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天午時,我們正往罐車上裝著料石,工地上忽然停電,罐車不能運行,風鑽也不能旋轉,大家幾十個來自天南海北的和我一樣,在那年代求著生存的臨時工們,都躺在碎石渣上歇著睡著。也就這個時候,在我躺著將要睡著之時,我看到有兩個碩大的粉紅氣球,從天空中的高遠朝著山裏的深處飄了過來。
望著那兩個氣球,我的第一反應是,這對氣球可能是台灣的國民黨人放飛過來散發反革命傳單的兩個反動工具。至於那來自台灣的氣球,能否飛過台灣海峽,海峽又在什麽地方,從海峽那邊的福建廈門,到我們的中原河南,河南的新鄉界地,有多遠的千裏之程、要經過幾個省份,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但卻望著那對氣球,越來越信那是來自遙遠的、水深火熱的台灣方向。為了證明我的懷疑,在大家都半睡半醒之時,我做出要去廁所的樣子,離開了工地,離開了人群。
我朝著氣球飄去的方向,一口氣走了最少30分鍾。從山頂到了荒無人煙的一條溝穀,直到確實相信,那氣球已經飄失,我再也不能找到它時,才停下了我的腳步。可是,就在我轉身要走時,要離開山穀迴到山頂時,奇蹟砰的一下,出現在了我的眼前。
第二章我的那年代 第22節:5.寂冷的光亮(5)
我在路邊的一個石頭fèng裏看見了一樣東西。那東西如同書籤,四指寬窄,一拃長短,紙板光硬,印製精美,一麵是一個美麗的少婦,亭亭玉立地穿著短裙,分開雙手,一邊牽各著兩個孩子。那四個孩子,兩男兩女,健康可愛,背著書包,拿著玩具;而他們彩色照片的背景,是寬闊的台北大街,和一街兩岸的高樓與路燈。就在這書籤似的卡片彩照的背麵,赫然地印著一行藍字:
台灣不計劃生育
在當時,我對計劃生育這個後來連農民都十分明了的詞語,還不是十分了解,隻是隱隱覺得,這個詞語與生孩子有些關係。而那個年代,我們鄉村也同樣沒有實行計劃生育,隻是中國的某些城市,開始有了這樣的號召。所以,對計劃不計劃生育,我並不十分感興趣。而隻是覺得,撿到了這張卡片,證明了我對那兩個氣球是來自台灣反動派的一種判斷;隻是覺得,台灣人雖然反動,可他們大街上的麗亮和人的神情,卻是超出了我的所見和想像;還有對照片上母子們生活的幸福,有了暗自而沉重的羨慕。
山穀中空曠無人。我拿著那張卡片,默默地朝工地走去。到了工地,又把那張卡片藏在雨淋不到的、別人也不能發現的一條石fèng裏。雖然之後我沒敢再去石fèng裏看那張卡片,卻已經在心底裏藏下了一個不能告人的秘密,那就是:台灣人可能比我們生活得要好;而我們自己,才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個對於社會、革命和世界朦朧的懷疑,讓我想起了我那沒有寫完的長篇小說,因為在那個虛構的故事裏,充滿著階級鬥爭,也有著一個來自台灣特務的醜惡形象。
我又開始寫起了我的那部長篇。
因為我的叔伯哥哥,迴家結婚去了,給我留下了獨占一屋的空間。可在某天動筆的時候,方才突然地發現,因為每天在山上搬石頭掄錘,往車上鏟裝石渣,鐵鎬的把兒和我fèng了幾層補丁的褲腿,時時擠壓著我握鐵鍬把兒的右手手指,使我的右手指頭,已經完全扭曲變形,如同樹枝一樣幹枯彎曲,讓我無論如何,都無法再握那細滑的鋼筆。發現手指無法握筆的時候,望著幹硬的指頭,我惘然不知所措,有些想哭,又覺得坦然。試著用左手握筆,卻又依然不能寫字,就再用右手生硬地握著,生硬地在紙上寫著,直到可以把字寫得有些像字了為止。
第二章我的那年代 第23節:5.寂冷的光亮(6)
就這樣,在每天不幹16個小時,而隻上一班8個小時的時候,我都會關起門來,寫上幾頁、幾個小時的所謂小說。這個時候的寫作,已經不太寄希望於以它的出版來改變我的命運,讓我逃離土地,走入城市;而是覺得,現實讓人感到生存的絕望,在寫作中,能讓人覺出有個新的世界的存在。
也就如此,上班、寫作,寫作、上班。上白班了晚上寫,上夜班了白天寫。以為一切都將過去時,因為工地上忽然走了幾個來自它省的工人,我又有機會在那山上,每天幹上16個小時,一幹半月時,世界轟然而悄然地,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天翻地覆。
天翻地覆是自一天的夜半開始的。一天的夜半,已經是十二點多,忽然間,寂靜的山脈工地上的大喇叭裏,莫名其妙地響起了音樂,播放了豫劇《朝陽溝》。先前,那大喇叭裏除了播放各種通知外,就是革命新聞和革命的京劇樣板戲。可是那一夜,天空浮雲,萬籟俱靜之時,大喇叭裏竟然播放了有些靡靡之音樣醉人的豫劇《朝陽溝》。我們不知道喇叭裏為什麽不再播放那革命的樣板之戲,而改播了優美的地方戲曲。大家都怔在那兒,停了手中的活兒,都在聽著《朝陽溝》中的"走一步,退兩步,我不如不走"的優美唱段。直到後來,那些年長的工人們幹著活兒,就都跟著大唱起了《朝陽溝》來。
我就是從那一夜突然意識到了豫劇之美,直到今天,還迷戀著河南的戲劇。因為那一夜,我要幹上雙班,16個小時,所以,第二天8點下班,迴到山下水泥廠的工人宿舍區裏,已經是來日的上午十點多鍾。就在那宿舍街區的牆上,那一天,我看到了到處都是奇怪的標語。內容盡皆是打倒王、張、江、姚"四人幫"的口號。我不知道王、張、江、姚是誰,不知道"四人幫"是什麽意味,就如不懂"計劃生育"是什麽意味一樣。迴到宿舍,我小心地去問我的四叔,說王、張、江、姚是誰?
四叔說王、張、江、姚是:汪洪文、張春橋、江青和姚文元。我知道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和姚文元都是我們偉大國家的領導人。想起不久之前,毛澤東逝世時,我在山上幹活,直到一周後從山上下來,才愕然聽說毛主席已經死了。現在,毛主席的夫人和她的好友們,又都被抓了起來,這使我過了許久之後,才隱隱省思到世界將要發生什麽變化。一場新的革命,也許就要到來,盡管各種革命似乎都與我無關。但在當時,我首先想到的是,王、張、江、姚的順序,一定被誰排列錯了,應該把江青的名字,排在王洪文的前邊。雖然王洪文是國家副主席,可江青,畢竟是毛主席的夫人。
第二章我的那年代 第24節:5.寂冷的光亮(7)
後來的事實確是證明,中國實實確確有了新的革命。
而且革命,與我有關。
在非常偶然、普通的一天裏,我正在山上幹活,我的四叔急急地從山下走來,到我麵前猶豫著說,你下山買票迴家去吧,家裏有了急事。我怔在叔的麵前,有些驚慌,有些忙亂。叔看我忙亂,就取出了一封電報,默默地給我。
電報上隻有簡單四字:"有事速迴"。在那個年代,電話網絡,不像蛛網樣罩在今天的上空,讓世界變得小如手掌。而那個時候,通訊的主要方式,就是信和電報。緩事發信,急事發報。而發電報,一般又都是家有告急,如親人病重病危,或突發別的災難。因為電報上每發一字,需要六分錢還是八分錢,這六分、八分,是兩到三個雞蛋的價格。所以,世界上最簡介的文字,自然就是電報的語言;最令人不安的文字,也是電報的語言。
</br>
望著那兩個氣球,我的第一反應是,這對氣球可能是台灣的國民黨人放飛過來散發反革命傳單的兩個反動工具。至於那來自台灣的氣球,能否飛過台灣海峽,海峽又在什麽地方,從海峽那邊的福建廈門,到我們的中原河南,河南的新鄉界地,有多遠的千裏之程、要經過幾個省份,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但卻望著那對氣球,越來越信那是來自遙遠的、水深火熱的台灣方向。為了證明我的懷疑,在大家都半睡半醒之時,我做出要去廁所的樣子,離開了工地,離開了人群。
我朝著氣球飄去的方向,一口氣走了最少30分鍾。從山頂到了荒無人煙的一條溝穀,直到確實相信,那氣球已經飄失,我再也不能找到它時,才停下了我的腳步。可是,就在我轉身要走時,要離開山穀迴到山頂時,奇蹟砰的一下,出現在了我的眼前。
第二章我的那年代 第22節:5.寂冷的光亮(5)
我在路邊的一個石頭fèng裏看見了一樣東西。那東西如同書籤,四指寬窄,一拃長短,紙板光硬,印製精美,一麵是一個美麗的少婦,亭亭玉立地穿著短裙,分開雙手,一邊牽各著兩個孩子。那四個孩子,兩男兩女,健康可愛,背著書包,拿著玩具;而他們彩色照片的背景,是寬闊的台北大街,和一街兩岸的高樓與路燈。就在這書籤似的卡片彩照的背麵,赫然地印著一行藍字:
台灣不計劃生育
在當時,我對計劃生育這個後來連農民都十分明了的詞語,還不是十分了解,隻是隱隱覺得,這個詞語與生孩子有些關係。而那個年代,我們鄉村也同樣沒有實行計劃生育,隻是中國的某些城市,開始有了這樣的號召。所以,對計劃不計劃生育,我並不十分感興趣。而隻是覺得,撿到了這張卡片,證明了我對那兩個氣球是來自台灣反動派的一種判斷;隻是覺得,台灣人雖然反動,可他們大街上的麗亮和人的神情,卻是超出了我的所見和想像;還有對照片上母子們生活的幸福,有了暗自而沉重的羨慕。
山穀中空曠無人。我拿著那張卡片,默默地朝工地走去。到了工地,又把那張卡片藏在雨淋不到的、別人也不能發現的一條石fèng裏。雖然之後我沒敢再去石fèng裏看那張卡片,卻已經在心底裏藏下了一個不能告人的秘密,那就是:台灣人可能比我們生活得要好;而我們自己,才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個對於社會、革命和世界朦朧的懷疑,讓我想起了我那沒有寫完的長篇小說,因為在那個虛構的故事裏,充滿著階級鬥爭,也有著一個來自台灣特務的醜惡形象。
我又開始寫起了我的那部長篇。
因為我的叔伯哥哥,迴家結婚去了,給我留下了獨占一屋的空間。可在某天動筆的時候,方才突然地發現,因為每天在山上搬石頭掄錘,往車上鏟裝石渣,鐵鎬的把兒和我fèng了幾層補丁的褲腿,時時擠壓著我握鐵鍬把兒的右手手指,使我的右手指頭,已經完全扭曲變形,如同樹枝一樣幹枯彎曲,讓我無論如何,都無法再握那細滑的鋼筆。發現手指無法握筆的時候,望著幹硬的指頭,我惘然不知所措,有些想哭,又覺得坦然。試著用左手握筆,卻又依然不能寫字,就再用右手生硬地握著,生硬地在紙上寫著,直到可以把字寫得有些像字了為止。
第二章我的那年代 第23節:5.寂冷的光亮(6)
就這樣,在每天不幹16個小時,而隻上一班8個小時的時候,我都會關起門來,寫上幾頁、幾個小時的所謂小說。這個時候的寫作,已經不太寄希望於以它的出版來改變我的命運,讓我逃離土地,走入城市;而是覺得,現實讓人感到生存的絕望,在寫作中,能讓人覺出有個新的世界的存在。
也就如此,上班、寫作,寫作、上班。上白班了晚上寫,上夜班了白天寫。以為一切都將過去時,因為工地上忽然走了幾個來自它省的工人,我又有機會在那山上,每天幹上16個小時,一幹半月時,世界轟然而悄然地,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天翻地覆。
天翻地覆是自一天的夜半開始的。一天的夜半,已經是十二點多,忽然間,寂靜的山脈工地上的大喇叭裏,莫名其妙地響起了音樂,播放了豫劇《朝陽溝》。先前,那大喇叭裏除了播放各種通知外,就是革命新聞和革命的京劇樣板戲。可是那一夜,天空浮雲,萬籟俱靜之時,大喇叭裏竟然播放了有些靡靡之音樣醉人的豫劇《朝陽溝》。我們不知道喇叭裏為什麽不再播放那革命的樣板之戲,而改播了優美的地方戲曲。大家都怔在那兒,停了手中的活兒,都在聽著《朝陽溝》中的"走一步,退兩步,我不如不走"的優美唱段。直到後來,那些年長的工人們幹著活兒,就都跟著大唱起了《朝陽溝》來。
我就是從那一夜突然意識到了豫劇之美,直到今天,還迷戀著河南的戲劇。因為那一夜,我要幹上雙班,16個小時,所以,第二天8點下班,迴到山下水泥廠的工人宿舍區裏,已經是來日的上午十點多鍾。就在那宿舍街區的牆上,那一天,我看到了到處都是奇怪的標語。內容盡皆是打倒王、張、江、姚"四人幫"的口號。我不知道王、張、江、姚是誰,不知道"四人幫"是什麽意味,就如不懂"計劃生育"是什麽意味一樣。迴到宿舍,我小心地去問我的四叔,說王、張、江、姚是誰?
四叔說王、張、江、姚是:汪洪文、張春橋、江青和姚文元。我知道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和姚文元都是我們偉大國家的領導人。想起不久之前,毛澤東逝世時,我在山上幹活,直到一周後從山上下來,才愕然聽說毛主席已經死了。現在,毛主席的夫人和她的好友們,又都被抓了起來,這使我過了許久之後,才隱隱省思到世界將要發生什麽變化。一場新的革命,也許就要到來,盡管各種革命似乎都與我無關。但在當時,我首先想到的是,王、張、江、姚的順序,一定被誰排列錯了,應該把江青的名字,排在王洪文的前邊。雖然王洪文是國家副主席,可江青,畢竟是毛主席的夫人。
第二章我的那年代 第24節:5.寂冷的光亮(7)
後來的事實確是證明,中國實實確確有了新的革命。
而且革命,與我有關。
在非常偶然、普通的一天裏,我正在山上幹活,我的四叔急急地從山下走來,到我麵前猶豫著說,你下山買票迴家去吧,家裏有了急事。我怔在叔的麵前,有些驚慌,有些忙亂。叔看我忙亂,就取出了一封電報,默默地給我。
電報上隻有簡單四字:"有事速迴"。在那個年代,電話網絡,不像蛛網樣罩在今天的上空,讓世界變得小如手掌。而那個時候,通訊的主要方式,就是信和電報。緩事發信,急事發報。而發電報,一般又都是家有告急,如親人病重病危,或突發別的災難。因為電報上每發一字,需要六分錢還是八分錢,這六分、八分,是兩到三個雞蛋的價格。所以,世界上最簡介的文字,自然就是電報的語言;最令人不安的文字,也是電報的語言。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