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個多月的長途跋涉之後,張延齡一行於十一月初十抵達京城。


    在遇襲之後的路途上,張延齡再不敢掉以輕心。一路亮明身份,尋求地方衛所官兵護送。


    原本計劃從蘇州經過,見一見唐寅,順便看看他的兩副畫畫的如何。但考慮到繞了路,不肯節外生枝,所以也放棄了。


    不過三月之期還沒到,之後再向他討要便是。況且當初要他重新畫畫隻是激勵他重新站起來的一種手段,至於那畫兒要不要倒也無妨。在後世唐伯虎的畫固然價值連城,但是那是幾百年後的事情。這時候的唐寅,一幅畫怕也值不了多少銀子。


    不過在南京倒是盤桓了兩日,因為南京中軍都督府都督,成國公朱輔就在南京領軍。朱輔是朱麟的爹爹,又是大明勳貴集團中的重要人物,稱得上是自己人。得知張延齡抵達南京,自是盛情招待。


    另外南京吏部尚書王華也感念張延齡當初救了他兒子王守仁的情義,知道王守仁和張延齡已經是好朋友,也是盛情相邀。張延齡盛情難卻,便在南京待了兩日,參加了幾場宴席。


    對於王守仁的現狀,張延齡還是很關注的。王守仁被貶往貴州龍場驛當驛臣已經兩年多了,張延齡很想知道他的現狀。


    “守仁兄近況如何?我很長時間沒和他有書信來往,不知道他現在怎麽樣了。世伯請告知一二。”在王華家中的宴席上,張延齡問道。


    王華聽到張延齡詢問,倒是歎息不已。


    “嗨,別提了,怕是走火入魔了。老夫都愁死了。”王華提到兒子王守仁,便一杯苦酒下肚,眉頭緊皺。


    張延齡忙問:“此話怎講?”


    王華當即起身去內堂,拿了王守仁寫給他的信來讓張延齡看。


    張延齡一看之下,驚愕不已。


    “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心外無理,心外無物。格物而知物,格心而知天下。心即為理。”


    “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於吾心,此聖門知行合一之教。”


    這信上寫的內容全是王守仁領悟的心得,而且已經頗具係統性。張延齡意識到,王守仁的龍場悟道怕是已經成功了。這近三年時間裏,在龍場那個偏僻之地,他終於脫胎換骨,從此成為了一代心學大家了。


    王華倒是深表擔憂,告訴張延齡道:“你瞧瞧這信上寫的,居然連格物致知之理都不認了,說什麽一切在於心。這不是胡言亂語麽?什麽知行合一,什麽心則為理。哎,這不是走火入魔了麽?張侯爺,本官真是不知道他心裏怎麽想的,打小便標新立異想當聖人,這想出來這些歪理學說出來,不是害人害己麽?”


    張延齡哈哈大笑,心想:果然連王守仁的父親也是不認同的,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兒子已經走上了成聖之路。


    “侯爺也覺得可笑是不是?更可笑的是,他還在龍場開了學堂,招收左近的讀書人來兜售他這一套歪理學說呢。居然當起了老師,教起了學生。這不是誤人子弟麽?這麽下去不是辦法。老夫打算等他三年驛臣任期滿了之後,就算是賣著老臉,也要走走門路,將他調到南京來為官了。這麽下去,怕是要出事。”王華歎息道。


    張延齡看著這個心憂的老父親,不知說什麽才好。


    “他對張侯爺還是敬重的,張侯爺不妨替我也勸勸他。他這些異端學說,遲早要被人詬病,甚至因此惹來禍事的。”王華說道。


    張延齡笑著點頭,沉聲道:“世伯放心便是,我看守仁兄心裏清楚的很。這信上寫的文字有條有理,說的道理雖然不同固有程朱之學,但是也沒有太出格的地方。不過是換了個角度看世界罷了。還沒到走火入魔的地步。試想當初莊周夢蝶,聽起來不也是荒謬之極?但後世卻津津樂道,為之欽歎。世伯若是靜下心來體會守仁兄所言,便知道其中蘊含至理了。”


    王華瞠目結舌,半晌才道:“我算是知道,為何守仁將你引為知己了。你居然不覺得他言行荒謬,老夫真是無話可說。”


    張延齡哈哈笑道:“世伯,你不就是擔心他誤了前程麽?這次迴京,我看看能不能想想辦法,幫守仁兄一把。以他之才,屈居於龍場當驛臣,豈非暴殄天物。這事兒無論如何我得幫忙。”


    王華這才大喜過望,連連道謝。


    成國公朱輔積極幫忙,調配長江水軍兵船兩艘,護送張延齡等一行北上。


    老天爺還算給麵子,運河河道尚未結冰,抵達天津海河渡口下船改為陸路,一行人順利抵達京城。


    進城之前,張延齡便安排陳式一將三門佛郎機炮和一批炮彈直接送往西山莊園。自己則押送著另外三門佛郎機炮和一批貴重物資進了京城。


    因為早已通知了家裏人,張家眾人早已在家中等候。一桌接風的酒菜準備好了,涼了又熱,熱了又涼,結果張延齡硬是沒迴來。


    待到前往城門口迎候的黃四趕迴來稟報情形時,眾妻妾才知道,侯爺一進京城便被皇上派人召進宮裏去了。


    徐晚意談如青等眾妻妾都很納悶,到底是什麽事這麽急?侯爺風塵仆仆的迴來,結果連家都不讓迴,直接便叫到宮裏去了。這也太不近人情了。


    眾人心中隱隱的都覺察到了一絲不安。


    張延齡確實從永定門進城之後,便直接被朱厚照派張永來宣他進宮見駕。張延齡甚至連隨行的佛郎機炮都沒來及送往兵部。


    不過張延齡其實早有心理準備,在遇襲之後不久,張延齡便命親衛輕騎快馬送了一份奏折迴京,將在廣東做的事情全部上奏。同時也將李思明萬豐年等一幹犯官在路途中遭遇山匪襲擊陣亡的消息一並上奏。


    張延齡知道,這件事到了這種地步,還不如直接上奏,態度誠懇些。以免招致朱厚照的懷疑。第一時間上奏,並將相關事宜和之前審訊的一些口供,在廣州府搜集的百姓提供的口供等一並交給朱厚照。這是最為明智的做法。


    現在人證全部沒了,最怕的是便是有人將此事定性為自己誣陷那幫官員。將他們的死認為是自己殺人滅口。那才是最致命的。若隻是定自己逾矩行事,超越職權範圍行事,那還算是謝天謝地了。


    張延齡也並不打算將這些事告訴徐光祚張懋他們。若是集結眾人之力為自己求情開脫,反而未必是件好事。張延齡太了解朱厚照了,之前外廷劉健謝遷等人就是因為試圖群起圍攻脅迫他,而惹惱了他。自己絕不能激起他的逆反心理,不能讓他覺得自己也讓勳貴們一起脅迫他。


    不過讓張延齡沒想到的是,張延齡進宮之後並非是單獨見朱厚照。朱厚照知道張延齡今日上午要迴到京城,所以已經召集了內外廷眾人,以及徐光祚張侖張懋等人進宮等候。


    所以,張延齡進了禦書房之後,裏邊齊刷刷的目光看向自己,倒是將張延齡嚇了一跳。同時張延齡也明白這是已經安排好了一場批鬥大會等著自己了。


    “臣張延齡,參見皇上。”張延齡在眾人或惱怒,或責怪,或幸災樂禍的目光之中上前跪拜,高聲行禮。


    朱厚照坐在龍案之後,見到張延齡進來的那一刻眼神有些閃亮,但很快便皺起了眉頭。


    “建昌候迴來了?”朱厚照道。


    “臣迴來了。”張延齡道。


    朱厚照冷聲喝道:“建昌候,你也太大膽了,誰給你的膽子在廣東搞出這些事情來?你眼裏還有沒朕了?還有沒有朝廷規矩了?”


    張延齡忙道:“皇上,臣有錯,臣知錯了。”


    朱厚照冷聲道:“你現在認錯有什麽用?兩廣承宣布政司左布政使,廣東按察司按察使,廣東都司都指揮使,僉事,廣州知府,同知。這些都是地方大員,舉足輕重的朝廷命官,你說拿便拿?而且還說被武夷山山匪劫走了?生死未知,連個人影都沒了。建昌候,你可知道你犯了大罪了麽?”


    張延齡聽到了身後眾官員沉重的喘息聲,那是一種野獸即將嗜血的興奮。


    “皇上,臣已經將事情的經過寫了奏折上奏了,皇上看了奏折沒有?”張延齡道。


    朱厚照道:“朕看了,但那又有何用?那都是你一麵之詞。朕豈能信你?再者,即便你說的是真的,這件事為何不上奏朝廷?由得你自作主張,逾矩而行?你視朝廷為何物?”


    張延齡歎了口氣道:“皇上,臣並非想要逾矩而行,而是當時情勢緊急。廣東地方官員和佛朗機人勾連,視百姓為草芥,放任佛郎機國兵馬在屯門駐紮。佛郎機國艦船早在兩年前便登島,但是他們卻直到今年年初才上奏,這是隱瞞不報,欺君之舉。他們勾結地方商賈,走私番國海貨,牟取暴利。為了能謀利,甚至對佛郎機國士兵販賣當地青壯百姓,殘害我大明婦人的行為不聞不問。臣查到了這些事情,怎能無動於衷。故而臣才決定毅然出手,將他們拿下的。臣承認有逾矩之行,但臣也是沒招了。總不能看著這幫人勾結番夷,胡作非為而不管吧。”


    “證據呢?張侯爺,這可不是你嘴巴說一說便成的。你這一麵之詞,如何證明?李思明萬豐年他們去哪裏了?什麽山匪?哪來的山匪?他們不明不白的失蹤了,莫不是侯爺想要來個死無對證,好你說什麽便是什麽。”一個陰惻惻的聲音從身後傳來,那是按捺不住的劉瑾發出的聲音。


    “是啊,證據呢?你是不是把李思明他們殺了?卻來說什麽山匪把他們劫走了?山匪劫他們作甚?莫非當朕好欺騙?”朱厚照也大聲責問道。


    張延齡皺眉沉聲道:“皇上,臣怎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來?皇上將臣看成什麽人了?皇上若是覺得臣是欺騙皇上,那臣的辯解還有什麽意義?皇上直接降罪處置臣便是了。臣什麽也不說了。皇上想怎麽處置便怎麽處置吧。革職削爵坐大牢,怎麽都成。”


    “你這是什麽態度?”朱厚照大怒。


    “就是,張延齡,你反了天不成?你這是什麽態度?跟朝廷對抗麽?跟皇上耍脾氣麽?”劉瑾也尖叫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風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蘋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蘋果並收藏大明風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