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從興華堂出門,必定要經過清秋閣,香櫞在門後看見大夫人赫赫揚揚帶著人往外走,跑迴來告訴扶意和韻之:“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喝喜酒去,穿得那樣華麗隆重。”
扶意叮囑她言語謹慎,打發了和緋彤翠珠去玩耍,隻和韻之在屋子裏,聽她迴憶起過去與閔府往來的事,卻隻記得和閔初霖過不去,記憶裏卻找不出閔延仕的影子。
這邊廂,王媽媽為夫人套了家中最華麗的馬車,忠國公府女眷出行,前前後後有人開道壓路,走到哪裏都惹人矚目。
如此,不等大夫人在王府坐穩,消息便不脛而走。
閔王妃聽下人說起時,隻淡淡一笑,她端坐前廳上首,等待楊氏的拜見,毫無半分親家的客氣。
大夫人進門來,見這架勢,很不服氣,可不得不屈膝行禮。
“夫人坐吧。”閔王妃待楊氏行罷了禮,這才客氣幾分,笑道,“是不是我帖子下得太急,耽誤了你的事?”
大夫人皮笑肉不笑地迴應:“哪裏的話,娘娘相邀,是妾身的榮幸。”
閔王妃問:“原是命紀州來的廚子,做了一桌當地佳肴,要請夫人品嚐。等著等著,都這個時辰,飯菜都涼透了,還以為你不來了。”
楊氏心內冷笑,不得不起身道:“請娘娘恕罪,家中小兒向來體弱,今晨起來又諸多不適,妾身忙於照顧,一時耽誤了時辰。”
閔王妃道:“可不是,做娘的才知辛苦,難為大夫人,將祝公爺的孩子們養的那麽好。”
大夫人笑容僵硬,這話裏的意思她聽得出來,閔姮在諷刺她,養了一屋子姨娘生的孩子。
閔王妃本不在乎嫡庶,也沒有看不起別家小老婆的意思,隻是眼前這個婦人太可惡,她忍不住才暗諷了兩句。
言歸正傳,向楊氏讓了一迴茶後,閔王妃說道:“這幾日城裏傳得風風雨雨,連宰相府都派人來問候我,昨日進宮陪幾位老太妃下棋,她們也很擔心涵兒。但見貴府一直沒有動靜,不得不請你來一趟,好好說道這件事。”
大夫人欠身道:“妾身向您稟告過,世子妃身體孱弱,多年在郊外莊頭靜養,她不願見人,不願應付人情往來,更厭惡他人的安慰叮嚀,一心隻等世子爺歸來。世子妃是妾身唯一的女兒,妾身不能代替女兒痛苦,隻能成全她這點心意。娘娘與郡主上京來,原該立時就接世子妃前來叩拜,但她前陣子身體才好些,若見了您和郡主,難免悲傷,唯恐傷身,因此妾身不忍,也求娘娘多多包涵。”
閔王妃輕輕一歎:“五年不見那孩子,我也不忍再見,見了不過是哭一場,又惹出悲傷。當年答應將涵兒送迴來,便是盼她能在娘家被妥善照顧,漸漸忘了紀州的一切。那時候我想,早晚會找到父子倆的屍骨,屆時我奏明聖上,與貴府解除婚約,好讓涵兒重新開始,誰知一等是五年。”
大夫人掂量著王妃話語,一時猜不透她的心思。
閔王妃正色道:“皇上的意思,再等一年,若還沒有父子倆的消息,便要為他們建墓,將靈位請入宗廟,總不能讓他們的魂魄無處安身。”
楊氏低垂眼眉,心裏轉了又轉,話裏話外的,她怎麽聽出幾分曖昧,難道這閔姮是要長久在京城住下,從此依附皇帝,並暗中相好?
閔王妃道:“外頭傳說涵兒瘋了,我是不信的,貴府樹大招風,三百年家業,誰人不嫉妒呢。今日請你來,是想商量,過了明年,皇上為他的弟弟和侄兒建墓入宗廟後,我想還涵兒自由身,將來若能為她謀得好夫婿終身有了托付,王爺和我兒在天上,也能安心了。”
大夫人驚訝地抬起頭,見王妃眼角含淚,可哭得又是那麽勉強,看著根本不像傷心的模樣。
閔王妃含淚相問:“夫人意下如何?”
楊氏雖霸道囂張,絕非蠢笨之人,縱然滿心期待這樣的結果,也不敢表露出歡喜,隻恭恭敬敬地說:“這件事,妾身不好擅自做主,更何況世子妃依然盼著世子能平安歸來。不如過了明年,待皇上為王爺和世子建墓入宗廟後,妾身再向世子妃詢問,這件事終究還是要您和世子妃來商定。”
閔王妃道:“也罷,等了五年,不急這一年。”
大夫人禁不住再次抬眼打量閔姮,這絕不是那天突然闖來家中的閔王妃,滿身氣勢截然不同,仿佛在京城小住一陣子後,將過去的棱角光芒迅速磨光,像是終於認命了。
不不……
大夫人立刻否定自己的念頭,閔姮一定是在試探她,丈夫那晚說得很明白,這母女倆上京,就沒安好心。
“夫人?”閔王妃笑容優雅,“你怎麽了?”
大夫人忙敷衍:“妾身想起世子妃出嫁時的熱鬧風光,滿腹心酸,這麽多年,娘娘您受苦了。”
閔王妃道:“難為你惦記,不過往後就好了,我又迴來京城,離了紀州那苦寒之地,到底我是京城生養的人,迴來就好。”
大夫人忍不住問:“娘娘是不打算再迴紀州?”
閔王妃道:“家父年邁,紀州遙遠,有什麽事趕也趕不及。我早年出嫁,不曾一日在膝下侍奉,心中一直愧疚著,如今在紀州再無牽掛,迴到京城來侍奉老父親,也算了卻心願。”
大夫人越聽越覺得奇怪,但那之後大半個時辰,閔姮都不疾不徐地說這些家常話,每一聲歎息裏,都透著她的妥協和認命,像是厭倦透了這五年守寡的光景,從此要在京城落腳,重新開始。
離開王府,坐著馬車迴家,大夫人腦中一團亂,幾乎記不起來在王府裏都說了些什麽。
她做好了準備,會遭閔姮興師問罪,才穿戴得如此隆重,想要在氣勢上壓一籌。
結果見到了和之前截然不同的人,說的所有話,都不在她的算計裏,叫大夫人心裏莫名空落落,很不踏實。
下馬車進家門,門裏備了軟轎等候,大夫人卻徑直往裏走,步履匆匆,一麵吩咐王媽媽:“去宮裏送消息,我要見皇後。”
清明閣裏的人,眼見得大夫人一陣風似的迴來,又一陣風似的離去,扶意和韻之站在屋簷下,韻之說:“一準是進宮去見皇後,你別看大伯母在家威嚴霸道,其實很沒主意,大事小事都等皇後娘娘點頭,順著娘家的心意。”
說著話,不知從哪兒迴來的二夫人,滿麵喜色地進門來。
扶意上前行禮,薑氏細細打量後,心疼地說:“嘴角還有傷呢,哎……可憐的孩子。”
“是我不小心摔的。”扶意笑道,“伯母別聽小丫頭們胡亂傳說。”
“我懂,我都明白。”二夫人拍拍扶意的手,見韻之乖順在一旁站著,便道,“既然閑著,隨我去見老太太吧。”
韻之的心猛地提起來,彷徨地看著母親。
二夫人自顧自地說著:“我選了幾家姑娘,為你二哥哥相看,先請老太太過目,再去合生辰八字。”
韻之聽這話,既為自己鬆了口氣,也為二哥揪心,才太平幾日,家裏又要不得安寧,二哥怎麽可能順從母親。
“韻兒,走啊。”二夫人在門前喚女兒,一麵對扶意笑道,“好好歇著,往後有什麽事,到東苑來找我,可不能再被欺負了。”
扶意欠身謝過,和韻之目光交匯,門前二夫人又催了一迴,她才匆匆跟上去。
送走母女二人,扶意便喚香櫞,讓她去內院給李嫂嫂送個消息,李嫂自然有法子派人知會祝鎔。
香櫞去了一趟,迴來說隔著門都聽見二夫人的笑聲,想是今日出門收獲頗豐,她問扶意:“這家裏要辦喜事了嗎?”
扶意搖頭:“怕是難,這家裏,沒有一件事是順心的,大富大貴之家,怎麽就把日子過程了這樣。”
香櫞問:“小姐,我不是逗你玩兒的,是真心話,將來你若真和三公子結了親,那就要和大夫人成了婆媳,這日子還過不過了?”
</p>
從興華堂出門,必定要經過清秋閣,香櫞在門後看見大夫人赫赫揚揚帶著人往外走,跑迴來告訴扶意和韻之:“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喝喜酒去,穿得那樣華麗隆重。”
扶意叮囑她言語謹慎,打發了和緋彤翠珠去玩耍,隻和韻之在屋子裏,聽她迴憶起過去與閔府往來的事,卻隻記得和閔初霖過不去,記憶裏卻找不出閔延仕的影子。
這邊廂,王媽媽為夫人套了家中最華麗的馬車,忠國公府女眷出行,前前後後有人開道壓路,走到哪裏都惹人矚目。
如此,不等大夫人在王府坐穩,消息便不脛而走。
閔王妃聽下人說起時,隻淡淡一笑,她端坐前廳上首,等待楊氏的拜見,毫無半分親家的客氣。
大夫人進門來,見這架勢,很不服氣,可不得不屈膝行禮。
“夫人坐吧。”閔王妃待楊氏行罷了禮,這才客氣幾分,笑道,“是不是我帖子下得太急,耽誤了你的事?”
大夫人皮笑肉不笑地迴應:“哪裏的話,娘娘相邀,是妾身的榮幸。”
閔王妃問:“原是命紀州來的廚子,做了一桌當地佳肴,要請夫人品嚐。等著等著,都這個時辰,飯菜都涼透了,還以為你不來了。”
楊氏心內冷笑,不得不起身道:“請娘娘恕罪,家中小兒向來體弱,今晨起來又諸多不適,妾身忙於照顧,一時耽誤了時辰。”
閔王妃道:“可不是,做娘的才知辛苦,難為大夫人,將祝公爺的孩子們養的那麽好。”
大夫人笑容僵硬,這話裏的意思她聽得出來,閔姮在諷刺她,養了一屋子姨娘生的孩子。
閔王妃本不在乎嫡庶,也沒有看不起別家小老婆的意思,隻是眼前這個婦人太可惡,她忍不住才暗諷了兩句。
言歸正傳,向楊氏讓了一迴茶後,閔王妃說道:“這幾日城裏傳得風風雨雨,連宰相府都派人來問候我,昨日進宮陪幾位老太妃下棋,她們也很擔心涵兒。但見貴府一直沒有動靜,不得不請你來一趟,好好說道這件事。”
大夫人欠身道:“妾身向您稟告過,世子妃身體孱弱,多年在郊外莊頭靜養,她不願見人,不願應付人情往來,更厭惡他人的安慰叮嚀,一心隻等世子爺歸來。世子妃是妾身唯一的女兒,妾身不能代替女兒痛苦,隻能成全她這點心意。娘娘與郡主上京來,原該立時就接世子妃前來叩拜,但她前陣子身體才好些,若見了您和郡主,難免悲傷,唯恐傷身,因此妾身不忍,也求娘娘多多包涵。”
閔王妃輕輕一歎:“五年不見那孩子,我也不忍再見,見了不過是哭一場,又惹出悲傷。當年答應將涵兒送迴來,便是盼她能在娘家被妥善照顧,漸漸忘了紀州的一切。那時候我想,早晚會找到父子倆的屍骨,屆時我奏明聖上,與貴府解除婚約,好讓涵兒重新開始,誰知一等是五年。”
大夫人掂量著王妃話語,一時猜不透她的心思。
閔王妃正色道:“皇上的意思,再等一年,若還沒有父子倆的消息,便要為他們建墓,將靈位請入宗廟,總不能讓他們的魂魄無處安身。”
楊氏低垂眼眉,心裏轉了又轉,話裏話外的,她怎麽聽出幾分曖昧,難道這閔姮是要長久在京城住下,從此依附皇帝,並暗中相好?
閔王妃道:“外頭傳說涵兒瘋了,我是不信的,貴府樹大招風,三百年家業,誰人不嫉妒呢。今日請你來,是想商量,過了明年,皇上為他的弟弟和侄兒建墓入宗廟後,我想還涵兒自由身,將來若能為她謀得好夫婿終身有了托付,王爺和我兒在天上,也能安心了。”
大夫人驚訝地抬起頭,見王妃眼角含淚,可哭得又是那麽勉強,看著根本不像傷心的模樣。
閔王妃含淚相問:“夫人意下如何?”
楊氏雖霸道囂張,絕非蠢笨之人,縱然滿心期待這樣的結果,也不敢表露出歡喜,隻恭恭敬敬地說:“這件事,妾身不好擅自做主,更何況世子妃依然盼著世子能平安歸來。不如過了明年,待皇上為王爺和世子建墓入宗廟後,妾身再向世子妃詢問,這件事終究還是要您和世子妃來商定。”
閔王妃道:“也罷,等了五年,不急這一年。”
大夫人禁不住再次抬眼打量閔姮,這絕不是那天突然闖來家中的閔王妃,滿身氣勢截然不同,仿佛在京城小住一陣子後,將過去的棱角光芒迅速磨光,像是終於認命了。
不不……
大夫人立刻否定自己的念頭,閔姮一定是在試探她,丈夫那晚說得很明白,這母女倆上京,就沒安好心。
“夫人?”閔王妃笑容優雅,“你怎麽了?”
大夫人忙敷衍:“妾身想起世子妃出嫁時的熱鬧風光,滿腹心酸,這麽多年,娘娘您受苦了。”
閔王妃道:“難為你惦記,不過往後就好了,我又迴來京城,離了紀州那苦寒之地,到底我是京城生養的人,迴來就好。”
大夫人忍不住問:“娘娘是不打算再迴紀州?”
閔王妃道:“家父年邁,紀州遙遠,有什麽事趕也趕不及。我早年出嫁,不曾一日在膝下侍奉,心中一直愧疚著,如今在紀州再無牽掛,迴到京城來侍奉老父親,也算了卻心願。”
大夫人越聽越覺得奇怪,但那之後大半個時辰,閔姮都不疾不徐地說這些家常話,每一聲歎息裏,都透著她的妥協和認命,像是厭倦透了這五年守寡的光景,從此要在京城落腳,重新開始。
離開王府,坐著馬車迴家,大夫人腦中一團亂,幾乎記不起來在王府裏都說了些什麽。
她做好了準備,會遭閔姮興師問罪,才穿戴得如此隆重,想要在氣勢上壓一籌。
結果見到了和之前截然不同的人,說的所有話,都不在她的算計裏,叫大夫人心裏莫名空落落,很不踏實。
下馬車進家門,門裏備了軟轎等候,大夫人卻徑直往裏走,步履匆匆,一麵吩咐王媽媽:“去宮裏送消息,我要見皇後。”
清明閣裏的人,眼見得大夫人一陣風似的迴來,又一陣風似的離去,扶意和韻之站在屋簷下,韻之說:“一準是進宮去見皇後,你別看大伯母在家威嚴霸道,其實很沒主意,大事小事都等皇後娘娘點頭,順著娘家的心意。”
說著話,不知從哪兒迴來的二夫人,滿麵喜色地進門來。
扶意上前行禮,薑氏細細打量後,心疼地說:“嘴角還有傷呢,哎……可憐的孩子。”
“是我不小心摔的。”扶意笑道,“伯母別聽小丫頭們胡亂傳說。”
“我懂,我都明白。”二夫人拍拍扶意的手,見韻之乖順在一旁站著,便道,“既然閑著,隨我去見老太太吧。”
韻之的心猛地提起來,彷徨地看著母親。
二夫人自顧自地說著:“我選了幾家姑娘,為你二哥哥相看,先請老太太過目,再去合生辰八字。”
韻之聽這話,既為自己鬆了口氣,也為二哥揪心,才太平幾日,家裏又要不得安寧,二哥怎麽可能順從母親。
“韻兒,走啊。”二夫人在門前喚女兒,一麵對扶意笑道,“好好歇著,往後有什麽事,到東苑來找我,可不能再被欺負了。”
扶意欠身謝過,和韻之目光交匯,門前二夫人又催了一迴,她才匆匆跟上去。
送走母女二人,扶意便喚香櫞,讓她去內院給李嫂嫂送個消息,李嫂自然有法子派人知會祝鎔。
香櫞去了一趟,迴來說隔著門都聽見二夫人的笑聲,想是今日出門收獲頗豐,她問扶意:“這家裏要辦喜事了嗎?”
扶意搖頭:“怕是難,這家裏,沒有一件事是順心的,大富大貴之家,怎麽就把日子過程了這樣。”
香櫞問:“小姐,我不是逗你玩兒的,是真心話,將來你若真和三公子結了親,那就要和大夫人成了婆媳,這日子還過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