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語一出,丹影頓時如遭雷劈,怔然當場,險些失手砸了掌中之物。待到緩過神來,本欲揪了馮良工來厲聲拷問,轉念思及他在皇上麵前的言行,知其並無惡意,隨即收斂神色。掩下心中滔天巨瀾,故作鎮定,佯作無知地淡然否認道:“我聽不懂你這是問什麽。”
丹影雖是矢口否認,馮良工卻早已將她的神色變化收入眼中,輕輕搖頭失笑。
池鳳卿佩那匕首上殿早朝、在外行走時,馮良工本就瞧著有幾分眼熟。等出了事,聽人提及那是鳳家之器,這才想起舊事。前思後想,猜疑了大半,故而才能橫下心跑去宗正寺冒險。等到握在手中辨認,證實了匕首果是故人之物時,心下已然有了定論。因此,在丹影否認血痣、胎記一事後,才能進一步果斷要求滴血認親。此刻見她神態變化,更是毋庸置疑。
心知她是因為不識自己而有顧慮,便坦言道:“李家本有謀逆大罪未洗,你謹小慎微,不敢承認也屬常情。但是,正如你所料,老夫與你非有親緣關係。跑去皇上跟前同你滴血認親,皆是因為滄瀾。你就不想知道事情原委?”
丹影聞言蹙眉,反問道:“口口聲聲提這名字,你又究竟同他什麽關係?”
馮良工聞得這話,便知她是默認了,也對自己信了一半。繼而便將往事和盤托出:“李家曾有大恩於老夫,老夫也懂知恩圖報,助過滄瀾。當年,老夫邊關任職,某日見滄瀾帶著一個繈褓女嬰狼狽而來,曾收容了他半日。後來為他假造度關文牒,助他北去。當時,滄瀾與那孩子具是有傷在身,老夫曾親手為那孩子清洗、上藥,故而知道她肩上有痣,腰有胎記。”
又對丹影笑道:“你再矢口否認,老夫也不疑有他。你便是那孩子,是也不是?”
丹影垂眼低眉,未曾接口。
馮良工便又自顧自接著將當日情形娓娓道出:“滄瀾當日傷得厲害,卻不肯多做停留,執意要趕著上路。為了叫傷口早些結痂,便在火上熏烤利器以用。我同他遞接時,不慎叫刀刃將手劃破,滴血入盆,竟與那孩子的融到了一起。滄瀾當時大唿,說我與那孩子有緣。我知他當時亡命奔逃,心存擔憂,說出此話是恐我怕惹是非,不肯傾力相幫。不想,這話居然應驗在了今日。”
說到此處,眼見丹影臉色漸變,對自己的質疑之色盡去,卻難掩一股哀痛流露眼角眉梢,馮良工不由心內驀然一緊,猶疑問道:“滄瀾他——”
丹影忍不住有淚落下,搖頭哽咽道:“他拚死救我,我卻隻能眼睜睜看著他離我而去。”
馮良工頓時心氣一瀉,身手狠狠一顫,頹然闔目許久才歎道:“我早該猜到了。當日那般模樣,將你看得比命還重,如何肯任憑你陷入危難?那柄匕首更是刻不離身,又如何肯人物兩分?”又問,“他是如何出的事?”
丹影不肯細說,隻是一味啜泣搖頭。
“唉!李家命運多舛,滄瀾竟也不能幸免。”馮良工見丹影不願提及,也不再追問,隻是又兀自哀歎了一聲。故人已去,說再多也不能迴轉還魂,徒增傷感,追問無益。
兩人靜默片刻,丹影輕輕擦拭眼角腮邊,然後抬頭問道:“您當日救了我們,我爹——,他可有對您說過什麽不曾?”
馮良工歎惋搖頭:“亡命奔逃,來去匆匆,並未有機會細說。我記得當日見他那樣狼狽,也曾問過他為何至此,他隻說你家慘遭橫禍,他救不了其他人有負有愧,唯有保你性命為是,其餘再未提及。”
“那我爹,他家又是怎麽出的事?我見皇上好似有些在意那匕首,其間可有緣故?”
“那匕首,原是鳳家鑄造的。早年,許多人家都愛其家造物精美,有過收藏。後來,鳳家為了和李家劃清界線,盡毀所造以示忠心,其他人自然不敢再有私藏。殿下此迴被人誣告不軌,他佩這匕首上殿,又是世間不該再有的東西,皇上自然要過問。倘若聖上知道此物原主為李家之人,隻怕殿下之事不能如此善了。”馮良工解釋道,接著又是一聲長歎,“當日李家出事時,老夫尚未進京,聞說他家犯了謀逆大罪,心裏隻是不信。後來偷偷打聽,才知事情是從滄瀾那堂兄而起。人皆有避禍之心,具體來龍去脈,老夫卻是無從知道了。”
“我爹那堂兄,可是叫李雲海?”丹影蹙眉問道。
“對!對!對!年少時,我們還曾見過幾麵的。說來,那人原也算個人物,隻不知,卻如何招來這滔天大禍,殃及滿門。他自己倒是逃出一命,置身事外了。”馮良工連聲應著,語色中不由自主地帶了幾許對那人的不屑、譏諷。
“那您,如今可有他的下落?”
“當年那樣驚動朝野,都不曾查出他來,老夫又何來上天入地的本事?”馮良工搖頭,繼而起了一絲憤懣道,“隻恨老夫雖與滄瀾交好,卻無滄瀾那一身本事,否則,老夫倒要捉了那李雲海來好好問問,究竟是如何行事,如何為人的,連累了自家老小不說,居然還累及九族,害了滄瀾一家!”
丹影見他一路搖頭,心裏琢磨琢磨,咬咬牙問出最後一疑:“我爹當年帶著我逃到您那兒,您可還記得是哪一年麽?可聽說過那年有什麽大事不曾?”
馮良工想也未想,立即作答:“元和七年。”
一語既出,忽然就神色黯淡了下來,整個人明顯萎頓下去,帶著淒楚道,“元和七年,老夫又怎會記錯?那年別處發生什麽大事,老夫不記得,可是對老夫而言,卻是天塌了。秀秀就是那年丟的,在滄瀾來的那日走丟的。一大一小,兩個血淋淋的人跑了來,我與內人嚇得手忙腳亂,哪裏還能顧得上她?一個疏忽,她便丟了。本是以為一時玩耍跑遠了些,卻是怎麽找也找不到,才知恐是叫人拐帶了。唉!找了這些年,老夫雖是不肯甘心,卻也不敢再抱希望了。”
丹影雖是矢口否認,馮良工卻早已將她的神色變化收入眼中,輕輕搖頭失笑。
池鳳卿佩那匕首上殿早朝、在外行走時,馮良工本就瞧著有幾分眼熟。等出了事,聽人提及那是鳳家之器,這才想起舊事。前思後想,猜疑了大半,故而才能橫下心跑去宗正寺冒險。等到握在手中辨認,證實了匕首果是故人之物時,心下已然有了定論。因此,在丹影否認血痣、胎記一事後,才能進一步果斷要求滴血認親。此刻見她神態變化,更是毋庸置疑。
心知她是因為不識自己而有顧慮,便坦言道:“李家本有謀逆大罪未洗,你謹小慎微,不敢承認也屬常情。但是,正如你所料,老夫與你非有親緣關係。跑去皇上跟前同你滴血認親,皆是因為滄瀾。你就不想知道事情原委?”
丹影聞言蹙眉,反問道:“口口聲聲提這名字,你又究竟同他什麽關係?”
馮良工聞得這話,便知她是默認了,也對自己信了一半。繼而便將往事和盤托出:“李家曾有大恩於老夫,老夫也懂知恩圖報,助過滄瀾。當年,老夫邊關任職,某日見滄瀾帶著一個繈褓女嬰狼狽而來,曾收容了他半日。後來為他假造度關文牒,助他北去。當時,滄瀾與那孩子具是有傷在身,老夫曾親手為那孩子清洗、上藥,故而知道她肩上有痣,腰有胎記。”
又對丹影笑道:“你再矢口否認,老夫也不疑有他。你便是那孩子,是也不是?”
丹影垂眼低眉,未曾接口。
馮良工便又自顧自接著將當日情形娓娓道出:“滄瀾當日傷得厲害,卻不肯多做停留,執意要趕著上路。為了叫傷口早些結痂,便在火上熏烤利器以用。我同他遞接時,不慎叫刀刃將手劃破,滴血入盆,竟與那孩子的融到了一起。滄瀾當時大唿,說我與那孩子有緣。我知他當時亡命奔逃,心存擔憂,說出此話是恐我怕惹是非,不肯傾力相幫。不想,這話居然應驗在了今日。”
說到此處,眼見丹影臉色漸變,對自己的質疑之色盡去,卻難掩一股哀痛流露眼角眉梢,馮良工不由心內驀然一緊,猶疑問道:“滄瀾他——”
丹影忍不住有淚落下,搖頭哽咽道:“他拚死救我,我卻隻能眼睜睜看著他離我而去。”
馮良工頓時心氣一瀉,身手狠狠一顫,頹然闔目許久才歎道:“我早該猜到了。當日那般模樣,將你看得比命還重,如何肯任憑你陷入危難?那柄匕首更是刻不離身,又如何肯人物兩分?”又問,“他是如何出的事?”
丹影不肯細說,隻是一味啜泣搖頭。
“唉!李家命運多舛,滄瀾竟也不能幸免。”馮良工見丹影不願提及,也不再追問,隻是又兀自哀歎了一聲。故人已去,說再多也不能迴轉還魂,徒增傷感,追問無益。
兩人靜默片刻,丹影輕輕擦拭眼角腮邊,然後抬頭問道:“您當日救了我們,我爹——,他可有對您說過什麽不曾?”
馮良工歎惋搖頭:“亡命奔逃,來去匆匆,並未有機會細說。我記得當日見他那樣狼狽,也曾問過他為何至此,他隻說你家慘遭橫禍,他救不了其他人有負有愧,唯有保你性命為是,其餘再未提及。”
“那我爹,他家又是怎麽出的事?我見皇上好似有些在意那匕首,其間可有緣故?”
“那匕首,原是鳳家鑄造的。早年,許多人家都愛其家造物精美,有過收藏。後來,鳳家為了和李家劃清界線,盡毀所造以示忠心,其他人自然不敢再有私藏。殿下此迴被人誣告不軌,他佩這匕首上殿,又是世間不該再有的東西,皇上自然要過問。倘若聖上知道此物原主為李家之人,隻怕殿下之事不能如此善了。”馮良工解釋道,接著又是一聲長歎,“當日李家出事時,老夫尚未進京,聞說他家犯了謀逆大罪,心裏隻是不信。後來偷偷打聽,才知事情是從滄瀾那堂兄而起。人皆有避禍之心,具體來龍去脈,老夫卻是無從知道了。”
“我爹那堂兄,可是叫李雲海?”丹影蹙眉問道。
“對!對!對!年少時,我們還曾見過幾麵的。說來,那人原也算個人物,隻不知,卻如何招來這滔天大禍,殃及滿門。他自己倒是逃出一命,置身事外了。”馮良工連聲應著,語色中不由自主地帶了幾許對那人的不屑、譏諷。
“那您,如今可有他的下落?”
“當年那樣驚動朝野,都不曾查出他來,老夫又何來上天入地的本事?”馮良工搖頭,繼而起了一絲憤懣道,“隻恨老夫雖與滄瀾交好,卻無滄瀾那一身本事,否則,老夫倒要捉了那李雲海來好好問問,究竟是如何行事,如何為人的,連累了自家老小不說,居然還累及九族,害了滄瀾一家!”
丹影見他一路搖頭,心裏琢磨琢磨,咬咬牙問出最後一疑:“我爹當年帶著我逃到您那兒,您可還記得是哪一年麽?可聽說過那年有什麽大事不曾?”
馮良工想也未想,立即作答:“元和七年。”
一語既出,忽然就神色黯淡了下來,整個人明顯萎頓下去,帶著淒楚道,“元和七年,老夫又怎會記錯?那年別處發生什麽大事,老夫不記得,可是對老夫而言,卻是天塌了。秀秀就是那年丟的,在滄瀾來的那日走丟的。一大一小,兩個血淋淋的人跑了來,我與內人嚇得手忙腳亂,哪裏還能顧得上她?一個疏忽,她便丟了。本是以為一時玩耍跑遠了些,卻是怎麽找也找不到,才知恐是叫人拐帶了。唉!找了這些年,老夫雖是不肯甘心,卻也不敢再抱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