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必須要抽調一個團,去盧良河的防區。”陶學一補充道。
“盧良河,他是誰?哪兒冒出來的?”
“一個偽軍師師長,原先屬於中央軍,非中央軍的嫡係。”陶學一將得到的資料告訴了自己的參謀長,“投靠日軍之後,自封為司令,手底下有一萬多部隊。”
“這年頭,連跳蚤都能成精,可人家憑什麽讓我們接管?難道盧良河是我們的人?”
“不,我們要從趙誌國的第一軍分區借道,想辦法控製盧良河,然後接管盧良河的部隊,盧良河的部隊中有我們的人,據說他們已經聯絡好,隻要我們的部隊到達,將全力配合我軍。”
陳老大將一些情報告訴了陶學一,但沒有細說,等陶學一的部隊到達北方之後,再把具體情況告訴陶學一。
“把我們最相信的一個團派到盧良河的防區,把他們安插的人留在我們身邊,負責監視,說不定我們都沒有調動的權力,這真是一步好棋。”
參謀長沒想到,上邊的人竟然有如此手段。
“現在我不想去北方都不行了。”陶學一說。
他們已經想出了應對之策,陶學一也隻能成為他們的棋子,任由他們的安排。
“與他們為伍,真的是一種恥辱,從來不算計小鬼子,隻算計自己。”參謀長憤慨。
但凡上邊的老爺們對付小鬼子有這智商,也不至於半個華夏淪喪,半個國土都是華夏人的屍體。
“想想我們接下來該怎麽發展。”陶學一說,“到了北方,沒有群眾基礎,我們師不能強大起來,永遠是他們的棋子。”
陶學一本來以為,他去北方能夠討個安靜,但現在看來事情遠沒有那麽簡單。
如果陶學一的部隊不能發展壯大,成為讓對方忌憚的力量,他陶學一永遠是陳家或者是上峰隨意擺弄的棋子。
“有趙司令這個榜樣在,我們的路肯定會輕鬆一些。”參謀長說。
到了北方,陶學一他們隻需要學著趙誌國他們的方式發展,哪怕是按部就班,他們用不了多久也能夠壯大起來。
“武器呢?”陶學一問。
到了北方,南方或許會給他們提供軍餉,糧草可以就地自籌,但武器彈藥呢?
中央軍距離他們相距半個華夏,晉綏軍會不會私自扣押物資?
“唯一的辦法還是趙司令。”
“趙誌國是跟我關係不錯,但他不是傻子,難道把我們養肥了,將來讓我們限製他們的發展嗎?”陶學一說。
雙方陣營的不同,已經決定了人鬼殊途。
“就算趙誌國肯幫我們,將來欠下的人情,怎麽還?難不成讓我加入他們?”陶學一問,“別忘了,我們陶家可在南方呢,一旦我去了北方,陶家人誰也別想離開南方。”
陶學一現在感覺,他去北方就是最錯誤的選擇。
夾在兄弟和主義之間,他該何去何從?
雙方一旦發生衝突,他是選擇兄弟,還是選擇南方?
“或許趙司令有良策。”
“趙司令,趙司令……什麽都找趙司令,難道我們以後就隻聽趙誌國的嗎?別忘記了,我們的上峰跟他們是水火不容的。”
陶學一太了解上峰那群人,他們表麵是主義,心中全是生意。
“師長,您現在敢跟上峰對抗嗎?”參謀長問。
陶學一聽到這句話就像是霜打的茄子,眼神呆滯地看著自己的參謀長。
麵對上峰和陳家的壓力,就憑他一個師的兵力,根本無法對抗任何人。
“我們不敢對抗我們的上峰,但趙誌國他敢,我們可以借他們的力量跟我們上峰對抗。”參謀長說。
趙誌國他們可不用聽從陪都的命令,若是真的把趙誌國給逼急了,他可什麽事情都能夠做的出來。
“去北方,並不是一條絕路,在南方,雖然什麽都有保障,但這些保障都是他們給的,我們對他們有用,他們就給,對他們沒用,他們隨時會不給。”參謀長說。
“我得迴一趟陪都,去看看我父親和妻子,順便跟陳長官聊聊。”陶學一說。
陶學一很清楚,就算他出了問題,在北方聽宣不聽調,他的妻子肯定不會受到任何傷害,頂多會被從陶家搬到陳家。
但陶家恐怕要有滅頂之災。
現在陶學一真後悔,沒有極力勸說讓陶家放棄在華夏的生意,全部去海外。
“我走後,你想辦法給晉綏軍發一封電報,讓晉綏軍安排人給趙誌國送信,就說我的部隊會隨時出發,前往北方,其他事情等到了北方再說。”
陶學一帶上了圍脖,盡管是在南方,但天氣並不暖和。
到了北方,他真的能夠跟趙誌國並肩作戰,而是跟趙誌國反目成仇,兩個過往的兄弟拚一個你死我活。
到了北方,陶家呢?幸免於難,還是被他們滿門抄斬?
寒風吹過,讓陶學一淩亂的心更加淩亂。
現在他每走出一步,都是看不到的危險和各種未知的磨難在等著他。
趙誌國迴到了司令部,看著這幾天積攢下來的電報,四旅和五旅的進攻雖有突破,但仍舊進展緩慢。
“劉慶生他們打得不錯,進退有度,日軍仍舊沒有從他們占得任何便宜。”姚鵬舉說,“情況也查清楚了,圍剿劉慶生他們的日軍大約在兩萬五千人到三萬五千人之間。”
“小鬼子號稱八萬人,越來越會虛張聲勢了,他們越虛張聲勢,越證明他們沒有十足的把握贏得這場戰爭。”趙誌國說。
“劉慶生的部隊若是能夠挺過這一場戰鬥,以後的發展將不可限量,我和政委初步預估,劉慶生能夠拉起五萬人的隊伍來。”
第一軍分區若是能夠結束這場戰鬥,劉慶生也能夠安穩發展,未來一年之內,第一軍分區隨時會有三十萬以上的部隊。
三十萬大軍,有十萬兵力能夠實現機械化,足以打得日軍哭爹喊娘。
“不要期望太高,總把期望放得太高,會失望的。”趙誌國說,“不過劉慶生這一仗能夠撐下來,這小子能力也算是鍛煉出來的。”
將劉慶生磨練成一個合格的指揮官,遠比擁有幾萬部隊重要。
“盧良河,他是誰?哪兒冒出來的?”
“一個偽軍師師長,原先屬於中央軍,非中央軍的嫡係。”陶學一將得到的資料告訴了自己的參謀長,“投靠日軍之後,自封為司令,手底下有一萬多部隊。”
“這年頭,連跳蚤都能成精,可人家憑什麽讓我們接管?難道盧良河是我們的人?”
“不,我們要從趙誌國的第一軍分區借道,想辦法控製盧良河,然後接管盧良河的部隊,盧良河的部隊中有我們的人,據說他們已經聯絡好,隻要我們的部隊到達,將全力配合我軍。”
陳老大將一些情報告訴了陶學一,但沒有細說,等陶學一的部隊到達北方之後,再把具體情況告訴陶學一。
“把我們最相信的一個團派到盧良河的防區,把他們安插的人留在我們身邊,負責監視,說不定我們都沒有調動的權力,這真是一步好棋。”
參謀長沒想到,上邊的人竟然有如此手段。
“現在我不想去北方都不行了。”陶學一說。
他們已經想出了應對之策,陶學一也隻能成為他們的棋子,任由他們的安排。
“與他們為伍,真的是一種恥辱,從來不算計小鬼子,隻算計自己。”參謀長憤慨。
但凡上邊的老爺們對付小鬼子有這智商,也不至於半個華夏淪喪,半個國土都是華夏人的屍體。
“想想我們接下來該怎麽發展。”陶學一說,“到了北方,沒有群眾基礎,我們師不能強大起來,永遠是他們的棋子。”
陶學一本來以為,他去北方能夠討個安靜,但現在看來事情遠沒有那麽簡單。
如果陶學一的部隊不能發展壯大,成為讓對方忌憚的力量,他陶學一永遠是陳家或者是上峰隨意擺弄的棋子。
“有趙司令這個榜樣在,我們的路肯定會輕鬆一些。”參謀長說。
到了北方,陶學一他們隻需要學著趙誌國他們的方式發展,哪怕是按部就班,他們用不了多久也能夠壯大起來。
“武器呢?”陶學一問。
到了北方,南方或許會給他們提供軍餉,糧草可以就地自籌,但武器彈藥呢?
中央軍距離他們相距半個華夏,晉綏軍會不會私自扣押物資?
“唯一的辦法還是趙司令。”
“趙誌國是跟我關係不錯,但他不是傻子,難道把我們養肥了,將來讓我們限製他們的發展嗎?”陶學一說。
雙方陣營的不同,已經決定了人鬼殊途。
“就算趙誌國肯幫我們,將來欠下的人情,怎麽還?難不成讓我加入他們?”陶學一問,“別忘了,我們陶家可在南方呢,一旦我去了北方,陶家人誰也別想離開南方。”
陶學一現在感覺,他去北方就是最錯誤的選擇。
夾在兄弟和主義之間,他該何去何從?
雙方一旦發生衝突,他是選擇兄弟,還是選擇南方?
“或許趙司令有良策。”
“趙司令,趙司令……什麽都找趙司令,難道我們以後就隻聽趙誌國的嗎?別忘記了,我們的上峰跟他們是水火不容的。”
陶學一太了解上峰那群人,他們表麵是主義,心中全是生意。
“師長,您現在敢跟上峰對抗嗎?”參謀長問。
陶學一聽到這句話就像是霜打的茄子,眼神呆滯地看著自己的參謀長。
麵對上峰和陳家的壓力,就憑他一個師的兵力,根本無法對抗任何人。
“我們不敢對抗我們的上峰,但趙誌國他敢,我們可以借他們的力量跟我們上峰對抗。”參謀長說。
趙誌國他們可不用聽從陪都的命令,若是真的把趙誌國給逼急了,他可什麽事情都能夠做的出來。
“去北方,並不是一條絕路,在南方,雖然什麽都有保障,但這些保障都是他們給的,我們對他們有用,他們就給,對他們沒用,他們隨時會不給。”參謀長說。
“我得迴一趟陪都,去看看我父親和妻子,順便跟陳長官聊聊。”陶學一說。
陶學一很清楚,就算他出了問題,在北方聽宣不聽調,他的妻子肯定不會受到任何傷害,頂多會被從陶家搬到陳家。
但陶家恐怕要有滅頂之災。
現在陶學一真後悔,沒有極力勸說讓陶家放棄在華夏的生意,全部去海外。
“我走後,你想辦法給晉綏軍發一封電報,讓晉綏軍安排人給趙誌國送信,就說我的部隊會隨時出發,前往北方,其他事情等到了北方再說。”
陶學一帶上了圍脖,盡管是在南方,但天氣並不暖和。
到了北方,他真的能夠跟趙誌國並肩作戰,而是跟趙誌國反目成仇,兩個過往的兄弟拚一個你死我活。
到了北方,陶家呢?幸免於難,還是被他們滿門抄斬?
寒風吹過,讓陶學一淩亂的心更加淩亂。
現在他每走出一步,都是看不到的危險和各種未知的磨難在等著他。
趙誌國迴到了司令部,看著這幾天積攢下來的電報,四旅和五旅的進攻雖有突破,但仍舊進展緩慢。
“劉慶生他們打得不錯,進退有度,日軍仍舊沒有從他們占得任何便宜。”姚鵬舉說,“情況也查清楚了,圍剿劉慶生他們的日軍大約在兩萬五千人到三萬五千人之間。”
“小鬼子號稱八萬人,越來越會虛張聲勢了,他們越虛張聲勢,越證明他們沒有十足的把握贏得這場戰爭。”趙誌國說。
“劉慶生的部隊若是能夠挺過這一場戰鬥,以後的發展將不可限量,我和政委初步預估,劉慶生能夠拉起五萬人的隊伍來。”
第一軍分區若是能夠結束這場戰鬥,劉慶生也能夠安穩發展,未來一年之內,第一軍分區隨時會有三十萬以上的部隊。
三十萬大軍,有十萬兵力能夠實現機械化,足以打得日軍哭爹喊娘。
“不要期望太高,總把期望放得太高,會失望的。”趙誌國說,“不過劉慶生這一仗能夠撐下來,這小子能力也算是鍛煉出來的。”
將劉慶生磨練成一個合格的指揮官,遠比擁有幾萬部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