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體能力量訓練,上午基礎訓練與專項訓練,下午文化課,傍晚與鄭重的雙打訓練。
每逢周末首都隊放假,孔振東還會到首都電視台的乒羽活動中心,與李軍進行實戰對戰訓練。
從曉夜初寒,到大雪紛飛。不知不覺,時間已經跨越到1991年。
經過一個多月的係統訓練,孔振東覺得自己的乒球意識與肌肉反應融合的更好了。隨著體能和力量的增強,自己也可以半退台與大力抽殺的李軍打相持了。
這一個月以來,要說進展最慢的,還是孔振東與鄭重的雙打。
兩個橫板正手弧圈為主的乒球手搭檔雙打,銜接球和防守都沒問題,但是轉守為攻的時機總是打不出來。
沒有進攻,防守再好,也隻是被動的延長輸球時間而已。
雖然孔振東也有意識的加強自己的進攻主動性,可是乒乓球的雙打規則限定了孔振東的發揮。
乒乓球的雙打規則可以說是所有球類運動中最奇葩也最公平的。
雙打比賽在國際上推行的最廣泛的球類是沙灘排球,網球,羽毛球以及乒乓球。
其他三種球類的雙打戰術類似,都是力量型選手在後排大力進攻,跑動靈活型選手負責網前截擊。
這樣的戰術決定了,大部分的攻防轉換,往往是一方的後排進攻型選手猛攻對方的網前防守運動員。
這就導致了雙打比賽中,兩位選手殊死搏殺,另外兩位選手在旁邊觀戰的場麵時有發生。
因此這樣的比賽模式往往一位世界排名前十的網球好手,配一個很一般的搭檔,就能奪得雙打比賽的冠軍。
可是這種強配弱取得好成績的模式在乒乓球賽中不可能出現。
因為所有的雙打比賽中,隻有乒乓球明確規定,雙方的兩位球員,必須輪換接球,一旦哪一個隊員連續擊球,則直接判丟分。
這規則的含義就是王藝發球,孔振東接發球的話,王藝必須快速退台,讓周安接孔振東的球,周安球接過來後,孔振東也得立刻退台,讓鄭重接球。
如果周安打過來的球,孔振東又接了,直接算輸掉這一分。
這種輪換接球的規則,限定了不可能一個世界頂級球手一個人連續攻,搭檔旁邊觀戰。
這規則更高明的地方,在於一個選手殺球能夠得分,必然是他的搭檔上一球為他創造的機會。
球迷們總覺得孔振東與劉國棒配對或者和鄧亞琳配混雙時,劉國棒和鄧亞琳都能輕鬆殺球得分。球迷們折服於他們的攻擊力,卻往往忽視了孔振東前一板對球路控製逼迫對方迴球質量不高,為搭檔創造機會的功勞。
孔振東與鄭重目前麵臨的問題就是孔振東想強攻,但鄭重上一板迴球殺傷力不夠,對方迴球可以從容控製球路和落點,根本不給孔振東強攻的機會。
一旦孔振東控製球路,讓對方迴球質量不高,給鄭重創造了機會,鄭重又缺乏一錘定音的殺傷力。
就在孔振東與鄭重還在磨合如何增強攻擊力的時候,一月份首都隊內淘汰賽的新規則公布了。
陸教練宣讀新規則的時候,臉色很難看,顯然他是不同意新的淘汰規則的,但是在隊內研討會上,他勢單力孤,反對無效。
陸教練大聲宣布道:“今年一月底的隊內訓練賽與往年規則有一些變化,往年是所有運動員分成幾個組,每個組內的十幾名運動員進行單循環比賽,每個組成績最好的前兩名與後兩名分別組成優勝組與淘汰組分別內循環比賽,最後決出勝者組前十名的名次順序,淘汰組的名次順序,勝者組的前三名可以獲得與正式隊員訓練資源共享,與正式隊員訓練交流的資格,淘汰組最後三名將不再獲得培訓資源,可以自行申請離隊。”
這一套雙循環隊內淘汰賽的模式其他隊員都耳熟能詳,陸教練主要應該是解釋給孔振東聽的。
這套體製孔振東再熟悉不過了,國家隊少年隊升國家二隊,國家二隊升一隊都有類似的選拔賽。
孔振東前世在激烈的比賽與緊張的訓練後,也會與時俱進,看一些網絡小說放鬆情緒。
在前世看的諸多玄幻小說中,開篇套路清一色的門派大比鬥。
一幫少年弟子拿命來搏,贏的立馬升仙,被門派重視,獲得師姐師妹青睞;敗的廢材立馬被掃地出門,跌落塵埃。
所有的讀者都大罵這種套路,什麽門派這麽缺心眼,不把少年弟子當人,這麽隨意折損?
真有這麽坑爹殘酷的選拔賽?
孔振東隻能說,生活往往比戲劇更加匪夷所思。
這樣的大比鬥,從省隊到國家隊,一直是人才過剩的乒乓球隊最完善也最公平的淘汰機製!
乒乓球人才怎麽就過剩了?
你看看陸教練就知道了。他是堂堂團體賽全國亞軍。這樣的人在其他體育項目,絕對是運管中心,項目協會的重要招攬對象。
可在乒乓球領域,也就是個首都隊少年隊教練而已。全國三十幾個省隊,哪個省隊沒幾個退役國手,全國冠軍坐鎮?沒有冠軍頭銜,也就隻能訓練少年隊!
在高手如雲的國家隊,每一個二隊隊員甚至一個陪練都有獨當一麵的絕活,那麽誰上誰下?誰當主力?誰當替補?誰當陪練?
決定這些最公平的程序不是教練組評議,而是隊內選拔賽。
如何避免裙帶關係,暗箱操作,人情往來?
直接打出來,用成績說話!
孔振東以前在國家隊時,每半年一次的一對二隊升降賽,每次有兩個升降級名額。
為了這些名額的爭奪,國家隊內的激戰熱烈程度,遠超世界大賽,比每年升降級的中超,甲a之流,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後世大家耳熟能詳的冠軍龍,濟科這樣神一般的選手,國家隊內選拔時,少年時都曾經有跌落二隊,再憑實力與苦練重新殺迴一隊的經曆。
國家隊的傳統,層層延續到了各省隊,進而延伸到少年苗子的選拔培養。
曾經站在世界乒壇巔峰的孔振東,如今也要麵對非生即死的隊內選拔!
每逢周末首都隊放假,孔振東還會到首都電視台的乒羽活動中心,與李軍進行實戰對戰訓練。
從曉夜初寒,到大雪紛飛。不知不覺,時間已經跨越到1991年。
經過一個多月的係統訓練,孔振東覺得自己的乒球意識與肌肉反應融合的更好了。隨著體能和力量的增強,自己也可以半退台與大力抽殺的李軍打相持了。
這一個月以來,要說進展最慢的,還是孔振東與鄭重的雙打。
兩個橫板正手弧圈為主的乒球手搭檔雙打,銜接球和防守都沒問題,但是轉守為攻的時機總是打不出來。
沒有進攻,防守再好,也隻是被動的延長輸球時間而已。
雖然孔振東也有意識的加強自己的進攻主動性,可是乒乓球的雙打規則限定了孔振東的發揮。
乒乓球的雙打規則可以說是所有球類運動中最奇葩也最公平的。
雙打比賽在國際上推行的最廣泛的球類是沙灘排球,網球,羽毛球以及乒乓球。
其他三種球類的雙打戰術類似,都是力量型選手在後排大力進攻,跑動靈活型選手負責網前截擊。
這樣的戰術決定了,大部分的攻防轉換,往往是一方的後排進攻型選手猛攻對方的網前防守運動員。
這就導致了雙打比賽中,兩位選手殊死搏殺,另外兩位選手在旁邊觀戰的場麵時有發生。
因此這樣的比賽模式往往一位世界排名前十的網球好手,配一個很一般的搭檔,就能奪得雙打比賽的冠軍。
可是這種強配弱取得好成績的模式在乒乓球賽中不可能出現。
因為所有的雙打比賽中,隻有乒乓球明確規定,雙方的兩位球員,必須輪換接球,一旦哪一個隊員連續擊球,則直接判丟分。
這規則的含義就是王藝發球,孔振東接發球的話,王藝必須快速退台,讓周安接孔振東的球,周安球接過來後,孔振東也得立刻退台,讓鄭重接球。
如果周安打過來的球,孔振東又接了,直接算輸掉這一分。
這種輪換接球的規則,限定了不可能一個世界頂級球手一個人連續攻,搭檔旁邊觀戰。
這規則更高明的地方,在於一個選手殺球能夠得分,必然是他的搭檔上一球為他創造的機會。
球迷們總覺得孔振東與劉國棒配對或者和鄧亞琳配混雙時,劉國棒和鄧亞琳都能輕鬆殺球得分。球迷們折服於他們的攻擊力,卻往往忽視了孔振東前一板對球路控製逼迫對方迴球質量不高,為搭檔創造機會的功勞。
孔振東與鄭重目前麵臨的問題就是孔振東想強攻,但鄭重上一板迴球殺傷力不夠,對方迴球可以從容控製球路和落點,根本不給孔振東強攻的機會。
一旦孔振東控製球路,讓對方迴球質量不高,給鄭重創造了機會,鄭重又缺乏一錘定音的殺傷力。
就在孔振東與鄭重還在磨合如何增強攻擊力的時候,一月份首都隊內淘汰賽的新規則公布了。
陸教練宣讀新規則的時候,臉色很難看,顯然他是不同意新的淘汰規則的,但是在隊內研討會上,他勢單力孤,反對無效。
陸教練大聲宣布道:“今年一月底的隊內訓練賽與往年規則有一些變化,往年是所有運動員分成幾個組,每個組內的十幾名運動員進行單循環比賽,每個組成績最好的前兩名與後兩名分別組成優勝組與淘汰組分別內循環比賽,最後決出勝者組前十名的名次順序,淘汰組的名次順序,勝者組的前三名可以獲得與正式隊員訓練資源共享,與正式隊員訓練交流的資格,淘汰組最後三名將不再獲得培訓資源,可以自行申請離隊。”
這一套雙循環隊內淘汰賽的模式其他隊員都耳熟能詳,陸教練主要應該是解釋給孔振東聽的。
這套體製孔振東再熟悉不過了,國家隊少年隊升國家二隊,國家二隊升一隊都有類似的選拔賽。
孔振東前世在激烈的比賽與緊張的訓練後,也會與時俱進,看一些網絡小說放鬆情緒。
在前世看的諸多玄幻小說中,開篇套路清一色的門派大比鬥。
一幫少年弟子拿命來搏,贏的立馬升仙,被門派重視,獲得師姐師妹青睞;敗的廢材立馬被掃地出門,跌落塵埃。
所有的讀者都大罵這種套路,什麽門派這麽缺心眼,不把少年弟子當人,這麽隨意折損?
真有這麽坑爹殘酷的選拔賽?
孔振東隻能說,生活往往比戲劇更加匪夷所思。
這樣的大比鬥,從省隊到國家隊,一直是人才過剩的乒乓球隊最完善也最公平的淘汰機製!
乒乓球人才怎麽就過剩了?
你看看陸教練就知道了。他是堂堂團體賽全國亞軍。這樣的人在其他體育項目,絕對是運管中心,項目協會的重要招攬對象。
可在乒乓球領域,也就是個首都隊少年隊教練而已。全國三十幾個省隊,哪個省隊沒幾個退役國手,全國冠軍坐鎮?沒有冠軍頭銜,也就隻能訓練少年隊!
在高手如雲的國家隊,每一個二隊隊員甚至一個陪練都有獨當一麵的絕活,那麽誰上誰下?誰當主力?誰當替補?誰當陪練?
決定這些最公平的程序不是教練組評議,而是隊內選拔賽。
如何避免裙帶關係,暗箱操作,人情往來?
直接打出來,用成績說話!
孔振東以前在國家隊時,每半年一次的一對二隊升降賽,每次有兩個升降級名額。
為了這些名額的爭奪,國家隊內的激戰熱烈程度,遠超世界大賽,比每年升降級的中超,甲a之流,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後世大家耳熟能詳的冠軍龍,濟科這樣神一般的選手,國家隊內選拔時,少年時都曾經有跌落二隊,再憑實力與苦練重新殺迴一隊的經曆。
國家隊的傳統,層層延續到了各省隊,進而延伸到少年苗子的選拔培養。
曾經站在世界乒壇巔峰的孔振東,如今也要麵對非生即死的隊內選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