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清殿裏,禦醫取下銀針,南帝在龍榻上緩緩睜開眼來,想要坐起,但感到四肢有些乏力。
禦醫急忙停下手中收拾針石的動作,輕輕攙著將南帝的上半身托扶起來,聽南帝問道:“朕還餘多少年壽?”
垂死之人大多會問自己還有多少時日,而南帝卻用“年壽”這個詞,禦醫聽得出來,南帝仍沒有要死的打算。
禦醫坦白地道:“經此一段針石調養,陛下的龍體已漸近好轉,以藥石供養,三五年壽無虞。”
南帝聽來點了點頭,似乎對三五年這個答案還算滿意,禦醫接著道:“隻是陛下心血不足,此疾雖不傷及肺腑,卻藥石無醫,陛下務要卸下繁重憂思,素日更需心境平和,恐防急火攻心之症。”
南帝又是點點頭,心裏卻隱隱地也感覺自己做不到,現在他的兒子正摩拳擦掌地要來打他這個老子,他的孫子又在外頭挨打,怎可能全全卸下憂思。
禦醫出去之後,安儀長公主後腳便走進來了,南帝嚐試著下榻活動活動筋骨,但走上幾步還是覺得累了,安儀長公主便上去將他攙著在位子上坐下來。
“聽禦醫說,父皇今日施針之後,氣脈比起前日又是穩妥了許多,這必是天佑南朝,要父皇長命百歲,造福子民千秋萬代呢。”
南帝又不傻,知道安儀長公主就是挑好聽的話哄著他,可總比說難聽的來擠兌他要強。南帝便是嗬嗬地慈祥一笑,正要批評安儀長公主這個胡亂拍馬屁的行為,安儀長公主對外一聲吩咐,“進來吧。”
進來的是個傳信的,傳的正是邊關發來的戰報,說是雁城軍頑強抗敵,霍北大軍見時機未宜,已暫且休整,退迴雁門關外二十裏。
“珺王呢?”
“珺王殿下仍在雁城軍中,萬事無礙。”
南帝這才放心地收住一口氣,打發了傳信的出去,安儀長公主一邊將湯藥端上小案,一邊道:“父皇這顆心總算放下了吧,十三那孩子從來福大命大,有陛下的福澤與天靈庇佑,穩妥著呢。這幾日送往雁城的糧餉也該到了,霍北騷擾咱們北境也不是一迴兩迴的事了,隻要守住了,他們無計可施,便會再次撤兵的。”
道理的確是如此,可戰場上的事情哪有說起來這麽輕巧。
南帝複問一句,“糧餉就要運到了?”
“按照路程,最晚不過這三五日的事了,這一年百姓收成欠佳,南邊的戰事又持續消耗,戶部原本並沒有籌集到足夠的糧草,還是閩南王、秦山王幾位藩王,開了屬地的糧倉籌來的,如今閩南王還在南境幫著抵禦辰軍,今次南朝腹背受敵,朝廷能夠順利度此難關,幾位藩王屬領也是功不可沒呢。”
南帝也不是不知道安儀長公主與那些藩王貴戚們走得親近,如今這難關還沒有渡過去,已經在幫著說好話論功行賞了。不過對眼下來說,這些都是小事。但這番話也提醒了南帝,這些藩王貴戚,雖隸屬南國,卻又有些各自為盈的意思,國難當前,開倉籌糧不是他們作為南朝子民該做的事情麽,何來邀功嘉獎一說。但既然各自為盈之勢已經形成,論功嘉獎便必不可少,否則便會引起他們的不滿,一旦這些手中握有一定兵力的藩王屬領跳起腳來,南朝國境內,更是也要震三震。
“是要有些獎賞才是,此事容戰後再議吧。”南帝看向安儀長公主,“你素來與那些藩王親眷往來的多一些,便先將朕的心意讓他們知曉,眼下尚不是論功行賞的時候。”
“是,父皇。”安儀長公主迴著話,將湯藥端到南帝眼前,南帝拿過來便痛快地飲了一大口,中間停下歇一口氣,安儀長公主又將一些丹藥一一送過去,南帝服著,看到其中一粒不太熟悉,便問:“這又是什麽?”
“這是莫天師為父皇煉製的養生丹。”安儀長公主從容地迴答。
南帝卻涼涼一笑,用手背十分隨意地將那盛放丹藥的匣子推開,服過了其它的丹藥湯水,顯然沒有一絲要食用那養生丹的意思。
安儀長公主想要勸,又拿不準南帝的心思,猶豫了半晌,才小心地問:“父皇不是一向最為器重莫天師麽?”
“嗯……”南帝沉吟一聲,道:“朕器重他,是器他有占天觀星之能,朕器的是才,而非人。古往今來,許多帝皇飼養依從道法天師,卻又有哪一位求來了長生之法,壽有窮盡,朕不強求。”
安儀長公主輕微地笑笑,說著,“父皇說的是,來人,將這養生丹拿下去送還渾天閣吧。”
“安儀,你也退下吧。”
“是。”
走出養清殿,走在幽謐迴環的宮牆之中,十步一盞紅燈,將安儀長公主的身影拉長又縮短,紅燈映下的光影在她的側臉時時變幻,這樣大而幽靜的皇宮,這長長的甬道南帝幾乎不會再走,這一盞一盞黑夜中從不熄滅的紅燈,幾乎永遠都不會再照到南帝的眼前,那內宮裏的數千名宮人匠人,仍在有條不紊乃至謹小慎微地日日工作著,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服務南帝一人。
安儀長公主忽然感覺,自己差點忘了,那個體弱的老者,曾經是威震過一方的亂世霸主,即使他現在已至垂暮,沒有力氣走出皇宮去看自己的江山了,那霸主之魂那顆霸主之心,怎可能隨意就湮滅,他又怎麽可能被她所輕易掌控,無論是他的想法和行為,還是他本已為數不多的壽命。
坐上馬車之前,煢兒拿著那小匣子走近,“長公主殿下,這養生丹……”
安儀長公主連看都不想多看一眼,“沒用的東西,扔了吧。”
這養生丹算不上毒物,至少吃了不會立時斃命,隻是大多修道術士煉製的丹藥,都會加入丹砂之類的東西,少食不覺,長久徐徐服用,這生養著養著也就到頭了。有時候安儀長公主會做賊心虛地想,當南帝推開這養生丹的時候,是否就已經洞悉了自己的禍心,畢竟南帝也曾是一名太子、一位少年天子,他也曾飽讀詩書、也曾見多識廣,或許這鮮為人知的煉丹秘辛他也是知道的呢。
在做這件事情之前,安儀長公主隻想著既然南帝那樣信任莫天師,將他觀測出來的讖語奉若天旨一般敬畏著,便想借這一層信任,去控製他壽命的長短。
而實際上,南帝對於修道煉丹的事情並不了解,也從不感興趣,他隻信有實證的事情,譬如觀星測命,前人觀星之預言確實有過被驗證準確的,他便信此事,而由古至今,求長生者在所多有,卻從未有一人求成,他便不信此事。
不與命運做無謂的抗爭,或許是他千錯萬錯之中最正確的一條準則,也或許這種不抗爭才是一種更發自肺腑的蔑視。
但安儀長公主的心境顯然還沒到南帝這般層次,她越想便越是擔憂,自己怕是就快要露出馬腳了。
迴到長公主府後,安儀長公主的第一走狗高華秀已在悄咪咪地等著,安儀長公主收起心中的憂慮,冰冷地問:“事情都辦妥了?”
“糧草已經被毀,無論如何是不可能送往雁城了。”高華秀作答。
可是這還不夠,即使無糧,一個人也不是那麽容易說餓死就餓死的,更有十三公子那般造化了得的人,亂軍之下被馬蹄踩死的也不一定非就是他,隻要給他一條出口,他就能活著爬出來,所以最穩妥的,還是直接將他斬殺在洞窟之中。
“不能讓他活著迴來。”安儀長公主說。
因為戰爭的修煉,會讓他的翅膀越來越硬,有一個翅膀足夠硬的親王在,就算她能趁亂政之機搞死南帝,那個最容易坐收漁翁之利的人也不會是她,反倒是幫他人做了嫁衣。更何況,十三公子的眼睛現在已經盯在了她慕容儀身上,更甚者是盯上她背後的藩王貴戚,就算她安儀長公主現在決定放棄,將多年累積的碩果拱手相讓給十三公子,十三公子放她一條活路,也不會放她身後的藩王貴戚們繼續恣意膨脹,失去了藩王貴戚做靠山,她慕容儀往後連現如今的逍遙日子都沒得過了。
壞事做的多了,就沒有退路了。
再者,如果再失去了慕容十三這個孫子,陛下距離急火攻心應是也沒多少分寸之隔了。
高華秀似有些猶豫,安儀長公主將他瞪了一眼,高華秀才道:“雁城軍中已經安插了人手,但仍嫌不夠妥當,小人略有一計,不知當講不當講。”
禦醫急忙停下手中收拾針石的動作,輕輕攙著將南帝的上半身托扶起來,聽南帝問道:“朕還餘多少年壽?”
垂死之人大多會問自己還有多少時日,而南帝卻用“年壽”這個詞,禦醫聽得出來,南帝仍沒有要死的打算。
禦醫坦白地道:“經此一段針石調養,陛下的龍體已漸近好轉,以藥石供養,三五年壽無虞。”
南帝聽來點了點頭,似乎對三五年這個答案還算滿意,禦醫接著道:“隻是陛下心血不足,此疾雖不傷及肺腑,卻藥石無醫,陛下務要卸下繁重憂思,素日更需心境平和,恐防急火攻心之症。”
南帝又是點點頭,心裏卻隱隱地也感覺自己做不到,現在他的兒子正摩拳擦掌地要來打他這個老子,他的孫子又在外頭挨打,怎可能全全卸下憂思。
禦醫出去之後,安儀長公主後腳便走進來了,南帝嚐試著下榻活動活動筋骨,但走上幾步還是覺得累了,安儀長公主便上去將他攙著在位子上坐下來。
“聽禦醫說,父皇今日施針之後,氣脈比起前日又是穩妥了許多,這必是天佑南朝,要父皇長命百歲,造福子民千秋萬代呢。”
南帝又不傻,知道安儀長公主就是挑好聽的話哄著他,可總比說難聽的來擠兌他要強。南帝便是嗬嗬地慈祥一笑,正要批評安儀長公主這個胡亂拍馬屁的行為,安儀長公主對外一聲吩咐,“進來吧。”
進來的是個傳信的,傳的正是邊關發來的戰報,說是雁城軍頑強抗敵,霍北大軍見時機未宜,已暫且休整,退迴雁門關外二十裏。
“珺王呢?”
“珺王殿下仍在雁城軍中,萬事無礙。”
南帝這才放心地收住一口氣,打發了傳信的出去,安儀長公主一邊將湯藥端上小案,一邊道:“父皇這顆心總算放下了吧,十三那孩子從來福大命大,有陛下的福澤與天靈庇佑,穩妥著呢。這幾日送往雁城的糧餉也該到了,霍北騷擾咱們北境也不是一迴兩迴的事了,隻要守住了,他們無計可施,便會再次撤兵的。”
道理的確是如此,可戰場上的事情哪有說起來這麽輕巧。
南帝複問一句,“糧餉就要運到了?”
“按照路程,最晚不過這三五日的事了,這一年百姓收成欠佳,南邊的戰事又持續消耗,戶部原本並沒有籌集到足夠的糧草,還是閩南王、秦山王幾位藩王,開了屬地的糧倉籌來的,如今閩南王還在南境幫著抵禦辰軍,今次南朝腹背受敵,朝廷能夠順利度此難關,幾位藩王屬領也是功不可沒呢。”
南帝也不是不知道安儀長公主與那些藩王貴戚們走得親近,如今這難關還沒有渡過去,已經在幫著說好話論功行賞了。不過對眼下來說,這些都是小事。但這番話也提醒了南帝,這些藩王貴戚,雖隸屬南國,卻又有些各自為盈的意思,國難當前,開倉籌糧不是他們作為南朝子民該做的事情麽,何來邀功嘉獎一說。但既然各自為盈之勢已經形成,論功嘉獎便必不可少,否則便會引起他們的不滿,一旦這些手中握有一定兵力的藩王屬領跳起腳來,南朝國境內,更是也要震三震。
“是要有些獎賞才是,此事容戰後再議吧。”南帝看向安儀長公主,“你素來與那些藩王親眷往來的多一些,便先將朕的心意讓他們知曉,眼下尚不是論功行賞的時候。”
“是,父皇。”安儀長公主迴著話,將湯藥端到南帝眼前,南帝拿過來便痛快地飲了一大口,中間停下歇一口氣,安儀長公主又將一些丹藥一一送過去,南帝服著,看到其中一粒不太熟悉,便問:“這又是什麽?”
“這是莫天師為父皇煉製的養生丹。”安儀長公主從容地迴答。
南帝卻涼涼一笑,用手背十分隨意地將那盛放丹藥的匣子推開,服過了其它的丹藥湯水,顯然沒有一絲要食用那養生丹的意思。
安儀長公主想要勸,又拿不準南帝的心思,猶豫了半晌,才小心地問:“父皇不是一向最為器重莫天師麽?”
“嗯……”南帝沉吟一聲,道:“朕器重他,是器他有占天觀星之能,朕器的是才,而非人。古往今來,許多帝皇飼養依從道法天師,卻又有哪一位求來了長生之法,壽有窮盡,朕不強求。”
安儀長公主輕微地笑笑,說著,“父皇說的是,來人,將這養生丹拿下去送還渾天閣吧。”
“安儀,你也退下吧。”
“是。”
走出養清殿,走在幽謐迴環的宮牆之中,十步一盞紅燈,將安儀長公主的身影拉長又縮短,紅燈映下的光影在她的側臉時時變幻,這樣大而幽靜的皇宮,這長長的甬道南帝幾乎不會再走,這一盞一盞黑夜中從不熄滅的紅燈,幾乎永遠都不會再照到南帝的眼前,那內宮裏的數千名宮人匠人,仍在有條不紊乃至謹小慎微地日日工作著,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服務南帝一人。
安儀長公主忽然感覺,自己差點忘了,那個體弱的老者,曾經是威震過一方的亂世霸主,即使他現在已至垂暮,沒有力氣走出皇宮去看自己的江山了,那霸主之魂那顆霸主之心,怎可能隨意就湮滅,他又怎麽可能被她所輕易掌控,無論是他的想法和行為,還是他本已為數不多的壽命。
坐上馬車之前,煢兒拿著那小匣子走近,“長公主殿下,這養生丹……”
安儀長公主連看都不想多看一眼,“沒用的東西,扔了吧。”
這養生丹算不上毒物,至少吃了不會立時斃命,隻是大多修道術士煉製的丹藥,都會加入丹砂之類的東西,少食不覺,長久徐徐服用,這生養著養著也就到頭了。有時候安儀長公主會做賊心虛地想,當南帝推開這養生丹的時候,是否就已經洞悉了自己的禍心,畢竟南帝也曾是一名太子、一位少年天子,他也曾飽讀詩書、也曾見多識廣,或許這鮮為人知的煉丹秘辛他也是知道的呢。
在做這件事情之前,安儀長公主隻想著既然南帝那樣信任莫天師,將他觀測出來的讖語奉若天旨一般敬畏著,便想借這一層信任,去控製他壽命的長短。
而實際上,南帝對於修道煉丹的事情並不了解,也從不感興趣,他隻信有實證的事情,譬如觀星測命,前人觀星之預言確實有過被驗證準確的,他便信此事,而由古至今,求長生者在所多有,卻從未有一人求成,他便不信此事。
不與命運做無謂的抗爭,或許是他千錯萬錯之中最正確的一條準則,也或許這種不抗爭才是一種更發自肺腑的蔑視。
但安儀長公主的心境顯然還沒到南帝這般層次,她越想便越是擔憂,自己怕是就快要露出馬腳了。
迴到長公主府後,安儀長公主的第一走狗高華秀已在悄咪咪地等著,安儀長公主收起心中的憂慮,冰冷地問:“事情都辦妥了?”
“糧草已經被毀,無論如何是不可能送往雁城了。”高華秀作答。
可是這還不夠,即使無糧,一個人也不是那麽容易說餓死就餓死的,更有十三公子那般造化了得的人,亂軍之下被馬蹄踩死的也不一定非就是他,隻要給他一條出口,他就能活著爬出來,所以最穩妥的,還是直接將他斬殺在洞窟之中。
“不能讓他活著迴來。”安儀長公主說。
因為戰爭的修煉,會讓他的翅膀越來越硬,有一個翅膀足夠硬的親王在,就算她能趁亂政之機搞死南帝,那個最容易坐收漁翁之利的人也不會是她,反倒是幫他人做了嫁衣。更何況,十三公子的眼睛現在已經盯在了她慕容儀身上,更甚者是盯上她背後的藩王貴戚,就算她安儀長公主現在決定放棄,將多年累積的碩果拱手相讓給十三公子,十三公子放她一條活路,也不會放她身後的藩王貴戚們繼續恣意膨脹,失去了藩王貴戚做靠山,她慕容儀往後連現如今的逍遙日子都沒得過了。
壞事做的多了,就沒有退路了。
再者,如果再失去了慕容十三這個孫子,陛下距離急火攻心應是也沒多少分寸之隔了。
高華秀似有些猶豫,安儀長公主將他瞪了一眼,高華秀才道:“雁城軍中已經安插了人手,但仍嫌不夠妥當,小人略有一計,不知當講不當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