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一中屹立近百年巋然不倒,除了師生們一代接一代努力外,還離不開曆任校長的神來之筆。
抗戰為躲避日寇西遷到大後方,那時江州一中校名還叫江州中學。時任校長堅持在滇城用江州中學校名繼續招生辦學,以示勿忘國恥守望故土。在當時西遷的國內著名大學都放棄獨立辦學模式而聯合組建西南聯大前提下,獨守的江州中學得到了全社會的關注一下紅遍全國。在時任校長的努力下,許多西南聯大教授和社會知名人士紛紛抽空到江州中學舉辦講座,使學校西遷沒傷筋動骨反而更加壯大。
江州解放時,因戰火波及校園毀於一旦,政府打算把江州中學並入另一所中學重新建校,以合並中學的校址為新校址。幸好時任校長一邊暗中抵製上頭的命令,一邊發動校友們捐款重建,為此還找到了曾在學校就讀過的省領導協調,最後校址原地不變但合並繼續,校名也改為了江州一中。從被並到合並他校,還是很有差別,以此保全了江州一中曆史傳承。
( 文革時到處打砸搶,學生罷課等,對校園造成了非常大的衝擊。在外校紅衛兵準備聚集砸爛江州一中的封建舊招牌時,時任校長一麵組織師生在大門貼滿了偉人頭像緊鎖校門,讓對方投鼠忌器不敢衝進校園;另一麵親自跑到駐紮軍區向擔任軍區司令的校友求救,最終以軍管名義派出解放軍站崗保衛了校園。
長城不是一天建成。江州一中的輝煌也曆經許多代人的努力,現在江州一中校長的權杖傳到了鄭立國手上。
近十年,江州一中雖然名聲依舊。但因前兩任校長保守僵化熱心仕途,致使江州一中從原來一騎領先的超級中學逐步變成了步伐蹣跚的著名中學。作為南方中學的老大,身後有許許多多一心追趕的知名中學盯著江州一中,力求取而代之。雖然學校之間的比拚包括曆史傳承和影響力,但最主要還是看教學成果和學生成績。由於慣性,江州一中依舊保持微弱的領先,但背後追趕者的勢頭很猛。近十年。前兩任校長把江州一中教職當作籌碼招進了一些關係戶,隨著一批資深的老教師退休之後,一中的新教師力量出現了部分人才斷層。
如今惡果已經顯現。江州一中的教學模式僵化,不再領先於其他知名中學,原本絡繹不絕外校老師申請聽課的訴求也大為減少,而且上一年還出現了文理科省狀元雙雙旁落的窘境。今年高三學生整體模擬成績也不佳。在如今學生成績越來越重要甚至成為社會衡量學校好壞的唯一標準前提下。鄭立國可以預見學校今年高考日子也不好過。
為配合1999年開始的大學擴招,教育部在上一年公布了一係列中學教學改革舉措,允許優秀教師資源流動,大力扶持新興辦學模式,允許進行超前教學方式試點等。這相當於鼓勵更多同等水平的學校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省內省外的知名中學競爭更是激烈。如果再不做出改變,一向以南方中學老大自居的江州一中很可能被其他中學趕上並甩在身後。對教育部出台的新政策,業界一致認為誰能抓住機遇搶跑領先。誰就能笑傲下一個十年。
上任已經2年多,但鄭立國的改革方案一直深受掣肘。校內校外都有一股力量阻撓他。一直廣受師生詬病的飯堂,就是由前任校長引入現任分管教育的某省領導親戚承包,獨此一家還有深厚背景讓其對鄭立國陰奉陽違。單處理飯堂這個問題,鄭立國就要暗渡陳倉以擴建為名將來引入競爭者。
改革,就是打破舊的體製,肯定會影響到既得利益者,所以不是光靠喊兩句口號就能實現,而是需要具備高超的手段周旋在各種勢力之間推進。如果像個愣頭青一味蠻幹,沒開始真正改革估計自己就要收拾包裹走人。剛畢業就分配到江州一中,鄭立國在學校已經呆了整整25年。他對學校的弊端不可謂不知,原本還想徐徐圖之謀劃,但隨著教育部公布新政,對江州一中進行大刀霍斧改革已經刻不容緩。
不改,自己還可以守成保業,江州一中的名頭一時丟不了,但走下坡路的趨勢不會變。改,很有可能遭遇既得利益者的強烈反擊,自己的位置搖搖欲墜甚至掛冠走人,但很有機會把江州一中帶迴正確的軌道。
中國最好的大學都集中在天京,因為現行高考模式下在首都的高校都會把招生名額對本地區傾斜,所以天京中學有著與生俱來的地位優勢。每年升入中國最好大學的畢業生數目一直領先於江州一中,尤其即將大學擴招,天京中學的優勢將會進一步放大。
雖然民間還習慣稱“北天京,南江一”,但業界近兩年來已經認為天京中學開始緩慢超過江州一中,就因為其位於天京具備無以倫比的各類資源。因此,當秦然帶隊在香港聯誼會裏擊敗了天京中學,鄭立國才會刻意大書特書來挽迴士氣。
中國教育體製馬上要迎來新一輪改革,誰能在改革的潮頭裏中流擊水,誰就將是2000年新世紀的王者!
鄭立國這段時間心事重重,急需找到所有問題的關鍵。
“校長好。”
秦然在去圖書館路中碰到了徘徊在校園裏的鄭立國。
“哦——你好。”
很明顯校長心裏有事,所以反應遲了半拍。
“你等等,到我辦公室喝杯茶吧,秦然。”
對眼前這個愛出奇招的男生,自己也從不把他當普通學生,鄭立國想聽聽他對學校的看法。
“改革?”
坐在校長室寬厚的沙發上。秦然聽了對方意思有些驚奇地問道。
“是的,前有對手後有追兵,我們一中現在的情況並不是很理想。教育部公布了教改方案。尤其在中學這一塊動作很大,這是文件你可以先看看。我想聽聽你的看法,說不定能提供給我一些靈感。”
鄭立國為秦然倒了一杯茶後迴答。
秦然接過文件翻了翻,大概知道籠統的內容。
“鄭校長,承蒙您看重,那我就以普通人身份鬥膽和您討論,說錯希望不要怪罪。您到底想把江州一中建成什麽樣的學校?”
這個學生果然不同常人。一來就進入了狀態,鄭立國心道。
“一般名校的話,我們學校以前是。現在是,將來也會是。所以我的目標隻有一個,就是打造新世紀的超級名校,配得上‘南天一’的名頭。”
既然誠心請教。鄭立國就開誠布公地說道。
“社會對學校好壞與否的主要評判標準就是學生的成績。教學模式和校園管理都是服務於這個大局,您認同吧?”
秦然一針見血指出了現今學校競爭的本質,鄭立國點點頭承認。
“江州一中由於堅持一貫來的素質辦學理念,在應試化的教育模式下已經有些力不從心,尤其是師資力量已經跟不上,上一年高考成績不佳已經反映出這一點。所以,我看了這份文件,覺得對江州一中來說其實是一個改變的機會。”
聽了秦然的話。鄭立國眼前一亮,用眼神鼓勵其繼續說下去。
“大千世界。想要獨善其身很難,我們一中也可以把重心轉到應試教育中來。應試教育,不等於不要素質教育,超級中學應該是應試方麵行,素質方麵也一樣棒。文件說了,允許教師資源自由流動,既然我們學校師資力量有瑕疵,為何不到全國各地去把最好的老師挖過來呢?學科帶頭人、特級教師等一來就可以上崗,不用學校再花費精力培養,立馬解決學校師資存在的問題。現在我們學校在國內赫赫威名,隻要表現出足夠的誠意,我想很少欠發達地區的老師不會心動吧?”
既然說開了,秦然也就赤裸裸把自己想到的東西告訴對方。
“有了好園丁,當然少不了好苗子。文件中說了鼓勵超前教學方式試點,我們可以用實驗班名義,挑選出好苗子從初中開始針對性培養,送他們參加各類中學生奧林匹克比賽,經過六年訓練有很大幾率高考奪標。平時參加奧賽成績,再加上高考成績,隻要這兩項優異,自然會帶動學校的聲譽進一步上漲。如此,會有更多優秀的學生想要進入我們學校,再次從初一開始下一輪循環。源源不斷吸收優質生源,何愁應試教育不冠?”
如此實用的舉措從眼前這個高二學生口中說出來,實在讓一直以教育家自居的鄭立國有些汗顏。
“這些舉措都很不錯,但要有一個前提,就是需要大筆投入。現在學校雖略有盈餘,但每年政府撥款不算很多,要像你說的這樣我們一時半會拿不出這麽一大筆錢。”
兩人已經開始討論方案的可行性,看來鄭立國潛意識已經接受了秦然的建議。
“學位也是商品,它同樣可以賣出好價錢,但我們隻賣給合格的人。在江浙省,甚至南方各省份,我們學校都是金字招牌。現在我們初中部和高中部合在一起才不到2500名學生,每年初一和高一分別隻招收400名學生。在學校外麵,每年都有許許多多的家長想把小孩送進我們一中。資源稀缺就會產生價值,既然學校需要錢,那麽我們可以運用自身優勢讓別人送錢來。剛才文件提及鼓勵新興辦學模式,那我們學校為何不走在前列,開設分校運用民營私立模式辦學呢?分校可以作為本校的有益補充,把那些分數差一點但資質同樣有潛力的人招進去,收費模式當然參照私立學校標準,如此便可以解決本校目前需要投入大筆資金的問題。同樣也滿足了社會上不少家長的需要,尤其是那些令人頭疼不已的關係戶,還能為本部提供一個人才儲備池,如果發現拔尖的學生可以免費轉到本部就讀。”
秦然洋洋灑灑說了一大通,有許多都是後來名校通行的做法,畢竟高投入才能高產出,許多分校其實就是起到提供發展資金的作用。
“唉,市場經濟,看來學校也需要引入商業思維經營了。”
鄭立國自言自語道。
“所有的一切,都有一個關鍵,就是上麵的看法如何?因為改革的舉措,必須得到他們的批準。”
想了一會,鄭立國用手指了指頭上方向說道,他現在已經把秦然當成智囊看待了。
“我想我們學校中一定有人可以幫得到你,畢竟上麵也得聽他們上麵的看法!”
秦然意味深長地暗有所指道。(未完待續。。)
抗戰為躲避日寇西遷到大後方,那時江州一中校名還叫江州中學。時任校長堅持在滇城用江州中學校名繼續招生辦學,以示勿忘國恥守望故土。在當時西遷的國內著名大學都放棄獨立辦學模式而聯合組建西南聯大前提下,獨守的江州中學得到了全社會的關注一下紅遍全國。在時任校長的努力下,許多西南聯大教授和社會知名人士紛紛抽空到江州中學舉辦講座,使學校西遷沒傷筋動骨反而更加壯大。
江州解放時,因戰火波及校園毀於一旦,政府打算把江州中學並入另一所中學重新建校,以合並中學的校址為新校址。幸好時任校長一邊暗中抵製上頭的命令,一邊發動校友們捐款重建,為此還找到了曾在學校就讀過的省領導協調,最後校址原地不變但合並繼續,校名也改為了江州一中。從被並到合並他校,還是很有差別,以此保全了江州一中曆史傳承。
( 文革時到處打砸搶,學生罷課等,對校園造成了非常大的衝擊。在外校紅衛兵準備聚集砸爛江州一中的封建舊招牌時,時任校長一麵組織師生在大門貼滿了偉人頭像緊鎖校門,讓對方投鼠忌器不敢衝進校園;另一麵親自跑到駐紮軍區向擔任軍區司令的校友求救,最終以軍管名義派出解放軍站崗保衛了校園。
長城不是一天建成。江州一中的輝煌也曆經許多代人的努力,現在江州一中校長的權杖傳到了鄭立國手上。
近十年,江州一中雖然名聲依舊。但因前兩任校長保守僵化熱心仕途,致使江州一中從原來一騎領先的超級中學逐步變成了步伐蹣跚的著名中學。作為南方中學的老大,身後有許許多多一心追趕的知名中學盯著江州一中,力求取而代之。雖然學校之間的比拚包括曆史傳承和影響力,但最主要還是看教學成果和學生成績。由於慣性,江州一中依舊保持微弱的領先,但背後追趕者的勢頭很猛。近十年。前兩任校長把江州一中教職當作籌碼招進了一些關係戶,隨著一批資深的老教師退休之後,一中的新教師力量出現了部分人才斷層。
如今惡果已經顯現。江州一中的教學模式僵化,不再領先於其他知名中學,原本絡繹不絕外校老師申請聽課的訴求也大為減少,而且上一年還出現了文理科省狀元雙雙旁落的窘境。今年高三學生整體模擬成績也不佳。在如今學生成績越來越重要甚至成為社會衡量學校好壞的唯一標準前提下。鄭立國可以預見學校今年高考日子也不好過。
為配合1999年開始的大學擴招,教育部在上一年公布了一係列中學教學改革舉措,允許優秀教師資源流動,大力扶持新興辦學模式,允許進行超前教學方式試點等。這相當於鼓勵更多同等水平的學校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省內省外的知名中學競爭更是激烈。如果再不做出改變,一向以南方中學老大自居的江州一中很可能被其他中學趕上並甩在身後。對教育部出台的新政策,業界一致認為誰能抓住機遇搶跑領先。誰就能笑傲下一個十年。
上任已經2年多,但鄭立國的改革方案一直深受掣肘。校內校外都有一股力量阻撓他。一直廣受師生詬病的飯堂,就是由前任校長引入現任分管教育的某省領導親戚承包,獨此一家還有深厚背景讓其對鄭立國陰奉陽違。單處理飯堂這個問題,鄭立國就要暗渡陳倉以擴建為名將來引入競爭者。
改革,就是打破舊的體製,肯定會影響到既得利益者,所以不是光靠喊兩句口號就能實現,而是需要具備高超的手段周旋在各種勢力之間推進。如果像個愣頭青一味蠻幹,沒開始真正改革估計自己就要收拾包裹走人。剛畢業就分配到江州一中,鄭立國在學校已經呆了整整25年。他對學校的弊端不可謂不知,原本還想徐徐圖之謀劃,但隨著教育部公布新政,對江州一中進行大刀霍斧改革已經刻不容緩。
不改,自己還可以守成保業,江州一中的名頭一時丟不了,但走下坡路的趨勢不會變。改,很有可能遭遇既得利益者的強烈反擊,自己的位置搖搖欲墜甚至掛冠走人,但很有機會把江州一中帶迴正確的軌道。
中國最好的大學都集中在天京,因為現行高考模式下在首都的高校都會把招生名額對本地區傾斜,所以天京中學有著與生俱來的地位優勢。每年升入中國最好大學的畢業生數目一直領先於江州一中,尤其即將大學擴招,天京中學的優勢將會進一步放大。
雖然民間還習慣稱“北天京,南江一”,但業界近兩年來已經認為天京中學開始緩慢超過江州一中,就因為其位於天京具備無以倫比的各類資源。因此,當秦然帶隊在香港聯誼會裏擊敗了天京中學,鄭立國才會刻意大書特書來挽迴士氣。
中國教育體製馬上要迎來新一輪改革,誰能在改革的潮頭裏中流擊水,誰就將是2000年新世紀的王者!
鄭立國這段時間心事重重,急需找到所有問題的關鍵。
“校長好。”
秦然在去圖書館路中碰到了徘徊在校園裏的鄭立國。
“哦——你好。”
很明顯校長心裏有事,所以反應遲了半拍。
“你等等,到我辦公室喝杯茶吧,秦然。”
對眼前這個愛出奇招的男生,自己也從不把他當普通學生,鄭立國想聽聽他對學校的看法。
“改革?”
坐在校長室寬厚的沙發上。秦然聽了對方意思有些驚奇地問道。
“是的,前有對手後有追兵,我們一中現在的情況並不是很理想。教育部公布了教改方案。尤其在中學這一塊動作很大,這是文件你可以先看看。我想聽聽你的看法,說不定能提供給我一些靈感。”
鄭立國為秦然倒了一杯茶後迴答。
秦然接過文件翻了翻,大概知道籠統的內容。
“鄭校長,承蒙您看重,那我就以普通人身份鬥膽和您討論,說錯希望不要怪罪。您到底想把江州一中建成什麽樣的學校?”
這個學生果然不同常人。一來就進入了狀態,鄭立國心道。
“一般名校的話,我們學校以前是。現在是,將來也會是。所以我的目標隻有一個,就是打造新世紀的超級名校,配得上‘南天一’的名頭。”
既然誠心請教。鄭立國就開誠布公地說道。
“社會對學校好壞與否的主要評判標準就是學生的成績。教學模式和校園管理都是服務於這個大局,您認同吧?”
秦然一針見血指出了現今學校競爭的本質,鄭立國點點頭承認。
“江州一中由於堅持一貫來的素質辦學理念,在應試化的教育模式下已經有些力不從心,尤其是師資力量已經跟不上,上一年高考成績不佳已經反映出這一點。所以,我看了這份文件,覺得對江州一中來說其實是一個改變的機會。”
聽了秦然的話。鄭立國眼前一亮,用眼神鼓勵其繼續說下去。
“大千世界。想要獨善其身很難,我們一中也可以把重心轉到應試教育中來。應試教育,不等於不要素質教育,超級中學應該是應試方麵行,素質方麵也一樣棒。文件說了,允許教師資源自由流動,既然我們學校師資力量有瑕疵,為何不到全國各地去把最好的老師挖過來呢?學科帶頭人、特級教師等一來就可以上崗,不用學校再花費精力培養,立馬解決學校師資存在的問題。現在我們學校在國內赫赫威名,隻要表現出足夠的誠意,我想很少欠發達地區的老師不會心動吧?”
既然說開了,秦然也就赤裸裸把自己想到的東西告訴對方。
“有了好園丁,當然少不了好苗子。文件中說了鼓勵超前教學方式試點,我們可以用實驗班名義,挑選出好苗子從初中開始針對性培養,送他們參加各類中學生奧林匹克比賽,經過六年訓練有很大幾率高考奪標。平時參加奧賽成績,再加上高考成績,隻要這兩項優異,自然會帶動學校的聲譽進一步上漲。如此,會有更多優秀的學生想要進入我們學校,再次從初一開始下一輪循環。源源不斷吸收優質生源,何愁應試教育不冠?”
如此實用的舉措從眼前這個高二學生口中說出來,實在讓一直以教育家自居的鄭立國有些汗顏。
“這些舉措都很不錯,但要有一個前提,就是需要大筆投入。現在學校雖略有盈餘,但每年政府撥款不算很多,要像你說的這樣我們一時半會拿不出這麽一大筆錢。”
兩人已經開始討論方案的可行性,看來鄭立國潛意識已經接受了秦然的建議。
“學位也是商品,它同樣可以賣出好價錢,但我們隻賣給合格的人。在江浙省,甚至南方各省份,我們學校都是金字招牌。現在我們初中部和高中部合在一起才不到2500名學生,每年初一和高一分別隻招收400名學生。在學校外麵,每年都有許許多多的家長想把小孩送進我們一中。資源稀缺就會產生價值,既然學校需要錢,那麽我們可以運用自身優勢讓別人送錢來。剛才文件提及鼓勵新興辦學模式,那我們學校為何不走在前列,開設分校運用民營私立模式辦學呢?分校可以作為本校的有益補充,把那些分數差一點但資質同樣有潛力的人招進去,收費模式當然參照私立學校標準,如此便可以解決本校目前需要投入大筆資金的問題。同樣也滿足了社會上不少家長的需要,尤其是那些令人頭疼不已的關係戶,還能為本部提供一個人才儲備池,如果發現拔尖的學生可以免費轉到本部就讀。”
秦然洋洋灑灑說了一大通,有許多都是後來名校通行的做法,畢竟高投入才能高產出,許多分校其實就是起到提供發展資金的作用。
“唉,市場經濟,看來學校也需要引入商業思維經營了。”
鄭立國自言自語道。
“所有的一切,都有一個關鍵,就是上麵的看法如何?因為改革的舉措,必須得到他們的批準。”
想了一會,鄭立國用手指了指頭上方向說道,他現在已經把秦然當成智囊看待了。
“我想我們學校中一定有人可以幫得到你,畢竟上麵也得聽他們上麵的看法!”
秦然意味深長地暗有所指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