新兵到達華北戰場之前,連槍都沒有開過。
而且攻堅所需要的重炮,隻有八門,跟趙誌國的部隊想比,簡直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小鬼子總部對於崗村的抗議,隻有一個迴答,他們都是帝國最好的勇士。
其實崗村也逐漸明白,日軍的老兵已經在連續的大戰中被消耗地太多。
而且日軍戰線拉得太長,幾個日軍兵團都急需老兵來維持他們進攻,怎麽可能把精銳兵力分給崗村。
崗村撐不住華北,殺的是崗村的頭,跟他們無關。
而且日軍現在送進華夏的物資,一船的物資要分成數份,不但崗村他們需要,其他防線上的日軍也需要。
小鬼子國內資源的匱乏,現在還能夠分出物資給崗村,已經證明崗村的待遇不錯,而且也證明了日軍高層對華北的重視。
“總司令官閣下,南方已經停止對我們支援兵力。”一個日軍軍官匯報。
崗村笑著說:“這倒是為數不多的好消息。”
崗村他們並沒有具體統計過,但據說死在南北運輸軍列上的日軍傷兵已經高達兩千人。
戰爭初期,日軍資源豐富的時候,小鬼子對他們的傷兵還算人道,能夠對日軍傷兵及時救治。
但戰爭現在打到這個份上,日軍傷兵已經變成了消耗資源的累贅,沒有一支日軍部隊還想著善待他們的傷兵。
南方的日軍正好以調兵的借口拋棄了兩千累贅。
崗村更是不以為意,畢竟他這兒不是療養站,他需要的是戰鬥力。
“十幾萬部隊的湧入,讓我們的彈藥也出現了巨大的缺口。”日軍軍官提醒,“每日新兵的訓練,需要消耗掉我們大量庫存彈藥。”
崗村也沒想到,自己的部隊竟然會有一天缺乏子彈。
缺少子彈,這通常是八路軍部隊應該出現的事情,可現在輪到了自己頭上。
“告訴他們,如果我的部隊物資供應不上,誰願意來打這一仗,誰就來接管華北的軍隊。”
崗村很憤怒。
士兵是新兵,他可以邊打仗,邊練兵。
但沒有充足的物資,崗村手底下的新兵永遠是新兵,不可能成為對付趙誌國的重要力量。
日軍隻要無法奪取東湯縣,在滹沱河陣地上的日軍將成為趙誌國最終的肉。
突圍嗎?
崗村顯然想要的不是突圍,而是要跟趙誌國決一死戰。
哪怕是他手中的所有部隊都打光,隻要跟趙誌國拚一個兩敗俱傷,日軍高層都會在華北加重籌碼。
當一波又一波的日軍有生力量投入華北,必然會憑借兵力的優勢將趙誌國給壓倒。
結果隻要是勝利,日軍不會有人在乎在勝利的道路上倒下多少他們的士兵。
“司令官閣下,第一軍分區目前沒有任何動作,他們仍舊不停地在構築防禦工事。”
日軍也一直在盯著第一軍分區的一舉一動,如今第一軍分區似乎也沒有發起進攻的意圖。
“我們得派出部隊試探性地對他們發起進攻,以摸清楚第一軍分區的布防情況,為我們的進攻做好準備。”
招募起來大量士兵,他們需要戰鬥,才能夠獨擋一麵。
盡管會有士兵犧牲,但戰爭本就是殘酷的。
趙誌國希望劉慶生的兵盡快能夠撐起一片天地。
“劉慶生如果真的闖出了一片天地,我們該給他安排什麽職位?”馬修文詢問,“旅長,還是團長?”
馬修文認為劉慶生雖然經曆過不少戰鬥,但年紀太小。
但現在劉慶生手底下的部隊已經明顯不是團級的規模。
“他還年輕,將來有很多機會,至少應該比我機會更多。”姚鵬舉說,“這小子可不一定有咱們司令的心性。”
劉慶生比趙誌國都年輕,但劉慶生真的能夠跟趙誌國一樣,在權力麵前寵辱不驚嗎?
並不是姚鵬舉看不起劉慶生,當初劉慶生可是趙誌國和姚鵬舉把他給半路撿迴來的。
這孩子是他們一路看著成長起來的,姚鵬舉可不想,劉慶生沒有死在衝鋒的途中,因為一點錯誤,不得不逼著趙誌國殺雞儆猴。
劉慶生是趙誌國帶出來的,也是他的嫡係,一旦犯了錯,趙誌國必然會加倍處罰他。
所以姚鵬舉不想劉慶生在這條路上走的太快,就像一個人在不匹配的能力時擁有了過量的財富一樣。
“政委,你的意見呢?”趙誌國問。
“我覺得先給劉慶生的部隊派個教導員或者是政委,部隊早晚要正規化,正規化之前,思想這方麵一定要過關。”馬修文說。
劉慶生的部隊發展很快,基層部隊的思想教育跟不上,部隊容易出現問題。
在八路軍的部隊中,每一個士兵必須要知道,他們來自於哪兒,為誰而戰,他們要保護的是誰。
“現在各部隊分兵出去,劉慶生各部要是沒有教育,容易當草頭王。”趙誌國讚同,“不過現在交戰時期,派人前往容易出現損失。”
“等配齊了政委,教導員和指導員,先暫編為一個團,多出來的部隊就編為遊擊大隊。”馬修文說。
馬修文跟姚鵬舉一樣,並不倡議直接把劉慶生的部隊編為旅級。
“既然你們兩個都有已經定了,我也隻好少數服從多數。”趙誌國說。
馬修文說:“你要是有意見你可以發表,說好像我跟姚鵬舉是獨裁者一樣。”
“沒什麽意見,團長的位子挺好,正如姚鵬舉所說,他還年輕,未來機會很多。”趙誌國說,“政委,先把政委的人選找好,派過去。”
劉慶生的部隊如果打得好,會牽製很大一部分日軍援兵的兵力。
日軍援兵無法投入到跟趙誌國對陣的正麵,就無法對第一軍分區的部隊發起反擊。
時間拖延的越久,對滹沱河東岸的日軍越不利。
既然他們無法強攻拿下滹沱河對岸的日軍,圍困的時間越長自然越好。
趙誌國他們並不清楚滹沱河東岸的日軍有多少物資儲備,這場圍困也不知道會持續多久,但第一軍分區的部隊在東岸駐紮的越久,防線也會越穩固。
其實崗村現在真的無心向趙誌國的部隊發起反撲。
崗村不斷在電報中抗議,派給他的都是新兵,有的日軍新兵到達華北戰場之前,連槍都沒有開過。
而且攻堅所需要的重炮,隻有八門,跟趙誌國的部隊想比,簡直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小鬼子總部對於崗村的抗議,隻有一個迴答,他們都是帝國最好的勇士。
其實崗村也逐漸明白,日軍的老兵已經在連續的大戰中被消耗地太多。
而且日軍戰線拉得太長,幾個日軍兵團都急需老兵來維持他們進攻,怎麽可能把精銳兵力分給崗村。
崗村撐不住華北,殺的是崗村的頭,跟他們無關。
而且日軍現在送進華夏的物資,一船的物資要分成數份,不但崗村他們需要,其他防線上的日軍也需要。
小鬼子國內資源的匱乏,現在還能夠分出物資給崗村,已經證明崗村的待遇不錯,而且也證明了日軍高層對華北的重視。
“總司令官閣下,南方已經停止對我們支援兵力。”一個日軍軍官匯報。
崗村笑著說:“這倒是為數不多的好消息。”
崗村他們並沒有具體統計過,但據說死在南北運輸軍列上的日軍傷兵已經高達兩千人。
戰爭初期,日軍資源豐富的時候,小鬼子對他們的傷兵還算人道,能夠對日軍傷兵及時救治。
但戰爭現在打到這個份上,日軍傷兵已經變成了消耗資源的累贅,沒有一支日軍部隊還想著善待他們的傷兵。
南方的日軍正好以調兵的借口拋棄了兩千累贅。
崗村更是不以為意,畢竟他這兒不是療養站,他需要的是戰鬥力。
“十幾萬部隊的湧入,讓我們的彈藥也出現了巨大的缺口。”日軍軍官提醒,“每日新兵的訓練,需要消耗掉我們大量庫存彈藥。”
崗村也沒想到,自己的部隊竟然會有一天缺乏子彈。
缺少子彈,這通常是八路軍部隊應該出現的事情,可現在輪到了自己頭上。
“告訴他們,如果我的部隊物資供應不上,誰願意來打這一仗,誰就來接管華北的軍隊。”
崗村很憤怒。
士兵是新兵,他可以邊打仗,邊練兵。
但沒有充足的物資,崗村手底下的新兵永遠是新兵,不可能成為對付趙誌國的重要力量。
日軍隻要無法奪取東湯縣,在滹沱河陣地上的日軍將成為趙誌國最終的肉。
突圍嗎?
崗村顯然想要的不是突圍,而是要跟趙誌國決一死戰。
哪怕是他手中的所有部隊都打光,隻要跟趙誌國拚一個兩敗俱傷,日軍高層都會在華北加重籌碼。
當一波又一波的日軍有生力量投入華北,必然會憑借兵力的優勢將趙誌國給壓倒。
結果隻要是勝利,日軍不會有人在乎在勝利的道路上倒下多少他們的士兵。
“司令官閣下,第一軍分區目前沒有任何動作,他們仍舊不停地在構築防禦工事。”
日軍也一直在盯著第一軍分區的一舉一動,如今第一軍分區似乎也沒有發起進攻的意圖。
“我們得派出部隊試探性地對他們發起進攻,以摸清楚第一軍分區的布防情況,為我們的進攻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