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年時間的跳島戰役後,盟軍逐漸接近日本本土,並計劃利用衝繩這個距離日本本土僅340英裏的島嶼作為一個前進作戰基地,以實行進攻日本國土的戰略計劃。
一旦美軍占領了衝繩島,這裏將會成為盟軍的一個理想跳板,直接威脅日本本土安全。
在多次交手的經驗教訓下,盟軍很清楚日本帝國主義的頑固和兇殘,除非徹底把他們打趴下,他們是絕對不會乖乖高舉雙手無條件投降。
故此,盟軍方麵早就做好了兩手準備,不僅要原子彈要加緊研發生產,軍事進攻也必須淩厲兇狠,做好登陸日本本土作戰的戰爭準備。
故此,為了最大程度癱瘓日本經濟,摧毀其戰爭潛力,在1945年初美國便開始正式實施“饑餓戰役”。
所謂的“饑餓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美國為迫使其無條件投降而實施的一場大規模的水雷封鎖戰役,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規模最大的一次封鎖戰役,也是世界戰爭史上唯一一次專門使用水雷實施的封鎖戰役。
二戰期間,日本是一個工業發達但資源貧乏的島國,日本92%的石油、100%的橡膠與棉花、87%的鐵礦、90%的焦炭、20%的糧食等戰略物資需要從國外進口,國內物資運輸也大部分通過內海航運。
可以說,海上交通線就是日本的“生命線”,隻要破壞日本的海上交通線,就可以削弱其經濟生產能力,摧毀其戰爭機器。
該計劃於1944年底新鮮出爐,但當時在戰役準備過程中,美軍卻發現海軍或陸軍航空兵均不能單獨完成任務。
主要原因當時日軍本土的防空力量依然很強大,海軍艦隊也具備了相當的戰鬥力,整個戰役因此推遲到1945年初才實施。
美軍的封鎖重點是日本運輸船隻的必經之道———下關海峽。同時,對廣島和佐世保也布設水雷,以封鎖日本艦隊並鉗製其掃雷兵力。
4月1日衝繩戰役開始前,美軍已經投放水雷3000噸,布雷區域除下關海峽外,還有東京、名古屋、神戶、大阪等重要港口和瀨戶內海的主要航道,切斷了日本各大工業區之間的海上交通和日本內海航道的整個交通網。
美軍首次大規模使用了水壓水雷,這種水雷是一種利用艦船航行時對海水的壓力變化而引爆的非觸發性水雷。
這種水雷在當前還沒有可靠的掃除器具,易布難掃,使日軍望雷興歎、束手無策。
3月底前,在下關海峽被水雷炸沉或炸傷的船隻有200艘,迫使由朝鮮及華夏東北裝載物資的船隻,不能直接通過下關海峽進入瀨戶內海。
日軍船隊隻能繞道至本州西北及其西岸的港口卸載,盡可能多一些運迴賴以生存的糧食和工業、軍用物資。
而作為日本主要航運海域的瀨戶內海,實際上已成為“死海”。在瀨戶內海隻能通行小型的木船和小駁船,致使日本工業城市的資源嚴重缺乏,國民生產瀕臨停頓。
日本為了保障航道和港口的暢通,組織了349艘掃雷艦船和2萬餘人進行大規模的掃雷行動。
盡管日軍掃雷艦船損失了四分之三,耗資巨大,在瀨戶內海就花費了3571萬日元,但仍然無法突破美軍的封鎖。
日本船隻不敢輕易出海,大量物資難以運迴國內,日本逐漸陷入了癱瘓和饑餓的境地。
通過廣泛的布雷,使日本22個造船廠中的19個癱瘓,被炸損傷的艦船得不到及時修理,海上交通瀕於停頓。
由於日本極其缺乏糧食、煤炭和其他原料,運輸船隻被迫鋌而走險,不顧隨時有觸雷的危險,企圖強行突破美軍的封鎖。
但效果不佳。由於通往國外的交通運輸線幾乎全部被切斷,日本陷入全麵癱瘓狀態。
美軍實施代號為的航空布雷封鎖行動達到了預期的戰略、戰役目的,對於日本帝國無論是在物質上還是精神上都給予了沉重的打擊,加速了日本軍國主義的徹底崩潰。
到了4月份,美軍則是將目標集中在吳港和佐世保的海軍基地、廣島軍用裝卸港實施布雷,以阻滯日軍殘餘艦艇經由九州西海岸支援衝繩作戰。
可以說,“饑餓戰役”發揮持久的戰略封鎖作用外,還起到了支援衝繩島戰役的作用。
在這之前,日本政府早就預料肯定會遭遇大兵壓境的那一天,本土肯定遭到毀滅性打擊。
所以在馬裏亞納群島戰役期間,日本帝國就開始著實組織工業搬遷,將重要的工業體係轉移到滿洲國和遠東地區,並做好了將本土做為前沿阻擊陣地的最壞打算。
但是,他們著實沒有想到美軍下手會如此兇殘,會如此“卑鄙無下限”!
美軍不僅對本土展開了曠日持久的大規模戰略轟炸,將包括東京在內的數十座城市都炸成了廢墟,數以百萬計的日本民眾遭遇滅頂之災。
現在,美軍又在他們眼皮子底下到處扔水雷,將整個日本都死死封鎖起來,不僅戰略物資難以抵達本土,就連食物補給都快中斷了。
對於這種被摁在地板上摩擦、往死裏整的極端屈辱,日本帝國自然是忍無可忍,無論如何也咽不下這口惡氣。
於是,在這些因素刺激下,惱羞成怒的日軍大本營最終沒有按照原來的設想,幹脆利索的放棄衝繩島,而是固執無比的決定要“禦敵於國門之外”,要在這裏狠狠的給美軍一個好看。
為確保衝繩島的防禦,日軍大本營於1945年3月製定了代號為“天號作戰”的航空兵決戰計劃。
日本集中了陸海軍總計達2990架作戰飛機,其中自殺飛機1230架,分別部署在台灣、琉球和九州等地區,準備在美軍登陸衝繩島時對美軍艦隊和運輸船隻實施猛烈突擊,配合島上的第32軍粉碎美軍的登陸。
日本海軍還在衝繩島及其附近島嶼部署有數百艘自殺摩托艇和人操魚雷,將對美軍實施水麵和水下的特攻作戰。
按照天號作戰計劃,聯合艦隊的大和號戰列艦、矢矧號巡洋艦和8艘驅逐艦組成海上特攻艦隊,隻帶單程燃料,作自殺性攻擊,前往衝繩島反擊美軍的登陸,企圖破釜沉舟與美國艦隊決一死戰。
然而當這支特攻艦隊駛出豐後水道,剛抵達九州東海岸就被美國潛艇發現了。
7日拂曉,特攻艦隊進入九州以南的公海,美軍巡邏機便盯上日本艦隊。
與此同時,盟軍快速航母戰鬥群,虎賁軍潛艇部隊迅速朝著預定作戰海域集中,準備聚而殲之。
一旦美軍占領了衝繩島,這裏將會成為盟軍的一個理想跳板,直接威脅日本本土安全。
在多次交手的經驗教訓下,盟軍很清楚日本帝國主義的頑固和兇殘,除非徹底把他們打趴下,他們是絕對不會乖乖高舉雙手無條件投降。
故此,盟軍方麵早就做好了兩手準備,不僅要原子彈要加緊研發生產,軍事進攻也必須淩厲兇狠,做好登陸日本本土作戰的戰爭準備。
故此,為了最大程度癱瘓日本經濟,摧毀其戰爭潛力,在1945年初美國便開始正式實施“饑餓戰役”。
所謂的“饑餓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美國為迫使其無條件投降而實施的一場大規模的水雷封鎖戰役,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規模最大的一次封鎖戰役,也是世界戰爭史上唯一一次專門使用水雷實施的封鎖戰役。
二戰期間,日本是一個工業發達但資源貧乏的島國,日本92%的石油、100%的橡膠與棉花、87%的鐵礦、90%的焦炭、20%的糧食等戰略物資需要從國外進口,國內物資運輸也大部分通過內海航運。
可以說,海上交通線就是日本的“生命線”,隻要破壞日本的海上交通線,就可以削弱其經濟生產能力,摧毀其戰爭機器。
該計劃於1944年底新鮮出爐,但當時在戰役準備過程中,美軍卻發現海軍或陸軍航空兵均不能單獨完成任務。
主要原因當時日軍本土的防空力量依然很強大,海軍艦隊也具備了相當的戰鬥力,整個戰役因此推遲到1945年初才實施。
美軍的封鎖重點是日本運輸船隻的必經之道———下關海峽。同時,對廣島和佐世保也布設水雷,以封鎖日本艦隊並鉗製其掃雷兵力。
4月1日衝繩戰役開始前,美軍已經投放水雷3000噸,布雷區域除下關海峽外,還有東京、名古屋、神戶、大阪等重要港口和瀨戶內海的主要航道,切斷了日本各大工業區之間的海上交通和日本內海航道的整個交通網。
美軍首次大規模使用了水壓水雷,這種水雷是一種利用艦船航行時對海水的壓力變化而引爆的非觸發性水雷。
這種水雷在當前還沒有可靠的掃除器具,易布難掃,使日軍望雷興歎、束手無策。
3月底前,在下關海峽被水雷炸沉或炸傷的船隻有200艘,迫使由朝鮮及華夏東北裝載物資的船隻,不能直接通過下關海峽進入瀨戶內海。
日軍船隊隻能繞道至本州西北及其西岸的港口卸載,盡可能多一些運迴賴以生存的糧食和工業、軍用物資。
而作為日本主要航運海域的瀨戶內海,實際上已成為“死海”。在瀨戶內海隻能通行小型的木船和小駁船,致使日本工業城市的資源嚴重缺乏,國民生產瀕臨停頓。
日本為了保障航道和港口的暢通,組織了349艘掃雷艦船和2萬餘人進行大規模的掃雷行動。
盡管日軍掃雷艦船損失了四分之三,耗資巨大,在瀨戶內海就花費了3571萬日元,但仍然無法突破美軍的封鎖。
日本船隻不敢輕易出海,大量物資難以運迴國內,日本逐漸陷入了癱瘓和饑餓的境地。
通過廣泛的布雷,使日本22個造船廠中的19個癱瘓,被炸損傷的艦船得不到及時修理,海上交通瀕於停頓。
由於日本極其缺乏糧食、煤炭和其他原料,運輸船隻被迫鋌而走險,不顧隨時有觸雷的危險,企圖強行突破美軍的封鎖。
但效果不佳。由於通往國外的交通運輸線幾乎全部被切斷,日本陷入全麵癱瘓狀態。
美軍實施代號為的航空布雷封鎖行動達到了預期的戰略、戰役目的,對於日本帝國無論是在物質上還是精神上都給予了沉重的打擊,加速了日本軍國主義的徹底崩潰。
到了4月份,美軍則是將目標集中在吳港和佐世保的海軍基地、廣島軍用裝卸港實施布雷,以阻滯日軍殘餘艦艇經由九州西海岸支援衝繩作戰。
可以說,“饑餓戰役”發揮持久的戰略封鎖作用外,還起到了支援衝繩島戰役的作用。
在這之前,日本政府早就預料肯定會遭遇大兵壓境的那一天,本土肯定遭到毀滅性打擊。
所以在馬裏亞納群島戰役期間,日本帝國就開始著實組織工業搬遷,將重要的工業體係轉移到滿洲國和遠東地區,並做好了將本土做為前沿阻擊陣地的最壞打算。
但是,他們著實沒有想到美軍下手會如此兇殘,會如此“卑鄙無下限”!
美軍不僅對本土展開了曠日持久的大規模戰略轟炸,將包括東京在內的數十座城市都炸成了廢墟,數以百萬計的日本民眾遭遇滅頂之災。
現在,美軍又在他們眼皮子底下到處扔水雷,將整個日本都死死封鎖起來,不僅戰略物資難以抵達本土,就連食物補給都快中斷了。
對於這種被摁在地板上摩擦、往死裏整的極端屈辱,日本帝國自然是忍無可忍,無論如何也咽不下這口惡氣。
於是,在這些因素刺激下,惱羞成怒的日軍大本營最終沒有按照原來的設想,幹脆利索的放棄衝繩島,而是固執無比的決定要“禦敵於國門之外”,要在這裏狠狠的給美軍一個好看。
為確保衝繩島的防禦,日軍大本營於1945年3月製定了代號為“天號作戰”的航空兵決戰計劃。
日本集中了陸海軍總計達2990架作戰飛機,其中自殺飛機1230架,分別部署在台灣、琉球和九州等地區,準備在美軍登陸衝繩島時對美軍艦隊和運輸船隻實施猛烈突擊,配合島上的第32軍粉碎美軍的登陸。
日本海軍還在衝繩島及其附近島嶼部署有數百艘自殺摩托艇和人操魚雷,將對美軍實施水麵和水下的特攻作戰。
按照天號作戰計劃,聯合艦隊的大和號戰列艦、矢矧號巡洋艦和8艘驅逐艦組成海上特攻艦隊,隻帶單程燃料,作自殺性攻擊,前往衝繩島反擊美軍的登陸,企圖破釜沉舟與美國艦隊決一死戰。
然而當這支特攻艦隊駛出豐後水道,剛抵達九州東海岸就被美國潛艇發現了。
7日拂曉,特攻艦隊進入九州以南的公海,美軍巡邏機便盯上日本艦隊。
與此同時,盟軍快速航母戰鬥群,虎賁軍潛艇部隊迅速朝著預定作戰海域集中,準備聚而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