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裏的學校人還比較多,再加上快奧運了,還是比較熱鬧。頭上的教室整天亂哄哄的,據說是考研的同學在發奮圖強。西安的夏天,太陽這麽大,這些孩子也真是,不迴家避暑,還要拚命地學習。幸好老師的房子修在最陰暗的角落,進去就一陣清涼。我不由得感歎我過去是不是也是這樣過來,不要命地學習。對於考研,我的印象不在夏天,因為夏天我壓根還沒著手弄這事情。我開始大幹是在九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乖乖,可別弄錯了,這是農曆的七月和九月,那個時候天氣開始涼了,尤其是不在西安的時候。
從九月開始,到將近考研,我就一機器人。每天早晨天還黑乎乎一團時,就跑去餐廳買個夾雞蛋的饅頭,然後邊吃邊往圖書館走。那圖書館純粹是文革的產物,修得跟我們村子的廟一樣小,稍不留神就沒了座位。一般情況下,都是第一個站在那門口,等待天亮。要是運氣不好,排隊的學生情緒高漲的話,很可能衝破玻璃門之類。接下來,除了吃飯的點,就差不多一屁股坐到晚上十點半,等著自習室沒人了,才疲憊地離開。額現在想想,那也是很怕人的一件事情。
再一次來到西安,來到學校,這感覺很是不一樣。這次,一種巨大的陌生感將我包圍。額現在就一社會待業青年,說得更不好聽點,就一盲流。盡管額一再對天發誓額生是師大的人,死是師大的鬼,你都可以看得出我是多麽自戀和一廂情願。話說迴來,人家也不少我這樣的小鬼。隻好白天窩在屋子裏躲太陽,晚上才敢出門,買一堆方便麵之類的東西迴來。唯一讓我感覺到欣慰的是,畢業走的時候,為了留個紀念我就沒去注銷飯卡,在超市買東西的時候,竟然發現還能用!上帝還真眷顧我,說明還是有良知和情分在的。
早晨正在睡夢裏和看門的老頭吵架,老師的電話過來了。我不知東南西北地抓起電話,老師說趕緊起床穿衣服過來,陪人去外地。這大清早大熱天的,不好好睡覺,額心裏一陣難受,卻隻好起床。沒有太多學生的600路和西安卻真的仿佛換了一個模樣,那感覺就好像中國人口一下子少了四五億,尤其是那些貪官汙吏刻薄汙臭之人。我趕到老區的時候,還八點不到。原來是老師的同學一家三口人要來西安旅遊,老師安排了西線一天遊,就讓我做個陪遊。在我心裏旅遊和結婚、上吊、跳樓這些事情一樣,是遙不可及的。不過我也是個俗人,喜歡湊熱鬧看那些先人是如何打扮埋葬自己的。
不一會,旅行社的車來到校門口,我這才看見馮老師一家。馮老師一看就是個典型的文弱書生,體形和我等一樣偏弱,最醒目除過一口方言就是那頂大的近視眼鏡。馮阿姨卻不像城裏人,就在短暫的言語之間,讓你感覺她那如鄉村野花一樣的質樸和自然。孩子是個女孩,我還真看不出大小,個子很高,但也如馮老師一樣瘦弱。
車開了,我和馮阿姨坐一排,前麵是馮老師和他小孩。我長這麽大,一直感覺自己就是個肉中刺眼中釘,和別人格格不入,仿佛我媽生我下來就是為著和別人鬥爭,完成她自己一直所奮鬥的事業。記得小時候舅舅老家,我自己都是第一個逃跑,老二和老三也是跟著我的屁股先後逃亡。我生生地不言語,感覺大亂了人家家庭的美滿氣氛。索性就睡覺,任窗外飛逝過熟悉而陌生的城市街景,索性昏昏大睡。
不幸的是,那導遊是個男人,中年男人。看起來不像是個氣足的人,但要是拿起喇叭來,那破嗓子夾雜點沙啞的味道,絕對在小小的中巴車裏讓你寢食難安。車快出西安的時候,他就開始躁動,仿佛一車的人就沒個了解西安的,扯東扯西的,煩死人了!我就再也沒睡意,隔三差五地和馮老師一家人說幾句話,以消除點尷尬的氣氛。幸虧馮老師一家都是極其隨和自然的人,不在乎我這個木頭一樣的陪遊。
車過鹹陽市中心的時候,我才知道是要去西線。我一直想著要去環遊世界,漂流在那些雄偉而充滿死亡味道的河流上。可惜,我被很多東西所羈絆,索性做個做白日夢的俗人罷了。聽那中年男人說,一會就到了第一個要去參觀的地方,叫什麽鹹陽博物館。說實話,很早以前曾經去過一次,那次的感覺自己好像是到了巴勒斯坦的難民營。從此感覺,鹹陽可真破。人其實是個非常可怕的動物,一旦執拗並且一開始被一種東西包裹了,再也無法改變。
車過了渭河大橋不久,就停了下來。從窗子裏一看,正是什麽博物館。鹹陽確實可惜了,和西安毗鄰,我認為這是鹹陽最的不幸。當然,很多人都會說傍個富人好發展好福利,可誰想到過任何一個有誌氣的東西,哪怕它不是個人而是個城市,都更加期望走自己獨立發展壯大的道路而不是爬在別人的背上被人扶著走,處處受製於人。那博物館大門倒是雄偉,一個大大的牌樓式建築,幾根朱紅的柱子分為惹眼,牌樓上雕梁畫棟,很有味道。轉了一圈就感歎,中國的文物要麽被帝國主義搶劫了,要麽被盜墓者搞得麵目全非,要麽是躺在地下沉睡,大部分展出的都不是什麽好東西。諸如鹹陽博物館所展出的五千餘件東西,以西漢楊家灣三千彩繪兵馬俑為鎮館之寶。可你去看看,雖說是彩繪,可你再和漢陽陵的彩繪人俑比比,以我這個俗人的眼光看,差距還是蠻大的。偌大一個曆史文化名城,區區如斯收藏,確實讓我這個門外漢很是以外。直到車開始在村野之間顛簸穿行,那男人說下一站要到茂陵博物館。我心想要填補這個空下的東西,也隻有這些巨大厚重的封土堆了。
任何一個曆史人物都是複雜的,我甚至認為爭議最大的曆史人物對曆史的貢獻最大。大約秦始皇就是這樣一個人。他雖然不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暴君,但他開創了中國曆史上的好多個第一,而他在即位的次年開始修建的墓,即後來我們熟知的秦始皇陵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座帝王陵園。額不知道秦始皇給他地下的世界做了如何的安排,單單看那地上,就足夠讓人驚魂。陵墓封土原高約115米,經過數千年的雨淋風蝕,殘高仍有76米。額滴神呀!在那個冷兵器時代,在沒有現代挖掘機也沒北方奔馳拉土車,也沒有徐州重型工程機械廠生產的重型起重設備,沒有鐵路,沒有飛機大炮,先不說地下世界建築如何宏偉,陵墓原來是如何占地廣闊地麵建築繁盛,就是千年之後別的一切都煙消雲散了,但地麵殘存的那個大土包子就很給人震撼!想象一下子,當一個凡夫俗子突然置身於平地之上突兀而起的山一樣的建築前的感受吧,更何況這座土山是人堆積起來的!想起來就可怕,想起來就崩潰。一眼望去,一種莫大的崇高感超越感以及“秦皇掃六合,虎勢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的霸氣撲麵而來!
漢代的這些皇帝,都潛移默化地繼承了秦老兒的這個東西,並且用進一步完善的陵寢製度來襯托出皇權的至高無上。麵積大、封土高這些特點外,就是皇帝墓周圍如眾星拱月一樣分布著王族大臣的陪葬墓。漢代各個皇帝的陵墓幾乎走著一條線,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家族墓園。哇噻,想象下從空中俯瞰下去的感覺,如果上帝有知的話都會感慨:中國的皇帝他媽真會折騰!
中巴車繞著漢武帝墓的大封土走了一圈,然後車停到了旁邊。下車看,所謂的茂陵博物館其實是在霍去病墓前開了正門。一車人下來,太陽不給麵子,火辣辣地曬。眼前呈現的是仿漢的建築,門闕,中軸線兩邊的仿古建築。當然,那些大多都是假古董,假古董看起來都惡心,沒一點意思。不過這也沒辦法,誰讓老先人不學希臘羅馬人用大石頭造房子,偏偏喜歡木頭的柔韌修美。
說到霍去病,很多人都被他的英勇無敵以及蓋世功名所傾倒。其實,我也是的。最早讀曆史書,看到匈奴騎馬吃生肉每每揮刀南下,殺我良民,淫我美女。這時候橫空出世一員小將名曰霍去病,說一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千裏奔襲,以八百猛殲敵兩千。後來更是在漠北決戰中打得匈奴幾乎元氣喪盡,再也沒什麽力氣和漢朝爭鬥。但天妒英才,二十出頭便早早死去,漢武帝一聲歎息,給他弄了個祁連山形狀的墓,讓去病的墓陪在自己大墓的旁邊。由此可見對去病的倚重和厚愛。再加上著名的他墓前的石獸,厚重質樸之間,仿佛依稀看見當年去病的英武驍勇。
後來長大了,才明白一點道理,原來也那麽多的勾心鬥角,擠壓打擊。嚴格地說,霍去病是個私生子,他媽是平陽公主府的女奴衛少兒,不知道怎麽和平陽縣小吏霍仲孺混在了一起。後來有了結果,這個當官的不敢承認事實,那個時候也沒這麽多的婦科醫院,什麽夢幻可視人流之類,把痛苦地折騰生命的罪惡行徑說得跟撒泡尿一樣簡單。最後霍去病生下來的時候沒有父親,估計母子過得很慘。也許是衛少兒一門真該冒青煙,在霍去病不到一歲的時候,他的母親是衛少兒和他的姨母衛子夫充入了漢武帝的後宮,並且很快被封為夫人,僅次於皇後。緊接著,霍去病的舅舅衛長君、衛青也隨即晉為侍中。從此,衛氏一門開始飛黃騰達。當然,這也伴隨著隴西李氏一門的倒黴和厄運。“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其實是有原因的,就好比現在你再有能耐,如果馬匹拍得不好,不給人家送點阿堵物,那你就一輩子在土堆裏奮鬥吧,看你這個金子什麽時候發光出來。更可悲的是,如果你才高蓋主,且有性格耿直,那你死得更翹翹。
我站在霍去病那墓的最高點,那中年男人唾沫星子亂飛,熟練地解說著。他右手是茂陵,腳下是霍去病墓,左邊不遠的地方隱約可見些墓,大約是什麽公主大臣的陪葬墓。我對此沒什麽興趣,我的心裏一直想著老鄉李廣一家的遭遇,心情極其沉重複雜。一路上,馮老師一家三口在一起,看起來話也不多。
要出大門的時候,看見那些著名的石獸,安靜地爬在那裏。每個石獸上麵都量身定做了遮太陽的東西,可四麵卻是開的。這國寶一樣的東西,雖然可以躲得了太陽,那風吹雨淋呢?冬天那麽冷,石頭不會收縮嗎?夏天這麽熱,石頭不會腫脹嗎?偶爾再弄些水進去,那可就慘了!哎,在中國老先人的東西實在太多,都看得麻木了,隻要掙錢就行,誰管得了這麽多?
我站在那個石獸麵前,使勁地看著。我的目光仿佛穿越曆史,我又迴到了我小學初中的課桌上,我也仿佛又迴到了千百年前那個黃沙穿金金戈鐵馬的崢嶸歲月。我內心沉重地想離開,卻聽見馮阿姨叫他們孩子給拍張照片,那女孩子說了句不拍便拿著相機扭頭就走了。
他們無奈地笑著,我說這孩子大概是個90後,要不就不會這樣。
從九月開始,到將近考研,我就一機器人。每天早晨天還黑乎乎一團時,就跑去餐廳買個夾雞蛋的饅頭,然後邊吃邊往圖書館走。那圖書館純粹是文革的產物,修得跟我們村子的廟一樣小,稍不留神就沒了座位。一般情況下,都是第一個站在那門口,等待天亮。要是運氣不好,排隊的學生情緒高漲的話,很可能衝破玻璃門之類。接下來,除了吃飯的點,就差不多一屁股坐到晚上十點半,等著自習室沒人了,才疲憊地離開。額現在想想,那也是很怕人的一件事情。
再一次來到西安,來到學校,這感覺很是不一樣。這次,一種巨大的陌生感將我包圍。額現在就一社會待業青年,說得更不好聽點,就一盲流。盡管額一再對天發誓額生是師大的人,死是師大的鬼,你都可以看得出我是多麽自戀和一廂情願。話說迴來,人家也不少我這樣的小鬼。隻好白天窩在屋子裏躲太陽,晚上才敢出門,買一堆方便麵之類的東西迴來。唯一讓我感覺到欣慰的是,畢業走的時候,為了留個紀念我就沒去注銷飯卡,在超市買東西的時候,竟然發現還能用!上帝還真眷顧我,說明還是有良知和情分在的。
早晨正在睡夢裏和看門的老頭吵架,老師的電話過來了。我不知東南西北地抓起電話,老師說趕緊起床穿衣服過來,陪人去外地。這大清早大熱天的,不好好睡覺,額心裏一陣難受,卻隻好起床。沒有太多學生的600路和西安卻真的仿佛換了一個模樣,那感覺就好像中國人口一下子少了四五億,尤其是那些貪官汙吏刻薄汙臭之人。我趕到老區的時候,還八點不到。原來是老師的同學一家三口人要來西安旅遊,老師安排了西線一天遊,就讓我做個陪遊。在我心裏旅遊和結婚、上吊、跳樓這些事情一樣,是遙不可及的。不過我也是個俗人,喜歡湊熱鬧看那些先人是如何打扮埋葬自己的。
不一會,旅行社的車來到校門口,我這才看見馮老師一家。馮老師一看就是個典型的文弱書生,體形和我等一樣偏弱,最醒目除過一口方言就是那頂大的近視眼鏡。馮阿姨卻不像城裏人,就在短暫的言語之間,讓你感覺她那如鄉村野花一樣的質樸和自然。孩子是個女孩,我還真看不出大小,個子很高,但也如馮老師一樣瘦弱。
車開了,我和馮阿姨坐一排,前麵是馮老師和他小孩。我長這麽大,一直感覺自己就是個肉中刺眼中釘,和別人格格不入,仿佛我媽生我下來就是為著和別人鬥爭,完成她自己一直所奮鬥的事業。記得小時候舅舅老家,我自己都是第一個逃跑,老二和老三也是跟著我的屁股先後逃亡。我生生地不言語,感覺大亂了人家家庭的美滿氣氛。索性就睡覺,任窗外飛逝過熟悉而陌生的城市街景,索性昏昏大睡。
不幸的是,那導遊是個男人,中年男人。看起來不像是個氣足的人,但要是拿起喇叭來,那破嗓子夾雜點沙啞的味道,絕對在小小的中巴車裏讓你寢食難安。車快出西安的時候,他就開始躁動,仿佛一車的人就沒個了解西安的,扯東扯西的,煩死人了!我就再也沒睡意,隔三差五地和馮老師一家人說幾句話,以消除點尷尬的氣氛。幸虧馮老師一家都是極其隨和自然的人,不在乎我這個木頭一樣的陪遊。
車過鹹陽市中心的時候,我才知道是要去西線。我一直想著要去環遊世界,漂流在那些雄偉而充滿死亡味道的河流上。可惜,我被很多東西所羈絆,索性做個做白日夢的俗人罷了。聽那中年男人說,一會就到了第一個要去參觀的地方,叫什麽鹹陽博物館。說實話,很早以前曾經去過一次,那次的感覺自己好像是到了巴勒斯坦的難民營。從此感覺,鹹陽可真破。人其實是個非常可怕的動物,一旦執拗並且一開始被一種東西包裹了,再也無法改變。
車過了渭河大橋不久,就停了下來。從窗子裏一看,正是什麽博物館。鹹陽確實可惜了,和西安毗鄰,我認為這是鹹陽最的不幸。當然,很多人都會說傍個富人好發展好福利,可誰想到過任何一個有誌氣的東西,哪怕它不是個人而是個城市,都更加期望走自己獨立發展壯大的道路而不是爬在別人的背上被人扶著走,處處受製於人。那博物館大門倒是雄偉,一個大大的牌樓式建築,幾根朱紅的柱子分為惹眼,牌樓上雕梁畫棟,很有味道。轉了一圈就感歎,中國的文物要麽被帝國主義搶劫了,要麽被盜墓者搞得麵目全非,要麽是躺在地下沉睡,大部分展出的都不是什麽好東西。諸如鹹陽博物館所展出的五千餘件東西,以西漢楊家灣三千彩繪兵馬俑為鎮館之寶。可你去看看,雖說是彩繪,可你再和漢陽陵的彩繪人俑比比,以我這個俗人的眼光看,差距還是蠻大的。偌大一個曆史文化名城,區區如斯收藏,確實讓我這個門外漢很是以外。直到車開始在村野之間顛簸穿行,那男人說下一站要到茂陵博物館。我心想要填補這個空下的東西,也隻有這些巨大厚重的封土堆了。
任何一個曆史人物都是複雜的,我甚至認為爭議最大的曆史人物對曆史的貢獻最大。大約秦始皇就是這樣一個人。他雖然不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暴君,但他開創了中國曆史上的好多個第一,而他在即位的次年開始修建的墓,即後來我們熟知的秦始皇陵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座帝王陵園。額不知道秦始皇給他地下的世界做了如何的安排,單單看那地上,就足夠讓人驚魂。陵墓封土原高約115米,經過數千年的雨淋風蝕,殘高仍有76米。額滴神呀!在那個冷兵器時代,在沒有現代挖掘機也沒北方奔馳拉土車,也沒有徐州重型工程機械廠生產的重型起重設備,沒有鐵路,沒有飛機大炮,先不說地下世界建築如何宏偉,陵墓原來是如何占地廣闊地麵建築繁盛,就是千年之後別的一切都煙消雲散了,但地麵殘存的那個大土包子就很給人震撼!想象一下子,當一個凡夫俗子突然置身於平地之上突兀而起的山一樣的建築前的感受吧,更何況這座土山是人堆積起來的!想起來就可怕,想起來就崩潰。一眼望去,一種莫大的崇高感超越感以及“秦皇掃六合,虎勢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的霸氣撲麵而來!
漢代的這些皇帝,都潛移默化地繼承了秦老兒的這個東西,並且用進一步完善的陵寢製度來襯托出皇權的至高無上。麵積大、封土高這些特點外,就是皇帝墓周圍如眾星拱月一樣分布著王族大臣的陪葬墓。漢代各個皇帝的陵墓幾乎走著一條線,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家族墓園。哇噻,想象下從空中俯瞰下去的感覺,如果上帝有知的話都會感慨:中國的皇帝他媽真會折騰!
中巴車繞著漢武帝墓的大封土走了一圈,然後車停到了旁邊。下車看,所謂的茂陵博物館其實是在霍去病墓前開了正門。一車人下來,太陽不給麵子,火辣辣地曬。眼前呈現的是仿漢的建築,門闕,中軸線兩邊的仿古建築。當然,那些大多都是假古董,假古董看起來都惡心,沒一點意思。不過這也沒辦法,誰讓老先人不學希臘羅馬人用大石頭造房子,偏偏喜歡木頭的柔韌修美。
說到霍去病,很多人都被他的英勇無敵以及蓋世功名所傾倒。其實,我也是的。最早讀曆史書,看到匈奴騎馬吃生肉每每揮刀南下,殺我良民,淫我美女。這時候橫空出世一員小將名曰霍去病,說一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千裏奔襲,以八百猛殲敵兩千。後來更是在漠北決戰中打得匈奴幾乎元氣喪盡,再也沒什麽力氣和漢朝爭鬥。但天妒英才,二十出頭便早早死去,漢武帝一聲歎息,給他弄了個祁連山形狀的墓,讓去病的墓陪在自己大墓的旁邊。由此可見對去病的倚重和厚愛。再加上著名的他墓前的石獸,厚重質樸之間,仿佛依稀看見當年去病的英武驍勇。
後來長大了,才明白一點道理,原來也那麽多的勾心鬥角,擠壓打擊。嚴格地說,霍去病是個私生子,他媽是平陽公主府的女奴衛少兒,不知道怎麽和平陽縣小吏霍仲孺混在了一起。後來有了結果,這個當官的不敢承認事實,那個時候也沒這麽多的婦科醫院,什麽夢幻可視人流之類,把痛苦地折騰生命的罪惡行徑說得跟撒泡尿一樣簡單。最後霍去病生下來的時候沒有父親,估計母子過得很慘。也許是衛少兒一門真該冒青煙,在霍去病不到一歲的時候,他的母親是衛少兒和他的姨母衛子夫充入了漢武帝的後宮,並且很快被封為夫人,僅次於皇後。緊接著,霍去病的舅舅衛長君、衛青也隨即晉為侍中。從此,衛氏一門開始飛黃騰達。當然,這也伴隨著隴西李氏一門的倒黴和厄運。“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其實是有原因的,就好比現在你再有能耐,如果馬匹拍得不好,不給人家送點阿堵物,那你就一輩子在土堆裏奮鬥吧,看你這個金子什麽時候發光出來。更可悲的是,如果你才高蓋主,且有性格耿直,那你死得更翹翹。
我站在霍去病那墓的最高點,那中年男人唾沫星子亂飛,熟練地解說著。他右手是茂陵,腳下是霍去病墓,左邊不遠的地方隱約可見些墓,大約是什麽公主大臣的陪葬墓。我對此沒什麽興趣,我的心裏一直想著老鄉李廣一家的遭遇,心情極其沉重複雜。一路上,馮老師一家三口在一起,看起來話也不多。
要出大門的時候,看見那些著名的石獸,安靜地爬在那裏。每個石獸上麵都量身定做了遮太陽的東西,可四麵卻是開的。這國寶一樣的東西,雖然可以躲得了太陽,那風吹雨淋呢?冬天那麽冷,石頭不會收縮嗎?夏天這麽熱,石頭不會腫脹嗎?偶爾再弄些水進去,那可就慘了!哎,在中國老先人的東西實在太多,都看得麻木了,隻要掙錢就行,誰管得了這麽多?
我站在那個石獸麵前,使勁地看著。我的目光仿佛穿越曆史,我又迴到了我小學初中的課桌上,我也仿佛又迴到了千百年前那個黃沙穿金金戈鐵馬的崢嶸歲月。我內心沉重地想離開,卻聽見馮阿姨叫他們孩子給拍張照片,那女孩子說了句不拍便拿著相機扭頭就走了。
他們無奈地笑著,我說這孩子大概是個90後,要不就不會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