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送別2(今日三更畢)
貴女臨門:暴君的偽善皇後 作者:浣水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輛囚車裏,關押著顧夫人竇氏與顧勇的一房侍妾。
顧勇看到竇長庚,脫口唿了聲:「表哥。」
竇長庚跳下馬背,揚手從長隨手裏接過一碗酒,「阿勇,對不住,我幫不了你。姑父貪墨巨大,罪證確鑿,就連祖父、父親也不能替你求情。」
竇氏見到侄兒竇長庚,發狂一般地拍打著囚車,「長庚,你爹呢?他為什麽不來,以大哥的本事,他若想替我們開脫,自有數種方法,他是不是拋棄我們母子了?顧英貪墨,全用在外頭養外室,他一死,那幾個外室變賣了宅子田地逃得沒了人影。我對他還不夠好,嫁給他後,為他生兒育女,為他納了五房侍妾,可他還不知覺,瞞著我外頭找外室。貪了銀子全給那些狐\媚\子用……」
竇氏破口大罵著,罵著她的辛酸與不易。
她沒享到福,最後還被丈夫連累。
竇長庚心下酸楚:男人犯了錯,卻累及了家眷。
竇氏又有何錯?錯的是她身為竇承嗣的女兒,錯在她嫁給了顧英。她終究是被竇氏派所累,政敵們不會因為她是女子就放過她。
竇長庚道:「阿勇,這碗酒當我與你踐行,北疆苦寒,一路保重。三位公子雖是你庶弟,好歹血脈相連,多多看顧他們。」
竇氏恨那些姨娘,現在也不用恨了,她們被官府充沒為奴,待中秋佳節一過,就要在西菜市由官府拍賣,她們不再是得寵的侍妾姨娘,隻是貨物。
顧家的幾個庶女亦被充入官樂坊,最大的十三歲,最小的才三歲,她們又何曾不是無辜的。
顧勇掃過三個幼弟,唇角噙著苦笑。
曾經的他,隻知自己是嫡,他們是庶,在他眼裏除了入宮的胞妹,其他人都不在眼下。大難來臨,才知道他們與他一樣都是顧英的兒子,獲了大罪,一樣要發配北疆。
顧勇迴眸,四下搜索著與他自來親厚的朋友,沒有池憲,沒有張家公子、李家少爺,除了竇長庚再無旁人。
原來,大難來臨各自飛。
他曾經以為的朋友,也不過真的應了竇氏的「酒肉朋友,狐朋狗友」。
「一碗酒,祝勇表弟一路順風抵達北疆。一碗酒,千言萬語盡其中,請——」
竇長庚豪情萬丈,將酒從囚車縫隙裏遞給了顧勇。
顧勇接過碗,仰頸而下。
一側十三四歲的男孩道:「大哥,都怪二姐,要不是她失貞,父親怎會落下欺君罔上的罪名,也不會有人落井下石,揭發父親貪墨的事。」
人死了,別人還不忘踩上一腳。
人死了,竇家更不願出麵維護。
顧勇隻作未聞,揖手道:「多謝表哥相送。」
竇長庚遞來一個包袱:「這是我令人預備的幹糧與兩套換洗衣衫,帶著路上用,此去千山萬水,我們兄弟亦不知幾時再逢,盼表弟一路保重。」
他一抬手,長隨給領首的官兵掏了兩錠銀子。
竇長庚不怕給顧勇預備銀子,他怕這些錢引來災禍,預備的幹糧、衣衫都是尋常百姓吃用之物。
押送的官差大喝一聲:「啟程!」
囚車軋軋,載著竇氏母子去往北疆。
那裏傳說有身高八尺,鬼麵獠牙的異族人侵擾北疆百姓;那裏傳說是最冷的地方,冬天要睡在熱炕上。
囚車裏,竇氏不甘心地大嚷:「長庚,替我向父親、大哥求情,我有什麽錯?當年我嫁給顧英,是他們替我做主婚配,我不想死……」
誰不想好好的活,但命運卻由不得他們自己做主。
竇長庚收迴了眸光,看著不遠處的素繾,她正招唿著分好組的災民跟著洛家下人去,災民們有的拾了爛棚子裏的東西到雇來的馬車上,就是缺了一塊的破碗也捨不得丟的,還有的連柴禾都拾撿上馬車。
竇家造成了西北災民的千裏顛沛,而今作為曾經竇氏幫兇一員的顧家受到了懲罰。
竇氏大叫:「長庚,替我照看婉兒……」
顧婉,她的女兒,還那麽年輕,十六歲入宮即被打入冷宮,還懷著身孕,這冷宮的日子隻怕是生不如死。
這都是她的錯,如果她當時多派些人護送顧婉去敬香,她就不會被人淩辱,就不會***懷孕。可點名要顧婉入宮的,是皇帝。
竇家的未來的在哪裏?竇長庚知道父祖還不甘心,而祖父更在想盡法子要全力一搏。
竇長庚呢喃問道:「阿勇不是納了池憲的妹妹池宓為妾,怎的以阿勇女眷名義被發配的是一個丫頭?」
竇長庚認識顧勇身邊的丫頭,她與顧勇自幼一起長大,雖家生子,可也是青梅竹馬,主僕二人情感深厚。
「大公子,那丫頭好像是勇公子乳娘的侄女兒叫香蘭,比勇公子小四歲,早前原是通房。四月時,池探花娶了小姑奶奶為妻,池宓求了小姑奶奶說項,迴了池家。之後大姑奶奶瞧勇公子屋裏不能沒個侍妾,抬了香蘭為良妾。原本,香蘭要貶為官奴拍賣,可她非說自己是勇公子的女眷,隻能隨勇公子一道發配北疆。」
香蘭對顧勇是真心的,自小一起長大的情分,患難與共,北疆有多惡劣,他們很難想像,但香蘭能做出這樣的決定著實不易。
雖是丫頭,卻絕境不棄,香蘭待顧勇倒是一片深情,看似嬌滴滴的姑娘,卻有一顆堅韌的心。
竇長庚道:「他們早些離開皇城還能保住一條性命,他日一番爭鬥,天曉得又是怎般情景……」
竇氏派作惡多端,終有一日,皇帝會除掉竇家。
如果竇太後未曾病倒,她就是竇家最後一頂保護傘。
竇太後倒了,朝堂局勢立轉。
竇國舅謀劃著名要與皇帝一爭高低。
他布在西北的局被皇帝所破,竇國舅想利用西北災民埋下的伏筆也被皇帝給破了。
皇帝現在不動竇家,是因為他還沒想到更好的法子,總有一日他會有法子的,自來外戚當政,就沒一個好下場的。史上當權當政的外戚,也隻鹹忠候沐家得了善終。
沐家一旦家中出了皇後,所有男丁不得在皇城與部院當差,多是在地方任職,且官位最高者不得超過正五品知州。
沐家的祖訓一代傳了一代,方有了今日繁榮昌盛的沐家。
到了沐子軒這輩,因是沐家並未出過高官,他放棄爵位,方得入仕為官。
竇國舅太愛慕權勢,也太過玩弄權勢,早晚有一日必是要殞命在此。
</br>
顧勇看到竇長庚,脫口唿了聲:「表哥。」
竇長庚跳下馬背,揚手從長隨手裏接過一碗酒,「阿勇,對不住,我幫不了你。姑父貪墨巨大,罪證確鑿,就連祖父、父親也不能替你求情。」
竇氏見到侄兒竇長庚,發狂一般地拍打著囚車,「長庚,你爹呢?他為什麽不來,以大哥的本事,他若想替我們開脫,自有數種方法,他是不是拋棄我們母子了?顧英貪墨,全用在外頭養外室,他一死,那幾個外室變賣了宅子田地逃得沒了人影。我對他還不夠好,嫁給他後,為他生兒育女,為他納了五房侍妾,可他還不知覺,瞞著我外頭找外室。貪了銀子全給那些狐\媚\子用……」
竇氏破口大罵著,罵著她的辛酸與不易。
她沒享到福,最後還被丈夫連累。
竇長庚心下酸楚:男人犯了錯,卻累及了家眷。
竇氏又有何錯?錯的是她身為竇承嗣的女兒,錯在她嫁給了顧英。她終究是被竇氏派所累,政敵們不會因為她是女子就放過她。
竇長庚道:「阿勇,這碗酒當我與你踐行,北疆苦寒,一路保重。三位公子雖是你庶弟,好歹血脈相連,多多看顧他們。」
竇氏恨那些姨娘,現在也不用恨了,她們被官府充沒為奴,待中秋佳節一過,就要在西菜市由官府拍賣,她們不再是得寵的侍妾姨娘,隻是貨物。
顧家的幾個庶女亦被充入官樂坊,最大的十三歲,最小的才三歲,她們又何曾不是無辜的。
顧勇掃過三個幼弟,唇角噙著苦笑。
曾經的他,隻知自己是嫡,他們是庶,在他眼裏除了入宮的胞妹,其他人都不在眼下。大難來臨,才知道他們與他一樣都是顧英的兒子,獲了大罪,一樣要發配北疆。
顧勇迴眸,四下搜索著與他自來親厚的朋友,沒有池憲,沒有張家公子、李家少爺,除了竇長庚再無旁人。
原來,大難來臨各自飛。
他曾經以為的朋友,也不過真的應了竇氏的「酒肉朋友,狐朋狗友」。
「一碗酒,祝勇表弟一路順風抵達北疆。一碗酒,千言萬語盡其中,請——」
竇長庚豪情萬丈,將酒從囚車縫隙裏遞給了顧勇。
顧勇接過碗,仰頸而下。
一側十三四歲的男孩道:「大哥,都怪二姐,要不是她失貞,父親怎會落下欺君罔上的罪名,也不會有人落井下石,揭發父親貪墨的事。」
人死了,別人還不忘踩上一腳。
人死了,竇家更不願出麵維護。
顧勇隻作未聞,揖手道:「多謝表哥相送。」
竇長庚遞來一個包袱:「這是我令人預備的幹糧與兩套換洗衣衫,帶著路上用,此去千山萬水,我們兄弟亦不知幾時再逢,盼表弟一路保重。」
他一抬手,長隨給領首的官兵掏了兩錠銀子。
竇長庚不怕給顧勇預備銀子,他怕這些錢引來災禍,預備的幹糧、衣衫都是尋常百姓吃用之物。
押送的官差大喝一聲:「啟程!」
囚車軋軋,載著竇氏母子去往北疆。
那裏傳說有身高八尺,鬼麵獠牙的異族人侵擾北疆百姓;那裏傳說是最冷的地方,冬天要睡在熱炕上。
囚車裏,竇氏不甘心地大嚷:「長庚,替我向父親、大哥求情,我有什麽錯?當年我嫁給顧英,是他們替我做主婚配,我不想死……」
誰不想好好的活,但命運卻由不得他們自己做主。
竇長庚收迴了眸光,看著不遠處的素繾,她正招唿著分好組的災民跟著洛家下人去,災民們有的拾了爛棚子裏的東西到雇來的馬車上,就是缺了一塊的破碗也捨不得丟的,還有的連柴禾都拾撿上馬車。
竇家造成了西北災民的千裏顛沛,而今作為曾經竇氏幫兇一員的顧家受到了懲罰。
竇氏大叫:「長庚,替我照看婉兒……」
顧婉,她的女兒,還那麽年輕,十六歲入宮即被打入冷宮,還懷著身孕,這冷宮的日子隻怕是生不如死。
這都是她的錯,如果她當時多派些人護送顧婉去敬香,她就不會被人淩辱,就不會***懷孕。可點名要顧婉入宮的,是皇帝。
竇家的未來的在哪裏?竇長庚知道父祖還不甘心,而祖父更在想盡法子要全力一搏。
竇長庚呢喃問道:「阿勇不是納了池憲的妹妹池宓為妾,怎的以阿勇女眷名義被發配的是一個丫頭?」
竇長庚認識顧勇身邊的丫頭,她與顧勇自幼一起長大,雖家生子,可也是青梅竹馬,主僕二人情感深厚。
「大公子,那丫頭好像是勇公子乳娘的侄女兒叫香蘭,比勇公子小四歲,早前原是通房。四月時,池探花娶了小姑奶奶為妻,池宓求了小姑奶奶說項,迴了池家。之後大姑奶奶瞧勇公子屋裏不能沒個侍妾,抬了香蘭為良妾。原本,香蘭要貶為官奴拍賣,可她非說自己是勇公子的女眷,隻能隨勇公子一道發配北疆。」
香蘭對顧勇是真心的,自小一起長大的情分,患難與共,北疆有多惡劣,他們很難想像,但香蘭能做出這樣的決定著實不易。
雖是丫頭,卻絕境不棄,香蘭待顧勇倒是一片深情,看似嬌滴滴的姑娘,卻有一顆堅韌的心。
竇長庚道:「他們早些離開皇城還能保住一條性命,他日一番爭鬥,天曉得又是怎般情景……」
竇氏派作惡多端,終有一日,皇帝會除掉竇家。
如果竇太後未曾病倒,她就是竇家最後一頂保護傘。
竇太後倒了,朝堂局勢立轉。
竇國舅謀劃著名要與皇帝一爭高低。
他布在西北的局被皇帝所破,竇國舅想利用西北災民埋下的伏筆也被皇帝給破了。
皇帝現在不動竇家,是因為他還沒想到更好的法子,總有一日他會有法子的,自來外戚當政,就沒一個好下場的。史上當權當政的外戚,也隻鹹忠候沐家得了善終。
沐家一旦家中出了皇後,所有男丁不得在皇城與部院當差,多是在地方任職,且官位最高者不得超過正五品知州。
沐家的祖訓一代傳了一代,方有了今日繁榮昌盛的沐家。
到了沐子軒這輩,因是沐家並未出過高官,他放棄爵位,方得入仕為官。
竇國舅太愛慕權勢,也太過玩弄權勢,早晚有一日必是要殞命在此。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