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被心情阻滯,語文老師布置了一篇作文還沒有寫。等心情好了,醒悟過來,已經是早上的語文課了。“再不交作文的同學,下課前還沒有交的要扣十個學分!”或許還來得及,我趕緊拿出筆和稿紙。那作文是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評價一下先秦文學,我花了幾分鍾去構思一下。有了,我開始奮筆疾書,連草稿也不起了。
隨 筆
一
我有一些懷疑,自己是否認真上語文課了。語文課上講的東西在我的腦子裏總是模糊不清,至於作業,可謂一點痕跡也沒有在腦子裏。
昨晚,見宿舍裏的那兩廝匆匆地寫東西,(平時很少見他們這樣做的。)問之:寫什麽?寫語文作文,迴答。我不想理,因為自己也沒有這個打算,筆下功夫不行嘛。一個廝說,不寫要扣分數的。聽了分數這個詞,心裏不免一陣寒顫。從小學到現在,這東西一直抑壓著我的心靈,它似乎係著我的命運,否則我也不會到這裏來了。我心裏掂量一二,還是不要學李敖那樣逛傲,學一下南郭吧:濫竽充數等於充了分數。
寫東西我不是很在行,昨夜看了一下林語堂的書,倒讓我感到膚淺的折服,寫小說,莫名其妙插進一些奇句異詞,使人思考人生,很不錯。我學幾輩子的文學也未必能沾上他的邊。所以現在要寫東西了,心裏不免有點坎。
寫什麽?我問。答曰:寫評論,關於先秦文學的。一聽到先秦文學,這又令我頭皮一陣發麻,對先秦文學不如老鼠啃書那樣咬文嚼字,隻是淺淺知道些罷了。但是為了分數,我要寫。
在時間:七點三十九分,上著語文課。這東西呆會兒要交,我正忙於下筆哩。
二
語文課上的伯樂與千裏馬之論,剛開始時隻一味地聽女人們男人們吵架。吵完後,我仍不知所雲,認為他們爭強好鬥而已。等清靜下來了,我思考了一陣,認為伯樂與千裏馬有東西可談。
在古代,有不少有才能的人,他們想發揮自己的智慧,非需要伯樂不可(普遍是這樣的,我個人認為)。因為他們處於君主專製的時代,說話權力隻凝聚在一小撮人手上,有說話權力的人不一定每一個都是有德之人,所以伯樂極其難尋。任何人想發揮智慧都需要機遇,機遇在何處?說諷刺一點,人說話權力的人就是機遇,想成就大事,大抵要看看他們的臉色。
先有伯樂,後有千裏馬之言論,我個人認為純屬謬論。在曆代社會中,千裏馬可謂雲雲,它們跟伯樂之間隻是發現和被發現的關係,沒有先後之分,更不存在什麽必然的聯係。正因為如此,在古代社會中,才有眾多智者迫於無奈,隱居於深山野嶺之中。他們有日奔千裏之能,但他們的結局,還不是被掩埋在曆史的塵埃之中,悲哉!
在現代社會中,氣氛近乎於公正、和平,這就給千裏馬的發揮才能醞釀了土壤,有才能的人可以創造機遇。
說多了,我不敢說,因為我在唱反調。倘若說多了,恐怕作者不服,然後從泥土中鑽出來,非把我掐死不可。
三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句話倒貼切民意,沾上曆史潮流的邊。我想唐太宗有如此政績,大抵與此有關。
我還是把這東西放在當代中國來說吧,中國由民組成,民運牽國運,所以民為重。在中央,無論製定什麽決策,皆從民意出發,脫離民意,最美妙的決策也等於泡沫一縷,還可能有政權被推翻的危險,蔣介石不是在大陸倒台灣了嗎?領導人也很重要,但他們是人民的公仆,按輕重來說,民為重,“君”為輕。
領導人有屁用。這種話我不會亂說,恐怕此言一出,胡錦濤立即從北京趕來這裏。“莫祖寧哪裏去了?”然後對我一陣感歎:“我的功績全被你這句話抹去了。” 他這一句話一上報紙,恐怕全國十三億人每人擲一雙鞋履過來,非把我擲死不可。不過,隻要我不被擲死,我一定改行做鞋履生意了,每一雙兩元。哇,十三億人,二十六億元,不做中國的首富也難了。
四
小學的時候,老師往學生家中走。大學的時候,學生該往老師家中走了。我想:我也該往老師家中走,拜訪拜訪老師,恭維恭維老師,一提及“恭維”這個詞,一些迴憶從心裏頭冒起。我想起了錢鍾書的《圍城》:趙小姐的臉被恭維得像東方初出的太陽。倘若我把老師恭維到這等境界,我考試不及格他(她)也會給60分。我60分了,說不定還可以把其中的6倒過來使喚,豈不美哉。我進一步幻想,可以在老師家中用一餐,雞鴨魚肉俱全。幻想總是美好的,實際呢,恐怕舉步唯艱,首先的問題,老師的家在哪裏也不知道,倘若真的去了老師家,老師毫無準備,隻是小菜一碟,吃的時候,老師的愛人及其家人個個臉孔都拉得緊緊的,恐怕我吃了一碗半碗,便要怯生的放下飯碗,“你們慢慢吃,老師,我吃飽了。” 然後溜人,因為呆會兒老師吃飽了,有了點力氣,恐怕又要以他(她)崇高的威嚴進行威壓,到時候想脫身也脫不了了。唉,與其心驚膽顫的拜訪老師,還不如尋個清靜處獨自思考!
課了,我剛剛寫好,匆匆交上去。“你交遲了,還是要扣十個學分!”語文老師說,我難過得沒話說。草在旁邊看到這一幕,在格格的偷笑。“原來你也那麽懶,嘻嘻。”還不是因為你,這句話我沒有說出來。
隨 筆
一
我有一些懷疑,自己是否認真上語文課了。語文課上講的東西在我的腦子裏總是模糊不清,至於作業,可謂一點痕跡也沒有在腦子裏。
昨晚,見宿舍裏的那兩廝匆匆地寫東西,(平時很少見他們這樣做的。)問之:寫什麽?寫語文作文,迴答。我不想理,因為自己也沒有這個打算,筆下功夫不行嘛。一個廝說,不寫要扣分數的。聽了分數這個詞,心裏不免一陣寒顫。從小學到現在,這東西一直抑壓著我的心靈,它似乎係著我的命運,否則我也不會到這裏來了。我心裏掂量一二,還是不要學李敖那樣逛傲,學一下南郭吧:濫竽充數等於充了分數。
寫東西我不是很在行,昨夜看了一下林語堂的書,倒讓我感到膚淺的折服,寫小說,莫名其妙插進一些奇句異詞,使人思考人生,很不錯。我學幾輩子的文學也未必能沾上他的邊。所以現在要寫東西了,心裏不免有點坎。
寫什麽?我問。答曰:寫評論,關於先秦文學的。一聽到先秦文學,這又令我頭皮一陣發麻,對先秦文學不如老鼠啃書那樣咬文嚼字,隻是淺淺知道些罷了。但是為了分數,我要寫。
在時間:七點三十九分,上著語文課。這東西呆會兒要交,我正忙於下筆哩。
二
語文課上的伯樂與千裏馬之論,剛開始時隻一味地聽女人們男人們吵架。吵完後,我仍不知所雲,認為他們爭強好鬥而已。等清靜下來了,我思考了一陣,認為伯樂與千裏馬有東西可談。
在古代,有不少有才能的人,他們想發揮自己的智慧,非需要伯樂不可(普遍是這樣的,我個人認為)。因為他們處於君主專製的時代,說話權力隻凝聚在一小撮人手上,有說話權力的人不一定每一個都是有德之人,所以伯樂極其難尋。任何人想發揮智慧都需要機遇,機遇在何處?說諷刺一點,人說話權力的人就是機遇,想成就大事,大抵要看看他們的臉色。
先有伯樂,後有千裏馬之言論,我個人認為純屬謬論。在曆代社會中,千裏馬可謂雲雲,它們跟伯樂之間隻是發現和被發現的關係,沒有先後之分,更不存在什麽必然的聯係。正因為如此,在古代社會中,才有眾多智者迫於無奈,隱居於深山野嶺之中。他們有日奔千裏之能,但他們的結局,還不是被掩埋在曆史的塵埃之中,悲哉!
在現代社會中,氣氛近乎於公正、和平,這就給千裏馬的發揮才能醞釀了土壤,有才能的人可以創造機遇。
說多了,我不敢說,因為我在唱反調。倘若說多了,恐怕作者不服,然後從泥土中鑽出來,非把我掐死不可。
三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句話倒貼切民意,沾上曆史潮流的邊。我想唐太宗有如此政績,大抵與此有關。
我還是把這東西放在當代中國來說吧,中國由民組成,民運牽國運,所以民為重。在中央,無論製定什麽決策,皆從民意出發,脫離民意,最美妙的決策也等於泡沫一縷,還可能有政權被推翻的危險,蔣介石不是在大陸倒台灣了嗎?領導人也很重要,但他們是人民的公仆,按輕重來說,民為重,“君”為輕。
領導人有屁用。這種話我不會亂說,恐怕此言一出,胡錦濤立即從北京趕來這裏。“莫祖寧哪裏去了?”然後對我一陣感歎:“我的功績全被你這句話抹去了。” 他這一句話一上報紙,恐怕全國十三億人每人擲一雙鞋履過來,非把我擲死不可。不過,隻要我不被擲死,我一定改行做鞋履生意了,每一雙兩元。哇,十三億人,二十六億元,不做中國的首富也難了。
四
小學的時候,老師往學生家中走。大學的時候,學生該往老師家中走了。我想:我也該往老師家中走,拜訪拜訪老師,恭維恭維老師,一提及“恭維”這個詞,一些迴憶從心裏頭冒起。我想起了錢鍾書的《圍城》:趙小姐的臉被恭維得像東方初出的太陽。倘若我把老師恭維到這等境界,我考試不及格他(她)也會給60分。我60分了,說不定還可以把其中的6倒過來使喚,豈不美哉。我進一步幻想,可以在老師家中用一餐,雞鴨魚肉俱全。幻想總是美好的,實際呢,恐怕舉步唯艱,首先的問題,老師的家在哪裏也不知道,倘若真的去了老師家,老師毫無準備,隻是小菜一碟,吃的時候,老師的愛人及其家人個個臉孔都拉得緊緊的,恐怕我吃了一碗半碗,便要怯生的放下飯碗,“你們慢慢吃,老師,我吃飽了。” 然後溜人,因為呆會兒老師吃飽了,有了點力氣,恐怕又要以他(她)崇高的威嚴進行威壓,到時候想脫身也脫不了了。唉,與其心驚膽顫的拜訪老師,還不如尋個清靜處獨自思考!
課了,我剛剛寫好,匆匆交上去。“你交遲了,還是要扣十個學分!”語文老師說,我難過得沒話說。草在旁邊看到這一幕,在格格的偷笑。“原來你也那麽懶,嘻嘻。”還不是因為你,這句話我沒有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