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鳳卿比之一眾皇兄年紀少嫩,不如他們早有曆練,本人也對朝堂之事少有熱情,所以熙陽帝日常差遣時並不怎麽過於倚重。然而又因他文武皆通,辦事穩妥,卻也不曾放任他一味自在逍遙。何況,除了日常事務,一年中還有各種關乎天地先祖、社稷農耕的祭祀大事,身在皇家更是跑不掉。
待他參加完瀚皇的加冠之禮,無功無過的迴來後,熙陽帝聽他複旨交差時,談及今年未完的幾樁要緊祭祀之事,便順帶著交代了下來,命他督辦。迴來之時恰逢孟夏的圜丘大雩之祀還未行,池鳳卿旋即便是一通狠忙。那兩次為了《九州謠》跑去紅袖招,也隻是撿了日入後的工作之餘抽空而去。
待到大雩事了,跟著又要安排接下來的秋季大享、冬至祭祖等等要緊大祀的準備事宜。每日裏不得清閑地往返於禮部、太常寺和光祿寺,與各處官員擬稿商談,從核對祭祀吉時到查驗大享用物,從儀式章程到鼓樂車馬,將諸事一一分工到位,細枝末節也能對照人頭後,已是馬不停蹄地又忙了一個多月,這才得以脫身自在。
某日,便應邀和幾個曾為同窗的官家世子以文會友,出去偷得浮生半日閑。
熙陽多河道,常年雨水不缺,故而就連布局極要講究規範的皇都城中都是河網密布,除了官商常用馬道,城中百姓出門多喜輕舟代步。所以這京都之地又取那烏篷船之音,取那蓬勃之意,喚作鵬城。沿著鵬城郊外的月亮河順流而出,城外更是江湖交匯,一片水鄉澤國,魚蝦肥美。流域廣闊,除了水產豐富,每年清淤的河泥更是上好的肥料,用來壓田更能提高稻米果蔬的畝產。
水土豐沛,氣候宜人,不僅造就了魚米之鄉,也使得山林茂盛,植被豐富。眼下剛剛入了夏秋交替之季,夏花未凋,秋朵初綻,盛綠不衰,楓葉漸黃。舉目一眼望過去,京城內外水天相映,山花臨波,各種顏色層層疊疊,景致十分怡人。
幾人順水蕩舟,一路觀花賞景,飲酒詠詩,十分愜意。身邊都不曾帶得隨從,隻兩個艄公不聲不響地掌舵、撐船。懶思歸途,無人提醒,不知不覺中,一行人越行越遠。待到看見天邊紅藍銜接時,才知已近黃昏。而此刻遊船卻已漂蕩得離城甚遠,便是及時轉舵折返,也趕不及在城門關閉前迴去了。
眾人便你一言我一語的商量,看是就在船上暢飲一夜,還是尋個落腳之處。結果,半天卻沒個定論。最後,眾人漸漸歇了聲,就隻剩了禮部尚書之子楚南明和榮親王世子池固倫爭得厲害,餘者都是左右皆可,隻看著二人好笑。
兩人爭論不休,又見其他人歇了聲音,隻顧看熱鬧,便各自就近拉了一個來做幫腔。
楚南明勾了一人的肩頭,道:“啟浩兄,咱們今兒個出來就是泛舟遊湖的,既然不迴去了,自然不如索性遊個痛快。況且,這附近也沒什麽客棧、驛館,若要費事找地方去投宿,還不是瞎耽誤工夫?白浪費時間不說,還掃了大家的興。這船上也夠寬敞,便是累了也可以躺靠著小憩,哪裏還用舍近求遠。你說,是不是我在理?”
這羅啟浩是兵部羅大人家的小兒子,生得高大英武,性情十分憨直,什麽話也沒說,隻點點頭嗯了一聲。楚南明當即如同得了令箭在手,直向對方挑眉示威。
池固倫一轉頭,揪了一個甚是內斂老誠的求助道:“張義山,你是天子門生,書讀的多自然最明事理,又是咱們幾個人裏最大的,你來說句話。這古人都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此刻天色將晚,我說找個地方落腳有什麽不對?”
張義山卻含笑迴道:“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兩者皆無不可。”
池固倫對這中立之語甚是不滿,一個倒仰後便又拉了羅啟浩的表弟裴永炎道:“你說,到底是他楚南明在理,還是本世子說得對,嗯?”吐字咬著重音,末了還向上打了個勾,甚至還帶了幾分咬牙模樣,甚有威脅之意。
楚南明見池固倫一時爭不過他,居然拿了世子頭銜來壓人。不待那裴永炎吭聲,一把又拽住池鳳卿做靠山,朝對方得色道:“不就是個世子爺嘛,什麽了不得的!正經的皇子還不曾說話呢!”
池固倫不甘示弱,也湊到了池鳳卿身邊,對楚南明挑挑眉毛賊笑道:“是啊,鳳卿還不曾開口呢。不過,要論親疏遠近,咱們可是姓著一個姓氏,你猜,他會幫著誰?”
楚南明聞言,頓時覺得落了下風,隻盯著池鳳卿不放,不斷以眼色示意,咱哥們平日交情不淺,你這會兒可得講講義氣,千萬要幫理不幫親啊。
池固倫則湊到池鳳卿耳邊,一邊看著楚南明,一邊用眾人可聞的音量耳語道:“鳳卿賢弟,你這會兒可不能胳膊肘向外拐啊!”
池鳳卿左右看看,端杯飲了一口,閑閑道:“今兒可是你們邀我出來的,這會兒不該問我拿主意。哪有做東道的反問客人怎麽辦的道理?”
那兩人一噎,繼而捋捋袖子,準備再掐。
“我說你們倆能不能喝口水,歇一會兒?一見麵就跟鬥雞似的吵個沒完!這麽多年了,迴迴見麵迴迴吵,卻也不見吵丟了一個,但凡出來,卻偏要一起的紮堆湊趣。”此刻出麵斡旋說話的人叫陳思瀚,也是幾家世交之子,新晉探花郎。此番出來是池固倫挑的頭,卻是打的給他慶賀的名頭,隻是這慶賀,也不知是第幾迴了。
楚南明旋即棄了和池固倫的鬥嘴,轉頭朝他道:“你肯說話正好!今兒可就是為了你才出來的,你算最大的東道。適才鳳卿也說了,就該東道拿主意。你說吧,到底要怎麽辦?”
陳思瀚道:“咱們又不曾帶了衣服、被褥出來,眼下已經早晚涼了。一夜涼風一吹,明兒個保管個個傷風頭疼,呆在船上過夜顯然不合適。”
待他參加完瀚皇的加冠之禮,無功無過的迴來後,熙陽帝聽他複旨交差時,談及今年未完的幾樁要緊祭祀之事,便順帶著交代了下來,命他督辦。迴來之時恰逢孟夏的圜丘大雩之祀還未行,池鳳卿旋即便是一通狠忙。那兩次為了《九州謠》跑去紅袖招,也隻是撿了日入後的工作之餘抽空而去。
待到大雩事了,跟著又要安排接下來的秋季大享、冬至祭祖等等要緊大祀的準備事宜。每日裏不得清閑地往返於禮部、太常寺和光祿寺,與各處官員擬稿商談,從核對祭祀吉時到查驗大享用物,從儀式章程到鼓樂車馬,將諸事一一分工到位,細枝末節也能對照人頭後,已是馬不停蹄地又忙了一個多月,這才得以脫身自在。
某日,便應邀和幾個曾為同窗的官家世子以文會友,出去偷得浮生半日閑。
熙陽多河道,常年雨水不缺,故而就連布局極要講究規範的皇都城中都是河網密布,除了官商常用馬道,城中百姓出門多喜輕舟代步。所以這京都之地又取那烏篷船之音,取那蓬勃之意,喚作鵬城。沿著鵬城郊外的月亮河順流而出,城外更是江湖交匯,一片水鄉澤國,魚蝦肥美。流域廣闊,除了水產豐富,每年清淤的河泥更是上好的肥料,用來壓田更能提高稻米果蔬的畝產。
水土豐沛,氣候宜人,不僅造就了魚米之鄉,也使得山林茂盛,植被豐富。眼下剛剛入了夏秋交替之季,夏花未凋,秋朵初綻,盛綠不衰,楓葉漸黃。舉目一眼望過去,京城內外水天相映,山花臨波,各種顏色層層疊疊,景致十分怡人。
幾人順水蕩舟,一路觀花賞景,飲酒詠詩,十分愜意。身邊都不曾帶得隨從,隻兩個艄公不聲不響地掌舵、撐船。懶思歸途,無人提醒,不知不覺中,一行人越行越遠。待到看見天邊紅藍銜接時,才知已近黃昏。而此刻遊船卻已漂蕩得離城甚遠,便是及時轉舵折返,也趕不及在城門關閉前迴去了。
眾人便你一言我一語的商量,看是就在船上暢飲一夜,還是尋個落腳之處。結果,半天卻沒個定論。最後,眾人漸漸歇了聲,就隻剩了禮部尚書之子楚南明和榮親王世子池固倫爭得厲害,餘者都是左右皆可,隻看著二人好笑。
兩人爭論不休,又見其他人歇了聲音,隻顧看熱鬧,便各自就近拉了一個來做幫腔。
楚南明勾了一人的肩頭,道:“啟浩兄,咱們今兒個出來就是泛舟遊湖的,既然不迴去了,自然不如索性遊個痛快。況且,這附近也沒什麽客棧、驛館,若要費事找地方去投宿,還不是瞎耽誤工夫?白浪費時間不說,還掃了大家的興。這船上也夠寬敞,便是累了也可以躺靠著小憩,哪裏還用舍近求遠。你說,是不是我在理?”
這羅啟浩是兵部羅大人家的小兒子,生得高大英武,性情十分憨直,什麽話也沒說,隻點點頭嗯了一聲。楚南明當即如同得了令箭在手,直向對方挑眉示威。
池固倫一轉頭,揪了一個甚是內斂老誠的求助道:“張義山,你是天子門生,書讀的多自然最明事理,又是咱們幾個人裏最大的,你來說句話。這古人都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此刻天色將晚,我說找個地方落腳有什麽不對?”
張義山卻含笑迴道:“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兩者皆無不可。”
池固倫對這中立之語甚是不滿,一個倒仰後便又拉了羅啟浩的表弟裴永炎道:“你說,到底是他楚南明在理,還是本世子說得對,嗯?”吐字咬著重音,末了還向上打了個勾,甚至還帶了幾分咬牙模樣,甚有威脅之意。
楚南明見池固倫一時爭不過他,居然拿了世子頭銜來壓人。不待那裴永炎吭聲,一把又拽住池鳳卿做靠山,朝對方得色道:“不就是個世子爺嘛,什麽了不得的!正經的皇子還不曾說話呢!”
池固倫不甘示弱,也湊到了池鳳卿身邊,對楚南明挑挑眉毛賊笑道:“是啊,鳳卿還不曾開口呢。不過,要論親疏遠近,咱們可是姓著一個姓氏,你猜,他會幫著誰?”
楚南明聞言,頓時覺得落了下風,隻盯著池鳳卿不放,不斷以眼色示意,咱哥們平日交情不淺,你這會兒可得講講義氣,千萬要幫理不幫親啊。
池固倫則湊到池鳳卿耳邊,一邊看著楚南明,一邊用眾人可聞的音量耳語道:“鳳卿賢弟,你這會兒可不能胳膊肘向外拐啊!”
池鳳卿左右看看,端杯飲了一口,閑閑道:“今兒可是你們邀我出來的,這會兒不該問我拿主意。哪有做東道的反問客人怎麽辦的道理?”
那兩人一噎,繼而捋捋袖子,準備再掐。
“我說你們倆能不能喝口水,歇一會兒?一見麵就跟鬥雞似的吵個沒完!這麽多年了,迴迴見麵迴迴吵,卻也不見吵丟了一個,但凡出來,卻偏要一起的紮堆湊趣。”此刻出麵斡旋說話的人叫陳思瀚,也是幾家世交之子,新晉探花郎。此番出來是池固倫挑的頭,卻是打的給他慶賀的名頭,隻是這慶賀,也不知是第幾迴了。
楚南明旋即棄了和池固倫的鬥嘴,轉頭朝他道:“你肯說話正好!今兒可就是為了你才出來的,你算最大的東道。適才鳳卿也說了,就該東道拿主意。你說吧,到底要怎麽辦?”
陳思瀚道:“咱們又不曾帶了衣服、被褥出來,眼下已經早晚涼了。一夜涼風一吹,明兒個保管個個傷風頭疼,呆在船上過夜顯然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