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長公主殿下歸京,天子親迎、百官叩拜。
前陣子京中頗有些不太平,不知從哪裏傳出來的小道消息,說鎮國大長公主於江南失蹤。一時之間,京中人心惶惶,不少人難免就生了異心。
永興帝原本還以為這位大權在握的姑祖母不在,自己或許可以提前親政了,可事情哪裏又有這般簡單?當今天子八月方能年滿十五歲、迎娶中宮皇後,而幾位叔王們卻是正當壯年、兒孫滿堂。
趙子孟身為大長公主殿下的親信重臣,月前竟以夢為由匆匆趕赴江南,似乎是從側麵坐實了殿下失蹤之事。如此,趙子孟方離開了京城,留王、豫王便開始蠢蠢欲動了起來。
當時朝堂內外情勢一片複雜,留王、豫王皆是年長德高的皇叔,在京中已經經營了數十年,暗地裏發展的勢力也是頗為壯大的。
永興帝也是在當時的情況下方才明白,若是沒有鎮國大長公主的鎮壓,恐怕他的金鑾寶座很快就要坐不安穩了。
留王雖則年長,可心智到底及不上豫王。
趙子孟方一離開京城,留王就暗地裏到處遊說拉攏,悄悄聚集了一股兵力,隻等江南消息一到便要行逼宮之事。而豫王卻是要更加謹慎一些,隻私底下煽風點火攪亂朝局,倒是不曾有明麵上的行動。
而後江南有平王的死訊傳來,留王趁勢請旨發兵江南、消滅前朝餘黨、救援大長公主。永興帝身邊無人可靠,一方麵確是朝堂之上群情激憤皆欲出兵,另一方麵也是想要盡快就迴姑祖母。如此,便擬下了聖旨。
袁大將軍告病不曾掛帥,此次與留王一同出征的乃是袁大將軍的左膀右臂馬將軍。軍隊在京郊大營駐紮,留王親自前去點兵。熟料留王與馬將軍集結完兵馬後卻不是向江南進發,而是欲打入皇城!
京中危急,戰事一觸即發。而朝堂之上竟還有請永興帝退位讓賢之人……
恰此時,靖北侯世子率大軍趕到,一舉鏟除了留王勢力。
趙子孟離京前就已暗中向北方駐守的楊家軍遞出消息,原本是想著自己離京給二王以可趁之機,然後才能一舉鏟除二王勢力。誰料隻留王一人上了鉤,袁府也隻舍了一條臂膀罷了。
經此動亂,永興帝更加明白現下他羽翼未豐不能失去大長公主的扶持,自此也就暫且壓下了親政的急切。
今日鎮國大長公主自江南歸來,天子親自出迎,儀式隆重盛大之極。
江南一事大長公主到底是受了驚嚇與摧折,況且前幾年開始殿下便久病纏身,經此一事身子更是虧損得厲害。雖然一路上諸多名醫診治調養,可精神狀態依舊是難比以前。
方才下船之前昭昭親眼看見大長公主命人為她敷了厚厚的胭脂水粉,臉上才不至於毫無血色。
“姑祖母……”一身明黃色龍袍的永興帝親自迎了上來,他扶住大長公主的手臂含淚道,“姑祖母,您總算迴來了。”
大長公主早已知曉京中動亂之事,慈和地輕拍了拍天子的手,便隨他先往皇宮裏去。
天子身後,趙子孟一身玄衣沉默地走著。他快馬輕騎,了結江南諸事後先於她們幾日迴到了京城。而昭昭跟在大長公主身後,竟與那人並肩而行了。昭昭想起那晚濃黑的夜色中,她從小舟上迴望遠處的海島,也不知他有沒有受傷。
此時大長公主忽而想起了什麽似的迴頭對昭昭與王璧君、蔡芷璿等人道:“天色不早了,你們今日不必隨我進宮,先迴家罷。”
“是。”眾人領命告退。
今日前來迎接鳳駕的還有一眾內命婦,昭昭與王璧君兩人一道往外走是恰遇上了楊府眾人。為首那個一品大妝恭立著的老婦人正是楊府老夫人楊趙氏,身後跟著的竟是許久未見的楊羚。
王璧君對昭昭笑語道:“既然遇見了楊府老太君,怎麽可以不上前行禮問安呢?仔細一看,熙寧長公主也在呢。”
昭昭麵上緋紅一片,那日她與楊悸鹿的對話被王璧君給聽去了,從此便時不時地拿她打趣。昭昭也迴嘴道:“我瞧那邊可是張府之人?璧君姐姐你怎麽不去向張府老夫人見禮問安?”
誰料王璧君卻沒有半分的羞窘,她神態端然地就往張府那邊走去,開口道:“我家祖母也在那邊呢,有什麽去不得的?”
張淮出自崇義侯府張家,其先祖張永德,乃是是前朝太-祖郭威的女婿。而王家也是曆經了兩朝,先祖是周太-祖之謀主王樸,之後又陸續出過數位宰輔名臣。張、王兩家都是前朝貴族,大周亡國後被新朝詔安。
兩家世代交好,府邸也鄰近,王璧君自小便是張府老夫人看大的,不去行禮問安才奇怪呢。
昭昭目送她離去,實在是想不明白張、王兩人上輩子究竟是為何沒能走到一起。
這時忽聽有清朗的女聲響起:“昭昭。”
她聞聲看去,就見楊羚在不遠處對她微笑。楊羚怎麽來了?昭昭一愣,按理說楊羚應當在府邸備嫁才是,怎麽竟會來了今日的迎接典禮?
不過既然楊羚已經出聲叫住了昭昭,這下子若是再不去見個禮那就實在是太過刻意了,昭昭想起那天楊悸鹿鄭重其事地對她說:“昭昭,等我們迴京了,我就帶你去給祖母、母親見禮。”
昭昭氣得跺腳,這天底下,哪裏有自個兒領著人上門去給長輩見禮的事情呀!
“羚姐姐。”昭昭硬著頭皮迎上去,耳根紅通通的。當日楊府老夫人壽宴她隨大長公主殿下同去,楊老夫人還送了她好珍貴的見麵禮。昭昭也屈膝向楊府的諸位女眷見禮:“老夫人萬福金安。”
楊老夫人上了年紀眼神兒不好,一時也認不出眼前這個齊整漂亮的閨女究竟是哪家的,便笑眯眯地讓兩個小姐妹自己說話去,慈愛極了。
因為天子鑾駕已經走遠,下邊諸人也都漸漸散開迴府去了。楊羚拉了昭昭上了自家的馬車,“我送你迴府吧,這麽長時間不見有好些話要與你說。”
“嗯。”昭昭其實也有事情要說與楊羚知曉。
方一上馬車,楊羚麵上的笑意卻淡了下來,反而浮上了淡淡的愁緒。昭昭見此不由得一愣,忙關切問道:“羚姐姐,怎麽了?可是發生了什麽事情?”
“昭昭,我問你……”楊羚斟酌地緩緩開了口,“我在京中聽聞表哥率軍突襲,剿滅了前朝餘黨盤踞的海島,那島可是在……”
昭昭想起了島上遇見的那個爽朗灑脫的少年人,心中仿佛已經猜到她要問什麽了。可是楊羚,她是即將大婚入主中宮的未來皇後呀!她究竟知不知曉木歸的身份?
“羚姐姐,你知道……”昭昭低聲問道,“你知道那人的身份?”雖說兩人誰都沒有點明,可都知道她們口中的那人正是木歸。
楊羚麵上隱有焦急神色:“他與我說他近年來住在海島上,還說了很多島上的一些事情。我後來聽聞江南傳來的消息,有些猜出他說的海島可能就是……”
昭昭聞言微微垂頭,她不知曉楊羚對木歸……她握了握楊羚的手,抬起頭沉聲道:“羚姐姐,那日我與大長公主殿下被前朝餘黨擄去了島上,我曾碰見過木公子。”
“他怎麽樣了?”楊羚追問道。
昭昭有些不忍,但木歸可不是尋常的前朝餘黨,關於他的身份應當今早與羚姐姐說清楚才好。昭昭直直地看著楊羚的眼睛,一字一頓地開口說道:“那個道島上的人稱他‘殿下’。”
她看到楊羚眼中閃過震驚、錯愕、慌亂、傷心,最後一切歸於木然。
那些前朝餘黨稱他為“殿下”,這樣說來他應當是大周皇裔了。木歸,木歸……“木”從“柴”中來,“歸”字何意更是不必多說。那他與自己的那麽多次偶遇,究竟是巧合還是故意為之?隻因自己即將是大祈的皇後嗎?
楊羚隻覺胸口窒悶難受,她開口訥訥道:“我聽說賊首潛逃了……”他應當還活著……
馬車中的氣氛一片沉鬱,昭昭也不知道楊羚此刻在想什麽。她離開京城去江南那天,羚姐姐在水邊為自己送別。那麽她離開之後,羚姐姐與那木歸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麽呢?
這時候,馬車漸漸停了下,昭昭掀起簾子一看,原來是自家的宅子到了。
“羚姐姐,那我先迴去了。”
楊羚此時仿佛才剛剛驚醒一般,她腦中是亂糟糟一片,猛然想起此前趙子嫿的囑托,便澀聲開口對昭昭道:“過幾日是子嫿的及笄禮,請了你當擯者。我怕是去不成了,還請替我向子嫿告罪。”
前陣子京中頗有些不太平,不知從哪裏傳出來的小道消息,說鎮國大長公主於江南失蹤。一時之間,京中人心惶惶,不少人難免就生了異心。
永興帝原本還以為這位大權在握的姑祖母不在,自己或許可以提前親政了,可事情哪裏又有這般簡單?當今天子八月方能年滿十五歲、迎娶中宮皇後,而幾位叔王們卻是正當壯年、兒孫滿堂。
趙子孟身為大長公主殿下的親信重臣,月前竟以夢為由匆匆趕赴江南,似乎是從側麵坐實了殿下失蹤之事。如此,趙子孟方離開了京城,留王、豫王便開始蠢蠢欲動了起來。
當時朝堂內外情勢一片複雜,留王、豫王皆是年長德高的皇叔,在京中已經經營了數十年,暗地裏發展的勢力也是頗為壯大的。
永興帝也是在當時的情況下方才明白,若是沒有鎮國大長公主的鎮壓,恐怕他的金鑾寶座很快就要坐不安穩了。
留王雖則年長,可心智到底及不上豫王。
趙子孟方一離開京城,留王就暗地裏到處遊說拉攏,悄悄聚集了一股兵力,隻等江南消息一到便要行逼宮之事。而豫王卻是要更加謹慎一些,隻私底下煽風點火攪亂朝局,倒是不曾有明麵上的行動。
而後江南有平王的死訊傳來,留王趁勢請旨發兵江南、消滅前朝餘黨、救援大長公主。永興帝身邊無人可靠,一方麵確是朝堂之上群情激憤皆欲出兵,另一方麵也是想要盡快就迴姑祖母。如此,便擬下了聖旨。
袁大將軍告病不曾掛帥,此次與留王一同出征的乃是袁大將軍的左膀右臂馬將軍。軍隊在京郊大營駐紮,留王親自前去點兵。熟料留王與馬將軍集結完兵馬後卻不是向江南進發,而是欲打入皇城!
京中危急,戰事一觸即發。而朝堂之上竟還有請永興帝退位讓賢之人……
恰此時,靖北侯世子率大軍趕到,一舉鏟除了留王勢力。
趙子孟離京前就已暗中向北方駐守的楊家軍遞出消息,原本是想著自己離京給二王以可趁之機,然後才能一舉鏟除二王勢力。誰料隻留王一人上了鉤,袁府也隻舍了一條臂膀罷了。
經此動亂,永興帝更加明白現下他羽翼未豐不能失去大長公主的扶持,自此也就暫且壓下了親政的急切。
今日鎮國大長公主自江南歸來,天子親自出迎,儀式隆重盛大之極。
江南一事大長公主到底是受了驚嚇與摧折,況且前幾年開始殿下便久病纏身,經此一事身子更是虧損得厲害。雖然一路上諸多名醫診治調養,可精神狀態依舊是難比以前。
方才下船之前昭昭親眼看見大長公主命人為她敷了厚厚的胭脂水粉,臉上才不至於毫無血色。
“姑祖母……”一身明黃色龍袍的永興帝親自迎了上來,他扶住大長公主的手臂含淚道,“姑祖母,您總算迴來了。”
大長公主早已知曉京中動亂之事,慈和地輕拍了拍天子的手,便隨他先往皇宮裏去。
天子身後,趙子孟一身玄衣沉默地走著。他快馬輕騎,了結江南諸事後先於她們幾日迴到了京城。而昭昭跟在大長公主身後,竟與那人並肩而行了。昭昭想起那晚濃黑的夜色中,她從小舟上迴望遠處的海島,也不知他有沒有受傷。
此時大長公主忽而想起了什麽似的迴頭對昭昭與王璧君、蔡芷璿等人道:“天色不早了,你們今日不必隨我進宮,先迴家罷。”
“是。”眾人領命告退。
今日前來迎接鳳駕的還有一眾內命婦,昭昭與王璧君兩人一道往外走是恰遇上了楊府眾人。為首那個一品大妝恭立著的老婦人正是楊府老夫人楊趙氏,身後跟著的竟是許久未見的楊羚。
王璧君對昭昭笑語道:“既然遇見了楊府老太君,怎麽可以不上前行禮問安呢?仔細一看,熙寧長公主也在呢。”
昭昭麵上緋紅一片,那日她與楊悸鹿的對話被王璧君給聽去了,從此便時不時地拿她打趣。昭昭也迴嘴道:“我瞧那邊可是張府之人?璧君姐姐你怎麽不去向張府老夫人見禮問安?”
誰料王璧君卻沒有半分的羞窘,她神態端然地就往張府那邊走去,開口道:“我家祖母也在那邊呢,有什麽去不得的?”
張淮出自崇義侯府張家,其先祖張永德,乃是是前朝太-祖郭威的女婿。而王家也是曆經了兩朝,先祖是周太-祖之謀主王樸,之後又陸續出過數位宰輔名臣。張、王兩家都是前朝貴族,大周亡國後被新朝詔安。
兩家世代交好,府邸也鄰近,王璧君自小便是張府老夫人看大的,不去行禮問安才奇怪呢。
昭昭目送她離去,實在是想不明白張、王兩人上輩子究竟是為何沒能走到一起。
這時忽聽有清朗的女聲響起:“昭昭。”
她聞聲看去,就見楊羚在不遠處對她微笑。楊羚怎麽來了?昭昭一愣,按理說楊羚應當在府邸備嫁才是,怎麽竟會來了今日的迎接典禮?
不過既然楊羚已經出聲叫住了昭昭,這下子若是再不去見個禮那就實在是太過刻意了,昭昭想起那天楊悸鹿鄭重其事地對她說:“昭昭,等我們迴京了,我就帶你去給祖母、母親見禮。”
昭昭氣得跺腳,這天底下,哪裏有自個兒領著人上門去給長輩見禮的事情呀!
“羚姐姐。”昭昭硬著頭皮迎上去,耳根紅通通的。當日楊府老夫人壽宴她隨大長公主殿下同去,楊老夫人還送了她好珍貴的見麵禮。昭昭也屈膝向楊府的諸位女眷見禮:“老夫人萬福金安。”
楊老夫人上了年紀眼神兒不好,一時也認不出眼前這個齊整漂亮的閨女究竟是哪家的,便笑眯眯地讓兩個小姐妹自己說話去,慈愛極了。
因為天子鑾駕已經走遠,下邊諸人也都漸漸散開迴府去了。楊羚拉了昭昭上了自家的馬車,“我送你迴府吧,這麽長時間不見有好些話要與你說。”
“嗯。”昭昭其實也有事情要說與楊羚知曉。
方一上馬車,楊羚麵上的笑意卻淡了下來,反而浮上了淡淡的愁緒。昭昭見此不由得一愣,忙關切問道:“羚姐姐,怎麽了?可是發生了什麽事情?”
“昭昭,我問你……”楊羚斟酌地緩緩開了口,“我在京中聽聞表哥率軍突襲,剿滅了前朝餘黨盤踞的海島,那島可是在……”
昭昭想起了島上遇見的那個爽朗灑脫的少年人,心中仿佛已經猜到她要問什麽了。可是楊羚,她是即將大婚入主中宮的未來皇後呀!她究竟知不知曉木歸的身份?
“羚姐姐,你知道……”昭昭低聲問道,“你知道那人的身份?”雖說兩人誰都沒有點明,可都知道她們口中的那人正是木歸。
楊羚麵上隱有焦急神色:“他與我說他近年來住在海島上,還說了很多島上的一些事情。我後來聽聞江南傳來的消息,有些猜出他說的海島可能就是……”
昭昭聞言微微垂頭,她不知曉楊羚對木歸……她握了握楊羚的手,抬起頭沉聲道:“羚姐姐,那日我與大長公主殿下被前朝餘黨擄去了島上,我曾碰見過木公子。”
“他怎麽樣了?”楊羚追問道。
昭昭有些不忍,但木歸可不是尋常的前朝餘黨,關於他的身份應當今早與羚姐姐說清楚才好。昭昭直直地看著楊羚的眼睛,一字一頓地開口說道:“那個道島上的人稱他‘殿下’。”
她看到楊羚眼中閃過震驚、錯愕、慌亂、傷心,最後一切歸於木然。
那些前朝餘黨稱他為“殿下”,這樣說來他應當是大周皇裔了。木歸,木歸……“木”從“柴”中來,“歸”字何意更是不必多說。那他與自己的那麽多次偶遇,究竟是巧合還是故意為之?隻因自己即將是大祈的皇後嗎?
楊羚隻覺胸口窒悶難受,她開口訥訥道:“我聽說賊首潛逃了……”他應當還活著……
馬車中的氣氛一片沉鬱,昭昭也不知道楊羚此刻在想什麽。她離開京城去江南那天,羚姐姐在水邊為自己送別。那麽她離開之後,羚姐姐與那木歸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麽呢?
這時候,馬車漸漸停了下,昭昭掀起簾子一看,原來是自家的宅子到了。
“羚姐姐,那我先迴去了。”
楊羚此時仿佛才剛剛驚醒一般,她腦中是亂糟糟一片,猛然想起此前趙子嫿的囑托,便澀聲開口對昭昭道:“過幾日是子嫿的及笄禮,請了你當擯者。我怕是去不成了,還請替我向子嫿告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