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大明棟梁下海記
航海霸業之古帝國的崛起 作者:野生QQ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兩驃紅績青鎧騎服的大明軍卒,正策騎從遠處而來,塵煙滾滾。
從金山衛去往嘉興官道的一條叉路已經完全被封閉了,兩旁原先的棉田、桃林都已經挖去,現在所植的柞木看上去就像是小叢小叢的灌木一般,這種東西當柴禾燒是最好不過,然而除此之外,似乎別無用途。
而這兩驃騎卒的各自首領,卻不由得皺眉打量起附近的地形他們都是著明光鎧、頭戴獸吞銅盔、腰間帶劍的將軍,當然會感受到這些看似不經意的布置,實際上隱藏著許多學問。
最大的好處就是一定規模的騎兵別想在這裏動彈了。
稀稀疏疏,卻又植得恰到好處的灌木叢,讓放火都變成了一件費力的事情,騎兵隻能順著這條道路往前走,那麽也就是說,戰場的主動權就已然不在他們手上了。
兩位將軍對視了一眼,隨後再度打馬飛奔,不多時,他們又經過了一座戒備森嚴的檢查站,兩座看不出是什麽材料建築的圓形碉樓矗立在道路兩邊,上麵赫然有幾處黑洞洞的炮眼。
一名穿著地方衛所軍服的士兵端著武器站了出來,“什麽人?”
“四川都指揮僉事協守鬆潘左參將何卿、廣西都指揮僉事沈希儀,奉帥府調令前來!”一名汗水濕透的騎兵連忙高聲答話,並策騎至前,下馬取出公文。
一名百戶服色的軍官睨了來人一眼,接過文書看了看,便急忙揮手,“撤了馬柵鐵鎖,取水來,備馬糧!”
等送走了這批騎士,那個士卒不禁好奇起來,向頭目發問,“劉大人,這些人是誰啊?不是說的禁區不讓弛馬嗎?他們難道有匡大人的手令?”
那個姓劉的百戶不禁好笑,一個刮子扇在此人的頭皮上,“別亂說,匡大人的職務比他二位還矮一級,需要屁個手令啊?”
那人倒抽了口氣,說話聲音也大起來,“哦,比匡大人還大,那不都要到總兵、副總兵啦?”
“總兵倒還不至於。”劉百戶眉頭一皺,“不過他們可是有王爺的手令,這東西可比任何通行腰牌都要管用!”
“王爺是多大的官兒啊?”不識字的家夥呆呆地問道。
迴答他的,是更重的一下扇腦殼……
兩位青年將軍到達金山衛城的驛站之後不久,立刻就被見召到衛指揮大營。
金山衛的指揮大營隻是個俗稱,這裏也建有極其肅穆的官衙,兩座石獅左右相挾,每座都有1、2噸重,鬥大的門匾上提“金山衛指揮使司”,門禁森嚴。
整個指揮使司衙門由東西兩部分組成,東麵最大的一間正屋,是該司的核心中樞所在,負責戰場指揮、戰略策劃和大規模的兵力調動,其他幾間,是指揮使等辦公所在;西麵則是政務、軍務、訓備、糧草、警巡等各個常規部門的辦公所在,西麵正屋供奉著金山衛諸多曆史上風雲人物的牌位。
指揮使司的後院,是豬圈、廁所和一小塊菜地,不過因為這裏一向僻靜,加上擺放了幾塊瘦、皺、透、奇的太湖石以及栽植了一片罕見的羅漢竹的林子,反而被性情古怪的王爺內定為居處。
豬兒們因為每天的喂食以及氣味問題,早就被匡晉著人遷走了,這裏新蓋起的木樓非常簡單,大半天就完了工。挨著竹林,老伯爵似乎感覺到了和公爵閣下一樣的心境,淡雅、舒心,尤其晨光迷蒙之時,竹林吐出驚人的氧,空氣就像惠山泉水一般甘醇,唿吸變成一項令人暢快愜意的運動,那種感覺實在是什麽都比不了的。
此時貴賓盈門,在這裏到訪的,有幾名在大明朝野非常著名的人物。
東首坐的是兩位老者,其中一位年紀看上去年輕一些,但卻沒有年老者一副精神矍鑠的樣子。兩人都穿著便服,但從氣度上看,絕對是宦海老鷗,一副見慣政治風浪的樣子。
他們的對麵,也坐著一位老人,白麵短須,眉眼通徹,穿著普通的棉袍,臉上有種非常淡定的神色,不慌不忙地喝著茶。
堂中主座及側位,被穿戴團龍袞服的青年以及穿緋色官服著蟒帶的老頭占據了。
“應寧兄,為大明興盛計,請您出山吧!”
喝茶的老頭微微一曬,“子充,你並非不知我之心,王爺治世之明,令天下恍若暗室燃燈,何須我這一糟老頭子再來畫蛇添足呢?”
搖頭歎息的家夥說不出話來。另一名須眉皆白,眉如戟張的壽星公咳嗽了一聲,“楊賢弟,老夫知你心裏擔憂的是什麽,不過請你放心,王爺已有明示,若君重入樞機,則朝廷必立劉貴妃子為太子,以樹大明正統。”
楊一清微微一笑,卻是朝塞拉弗坐著的方向拱了拱手,“那草民便鬥膽相問了,王爺何時會還政於聖上呢?”
塞拉弗也笑了,“一清先生,我非常欽佩您的勇氣與恆心,不過你到底是作為怎樣的身份來問我這個問題的呢?是政府官員,還是在野勢力?是權力的擁有者,還是一無所有的庶民?”
楊一清一捋胡須,“王爺就當我是個升鬥小民罷。”
“升鬥小民可不會問我這樣的問題,我給他們吃穿,提高他們的生活標準,讓他們不必為溫飽發愁,他們隻會愛戴我,擁護我,巴不得我永遠也不下台。”
這種實打實的話令所有人愕然,也令楊一清根本反駁不了。他想了想,搖起頭來,“那麽,當我是個大明朝的忠貞臣子吧!”
塞拉弗當然知道對方是什麽意思。還政、還政,這些號稱大儒的家夥們哪一天不是在為了這件事而爭吵呢?他們並不明白,這件事是最沒有必要花時間爭論的,誰有能力誰上,誰能給國家帶來更加富強、更加美好的明天,誰就應該是掌握權力的人。
“忠貞臣子先生,請告訴我,乃以一人奉天下,非為天下奉一人,這是個什麽道理?是不是符和孔孟經義,是不是符合儒家最精髓的思想綱領?”
楊一清等人都默念著這句話,別看這位老頭今年已經63歲了,但他的才學在大明全國都屬於出類拔萃的,世人曾經流傳過一句話,說楚地有三位傑出人仕,劉大夏、李東陽和楊一清。李東陽是正德年間的首輔,自幼就是神童,四歲就能寫尺徑大書,景帝還曾經抱他在膝頭逗樂。劉大夏是兵部尚書,據說很有節操,不過這個家夥一向被塞拉弗所鄙視,原因就是他銷毀了鄭和下西洋的重要資料。楊一清辭官前做過少傅、太子太傅,朱厚照南征時在他鎮江的家中住過兩天,因為他的勸告而沒有繼續南下,並且楊一清這個人本身也很了不得,當初誅除飛揚跋扈的劉謹,就是他與中官張永的一番話後,才導致了誅劉的有利局麵,說他功勞最大也不為過。
現在,這位聰明的人,卻從經義文劄間根本找不到任何可以拿來填塞塞拉弗口舌的話,隻能默然地點點頭。
“豈唯天下奉一人!好,好啊,上若以此勵之,不難成明君,不難成青史之名啊!”
塞拉弗笑了,“一清先生,這個問題和還政與否是緊密相關的,按照這種標準來衡量的話,我來當政和皇帝來當政當然有所不同。不同的是,他在位時期發生了數不清的叛亂、動蕩、災害和邊釁,我不想再舉例說明,總之這是一段從土木堡之變以後,大明國最危險、抵抗能力最差的時期,連我們的附庸朝鮮國都敢在皇帝選妃的消息傳出後,大肆娶嫁民間秀女,這和太宗時期一樣嗎?那個時候,人家可是巴巴地送過來,希望皇帝開心!這就是顯而易見國家強弱與否的標誌。而我呢?謙虛的話我並不會說,那種近乎於虛偽的謙虛還是留給別人好了,我治理這個國家的成效,大家都看得見,比起貪玩無能的朱厚照,應該好得多了吧?”
他的一番話講得眾人都麵色難看起來,楊一清不知該怎麽迴答,隻能一味地搖著頭。
“他想玩樂,我就提供給他充裕的玩樂時間,並且不受朝廷政務的影響,隻要他想,每天十二個時辰他可以從頭玩到尾,甚至,他需要女人,我也會為他一一尋來,滿足他獵奇的欲望……甚至,我還幫他完成了最大的心願,那就是生一個皇位繼承人,現在,他應該沒有什麽遺憾的事情了,更重要的是,我並不想把他怎麽樣,他仍然是皇帝,仍然在位,隻是不管事別忘了在劉謹時期他就不管事。這樣看來,他還應該感謝我,又憑什麽要讓我還政給他呢?”
楊一清給講得啞口無言,呆了良久才說:“大明忠貞臣子,自該追隨正統。”
“如果皇帝是商紂王,是隋煬帝,隻要他們是正統,你都可以為他們效命,是不是這樣,楊一清?”
楊一清悚然心驚,麵對著聲色俱厲的武定王,他起身跪倒,“草民萬死!”
“起來吧,起來吧。”塞拉弗放緩了聲調,輕鬆地說道,“作為一個大明的忠貞臣子,我覺得他最需要去關心的,不是皇帝血統是否純正的問題,而是要去關心大明百姓的生活,關心他們的溫飽,關心他們的疾苦,隻有把百姓都伺候好了,他才會是一個忠貞之臣,才會是一個青史留名的能吏,才會是一個在百姓心目中永遠都不會被遺忘的偉人。”
這下子,不光是楊一清深受震動,連另外兩位老者也連忙振衣跪倒,臉上滿是崇敬之色,“王爺之言,動人肺腑,臣等受教!”
“請起,請起。”塞拉弗上前攙起了兩位德高望重的大學士費宏和謝遷,也虛托了楊一清一把,“謝學士今年貴庚?”
“不敢勞王爺問,老夫,年七十且三。”
塞拉弗擺手請諸人落坐,又看了看坐在旁邊正在畫板前沉思的列奧納多先生,“人生七十古來稀,到了這種年紀,享受一下美好生活,看看兒孫滿堂,居家過過平靜的日子,原來也沒人會說三道四的。不過,為了天下萬民的福祉發揮餘熱,為了百姓美好安定的生活,自己主動貢獻,這未嚐不是一種崇高的精神啊!謝學士,我也曾多次聽說您在相府中並不多言,也不曾主動向朝廷上過什麽折子,雖然大家都知道那是為了什麽,似乎你也覺得自己恐怕幹不了多久就得迴家致休,犯不著得罪人,是嗎?但我不這麽認為!謝學士,您的年紀已經可以做我的祖父了,您有許多東西值得後輩們學習,還有您的經驗,那會使我們少走許多彎路,您可以向朝廷提出您認為必須避免的一些錯誤。有時候,可能隻是您簡單的一句話,就不定為朝政指點了迷津。知道嗎,不光是您,還有費學士,還有一清先生,雖然你們的年紀都大了,但仍然是國家的幹才!廉頗八十歲還能騎馬打仗,每餐吃一鬥米呢。”
“臣等該死,臣等愧疚!”謝遷聽得眼淚都流出來了,王爺竟然把自己比作祖父,這是何等的榮光?
“一清先生,也請您到相府擔任大學士吧,我需要你,朝廷需要你,百姓也需要你。”
“王爺數度來邀,草民不知輕重,多有冒犯,今日得聞王爺心緒,銘感五內,望王爺寬恕草民無知,此後一任差遣,不敢違背!”楊一清跪叩在地。
費宏、謝遷兩人欣慰地笑起來。
“應寧兄,這是王相給您的親筆信。”費宏從袖中取出一函,遞給了楊一清,目光中不無羨慕之意。要知道王守仁拜相之後,南京的政治氣氛便陡然為之一變,原來認為武定王有不臣之心、欲弑君篡位的儒生們,在得知此事後便從激烈的反對、攻訐,變成了猶豫觀望,而最後大多數人被新政吸引,歸於武定王的大旗之下。要說王守仁是塞拉弗治政的基石,一點都不誇張。
而王守仁對於楊一清這個老前輩是非常佩服的,楊一清的政治智慧,在王守仁看來絕對不亞於被譽為正德首輔第一的李東陽,有他的鑲助,王守仁便可以放心大膽地繼續推行塞拉弗的“新政”,把變法圖強的行動實施下去。
現在,基本扭轉了正德皇帝執政以來頹廢勢頭的南京政府,已經加快了對行政機構等方麵改革的步伐,楊一清在這種時候出現在樞機,無疑是相當鼓舞人心的事情。
雖然目前除了兵權,執政的權利盡歸相府,大學士的地位沒有從前那麽嚇人了,但實際上,沿襲老傳統的大明朝廷,尤其是正統的官員們,他們還是非常尊敬和擁戴諸位大學士的,因為這可以說是大明全國挑選出來的最精華的幾位政治領袖,他們代表的是國家數百萬儒家信徒的利益,而後者恰恰是整個*官僚階層的總發源地。
楊一清讀完信函的時候,也恰逢希達爵士進來向主人報告,“公爵閣下,馬永將軍推薦的兩位將軍已經到了。”
“讓他們在旁邊先候著。”塞拉弗說道,再轉向費宏等人,“各位,今天招大家來,還有一件事必須要征求你們的意見。日本國屢次向大明派出使者,要求通貢,不過我們現在已開海禁,隻是還沒有正式宣布與日本國建立商貿關係罷了。但就在日前,各位恐怕也都聽說了,前浙江都司指揮使劉延保備倭不力,令台州慘遭倭人洗劫,已被斬首,與他常有勾結的前兵部侍郎徐大仁也已下大理獄訊問。現在,正是諸位的好機會。”
謝遷十分疑惑,望了望同樣迷惑的同僚,“王爺,此事王相已有明示,如今軍政分權,要樞機悉尊帥府號令,難道,我等也要參與平倭之事嗎?”
塞拉弗微微一笑,“諸位,此次征倭,我從王府私庫中取了大約49萬兩白銀,原本已經足夠軍資了,但我又讓史商部領了些海外貿易許可證發售,根據最近的統計數字,已經籌措到接近90萬兩白銀。於是,我準備用這些錢來充抵軍費,把我個人的錢轉投到別的地方去。”
他掃視了一眼眾人,“因此,為了國家鼓勵商業、增收創稅等方麵著想,我希望諸位能和我一起做些投資。這是為了國家、為了百姓做的好事情,也是有益的表率也許你們會覺得我這是在強人所難,不過即使會令你們的清名受損,我也希望你們能夠這樣做。要知道,上個月的關稅和商業稅兩項,全國已經達到了25萬兩白銀,預計全年能夠突破350萬兩,這還僅僅是個開頭罷了!”
除了楊一清大感驚詫以外,其餘兩位大學士都已久在樞機,當然知道這是個再準確不過的信息。
謝遷頗為憂慮,“王爺,老夫倒不是舍不得這些個清名,雖則家中兄弟、犬子都在朝中為官,但皆是依靠俸祿度日,若非王爺大調薪金,真可謂家無餘糧。隻老家尚有上等好田數十畝,若是拿來投資……”
“謝學士不用擔心,你們的投資都會由本王親自擔保,王丞相已經向皇家錢莊抵押了他在京的宅邸和餘姚的祖產,共出資2000兩,本王再給他添個零,算他出20000兩。”
謝遷拈須大笑,“如此,王相豈會接受?”
“這也是改善丞相家庭清貧生活的好辦法嘛!”塞拉弗一語雙關,“其實一味要求做官的人清廉,甚至清到連日子都過不下去,這並不是一個好主意,大明貪官為什麽多?太祖剝了那麽多人的皮,結果還是前赴後繼,為什麽?還不就是因為過不下去了嗎?官員也是人,也要吃喝用度,也要享受生活,光拿原先那點可憐的俸祿,還經常不允全額兌換,這簡直是要逼他們上街討飯哪!我希望諸位能把投資和收益,看作是光明正大的事情,看作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看作是相關國計民生的大事情!你們必須做好表率,讓別人都看到你們的富有源自於正確的投資與理財,官員可以從正當途徑獲得不菲的迴報,那麽他們怎麽還會去貪汙、受賄和索賄,怎麽還會去犯罪呢?”
“王爺明鑒!”眾人異口同聲地說道,費宏道:“臣粗粗估算,可出3000兩左右,高出王相,不打緊吧?”
謝遷道:“老夫最多也隻能2500兩,看來王相的境況比老夫還要差些。”
楊一清微微搖頭,笑了笑,“說來慚愧,一清家中倒是祖業頗豐,此次便全部拿出來,大約能湊足50000萬銀子,不過王爺可千萬不能在這筆銀子後麵再添零了!”
眾人無不大笑。塞拉弗也忍俊不禁,輕咳了兩聲,“沒有萬兩可以添零,上萬就別想了,不然的話我可就傾家蕩產了!”
“王爺,您何時做過虧本的買賣呀?”眾人不約而同地開起他的玩笑來。
日後的事實證明塞拉弗做得沒錯,這些大明的“棟梁”很快就領到了最清白的貿易紅利,但迴報額度之高,卻是這些原本打算傾家蕩產迴報王爺知遇的人震驚不已的。
從金山衛去往嘉興官道的一條叉路已經完全被封閉了,兩旁原先的棉田、桃林都已經挖去,現在所植的柞木看上去就像是小叢小叢的灌木一般,這種東西當柴禾燒是最好不過,然而除此之外,似乎別無用途。
而這兩驃騎卒的各自首領,卻不由得皺眉打量起附近的地形他們都是著明光鎧、頭戴獸吞銅盔、腰間帶劍的將軍,當然會感受到這些看似不經意的布置,實際上隱藏著許多學問。
最大的好處就是一定規模的騎兵別想在這裏動彈了。
稀稀疏疏,卻又植得恰到好處的灌木叢,讓放火都變成了一件費力的事情,騎兵隻能順著這條道路往前走,那麽也就是說,戰場的主動權就已然不在他們手上了。
兩位將軍對視了一眼,隨後再度打馬飛奔,不多時,他們又經過了一座戒備森嚴的檢查站,兩座看不出是什麽材料建築的圓形碉樓矗立在道路兩邊,上麵赫然有幾處黑洞洞的炮眼。
一名穿著地方衛所軍服的士兵端著武器站了出來,“什麽人?”
“四川都指揮僉事協守鬆潘左參將何卿、廣西都指揮僉事沈希儀,奉帥府調令前來!”一名汗水濕透的騎兵連忙高聲答話,並策騎至前,下馬取出公文。
一名百戶服色的軍官睨了來人一眼,接過文書看了看,便急忙揮手,“撤了馬柵鐵鎖,取水來,備馬糧!”
等送走了這批騎士,那個士卒不禁好奇起來,向頭目發問,“劉大人,這些人是誰啊?不是說的禁區不讓弛馬嗎?他們難道有匡大人的手令?”
那個姓劉的百戶不禁好笑,一個刮子扇在此人的頭皮上,“別亂說,匡大人的職務比他二位還矮一級,需要屁個手令啊?”
那人倒抽了口氣,說話聲音也大起來,“哦,比匡大人還大,那不都要到總兵、副總兵啦?”
“總兵倒還不至於。”劉百戶眉頭一皺,“不過他們可是有王爺的手令,這東西可比任何通行腰牌都要管用!”
“王爺是多大的官兒啊?”不識字的家夥呆呆地問道。
迴答他的,是更重的一下扇腦殼……
兩位青年將軍到達金山衛城的驛站之後不久,立刻就被見召到衛指揮大營。
金山衛的指揮大營隻是個俗稱,這裏也建有極其肅穆的官衙,兩座石獅左右相挾,每座都有1、2噸重,鬥大的門匾上提“金山衛指揮使司”,門禁森嚴。
整個指揮使司衙門由東西兩部分組成,東麵最大的一間正屋,是該司的核心中樞所在,負責戰場指揮、戰略策劃和大規模的兵力調動,其他幾間,是指揮使等辦公所在;西麵則是政務、軍務、訓備、糧草、警巡等各個常規部門的辦公所在,西麵正屋供奉著金山衛諸多曆史上風雲人物的牌位。
指揮使司的後院,是豬圈、廁所和一小塊菜地,不過因為這裏一向僻靜,加上擺放了幾塊瘦、皺、透、奇的太湖石以及栽植了一片罕見的羅漢竹的林子,反而被性情古怪的王爺內定為居處。
豬兒們因為每天的喂食以及氣味問題,早就被匡晉著人遷走了,這裏新蓋起的木樓非常簡單,大半天就完了工。挨著竹林,老伯爵似乎感覺到了和公爵閣下一樣的心境,淡雅、舒心,尤其晨光迷蒙之時,竹林吐出驚人的氧,空氣就像惠山泉水一般甘醇,唿吸變成一項令人暢快愜意的運動,那種感覺實在是什麽都比不了的。
此時貴賓盈門,在這裏到訪的,有幾名在大明朝野非常著名的人物。
東首坐的是兩位老者,其中一位年紀看上去年輕一些,但卻沒有年老者一副精神矍鑠的樣子。兩人都穿著便服,但從氣度上看,絕對是宦海老鷗,一副見慣政治風浪的樣子。
他們的對麵,也坐著一位老人,白麵短須,眉眼通徹,穿著普通的棉袍,臉上有種非常淡定的神色,不慌不忙地喝著茶。
堂中主座及側位,被穿戴團龍袞服的青年以及穿緋色官服著蟒帶的老頭占據了。
“應寧兄,為大明興盛計,請您出山吧!”
喝茶的老頭微微一曬,“子充,你並非不知我之心,王爺治世之明,令天下恍若暗室燃燈,何須我這一糟老頭子再來畫蛇添足呢?”
搖頭歎息的家夥說不出話來。另一名須眉皆白,眉如戟張的壽星公咳嗽了一聲,“楊賢弟,老夫知你心裏擔憂的是什麽,不過請你放心,王爺已有明示,若君重入樞機,則朝廷必立劉貴妃子為太子,以樹大明正統。”
楊一清微微一笑,卻是朝塞拉弗坐著的方向拱了拱手,“那草民便鬥膽相問了,王爺何時會還政於聖上呢?”
塞拉弗也笑了,“一清先生,我非常欽佩您的勇氣與恆心,不過你到底是作為怎樣的身份來問我這個問題的呢?是政府官員,還是在野勢力?是權力的擁有者,還是一無所有的庶民?”
楊一清一捋胡須,“王爺就當我是個升鬥小民罷。”
“升鬥小民可不會問我這樣的問題,我給他們吃穿,提高他們的生活標準,讓他們不必為溫飽發愁,他們隻會愛戴我,擁護我,巴不得我永遠也不下台。”
這種實打實的話令所有人愕然,也令楊一清根本反駁不了。他想了想,搖起頭來,“那麽,當我是個大明朝的忠貞臣子吧!”
塞拉弗當然知道對方是什麽意思。還政、還政,這些號稱大儒的家夥們哪一天不是在為了這件事而爭吵呢?他們並不明白,這件事是最沒有必要花時間爭論的,誰有能力誰上,誰能給國家帶來更加富強、更加美好的明天,誰就應該是掌握權力的人。
“忠貞臣子先生,請告訴我,乃以一人奉天下,非為天下奉一人,這是個什麽道理?是不是符和孔孟經義,是不是符合儒家最精髓的思想綱領?”
楊一清等人都默念著這句話,別看這位老頭今年已經63歲了,但他的才學在大明全國都屬於出類拔萃的,世人曾經流傳過一句話,說楚地有三位傑出人仕,劉大夏、李東陽和楊一清。李東陽是正德年間的首輔,自幼就是神童,四歲就能寫尺徑大書,景帝還曾經抱他在膝頭逗樂。劉大夏是兵部尚書,據說很有節操,不過這個家夥一向被塞拉弗所鄙視,原因就是他銷毀了鄭和下西洋的重要資料。楊一清辭官前做過少傅、太子太傅,朱厚照南征時在他鎮江的家中住過兩天,因為他的勸告而沒有繼續南下,並且楊一清這個人本身也很了不得,當初誅除飛揚跋扈的劉謹,就是他與中官張永的一番話後,才導致了誅劉的有利局麵,說他功勞最大也不為過。
現在,這位聰明的人,卻從經義文劄間根本找不到任何可以拿來填塞塞拉弗口舌的話,隻能默然地點點頭。
“豈唯天下奉一人!好,好啊,上若以此勵之,不難成明君,不難成青史之名啊!”
塞拉弗笑了,“一清先生,這個問題和還政與否是緊密相關的,按照這種標準來衡量的話,我來當政和皇帝來當政當然有所不同。不同的是,他在位時期發生了數不清的叛亂、動蕩、災害和邊釁,我不想再舉例說明,總之這是一段從土木堡之變以後,大明國最危險、抵抗能力最差的時期,連我們的附庸朝鮮國都敢在皇帝選妃的消息傳出後,大肆娶嫁民間秀女,這和太宗時期一樣嗎?那個時候,人家可是巴巴地送過來,希望皇帝開心!這就是顯而易見國家強弱與否的標誌。而我呢?謙虛的話我並不會說,那種近乎於虛偽的謙虛還是留給別人好了,我治理這個國家的成效,大家都看得見,比起貪玩無能的朱厚照,應該好得多了吧?”
他的一番話講得眾人都麵色難看起來,楊一清不知該怎麽迴答,隻能一味地搖著頭。
“他想玩樂,我就提供給他充裕的玩樂時間,並且不受朝廷政務的影響,隻要他想,每天十二個時辰他可以從頭玩到尾,甚至,他需要女人,我也會為他一一尋來,滿足他獵奇的欲望……甚至,我還幫他完成了最大的心願,那就是生一個皇位繼承人,現在,他應該沒有什麽遺憾的事情了,更重要的是,我並不想把他怎麽樣,他仍然是皇帝,仍然在位,隻是不管事別忘了在劉謹時期他就不管事。這樣看來,他還應該感謝我,又憑什麽要讓我還政給他呢?”
楊一清給講得啞口無言,呆了良久才說:“大明忠貞臣子,自該追隨正統。”
“如果皇帝是商紂王,是隋煬帝,隻要他們是正統,你都可以為他們效命,是不是這樣,楊一清?”
楊一清悚然心驚,麵對著聲色俱厲的武定王,他起身跪倒,“草民萬死!”
“起來吧,起來吧。”塞拉弗放緩了聲調,輕鬆地說道,“作為一個大明的忠貞臣子,我覺得他最需要去關心的,不是皇帝血統是否純正的問題,而是要去關心大明百姓的生活,關心他們的溫飽,關心他們的疾苦,隻有把百姓都伺候好了,他才會是一個忠貞之臣,才會是一個青史留名的能吏,才會是一個在百姓心目中永遠都不會被遺忘的偉人。”
這下子,不光是楊一清深受震動,連另外兩位老者也連忙振衣跪倒,臉上滿是崇敬之色,“王爺之言,動人肺腑,臣等受教!”
“請起,請起。”塞拉弗上前攙起了兩位德高望重的大學士費宏和謝遷,也虛托了楊一清一把,“謝學士今年貴庚?”
“不敢勞王爺問,老夫,年七十且三。”
塞拉弗擺手請諸人落坐,又看了看坐在旁邊正在畫板前沉思的列奧納多先生,“人生七十古來稀,到了這種年紀,享受一下美好生活,看看兒孫滿堂,居家過過平靜的日子,原來也沒人會說三道四的。不過,為了天下萬民的福祉發揮餘熱,為了百姓美好安定的生活,自己主動貢獻,這未嚐不是一種崇高的精神啊!謝學士,我也曾多次聽說您在相府中並不多言,也不曾主動向朝廷上過什麽折子,雖然大家都知道那是為了什麽,似乎你也覺得自己恐怕幹不了多久就得迴家致休,犯不著得罪人,是嗎?但我不這麽認為!謝學士,您的年紀已經可以做我的祖父了,您有許多東西值得後輩們學習,還有您的經驗,那會使我們少走許多彎路,您可以向朝廷提出您認為必須避免的一些錯誤。有時候,可能隻是您簡單的一句話,就不定為朝政指點了迷津。知道嗎,不光是您,還有費學士,還有一清先生,雖然你們的年紀都大了,但仍然是國家的幹才!廉頗八十歲還能騎馬打仗,每餐吃一鬥米呢。”
“臣等該死,臣等愧疚!”謝遷聽得眼淚都流出來了,王爺竟然把自己比作祖父,這是何等的榮光?
“一清先生,也請您到相府擔任大學士吧,我需要你,朝廷需要你,百姓也需要你。”
“王爺數度來邀,草民不知輕重,多有冒犯,今日得聞王爺心緒,銘感五內,望王爺寬恕草民無知,此後一任差遣,不敢違背!”楊一清跪叩在地。
費宏、謝遷兩人欣慰地笑起來。
“應寧兄,這是王相給您的親筆信。”費宏從袖中取出一函,遞給了楊一清,目光中不無羨慕之意。要知道王守仁拜相之後,南京的政治氣氛便陡然為之一變,原來認為武定王有不臣之心、欲弑君篡位的儒生們,在得知此事後便從激烈的反對、攻訐,變成了猶豫觀望,而最後大多數人被新政吸引,歸於武定王的大旗之下。要說王守仁是塞拉弗治政的基石,一點都不誇張。
而王守仁對於楊一清這個老前輩是非常佩服的,楊一清的政治智慧,在王守仁看來絕對不亞於被譽為正德首輔第一的李東陽,有他的鑲助,王守仁便可以放心大膽地繼續推行塞拉弗的“新政”,把變法圖強的行動實施下去。
現在,基本扭轉了正德皇帝執政以來頹廢勢頭的南京政府,已經加快了對行政機構等方麵改革的步伐,楊一清在這種時候出現在樞機,無疑是相當鼓舞人心的事情。
雖然目前除了兵權,執政的權利盡歸相府,大學士的地位沒有從前那麽嚇人了,但實際上,沿襲老傳統的大明朝廷,尤其是正統的官員們,他們還是非常尊敬和擁戴諸位大學士的,因為這可以說是大明全國挑選出來的最精華的幾位政治領袖,他們代表的是國家數百萬儒家信徒的利益,而後者恰恰是整個*官僚階層的總發源地。
楊一清讀完信函的時候,也恰逢希達爵士進來向主人報告,“公爵閣下,馬永將軍推薦的兩位將軍已經到了。”
“讓他們在旁邊先候著。”塞拉弗說道,再轉向費宏等人,“各位,今天招大家來,還有一件事必須要征求你們的意見。日本國屢次向大明派出使者,要求通貢,不過我們現在已開海禁,隻是還沒有正式宣布與日本國建立商貿關係罷了。但就在日前,各位恐怕也都聽說了,前浙江都司指揮使劉延保備倭不力,令台州慘遭倭人洗劫,已被斬首,與他常有勾結的前兵部侍郎徐大仁也已下大理獄訊問。現在,正是諸位的好機會。”
謝遷十分疑惑,望了望同樣迷惑的同僚,“王爺,此事王相已有明示,如今軍政分權,要樞機悉尊帥府號令,難道,我等也要參與平倭之事嗎?”
塞拉弗微微一笑,“諸位,此次征倭,我從王府私庫中取了大約49萬兩白銀,原本已經足夠軍資了,但我又讓史商部領了些海外貿易許可證發售,根據最近的統計數字,已經籌措到接近90萬兩白銀。於是,我準備用這些錢來充抵軍費,把我個人的錢轉投到別的地方去。”
他掃視了一眼眾人,“因此,為了國家鼓勵商業、增收創稅等方麵著想,我希望諸位能和我一起做些投資。這是為了國家、為了百姓做的好事情,也是有益的表率也許你們會覺得我這是在強人所難,不過即使會令你們的清名受損,我也希望你們能夠這樣做。要知道,上個月的關稅和商業稅兩項,全國已經達到了25萬兩白銀,預計全年能夠突破350萬兩,這還僅僅是個開頭罷了!”
除了楊一清大感驚詫以外,其餘兩位大學士都已久在樞機,當然知道這是個再準確不過的信息。
謝遷頗為憂慮,“王爺,老夫倒不是舍不得這些個清名,雖則家中兄弟、犬子都在朝中為官,但皆是依靠俸祿度日,若非王爺大調薪金,真可謂家無餘糧。隻老家尚有上等好田數十畝,若是拿來投資……”
“謝學士不用擔心,你們的投資都會由本王親自擔保,王丞相已經向皇家錢莊抵押了他在京的宅邸和餘姚的祖產,共出資2000兩,本王再給他添個零,算他出20000兩。”
謝遷拈須大笑,“如此,王相豈會接受?”
“這也是改善丞相家庭清貧生活的好辦法嘛!”塞拉弗一語雙關,“其實一味要求做官的人清廉,甚至清到連日子都過不下去,這並不是一個好主意,大明貪官為什麽多?太祖剝了那麽多人的皮,結果還是前赴後繼,為什麽?還不就是因為過不下去了嗎?官員也是人,也要吃喝用度,也要享受生活,光拿原先那點可憐的俸祿,還經常不允全額兌換,這簡直是要逼他們上街討飯哪!我希望諸位能把投資和收益,看作是光明正大的事情,看作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看作是相關國計民生的大事情!你們必須做好表率,讓別人都看到你們的富有源自於正確的投資與理財,官員可以從正當途徑獲得不菲的迴報,那麽他們怎麽還會去貪汙、受賄和索賄,怎麽還會去犯罪呢?”
“王爺明鑒!”眾人異口同聲地說道,費宏道:“臣粗粗估算,可出3000兩左右,高出王相,不打緊吧?”
謝遷道:“老夫最多也隻能2500兩,看來王相的境況比老夫還要差些。”
楊一清微微搖頭,笑了笑,“說來慚愧,一清家中倒是祖業頗豐,此次便全部拿出來,大約能湊足50000萬銀子,不過王爺可千萬不能在這筆銀子後麵再添零了!”
眾人無不大笑。塞拉弗也忍俊不禁,輕咳了兩聲,“沒有萬兩可以添零,上萬就別想了,不然的話我可就傾家蕩產了!”
“王爺,您何時做過虧本的買賣呀?”眾人不約而同地開起他的玩笑來。
日後的事實證明塞拉弗做得沒錯,這些大明的“棟梁”很快就領到了最清白的貿易紅利,但迴報額度之高,卻是這些原本打算傾家蕩產迴報王爺知遇的人震驚不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