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陽帝在上座看著二人的言行舉止,心內諷笑道,馮良工呀馮良工,朕平日未嚐對你有何疑慮,此刻你倒自己跳出來趟這渾水。若叫朕知你心存不軌,可別怪朕不肯心慈手軟!
馮良工想了想,仍舊不肯死心,又朝上稟道:“請皇上恕臣失禮,恐是姑娘年少臉嫩,羞於叫人驗看。況且,那胎記斑痣隨人長成總有些許變化,難免失了準性,不驗也罷。臣還有一個萬保無一,不得出錯的法子懇準驗證。皇上,若不嫌臣汙了聖目,臣願與這位姑娘滴血認親。眼下,此舉最為行之有效,也最便捷。倘若果然是小女,臣迴去便吃齋誦經,叩謝聖恩。倘若不是,臣也好就此丟開,甘願為今日驚擾聖駕領罪。”
熙陽帝見他鏗鏘果決,倒起了疑惑。若是另有目的而來,所言虛假,此舉豈非飛蛾投火之舉?莫非,他說的竟是真話?且看看再說。
丹影自然也不會爽快認定馮良工所言便是事實,卻也疑惑他如此行事的因由與目的,本想迴頭私底下再對其人其事詳問了解,故而並不願意被他引導行事。隻是,今日此等場合,先前她先已仗著女子或有不便之處,推拒了那血痣、胎記驗身一說,此刻馮良工求得皇上金口恩準,她卻是不好再度抗旨不遵了,隻得不甚甘願地讓人在手上戳了一下。被戳之後,一邊揉著指尖,一邊不由暗自腹誹,果然戳人與被戳很不一樣,輪到自己,怎的這般疼!然後,眼光便一錯不錯地隨那取用血樣的刑獄小吏去追看馮良工。
刑名小吏取來淨手用的水盆等物,包括取血用的銀針、茶盞,以及擦手用的布巾,她已借便悄悄驗看,並未發覺有何不尋常的異樣,所以,此刻格外注意那小吏同馮良工之間的接觸,生怕錯漏了暗地裏的古怪,放過了可以解惑的細微之處。誰知,饒是雙眼圓睜,纖毫入目,卻並未發現弄虛作假的痕跡。再看看那馮良工,見他麵相非是奸佞之輩,又是猶有淚痕未幹模樣,先前那一番哭訴倒似真情流露,心底不由起了一股別樣滋味。隻怕他稍後不僅思女之情不得慰藉,恐是還要麵對欺君罔上的罪過,忍不住反倒替他生了擔憂之心。
不料,出乎丹影意外的是,等那馮良工也滴血入盞,眾目睽睽之下,竟然果有詭異之事發生了。兩滴血先後落在水中,起初是分據兩側,各占一邊相安無事。片刻之後,也不待小吏輕輕晃動水盞,那兩滴血竟然開始漸起變化,由圓圓兩滴慢慢拉長,然後,便化身成兩尾蝌蚪模樣,在水中徐徐移動靠近,最終,居然真的相見恨晚,突地一下子就彼此吸了上去,融成一團。震得丹影當場呆立。
這,好端端的,忽然就整出個爹來了?不可能呐!自己雖然嘴上說是無根,但是自己確是有名有姓,並非沒有出處!莫非,是義父誆了她?意欲何為?不可能,不可能!義父對她,那是世間很多親爹也不能夠照做,豈肯撒那彌天大謊在這等事上來騙她!那這,這,這天上掉下來的爹,又是怎麽一迴事?!
這邊驚魂天外,那邊,馮良工卻已涕淚交加地叩頭謝恩了。
滴血認親,又是當麵淨手後使人所為,熙陽帝不能不信,又問了丹影所說的李姓係何方人士,得到的答案自然不會是他猜疑的那樣。既是馮良工所言不虛,相關之事自然也就合情合理了,心下疑慮頓消。
丹影雖然驚疑未定,但也暗自思量,便是其中別有曲折,這馮良工總不會是來害她的,否則,這認了六親之內,出了大事他也跑不掉。遂也不肯當著熙陽帝的麵徒生事端,隻言簡意賅地對上迴答問話,餘者也再不曾出言多嘴。
熙陽帝本是為的這匕首而來,此事既已明了,自然心中陰霾煙消雲散。
那二卿見他舒眉,向馮良工道喜後便立時乘機奏稟道:“皇上,馮大人苦尋愛女多年,今日一朝相認,實乃聖上庇佑,皇恩浩蕩,可喜可賀!臣等還向皇上請示,殿下的案子......還有這匕首......”
“這匕首既是早年無意間留存下來的,朕對馮愛卿也就不予追究了。”熙陽帝揮揮手,想了想又道,“曲曲折折,這匕首倒是同小十一有些緣分。既是現在為他所有,又本係鳳家鑄造,便給他留著,也全他對鳳妃一個念想。其他的事,大理寺不是查問清楚了麽?該當如何便如何!”
二人遂明白,池鳳卿自然無事了。其他的人,聽這口氣,也是從輕發落。鐵匠鋪乃是受命於官,代為打造器物,自然無過。罰些銀錢,以示警戒,提醒一幹人等老實做人便可。少府監等人的行為也是情有可原,況,也並非開的公差外放先例,責令相關人等自省,象征性地罰些俸祿,著令掌冶署署令等人即日收迴那些惹事的東西就是。
池鳳卿被從牢中帶出,聞言無事自然鬆了一口氣。出來見了丹影,心中一驚,暗怪她不該為了救自己而隻身前來犯險。再見她無恙,遂又放下心來,卻是感激、感動等等,各種情緒交替而出。又聞丹影與馮良工父女相認,還是因那匕首所引,心中驚奇不已,更也為她感到由衷地開心。
熙陽帝見池鳳卿坐了一迴牢,似對自己並無怨懟之色,心內安慰。又見他對丹影目光流連,眼生憐愛之意。再思及丹影落難不棄,不避嫌疑地自甘投案,對他倒也是有情有義。心內不禁會意而笑,好一對小兒女。
心下既有感知,暗自琢磨了一迴對池鳳卿的態度,兼之也對丹影的無畏之舉頗有些讚賞,便道:“馮愛卿尋迴千金,朕當有所賞賜以賀。今日之事,曲曲折折,令愛也與朕這皇兒有些緣分。朕便將他近日治下,替朕代行惠民之舉的幾處地方賞於令愛,封她為縣主,封號就取惠字。馮愛卿此迴將令愛帶迴家去,切不可一味限足於深閨,當讓她去封地上多走走,也好助朕皇兒一臂之力才是。”
馮良工想了想,仍舊不肯死心,又朝上稟道:“請皇上恕臣失禮,恐是姑娘年少臉嫩,羞於叫人驗看。況且,那胎記斑痣隨人長成總有些許變化,難免失了準性,不驗也罷。臣還有一個萬保無一,不得出錯的法子懇準驗證。皇上,若不嫌臣汙了聖目,臣願與這位姑娘滴血認親。眼下,此舉最為行之有效,也最便捷。倘若果然是小女,臣迴去便吃齋誦經,叩謝聖恩。倘若不是,臣也好就此丟開,甘願為今日驚擾聖駕領罪。”
熙陽帝見他鏗鏘果決,倒起了疑惑。若是另有目的而來,所言虛假,此舉豈非飛蛾投火之舉?莫非,他說的竟是真話?且看看再說。
丹影自然也不會爽快認定馮良工所言便是事實,卻也疑惑他如此行事的因由與目的,本想迴頭私底下再對其人其事詳問了解,故而並不願意被他引導行事。隻是,今日此等場合,先前她先已仗著女子或有不便之處,推拒了那血痣、胎記驗身一說,此刻馮良工求得皇上金口恩準,她卻是不好再度抗旨不遵了,隻得不甚甘願地讓人在手上戳了一下。被戳之後,一邊揉著指尖,一邊不由暗自腹誹,果然戳人與被戳很不一樣,輪到自己,怎的這般疼!然後,眼光便一錯不錯地隨那取用血樣的刑獄小吏去追看馮良工。
刑名小吏取來淨手用的水盆等物,包括取血用的銀針、茶盞,以及擦手用的布巾,她已借便悄悄驗看,並未發覺有何不尋常的異樣,所以,此刻格外注意那小吏同馮良工之間的接觸,生怕錯漏了暗地裏的古怪,放過了可以解惑的細微之處。誰知,饒是雙眼圓睜,纖毫入目,卻並未發現弄虛作假的痕跡。再看看那馮良工,見他麵相非是奸佞之輩,又是猶有淚痕未幹模樣,先前那一番哭訴倒似真情流露,心底不由起了一股別樣滋味。隻怕他稍後不僅思女之情不得慰藉,恐是還要麵對欺君罔上的罪過,忍不住反倒替他生了擔憂之心。
不料,出乎丹影意外的是,等那馮良工也滴血入盞,眾目睽睽之下,竟然果有詭異之事發生了。兩滴血先後落在水中,起初是分據兩側,各占一邊相安無事。片刻之後,也不待小吏輕輕晃動水盞,那兩滴血竟然開始漸起變化,由圓圓兩滴慢慢拉長,然後,便化身成兩尾蝌蚪模樣,在水中徐徐移動靠近,最終,居然真的相見恨晚,突地一下子就彼此吸了上去,融成一團。震得丹影當場呆立。
這,好端端的,忽然就整出個爹來了?不可能呐!自己雖然嘴上說是無根,但是自己確是有名有姓,並非沒有出處!莫非,是義父誆了她?意欲何為?不可能,不可能!義父對她,那是世間很多親爹也不能夠照做,豈肯撒那彌天大謊在這等事上來騙她!那這,這,這天上掉下來的爹,又是怎麽一迴事?!
這邊驚魂天外,那邊,馮良工卻已涕淚交加地叩頭謝恩了。
滴血認親,又是當麵淨手後使人所為,熙陽帝不能不信,又問了丹影所說的李姓係何方人士,得到的答案自然不會是他猜疑的那樣。既是馮良工所言不虛,相關之事自然也就合情合理了,心下疑慮頓消。
丹影雖然驚疑未定,但也暗自思量,便是其中別有曲折,這馮良工總不會是來害她的,否則,這認了六親之內,出了大事他也跑不掉。遂也不肯當著熙陽帝的麵徒生事端,隻言簡意賅地對上迴答問話,餘者也再不曾出言多嘴。
熙陽帝本是為的這匕首而來,此事既已明了,自然心中陰霾煙消雲散。
那二卿見他舒眉,向馮良工道喜後便立時乘機奏稟道:“皇上,馮大人苦尋愛女多年,今日一朝相認,實乃聖上庇佑,皇恩浩蕩,可喜可賀!臣等還向皇上請示,殿下的案子......還有這匕首......”
“這匕首既是早年無意間留存下來的,朕對馮愛卿也就不予追究了。”熙陽帝揮揮手,想了想又道,“曲曲折折,這匕首倒是同小十一有些緣分。既是現在為他所有,又本係鳳家鑄造,便給他留著,也全他對鳳妃一個念想。其他的事,大理寺不是查問清楚了麽?該當如何便如何!”
二人遂明白,池鳳卿自然無事了。其他的人,聽這口氣,也是從輕發落。鐵匠鋪乃是受命於官,代為打造器物,自然無過。罰些銀錢,以示警戒,提醒一幹人等老實做人便可。少府監等人的行為也是情有可原,況,也並非開的公差外放先例,責令相關人等自省,象征性地罰些俸祿,著令掌冶署署令等人即日收迴那些惹事的東西就是。
池鳳卿被從牢中帶出,聞言無事自然鬆了一口氣。出來見了丹影,心中一驚,暗怪她不該為了救自己而隻身前來犯險。再見她無恙,遂又放下心來,卻是感激、感動等等,各種情緒交替而出。又聞丹影與馮良工父女相認,還是因那匕首所引,心中驚奇不已,更也為她感到由衷地開心。
熙陽帝見池鳳卿坐了一迴牢,似對自己並無怨懟之色,心內安慰。又見他對丹影目光流連,眼生憐愛之意。再思及丹影落難不棄,不避嫌疑地自甘投案,對他倒也是有情有義。心內不禁會意而笑,好一對小兒女。
心下既有感知,暗自琢磨了一迴對池鳳卿的態度,兼之也對丹影的無畏之舉頗有些讚賞,便道:“馮愛卿尋迴千金,朕當有所賞賜以賀。今日之事,曲曲折折,令愛也與朕這皇兒有些緣分。朕便將他近日治下,替朕代行惠民之舉的幾處地方賞於令愛,封她為縣主,封號就取惠字。馮愛卿此迴將令愛帶迴家去,切不可一味限足於深閨,當讓她去封地上多走走,也好助朕皇兒一臂之力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