韃靼族位於遼朝的西北部。遼道宗時,韃靼族由分散的部落建立起部落聯盟,1092年,韃靼部落聯盟長磨古斯殺死遼金吾吐古斯,舉兵侵遼。遼朝西北路招討使耶律阿魯掃古被打敗。遼朝又以耶律撻不也為西北路招討使,討伐韃靼。磨古斯在鎮州西南沙磧間假作投降,誘殺遼軍招討使耶律撻不也。遼軍再次戰敗。

    紹聖元年,遼知北院樞密使耶律斡特刺率大軍討伐韃靼,遇大雪天,打敗韃靼四部,斬殺千餘人。後又擒獲磨古斯,俘迴遼朝處死。

    宋哲宗紹述熙豐之政,宋哲宗將資政殿學士李清臣從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召迴京城,任命他為中書侍郎,同時任命兵部尚書鄧溫伯為尚書左丞。

    李清臣首先提出”紹述”的建議,鄧溫伯立即附和,於是宋哲宗紹述宋神宗的時代開始了。

    最先官方文件提出”紹述熙豐之政”的是在同年三月,宋哲宗親自主持殿試,殿試策的內容是:宋神宗皇帝是十分英明的君主,完全可以與舜、禹等前代聖明君主媲美,他在位十九年,所製定的一切法度都是對天下黎民百姓有利的,因而朕準備繼承其遺誌,延請全國英雄豪傑,訴說當今之急務等等。

    同時在這一道策問中宋哲宗還做了自我批評,認為自己繼位已有十年時間,雖然恢複熙寧以前的科舉製度,但士大夫的能力依然有限,廢除了常平倉官員,但農民仍然窮困不堪等等。因而他希望所有參加殿試的舉於都直言不諱,陳述目前政治的得失。事實上,這道殿試題目完全出自李清臣之手。

    四月,宋哲宗改年號為”紹聖”。於是恢複了熙寧元豐以來所有製定的一切規章製度,如免役法一律按元豐八年以前的製度執行,廢除十科取士法,改革元佑科舉製度等等。同時任用熙寧元豐時期的變法人物章惇、林希、曾布、許將、蔡卞、李清臣、鄧溫伯等人為執政大臣,排擠打擊元佑諸大臣,如範純仁、呂大防,提拔元佑時期被貶逐的官僚土大夫為各級官員,貶逐元佑時期追逐司馬光等人的士大夫。這就是宋哲宗親政後所謂的紹述熙豐之政。

    蘇轍罷相,自從宋哲宗殿試進土策中大張旗鼓提出紹述之說後,門下侍郎蘇轍立即上書宋哲宗,對”紹述”之說提出自己的看法。

    蘇轍認為:殿試策中詆毀元佑以來數年所實行的政策法規,準備恢複熙寧元豐時期的一切措施,他認為宋哲宗絕對不會有這些想法,肯定有奸臣從中遊說,這些小人不顧國家安危,慫恿陛下恢複熙、豐之政。

    當然,宋神宗皇帝雄才大略,素有大誌,他所製定的一切改革措施是千秋萬代不可改變的製度。

    蘇轍在奏章中列舉了宋神宗在位二十年所製定的一些好的措施,如出賣坊場用來召募衙前差役人員等等,宋神宗的這些政策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弊的。

    元佑年間以來,從上到下一直奉行宋神宗時期的政策,隻是將其中一些不符合客觀實際的東西作了某些修改,況且是子承父誌,這是聖人所謂的盡孝道而已。

    蘇轍的這道奏章並未被送到宋哲宗處,又第二次上書,奏章的內容與第一次大同小異。宋哲宗本來就不喜歡類似的奏章,加之李清臣、鄧溫伯從中挑撥離間,因而宋哲宗在召見執政大臣時,怒氣衝衝地責怪蘇轍說:臣僚上書並無什麽妨害,隻是蘇轍上奏的是機密大事,不能在宮廷之外加以宣揚,但今天你卻當眾打開你的奏章,況且還將宋神宗比作漢武帝,這難道是臣僚應該做的嗎?蘇轍嚇得麵如死灰,不得不迴家聽候發落。

    宰相範純仁出麵解圍,說蘇轍將宋神宗比作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不但不是誹謗之意,相反是在稱讚宋神宗。於是宋哲宗才稍微改變了一點兒對蘇轍的看法。

    第二天蘇轍上書為自己辯解,但宋哲宗批示對他進行貶逐,於是蘇轍被貶知汝州(今河南臨汝)。

    蘇軾貶官惠州,紹聖元年二月,宋哲宗起用李清臣為門下侍郎。

    三月,考試進士,李清臣出題指責元佑初年廢除新法,並陸續起用如曾布之類變法派人物。

    四月下旬,禦史虞策上書彈劾蘇軾,說蘇軾從前任中書舍人時所作誥詞文字,語句譏訕,建議給蘇軾處分。其後殿中侍禦史來之邵上書說蘇軾以前所作文字,譏諷先朝,以古諷今。

    同時來之邵還列舉蘇軾在貶呂惠卿時所寫的誥詞:”首建青苗,次行助役、均輸之政,自同商賈,手實之禍,下及雞豚,苟有蠹國而害民,率皆攘臂而稱首。”還列舉蘇軾所作司馬光神道碑中的文字,攻擊蘇軾誹謗朝廷,要求對蘇軾嚴加懲治。

    自從虞策、來之邵二人發難後,禦史台官員在趙挺之的率領下,大肆攻擊蘇軾,發掘蘇軾所作的一切文字,其中在給呂大防寫誥詞時有”民亦勞止”之語,成為蘇軾極為重要的一條罪名。

    趙挺之曾被蘇軾罵為”聚斂小人,學行無所”,至此公報私仇,勾結台諫官彈劾蘇軾。結果,蘇軾被貶官英州(今廣東英德)。範純仁上書竭力為蘇軾辯護,但宋哲宗置之不理。

    秦觀、黃庭堅眨嶺南,紹聖元年四月,蘇軾被削去端明殿學士館職後,貶知英州(今廣東英德)。

    一個月後,秦觀就以”影附蘇軾”的罪名被削去館閣校勘之職,差派為監處州茶鹽酒稅。

    紹聖元年十二月,蔡卞等人重修《神宗實錄》一書後,安置範祖禹於永州(今湖南零陵)、趙彥若於澧州(今湖南澧縣)、黃庭堅於黔州(今四川彭水),其罪名是詆毀、誣蔑先帝(指宋神宗),身為人臣,卻不向君主孝忠。

    梁乙逋被殺,外戚梁乙逋仗恃太後、皇後勢力,擅自專權,把持了西夏朝政。在他執政期間,每每與宋為敵,雙方互相攻戰,宋夏邊境地區老百姓深受兵燹之苦。

    西夏老百姓對梁之專權敢怒而不敢言。其後梁又陰謀策劃廢掉幹順,擁立新皇,完全掌握了西夏政權,連太後梁氏也受到了他的控製。因而,在元佑七年開始的宋夏戰爭中,梁太後親征,不讓梁乙逋參與軍務。梁乙逋更加不滿,叛逆跡象愈加明顯。

    天佑民安四年十月,西夏國內掌兵權的嵬名阿吳、仁多保忠、撒辰等人知道了這一秘密,聯合起來,調集各自所屬部隊征討梁乙逋,殺掉了他的全家。

    同年,章悍為相,立局編類元佑諸臣章疏,召李格非為檢討,拒不就職,因而得罪,遂被外放為廣信軍(今河北徐水遂城西)通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是李清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詩語仙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詩語仙使並收藏我是李清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