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醫療與宗教有著密切的聯繫。比如說基督教,在《聖經》中,耶穌顯示神跡的基本方式是治病,治癒了很多麻風病人。在中世紀,教堂同時也是醫院,當時沒有專門的醫院,人們有了病就往教堂送。行醫又是傳教的一個重要方式。鴉片戰爭後,西方傳教士在中國開辦了許多醫院和診所,到民國初年發展到了五百多所,中國的現代醫院原先大多是教會醫院。這些傳教士中有許多人品德高尚,事跡感人。美國傳教士羅感恩在湖南常德創辦廣德醫院,1920年他被一個精神病人槍殺,他的妻子繼續辦這個醫院,當時美國領事向她徵詢賠償事宜,她迴答說這是一個不幸事故,賠償不符合丈夫生前的誌願。
佛教也是如此。佛經中有藥師佛、藥王菩薩等形象,有記載印度古代醫學理論的《佛醫經》等典籍。有一部佛典叫《四分律》,其中佛教導說:凡是供養我的人,首先要供養病人。在多數佛教傳統中,醫方明亦即醫學是出家人的必修課,寺院同時是培養醫生的地方。寺院還常常開診所,乃至收留病人。對於僧人來說,行醫是修持的重要方式。《高僧傳》中多處記載,瘟疫流行時,有高僧深入疫區,不怕傳染,直接接觸病人,為其治療和照護。
在現代世界上,醫療和教育是慈善事業的兩大重點,因為它們直接關係到弱勢群體的生存和發展。比爾·蓋茨設立基金會,救助的重點就是全世界範圍內尤其是非洲地區愛滋病的防治。
奧地利醫生史懷澤,1951年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他早年其實是一位著名的神學家和音樂史家,那時候已經立下誌願,從30歲開始要尋找一種最好的方式為人類服務。30歲時他找到了這種方式,在得知非洲缺醫少藥之後,決心去非洲行醫。他用8年時間獲得了醫學博士學位,38歲就到非洲的一個小地方,在那裏建立醫院,行醫50餘年,直到90歲去世。他認定行醫是實踐信仰的最好方式,並且用一輩子的時間來印證了這個信念。
為信仰而行醫,這是崇高的精神事業。當然我們不一定要做基督徒,在我看來,通過行醫解除人們身體上的痛苦,通過行醫的人性化方式增添人們精神上的信心,這就在為信仰而行醫了。
第46章 中國企業家的人文修養
主辦方讓我來談談中國企業家的人文修養這個話題,我首先要承認,我不懂企業和企業文化,恐怕很難結合企業家的實踐來談。不過我想,人文修養其實是不分職業的。你們是企業家,我是學者,我們做的事不同,但是做事歸根到底都是做人,而做人的道理是共通的。所以,談人文修養,其實是要迴到人這個原點上來,我們一起來想一想做人的道理。
我深深感到,人和人之間最重要的差別不是職業,而是精神素質。精神素質相近的人,在一起很容易溝通,職業的不同完全不成為障礙;相反,如果精神素質相差懸殊,即使同行也是話不投機半句多。
作為學者、作家,我的體會是,一個作者無論寫什麽作品,他的整體精神素質一定會在作品中體現出來,決定了他的作品的總體質量。我相信,這個道理對於企業家也是成立的,企業就是企業家的作品,這個作品的總體質量一定也是由它的作者的整體精神素質決定的。無論在哪個領域,都是整體精神素質決定了成就的大小、品質和高度,最後比的都是整體精神素質。
那麽,人文修養正是提升整體精神素質的必由之路。我所理解的人文修養,是指一個人通過教育和自我教育,使得人之為人的那些精神稟賦得到很好的生長,成為一個精神上優秀的人。我特別要強調自我教育,現在各種培訓班很多,但是我認為,一個人自覺地安排自己的學習,養成自學的習慣,是比上培訓班重要得多的。關於人的精神稟賦,可以相對地分為三個東西。一是理性,或者說頭腦,人是有認識能力、思維能力的,理性構成了人的智力生活。二是情感,人不僅有認識能力、思維能力,還有感受能力,人是帶著情感去認識事物的,情感構成了人的心靈生活。三是道德,人是有精神追求的,精神追求構成了人的靈魂生活。人文修養是圍繞這三個東西展開的,一個人擁有智慧的頭腦,豐富的心靈,善良、高貴的靈魂,就是一個精神上優秀的人。對應於這三者,我想強調三個方麵的人文修養,就是哲學修養、文學藝術修養、道德修養。
一、哲學修養:擁有智慧的頭腦
哲學這個詞的原義是愛智慧,什麽叫愛智慧?就是不願意糊裏糊塗地活,要活得明白,也就是要把人生的道理想明白。“未經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過”,蘇格拉底的名言說的就是這個意思。當然,所謂想明白是相對的,全想明白了就不隻是愛智慧了,而是智慧本身了,在蘇格拉底看來,隻有神才能達到這個境界。但是你要去想,想和不想大不一樣,不想就是不愛智慧。
我們每個人平時都是生活在局部之中,身處某個具體的環境,過著具體的日子,做著具體的事情,哲學就是要你從局部中跳出來,看一看世界和人生的全局。我們平時容易糾結於小事情、小問題、小道理,哲學就是要你擺脫這個糾結,去想大事情、大問題、大道理。其實,你越是鑽在小事情裏麵,小事情就越是纏著你,越是難以解決。相反,你站得高一些,去想那些大問題,想明白一些大道理,再迴頭看那些小事情,就會脈絡清楚,解決起來容易多了,或者會發現有些小事情太不重要,根本不值得你花費精力。
對於企業家來說,這一點很重要。你領導一個企業,要有領導的智慧,領導的智慧實際上就是想大事情、大問題、大道理的能力。你不能一頭紮在企業的具體事務裏麵,你要跳出來看全局,不但看企業的全局,還要看國家的全局,社會的全局,世界的全局。你要去想全局性的大問題,不但想經濟的問題,還要想政治的、文化的、精神的問題。隻有這樣,你和你的企業才能取得大的成功。事實上,任何領域真正取得大成功的人,在一定意義上都是哲人亦即愛智慧的人,他們高於常人的不是聰明,而是智慧。聰明和智慧是兩迴事。聰明是指做具體事情的能力,往往著眼於局部,受製於經驗,單憑聰明或許也能成功,但那是小成功。智慧則是要跳出局部和經驗,縱覽全局,想大問題。這樣能使你不但對具體的事情有一個高屋建瓴的正確判斷,而且在做具體事情的時候有一個從容的心態,而這兩點正是獲得大成功的條件。
哲學不隻是能使企業家擁有領導的智慧,獲得事業的成功,企業家不隻是企業的領導,你首先是一個人,作為一個人,通過思考人生的問題,哲學可以使你擁有人生的智慧,成就幸福的人生。世界上沒有人不想要幸福,作為一個企業家,你把自己的企業做好了,自己也很富有了,你就滿足了嗎?我想未必,你一定還想生活得幸福,而你的生活是否幸福,對於你做事業也會有很大的影響。在幸福的問題上,哲學也是要你立足於人生的全局,想明白人生中什麽是重要的,什麽是不太重要的,對於重要的東西,你要珍惜和抓住,對於不太重要的東西,你要看淡和放下。你得到了人生中重要的東西,同時又不受那些不重要的東西幹擾,就可以說你是幸福的。我本人認為,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一個是生命的單純,一個是精神的豐富,有了這兩個東西,就可稱幸福。當然,每個人會有自己的看法,我想說的是,什麽東西對於你的幸福是重要的,你一定要自己想明白,不要盲目地跟著時代的潮流走,也不要被動地受你的遭遇支配。
</br>
佛教也是如此。佛經中有藥師佛、藥王菩薩等形象,有記載印度古代醫學理論的《佛醫經》等典籍。有一部佛典叫《四分律》,其中佛教導說:凡是供養我的人,首先要供養病人。在多數佛教傳統中,醫方明亦即醫學是出家人的必修課,寺院同時是培養醫生的地方。寺院還常常開診所,乃至收留病人。對於僧人來說,行醫是修持的重要方式。《高僧傳》中多處記載,瘟疫流行時,有高僧深入疫區,不怕傳染,直接接觸病人,為其治療和照護。
在現代世界上,醫療和教育是慈善事業的兩大重點,因為它們直接關係到弱勢群體的生存和發展。比爾·蓋茨設立基金會,救助的重點就是全世界範圍內尤其是非洲地區愛滋病的防治。
奧地利醫生史懷澤,1951年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他早年其實是一位著名的神學家和音樂史家,那時候已經立下誌願,從30歲開始要尋找一種最好的方式為人類服務。30歲時他找到了這種方式,在得知非洲缺醫少藥之後,決心去非洲行醫。他用8年時間獲得了醫學博士學位,38歲就到非洲的一個小地方,在那裏建立醫院,行醫50餘年,直到90歲去世。他認定行醫是實踐信仰的最好方式,並且用一輩子的時間來印證了這個信念。
為信仰而行醫,這是崇高的精神事業。當然我們不一定要做基督徒,在我看來,通過行醫解除人們身體上的痛苦,通過行醫的人性化方式增添人們精神上的信心,這就在為信仰而行醫了。
第46章 中國企業家的人文修養
主辦方讓我來談談中國企業家的人文修養這個話題,我首先要承認,我不懂企業和企業文化,恐怕很難結合企業家的實踐來談。不過我想,人文修養其實是不分職業的。你們是企業家,我是學者,我們做的事不同,但是做事歸根到底都是做人,而做人的道理是共通的。所以,談人文修養,其實是要迴到人這個原點上來,我們一起來想一想做人的道理。
我深深感到,人和人之間最重要的差別不是職業,而是精神素質。精神素質相近的人,在一起很容易溝通,職業的不同完全不成為障礙;相反,如果精神素質相差懸殊,即使同行也是話不投機半句多。
作為學者、作家,我的體會是,一個作者無論寫什麽作品,他的整體精神素質一定會在作品中體現出來,決定了他的作品的總體質量。我相信,這個道理對於企業家也是成立的,企業就是企業家的作品,這個作品的總體質量一定也是由它的作者的整體精神素質決定的。無論在哪個領域,都是整體精神素質決定了成就的大小、品質和高度,最後比的都是整體精神素質。
那麽,人文修養正是提升整體精神素質的必由之路。我所理解的人文修養,是指一個人通過教育和自我教育,使得人之為人的那些精神稟賦得到很好的生長,成為一個精神上優秀的人。我特別要強調自我教育,現在各種培訓班很多,但是我認為,一個人自覺地安排自己的學習,養成自學的習慣,是比上培訓班重要得多的。關於人的精神稟賦,可以相對地分為三個東西。一是理性,或者說頭腦,人是有認識能力、思維能力的,理性構成了人的智力生活。二是情感,人不僅有認識能力、思維能力,還有感受能力,人是帶著情感去認識事物的,情感構成了人的心靈生活。三是道德,人是有精神追求的,精神追求構成了人的靈魂生活。人文修養是圍繞這三個東西展開的,一個人擁有智慧的頭腦,豐富的心靈,善良、高貴的靈魂,就是一個精神上優秀的人。對應於這三者,我想強調三個方麵的人文修養,就是哲學修養、文學藝術修養、道德修養。
一、哲學修養:擁有智慧的頭腦
哲學這個詞的原義是愛智慧,什麽叫愛智慧?就是不願意糊裏糊塗地活,要活得明白,也就是要把人生的道理想明白。“未經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過”,蘇格拉底的名言說的就是這個意思。當然,所謂想明白是相對的,全想明白了就不隻是愛智慧了,而是智慧本身了,在蘇格拉底看來,隻有神才能達到這個境界。但是你要去想,想和不想大不一樣,不想就是不愛智慧。
我們每個人平時都是生活在局部之中,身處某個具體的環境,過著具體的日子,做著具體的事情,哲學就是要你從局部中跳出來,看一看世界和人生的全局。我們平時容易糾結於小事情、小問題、小道理,哲學就是要你擺脫這個糾結,去想大事情、大問題、大道理。其實,你越是鑽在小事情裏麵,小事情就越是纏著你,越是難以解決。相反,你站得高一些,去想那些大問題,想明白一些大道理,再迴頭看那些小事情,就會脈絡清楚,解決起來容易多了,或者會發現有些小事情太不重要,根本不值得你花費精力。
對於企業家來說,這一點很重要。你領導一個企業,要有領導的智慧,領導的智慧實際上就是想大事情、大問題、大道理的能力。你不能一頭紮在企業的具體事務裏麵,你要跳出來看全局,不但看企業的全局,還要看國家的全局,社會的全局,世界的全局。你要去想全局性的大問題,不但想經濟的問題,還要想政治的、文化的、精神的問題。隻有這樣,你和你的企業才能取得大的成功。事實上,任何領域真正取得大成功的人,在一定意義上都是哲人亦即愛智慧的人,他們高於常人的不是聰明,而是智慧。聰明和智慧是兩迴事。聰明是指做具體事情的能力,往往著眼於局部,受製於經驗,單憑聰明或許也能成功,但那是小成功。智慧則是要跳出局部和經驗,縱覽全局,想大問題。這樣能使你不但對具體的事情有一個高屋建瓴的正確判斷,而且在做具體事情的時候有一個從容的心態,而這兩點正是獲得大成功的條件。
哲學不隻是能使企業家擁有領導的智慧,獲得事業的成功,企業家不隻是企業的領導,你首先是一個人,作為一個人,通過思考人生的問題,哲學可以使你擁有人生的智慧,成就幸福的人生。世界上沒有人不想要幸福,作為一個企業家,你把自己的企業做好了,自己也很富有了,你就滿足了嗎?我想未必,你一定還想生活得幸福,而你的生活是否幸福,對於你做事業也會有很大的影響。在幸福的問題上,哲學也是要你立足於人生的全局,想明白人生中什麽是重要的,什麽是不太重要的,對於重要的東西,你要珍惜和抓住,對於不太重要的東西,你要看淡和放下。你得到了人生中重要的東西,同時又不受那些不重要的東西幹擾,就可以說你是幸福的。我本人認為,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一個是生命的單純,一個是精神的豐富,有了這兩個東西,就可稱幸福。當然,每個人會有自己的看法,我想說的是,什麽東西對於你的幸福是重要的,你一定要自己想明白,不要盲目地跟著時代的潮流走,也不要被動地受你的遭遇支配。
</br>