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景平帝獨自一人坐在軟榻之上,手中輕撫著一根玉簪,閉目沉思。
他身邊沒有服侍的太監宮女,也沒有傳召侍寢的妃嬪,因為他需要安靜的思考一些事情。
十二年前,他初登帝位,身邊執手的是相濡以沫的發妻芷雲,膝下承歡的是聰慧孝順的太子子毅,門下所立的是一殿直臣心腹,赤膽忠心……
而如今,芷雲先逝,太子不才,忠臣漸老,當初一片赤子之心,以變得不負往日。
也許隻有這枚芷雲貼身的玉簪,還如往日一般無暇吧。
……
半日前,景平帝命孫孝資暗查科舉案,他想知道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這件事是否真的跟太子有關。
但是現在,他又有些後悔了。
雖然作為帝王,他需要知道事情的真相,但作為父親,他真的不知如何麵對真相。
如果這件事真的與子毅有關,或者說,子毅不但利用科舉勾結禮部大肆斂財,還暗自培植朝堂勢力,誌在帝位……那自己應不應該狠下心,去減掉子毅的羽翼,甚至不惜傷及父子之情,損其根基呢?
一個正值壯年的帝王,最恨的就是自己無法掌握的事情,尤其是私自籠絡朝臣,培植朝中勢力,窺伺帝位之舉。
子毅是他與先皇後芷雲唯一的兒子,自小疼愛有加,對其的寬容和寵愛從來都勝於其他皇嗣,如今之事,景平帝不僅為難,還感到心痛,因為無論結果如何,都不是他想要的。
然而等一切情緒平複以後,景平帝又開始思考另外一件事。
如果不是一係列的巧合在其中,這件事就不會被明目張膽的搬到禦書案上,自己也不會不得不下旨徹查此案,弄的眾人騎虎難下。
若是巧合便罷,若不是巧合……那這件事情獲利的到底是誰那?
景平帝越想越覺得不寒而栗,心底漸漸有了自己的一番猜測。
……
科舉案已經觸發三天了,此案在大燕朝廷之上,引發了不小的波瀾。
一般發生這種大事,朝臣們都會分成兩派,一派主張徹查,誓將貪贓枉法之人一一定罪,以正朝綱。而另一派則主張暗查,不宜牽連過廣,免得有損國體。
但是這一次,朝臣們竟然十分難得的意見一致,全都主張徹查,高唿科舉之重在於選才則賢,若是此風不治,不免寒了天下士子的心。
太子對待此事尤為認真,毫不避嫌的親命門人全力協查此案,反而顯得坦蕩,令朝中許多肱骨老臣刮目相看,也讓不少懷疑此事幕後之人便是太子的大臣們開始疑惑自己之前的猜測。
……
相比之下,一直以賢德著稱的二皇子靖康王那邊,反而沒什麽動靜。
他依舊如往日一般處理政事,沒有一分越軌之舉,更沒有一分偏私的行為,甚至沒有對此事發表過任何看法,隻是冷眼旁觀的看著一切,甚至不再私下跟一些朝臣往來,連平時私交甚密的寧泊誌都很久沒有與他私下碰麵了。
這不免遭人猜疑,有人說二皇子是因為寧泊誌主審此事,所以在避嫌。也有人說,這件事本來就是他與寧泊誌密謀構陷太子的,所以他是心虛。
但無論大家如何評論,都不自覺的開始把不善的目光從太子的身上轉移到了二皇子身上。
因此二皇子明明什麽都沒做,卻承受了最多的非議。
……
這些事情對於萬利這個九品司獄來說,是完全無關緊要的。
雖然刑部同僚在茶餘飯後也會悄悄議論這件事,但都是些無關痛癢的市井之言。
原本萬利也不打算理會這件事情,盡管莫蘭那邊好像對這件事十分有興趣,但這跟他又有什麽關係呢。
可就在昨日,孫孝資突然登門,給他交代了一項令他十分反感的差事。
“經北門查實,李元的背景很有問題,但是明麵上的事情,咱們北門不方便介入。所以你最近多在獄中走動一下,探聽一下李元的虛實。”孫孝資說這話的時候,麵色平淡無波。
但萬利心中卻十分不悅,因為上一次,他也是這麽讓自己接近程萬裏的,難道皇帝把自己安排在刑部,就是用來跟犯人套話的嗎?
……
不悅歸不悅,萬利還是不得不放下手中的事情,去刑部大牢走動一下。
真探聽也好,做樣子也罷,這件事是必須做的。
因為這不但是皇帝交代下來的事情,還是莫蘭跟他說過無數次的事情,就好像知道了李元背後的身份,就能多得幾兩金子似的,一個個積極的不能再積極了。
……
經過上次的庭審,那五個市井惡霸已經從地字號牢房轉移到了人字號,而蕭易、陳文貴和李元,也被分別關入天字號牢房之中。
萬利來到李元所在的房間,見其全身都是血痕,顯然是用過鞭刑,而且手腳都扣著鐵鎖,及其虛弱的趴在地上,臉色蒼白。
“你就是李元?”萬利皺了皺眉眉頭,低聲問道。
李元轉過頭,有些艱難的撐起身體,見到萬利穿著司獄的官服,立刻向著萬利的方向爬行了兩步,哭訴道:“這位司獄,草民冤枉啊!都是那個陳文貴騙我,說是報答我的救命之恩,許我個官職能衣錦還鄉,草民事先並不知道,他這樣做是觸犯律法的呀……”
“他事先沒告訴過你,如何取得武舉名次嗎?”萬利好奇的問道。
“沒有,絕對沒有!草民隻是一時被他的花言巧語所騙,絕對不敢枉顧律法啊!”李元雙目含淚,似是受了極大的冤屈,既恐懼又委屈的神情,著實讓萬利一愣。
因為萬利事先從莫蘭那裏聽說過,這個李元曾經在瀟湘館內私下見過宮中的人,所以背景絕不簡單,再加上孫孝資也說其背景有異,需要詳查,因此萬利並未被對方裝出來的樣子騙過,而是忽然對李元詭異的一笑。
“司獄……您……”
“你如何知道我是這大牢的司獄?”萬利微微勾起嘴角,擺出一副高深莫測的模樣。
“因為您穿著司獄的官服……”
“刑部的官服都差不多,你一介草民如何懂得區分這些細節?”
“因為……因為草民……”
“還有你頭上束發用的發帶,看似平凡的麻布,實則是蜀緞參雜韌度極佳的寒絲所織,我沒記錯的話,這料子是叫寒麻,對吧。”
“不……不是……”
“行了,你們習武之人最喜歡這些高價的寒麻,要我看,還不如普通的錦緞舒服呢。”萬利不以為然的撇了撇嘴。
“你……我……”李元一時語塞,也不知道該如何辯解。
就在他緊張不已的時候,萬利突然蹲下來,在他耳邊低聲道:“你也別著急,我是宮裏派來的。”
李元先是一驚,而後警惕的說道:“我……草民不知道司獄您在說什麽……什麽宮裏宮外的?”
……
他身邊沒有服侍的太監宮女,也沒有傳召侍寢的妃嬪,因為他需要安靜的思考一些事情。
十二年前,他初登帝位,身邊執手的是相濡以沫的發妻芷雲,膝下承歡的是聰慧孝順的太子子毅,門下所立的是一殿直臣心腹,赤膽忠心……
而如今,芷雲先逝,太子不才,忠臣漸老,當初一片赤子之心,以變得不負往日。
也許隻有這枚芷雲貼身的玉簪,還如往日一般無暇吧。
……
半日前,景平帝命孫孝資暗查科舉案,他想知道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這件事是否真的跟太子有關。
但是現在,他又有些後悔了。
雖然作為帝王,他需要知道事情的真相,但作為父親,他真的不知如何麵對真相。
如果這件事真的與子毅有關,或者說,子毅不但利用科舉勾結禮部大肆斂財,還暗自培植朝堂勢力,誌在帝位……那自己應不應該狠下心,去減掉子毅的羽翼,甚至不惜傷及父子之情,損其根基呢?
一個正值壯年的帝王,最恨的就是自己無法掌握的事情,尤其是私自籠絡朝臣,培植朝中勢力,窺伺帝位之舉。
子毅是他與先皇後芷雲唯一的兒子,自小疼愛有加,對其的寬容和寵愛從來都勝於其他皇嗣,如今之事,景平帝不僅為難,還感到心痛,因為無論結果如何,都不是他想要的。
然而等一切情緒平複以後,景平帝又開始思考另外一件事。
如果不是一係列的巧合在其中,這件事就不會被明目張膽的搬到禦書案上,自己也不會不得不下旨徹查此案,弄的眾人騎虎難下。
若是巧合便罷,若不是巧合……那這件事情獲利的到底是誰那?
景平帝越想越覺得不寒而栗,心底漸漸有了自己的一番猜測。
……
科舉案已經觸發三天了,此案在大燕朝廷之上,引發了不小的波瀾。
一般發生這種大事,朝臣們都會分成兩派,一派主張徹查,誓將貪贓枉法之人一一定罪,以正朝綱。而另一派則主張暗查,不宜牽連過廣,免得有損國體。
但是這一次,朝臣們竟然十分難得的意見一致,全都主張徹查,高唿科舉之重在於選才則賢,若是此風不治,不免寒了天下士子的心。
太子對待此事尤為認真,毫不避嫌的親命門人全力協查此案,反而顯得坦蕩,令朝中許多肱骨老臣刮目相看,也讓不少懷疑此事幕後之人便是太子的大臣們開始疑惑自己之前的猜測。
……
相比之下,一直以賢德著稱的二皇子靖康王那邊,反而沒什麽動靜。
他依舊如往日一般處理政事,沒有一分越軌之舉,更沒有一分偏私的行為,甚至沒有對此事發表過任何看法,隻是冷眼旁觀的看著一切,甚至不再私下跟一些朝臣往來,連平時私交甚密的寧泊誌都很久沒有與他私下碰麵了。
這不免遭人猜疑,有人說二皇子是因為寧泊誌主審此事,所以在避嫌。也有人說,這件事本來就是他與寧泊誌密謀構陷太子的,所以他是心虛。
但無論大家如何評論,都不自覺的開始把不善的目光從太子的身上轉移到了二皇子身上。
因此二皇子明明什麽都沒做,卻承受了最多的非議。
……
這些事情對於萬利這個九品司獄來說,是完全無關緊要的。
雖然刑部同僚在茶餘飯後也會悄悄議論這件事,但都是些無關痛癢的市井之言。
原本萬利也不打算理會這件事情,盡管莫蘭那邊好像對這件事十分有興趣,但這跟他又有什麽關係呢。
可就在昨日,孫孝資突然登門,給他交代了一項令他十分反感的差事。
“經北門查實,李元的背景很有問題,但是明麵上的事情,咱們北門不方便介入。所以你最近多在獄中走動一下,探聽一下李元的虛實。”孫孝資說這話的時候,麵色平淡無波。
但萬利心中卻十分不悅,因為上一次,他也是這麽讓自己接近程萬裏的,難道皇帝把自己安排在刑部,就是用來跟犯人套話的嗎?
……
不悅歸不悅,萬利還是不得不放下手中的事情,去刑部大牢走動一下。
真探聽也好,做樣子也罷,這件事是必須做的。
因為這不但是皇帝交代下來的事情,還是莫蘭跟他說過無數次的事情,就好像知道了李元背後的身份,就能多得幾兩金子似的,一個個積極的不能再積極了。
……
經過上次的庭審,那五個市井惡霸已經從地字號牢房轉移到了人字號,而蕭易、陳文貴和李元,也被分別關入天字號牢房之中。
萬利來到李元所在的房間,見其全身都是血痕,顯然是用過鞭刑,而且手腳都扣著鐵鎖,及其虛弱的趴在地上,臉色蒼白。
“你就是李元?”萬利皺了皺眉眉頭,低聲問道。
李元轉過頭,有些艱難的撐起身體,見到萬利穿著司獄的官服,立刻向著萬利的方向爬行了兩步,哭訴道:“這位司獄,草民冤枉啊!都是那個陳文貴騙我,說是報答我的救命之恩,許我個官職能衣錦還鄉,草民事先並不知道,他這樣做是觸犯律法的呀……”
“他事先沒告訴過你,如何取得武舉名次嗎?”萬利好奇的問道。
“沒有,絕對沒有!草民隻是一時被他的花言巧語所騙,絕對不敢枉顧律法啊!”李元雙目含淚,似是受了極大的冤屈,既恐懼又委屈的神情,著實讓萬利一愣。
因為萬利事先從莫蘭那裏聽說過,這個李元曾經在瀟湘館內私下見過宮中的人,所以背景絕不簡單,再加上孫孝資也說其背景有異,需要詳查,因此萬利並未被對方裝出來的樣子騙過,而是忽然對李元詭異的一笑。
“司獄……您……”
“你如何知道我是這大牢的司獄?”萬利微微勾起嘴角,擺出一副高深莫測的模樣。
“因為您穿著司獄的官服……”
“刑部的官服都差不多,你一介草民如何懂得區分這些細節?”
“因為……因為草民……”
“還有你頭上束發用的發帶,看似平凡的麻布,實則是蜀緞參雜韌度極佳的寒絲所織,我沒記錯的話,這料子是叫寒麻,對吧。”
“不……不是……”
“行了,你們習武之人最喜歡這些高價的寒麻,要我看,還不如普通的錦緞舒服呢。”萬利不以為然的撇了撇嘴。
“你……我……”李元一時語塞,也不知道該如何辯解。
就在他緊張不已的時候,萬利突然蹲下來,在他耳邊低聲道:“你也別著急,我是宮裏派來的。”
李元先是一驚,而後警惕的說道:“我……草民不知道司獄您在說什麽……什麽宮裏宮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