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點整,選拔賽第一輪,八進四四場比賽同時開打。


    考慮到一天內,三場比賽決出最終名額,因此賽製采取三局兩勝製,團體賽中的每一場也是這個賽製。


    孔振東的第一個對手是孫教練推薦的杜剛,孫教練是首都隊內最早采取直板反膠改革的人,因此杜剛使用的是第一代直板反膠打法。


    孔振東在乒協杯中遇到的王飛也是這種打法,當時孔振東硬實力處在下風,依靠上輩子對飛哥的了解才艱難獲勝。


    這大半年以來,孔振東取得了力量,速度,體能,耐力的全方麵提升,特別是前衝弧圈,反手弧圈,加轉弧圈,高吊弧圈的全方麵掌握,讓他對決杜剛變得手段豐富起來。


    杜剛的第一代直板反膠打法犧牲了一定的直板速度,追求與孔振東的多拍相持。


    李總教練笑著對鄭教練道:“振東真是個乒乓天才啊!弧圈球的練習,最重要的其實是對發力,弧線,力量的悟性。可就算悟性再高,在七八個月內,學會這麽多種弧圈球,我也是前所未見啊!”


    鄭教練點頭道:“這種比賽倒是被對調了,以前看直板打橫板,那一次不是直板暴衝起來,橫板打限製球。可今天是孔振東的各種前衝弧圈球,杜剛反而打起了反膠相持。”


    孔振東以自己新練習的絕技,對抗杜剛並非強項的限製相持打法,逐漸取得優勢,並奠定勝局。


    洪教練卻在一邊說道:“振東這孩子弧圈是練習的不錯,可練到極致,無非又是個兩麵弧圈打法,陳誌兵,張磊不都是麽?他再強還能超過國家隊主力?這場比賽隻是杜剛的打法還有缺陷,孔振東遇到衝擊力強的猛人,就會歇菜!”


    孔振東在第一局21:13速勝之後,第二局來到尾聲,孔振東20:12領先。


    這個球杜剛發球,是正手半出台球。孔振東正手直接將球撩向遠台。


    撩球非常的省力,但是手感不柔和的話,弧線會比較高,給對方起球的機會。


    對於孔振東而言,自然是不存在手感不柔和的問題,弧線壓得很低。


    杜剛的基本功不錯,調整步伐,用了直板正手提拉,準備正手與孔振東打對拉。


    周安在一旁看急了,問鄭重道:“這球沒必要啊!領先太多也不能這樣送分吧,這個撩球就是送對方進攻啊?”


    鄭重道:“乒球的奧妙就在這裏,中間球網的存在,決定了長球隻能迴長球,短球隻能迴短球,振東應該是自己要遠台進攻了。”


    果然,孔振東半退台,直接側身迴拉。


    在孔振東拉球的瞬間,杜剛也側身做好了對拉的準備,就算這場球輸了,我也要抽爆你一球!


    鄭重驚道:“振東和以前一樣的發力動作,可感覺哪裏不一樣啊!”


    杜剛正手接到球了!好爽!摩擦好充分,發上力了!去吧!


    杜剛兇猛揮拍,啪!


    嗤!乒球掛網,下網丟分。21:12,比賽結束了。


    怎麽會下網?


    周安奇道:“杜剛迴球的拍型都很漂亮啊,發力也很充分,不可能下網吧?”


    李慕華總教練對這個球也是喜笑顏開,笑著對鄭教練道:“國家隊真是花心思啊!振動以往的正手拉可沒有過網後這麽強,這麽隱蔽的下沉!”


    這個球讓習慣唱衰孔振東的洪教練,也啞口無言。


    不過看到孔振東下一個對決的對手,洪教練立馬樂了。


    孔振東第二場,四進二的對手,居然是裴教練推薦的削球手張啟。


    太棒了!在對決兒子洪浪之前,孔振東居然要拚一個削球手。


    削球手出名的打不死!


    就算孔振東能贏,體力上也必然被耗空。


    嘿嘿!就算這小子在國家隊增強了體力訓練,可是一天三賽也已經是極限了,前提是不要碰到累死人的削球手!


    鄭教練擔心的對李總教練道:“李指導,如果振東這場贏了球,下午的比賽能不能押後一個小時啊!”


    洪教練憤怒的準備反駁,李總教練道:“沒必要,全國大賽不是兒戲,怎樣的強敵,怎樣的硬仗都可能遇到,體能關是必須要過的,下午比賽按時進行。”


    聽到李總教練一錘定音,洪教練立刻安心的看球。


    孔振東去年打乒協杯削球手的比賽他看過,用了巧勁,依然很吃力,也有限製對方發揮的因素在其中。


    因為全國大賽的氣氛,會影響到削球手的心理,從而影響手感與迴球質量。


    隊內比賽沒有全國大賽現場的重壓,更加適合削球手全力發威。


    可惜洪教練猜到了開頭,猜不出結局!


    孔振東這次打削球手,采用的是這半年多苦練的全新戰法。


    削球手的擊球手型決定了,隻能削出減弱球速的下旋球。


    傳統削球手缺乏進攻手段,缺乏主動製造旋轉的能力。


    孔振東打削球手的方法,是21世紀的全新打法,前衝弧圈球一路衝到底。


    又衝又轉的暴力弧圈,倒逼著新世紀削球手們走上功削結合的道路。


    可是92年的張啟,還沒遇到過這種全新打法,他終究不是神人金鬆,沒有在不倒逼的情況下,主動走上攻削之王的傳奇道路。


    孔振東這半年多的弧圈功底得以全麵展現,持續的正反手爆衝弧圈,對力量和耐力要求較高,可是對比跑動進攻的傳統打小球技術,還是省了許多體力。


    李慕華教練仿佛撿到寶一般,甚至有些後悔用比賽結果選拔參賽隊員了,他想直接安排孔振東上!


    要是孔振東過不了洪浪這一關,真是可惜了!


    李慕華教練在孔振東的係統打削球全新戰術裏,看到了首都隊以往極度欠缺的東西。


    首都隊陳誌兵,張磊,都是橫板兩麵弧圈打法,他們接觸的是早期的弧圈技術,旋轉有餘,衝擊力不足。因此首都隊以往對戰削球的紀錄極差。


    陳誌兵,張磊都有在全國大賽裏,被其他省隊名不見經傳的削球手幹掉的先例,首都隊急需打敗削球的新打法,急需吊打削球的好手。


    又是一個2:0,孔振東將這場弧圈與削球的對抗演變成了自己全能弧圈能力的練兵。


    十幾分鍾後,洪浪也在另一場比賽勝出,兩人的對決,下午三點開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乒乓天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機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機胖並收藏乒乓天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